许惠英;赖伟华;曾颖;朱红球;许百虹;陈美玲
乙状结肠自发性破裂很少见,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越来越多,发病率不断提高,本文就2006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33~85岁,平均71.2岁,就诊时间7~96h,既往有便秘史多年18例,此次入院前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的15例,临床表现:便时或便后突发出现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向全腹扩散,疼痛部位:其中全腹14例,脐周疼痛为主的2例,左下腹疼痛的4例,右上腹疼痛为主的1例.
作者:钟隆柱;王芝钧;赵荣;刘鸿亚;李为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补充铁剂与否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计算机Cochrane、PubMed、EMbase、CBM、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收集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是否补充铁剂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血红蛋白术后升高水平、术后患者输血率、铁剂的不良反应以及在院病死率指标.结果:Meta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升高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患者术后输血率(P=0.49)、铁剂不良反应(P=0.99)、在院病死率(P=0.9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在行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时围手术期可予以补充铁剂,可促进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恢复水平,而且安全有效,但在减低术后输血率、在院病死率无明显优越性.
作者:罗正亮;尚希福;李旭;胡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前列腺疾病在男性患者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50岁以上老年男性,前列腺 增 生 (beningn prostatic hyper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使超声对BPH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本文就我院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BPH的住院病例进行讨论归纳分析,目的在于提高BPH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王鸿雁;姚刚亮;袁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水平及呼吸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76例稳定期COPD患者(A组),分为肌肉萎缩组(A1)和无肌肉萎缩组(A2).对照组(B组)为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受试者无脂肪组织重指数(FFMI),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检测受试者肺功能.分析FFMI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A组与B组相比,FFMI、瘦素、FVC、FEV1、MVV、MIP及MEP水平低下,IL-6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A2组及B组相比,A1组IL-6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A2组及B组相比,A1组瘦素、FEV1、MVV及MIP水平低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受试者FFMI与FEV1、MVV、MIP及瘦素呈正相关,与IL-6及TNF-α呈负相关,与FVC及MEP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水平及呼吸肌力相关;肌肉萎缩可能是COPD患者发生肺泡低通气和CO2潴留的重要原因.
作者:徐卫华;王建军;吕群;冯哲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常见的一种危害胎儿生存质量的妊娠并发症,其发病率为3%~10%,我国发病率平均6%.FGR不仅影响胎儿的发育,也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研究证实:FGR儿出生后易发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1-3],也就是干扰胎儿-母体内环境导致的暂时性产前生长受限,将在后代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产生永久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程序化概念[4].
作者:马春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对11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行单纯性脾切除术,切脾前、后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术后3~6月胃镜检查了解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情况.术后6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门静脉血流量(PVF),随访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切脾前门静脉压力为(29.16±4.23)cmH 2O,切脾后门静脉压力降至(21.3±3.21)cmH 2O,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显著改善.术后PVD、PVV、PVF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单纯性脾切除术后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戴向华;龚卫东;丁浩;汤飞;赵忠;盛宝军;朱美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发病24h内并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APE住院患者,根据2008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新指南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比较不同组间H-FABP阳性率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危险APE组H-FABP阳性率不同,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需用生强心药物维持、低血压、溶栓治疗及住院死亡率)的比例不同(P< 0.01);(2)H-FABP阳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H-FABP阳性与不良事件明显相关.结论:H-FABP对急性肺栓塞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阮丽波;陈军;师红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自体骨椎间融合器(自体骨cage)在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自体骨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时的JOA评分和椎间隙高度,术后6个月及1年时椎间植骨融合率和改良Macnab疗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较术前、术后1年较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均较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也有明显恢复;术后6个月及1年时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52%和86%,优良率分别为72%和88%,无感染及植骨松动的情况,硬脊膜囊损伤者2例,予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自体骨cage在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中的早期疗效较满意,其融合率高、方便可行.
作者:李健;石林毅;黄景祥;张亮;陈宝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组)45例和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d、10 d的血清者抗炎因子(IL-2、IL-4、IL-10)、促炎因子(IL-6、TNF-α、IFN-γ)、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及RBC-C3bR、RBC-ICR)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3d与10d时的血清者抗炎因子、促炎因子、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疗前至治疗后3、10d均呈现持续改善,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因子、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大,对于患儿的炎性及免疫状态的改善作用均相对明显.
作者:张益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0例患者分为未干预组和干预组,未干预组的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对静脉炎发生影响.结果:干预组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低于未干预组(P< 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找出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张玉芳;何丽;钟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行中高剂量化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40例处于完全缓解(CR)的AML患者,14例(治疗组)行中高剂量化疗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观察与进行自体移植的26例(对照组)患者疗效有无差异.结果:至随访结束,治疗组3例复发,3例死亡,11例仍存活(10例无复发存活),两组复发率及3年无病生存率(L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疗法可降低AML复发率,延长患者LFS.
作者:路钰夏;唐晓文;薛胜利;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傅琤琤;孙爱宁;吴德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胆固醇代谢情况,探讨急性上消化道患者是否有胆固醇代谢紊乱.方法:观察组选取我科2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时间为自出血发生起的6d之内,对照组选择102例献血自愿者的血浆,将TC、LDL、HDL以及麦固醇、烯胆烷醇、菜油甾醇、鲨烯等非胆固醇甾醇作为观察测量参数,后4个观察指标评价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程度.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浆TC (P<0.001)和LDL(P< 0.05)的含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血浆HDL含量则差异无显著性;此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浆中麦固醇、烯胆烷醇、菜油甾醇以及鲨烯等这些合成和促进CH吸收的固醇的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仅胆固醇含量降低,而且非胆固醇甾醇含量也明显降低.这种胆固醇代合成和吸收代谢紊乱可能是急性消化道患者低胆固醇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去证明.
