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王静;郭新贤
目的:对早期肺癌使用全胸腔镜实施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全部患者临床均诊断为早期肺癌,其中VATS组80例患者实施全胸腔镜切除肺叶手术,OT组62例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胸切除肺叶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VATS组患者手术后实施引流的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的评分都低于OT组患者.结论: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的患者实施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后,临床的恢复情况好于实施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王建;王远东;邵中夫;陈永东;徐刚;郭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对外感咳嗽患者进行辨证健康指导,观察其对患者的咳嗽症状记分以及住院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94例符合标准的外感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97例,干预组在辨证治疗及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健康指导,常规组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一般护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总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健康指导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外感咳嗽的疗效,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郭佳莹;徐燕;欧秀娟;周美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自体骨椎间融合器(自体骨cage)在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自体骨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时的JOA评分和椎间隙高度,术后6个月及1年时椎间植骨融合率和改良Macnab疗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较术前、术后1年较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均较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也有明显恢复;术后6个月及1年时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52%和86%,优良率分别为72%和88%,无感染及植骨松动的情况,硬脊膜囊损伤者2例,予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自体骨cage在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中的早期疗效较满意,其融合率高、方便可行.
作者:李健;石林毅;黄景祥;张亮;陈宝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自主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sev)对正常大鼠肺泡上皮液体清除及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取出7只设为C组(正常组,吸入空气).剩余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只:O组(吸入40%氧气)、S1组(吸入1.5%七氟烷)、S2组(吸入3.0%七氟烷),每组根据吸入时间不同又分为三个亚组:4、8和10 h,每亚组7只大鼠,S1组和S2组的10 h亚组是吸入七氟烷8h后停药,再吸入40%氧气2h,所有组的新鲜气体流量为3.5 L/min.实验前给大鼠经尾静脉注射伊万斯兰50 mg/kg.于停止吸入气体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肺水含量以及提取肺组织中伊万斯兰来测定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结果:氧气组与空气组相比肺组织湿/干重比、肺水含量和伊万斯兰含量/肺组织重量之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入相同时间不同浓度的七氟烷与吸入相同时间的氧气组的各亚组相比肺组织湿/干重比、肺水含量和伊万斯兰量/肺组织重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长时间8h高浓度(3%)七氟烷并不会对正常大鼠肺脏的肺泡上皮液体清除及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产生影响.
作者:贾瑞芳;杨拔贤;左明章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诱导痰P物质(SP)和气道反应性的关系,探讨SP在CV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VA组35例,正常对照组35例,计数两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ELISA法检测两组诱导痰SP水平;测定两组FEV1,FEF50,比较治疗前后CVA组PD20EV1.结果:CVA组诱导痰EOS百分比和S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在CV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SP水平与EOS百分比呈正相关(r=0.490,P< 0.05).治疗后CVA组FEF50%和PD20FEV1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SP水平与PD20EV1呈负相关(r=-0.508,P<0.05).结论:SP的升高可能参与CVA的发病过程,其与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能显著降低诱导痰SP水平和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叶飒;严建平;王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术后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以术后胃动力紊乱、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1].以往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报道较多,但非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有关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我院行腹部非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发生PGS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与同期未发生PGS的患者作对照,讨论与PGS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
作者:杨东东;武雪亮;何琨;周海丰;王立坤;陶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ICS/LAB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川芎嗪组(C组)、舒利迭组(D组)、川芎嗪联合舒利迭组(E组).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法复制COPD模型,川芎嗪腹腔注射及舒利迭滴鼻干预.观察大鼠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CD4、CD8值;ELISA法测定BALF中TGF-βl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MMP-9、SLPI的表达.结果:B组大鼠肺泡壁破坏、肺大疱形成,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干预组均有减轻;B组大鼠MMP-9、TGF-β1的表达比A组大鼠显著升高(均P<0.05),而CD4/CD8、SLPI的表达和FEV0.3/FVC与A组大鼠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与B组相比,经川芎嗪和舒利迭干预后,各干预组大鼠MMP-9、TGF-β1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CD4/CD8、SLPI的表达和FEV0.3/FVC则显著升高(均P< 0.05);C、D、E组比较,E组差异明显(P< 0.05).结论:川芎嗪、LCS/LABA均可抑制COPD大鼠肺组织炎症;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降低TGF-β1及MMP-9的表达、提高SLPI水平及增强免疫有关.