作者:李忆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对外感咳嗽患者进行辨证健康指导,观察其对患者的咳嗽症状记分以及住院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94例符合标准的外感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97例,干预组在辨证治疗及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健康指导,常规组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一般护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总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健康指导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外感咳嗽的疗效,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郭佳莹;徐燕;欧秀娟;周美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HSP70/CD80 DNA疫苗对哮喘小鼠气道重构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OVA腹腔注射致敏小鼠建立慢性哮喘模型.HSP70/CD80 DNA疫苗治疗后,ELISA检测眼球血OVA-IgE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5的含量,HE染色、AB-PAS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肺组织气道重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T-bet、GATA-3在脾脏中的表达.结果:哮喘模型小鼠较对照小鼠血清OVA-IgE升高,气道壁增厚,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增多,平滑肌细胞数增多明显(P<0.05),且IL-5的含量增加,T-bet/GATA-3表达比减低(P<0.05);疫苗治疗能减低血清OVA-IgE,减轻气道壁增厚,杯状细胞增多和平滑肌细胞增生(P<0.05),且减少IL-5含量,T-bet/GATA-3表达比升高(P< 0.05).结论: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GATA-3平衡,HSP70/CD80 DNA疫苗可能对哮喘气道重构存在抑制作用.
作者:李燕;夏晓群;史小玲;王晓燕;唐利;陈枫;钟森;陈庄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PROM患儿50例为观察组,无PROM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新生儿生后24h内外周血血清MIF水平.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ROM组新生儿MI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OM新生儿MIF表达增高,在PROM新生儿肺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在治疗不同体质指数(BMI)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按BMI分为两组:A组(19 kg/m2≤BMI< 24 kg/m2),B组(BMI≥24 kg/m2).治疗16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1c、HOMA-IR、HOMA-β、TC、TG、HDL、LDL、体重、BMI、SBP、DBP变化,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FPG、2h PG、HbA1c、TG、体重、B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OMA-β、HDL较治疗前升高(P<0.05),LDL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B组的体重、BMI降幅显著大于A组(P<0.01).轻中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42.0%,低血糖发生率14.0%.结论:艾塞那肽适用于血糖控制欠佳的不同体重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患者体重降低更显著.
作者:莫泽纬;陈开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ILI)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TV组,潮气量8 mL/kg),机械通气肺损伤组(HV组,潮气量40 mL/kg),NS398预处理组(HV+ NS398组).NS398预处理组于机械通气前1h腹腔注射COX-2抑制剂NS398 8 mg/kg,其余两组于机械通气前1h经腹腔注射等体积10%DMSO.于机械通气4h时处死大鼠,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6、MDA及SOD浓度;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TV组相比,HV组BALF中TNF-α、IL-6、MDA浓度增加,SOD浓度降低(P<0.05),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与HV组相比,HV+ NS398组BALF中TNF-α、IL-8、MDA浓度降低,SOD浓度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环氧化酶-2抑制剂改善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可能通过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单鸳露;金立达;王良荣;周俊辉;林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IVF周期中应用CC+HMG促排卵后全胚冷冻再行解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与新鲜移植周期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中心使用CC+HMG促排卵后全胚冷冻再行解冻胚胎移植周期70例和黄体中期长方案行新鲜胚胎移植周期86例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等.结果:70例全胚冷冻后行FET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与86例新鲜胚胎种植后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HMG组的Gn天数、Gn总量均明显低于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长方案相比,应用CC+HMG促排卵后全胚冷冻再行解冻胚胎移植并不降低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且使用Gn量少,OHSS风险低.
作者:张帆;韦继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丹参地黄汤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子痫前期的机制.方法:收集HUVECs体外原代培养,TNF-α刺激24 h后测定培养液NO含量和HUVECs eNOS蛋白表达量.TNF-α培养24h后的HUVECs分两组,一组不加任何药物,另一组合丹参地黄汤,继续培养24h,测定各组培养液NO含量及HUVECs eNOS蛋白表达量.结果:TNF-α刺激HUVECs 24 h后,NO下降(t=-10.13,P< 0.001),eNOS蛋白表达下调(t=19.031,P< 0.001);再经丹参地黄汤干预后,NO含量升高(t=-8.034,P< 0.001)、eNOS蛋白表达上调(t=-16.248,P<0.001).结论:丹参地黄汤可能是通过改善HUVEC因TNF-α所导致的损伤,增加内皮细胞eNOS蛋白表达,促进内皮细胞分泌NO,终可以改善子痫前期状态.
作者:冯绣梅;王慧;丁涛;谢敬红;王世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4-SIRT1质粒,合成SIRT1的siRNA,转染肝癌HepG2细胞系.XTT法及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干扰SIRT1表达均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P<0.001);干扰SIRT1表达均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S期(P<0.01),而使G1期明显增加(P<0.001);干扰SIRT1表达可明显促进HepG2细胞凋亡(P<0.001);在HepG2细胞中当抑制SIRT1表达时,PTEN的乙酰化水平、磷酸化AKT和PI3K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SIRT1在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存在抑制其凋亡的作用,该作用涉及PTEN/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作者:刘灏;李川江;王汉宁;刘正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