作者:金明哲;熊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1 200例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立即口服优思明者为观察组600例,连续口服3个周期;术后未服优思明者为对照组60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口服同类、同剂量的抗生素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宫内残留、颈管粘连、盆腔感染、月经紊乱、重复流产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平均时间、宫内残留、颈管粘连、盆腔感染、月经失调、重复流产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口服优思明可减少阴道流血时间,降低人流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重复流产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梅;胡莉琴;曾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二钠+卡铂(PC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PC方案治疗,用药1周期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记录疾病进展时间与生存时间,统计中位生存时间与总生存.结果:全组68例患者中,CR 2例,PR25例,SD29例,PD12例,ORR (CR+PR)39.7%(27/68);DCR82.4% (56/68).PFS为7.7月,OS为10.8月,1年生存率42.3%,PS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S相对危险度(RR)为0.350,P=0.023.生存质量(QOL)改善者有32例(47.1%),QOL稳定者30例(44.1%).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G3/4级毒性与化疗药物有关,主要有疲乏11.8%(8/8)、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8.9%(6/68)、血小板下降7.4%(5/68).结论:PC方案可以改善和稳定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较好;老年患者同样可以从该方案受益.PS是影响晚期肺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
作者:李宝秀;曹小飞;毛海波;关明媚;刘国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ulusion,RVO)所致的弥漫性黄斑水肿和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的视功能改变特征.方法:经临床确诊的并发黄斑水肿的RVO患者43例(43眼),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将患眼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组(28例28眼)和CME组(15例15眼);正常对照者27例38眼.对所有患者6个环状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进行检测.结果: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N1、P1波潜伏期均较正常者明显延迟(P<0.05),平均反应密度明显降低(P<0.05).其中弥性黄斑水肿组与CME组之间比较,N1、P1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弥漫性黄斑水肿的N1波平均反应密度在5环和6环较CME低(P<0.05),P1波平均反应密度在4~6环较CME组低(P<0.05).结论:mfERG可以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的弥漫性黄斑水肿和CME所致黄斑功能损伤及其之间的差异.
作者:金昱;石安娜;刘淼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患儿血清白介素-23 (IL-23)、白介素-17 (IL-17)水平及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4例AVM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黄芪组,每组32例,常规组予常规治疗,黄芪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另取同期20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黄芪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黄芪组和常规组治疗前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芪组和常规组治疗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或0.05),且黄芪组治疗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低于常规组治疗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减少AVM患儿血清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频率,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海英;刘丹莉;高顺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功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96例,莫西沙星治疗组(试验组)98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组(对照组)98例,对其疗效和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90.8%,对照组69.6% (P=0.34);痊愈率分别为试验组81.6%,对照组60.2% (P=0.38),试验组细菌清除率为86.5%;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64.0%(P=0.04);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试验组6%,对照组4%(P=0.7).结论:莫西沙星治疗CAP的疗效好,毒副作用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鲜颖;邢丽华;王洵;李洪浩;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在武警战士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高频CDFI检查因军事训练所致软组织损伤的武警战士352例,并作出超声诊断及临床随访.结果:352例战士中经高频CDFI检查发现皮下软组织挫伤162例,肌肉挫伤37例,肌肉间血肿5例,膝关节髌上囊积液46例,腘窝滑囊积液32例,跟腱断裂2例,跟腱损伤31例,韧带损伤26例,异物7例,外周血管损伤4例.结论:高频CDFI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软组织损伤后水肿情况、肌肉受损程度,血肿部位、大小、深度,肌腱是否断裂,有无异物存在等,并可评价临床治疗疗效及观察随访,应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邓劲松;曾广绥;张春丽;王洁;陈庆康;邓素雅;石挥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表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RM患者、正常早孕(NEP)和正常非孕妇女(NNP)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HLA-DR+、CD4+HLA-DR+、CD8+HLA-DR+、CD4+/CD8+比值水平)、NK细胞(CD3-CD56+、CD56ddimCD16+、CD56brightCD 16-、CD56+CD69+)和Treg细胞(CD4+CD25+CD127dim)表型.结果:URM组CD3+HLA-DR+、CD8+ HLA-DR+T淋巴细胞均较NEP组明显增加(P<0.05),而CD4+T细胞较NNP组升高(P<0.05).NEP组CD8+T细胞较NNP组显著增加(P<0.05),三组间CD3+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URM组外周血CD3-CD56+、CD56dimCD 16+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NEP组,而CD56brighttCD16-NK细胞比例较NEP组和NNP组均降低(P<0.05).URM组和NNP组CD4+CD25+CD 127dimTreg比例较NEP组均减少(P<0.05).结论:URM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活化、CD56dimCD16+NK细胞增多和Treg细胞减少可能是其致病的免疫基础.
作者:赵花;韦相才;秦卫兵;苗竹林;杨宁;王一峰;崔蓉;王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型的疼痛管理模式对PPH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将300例PPH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按照新型的疼痛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数字分级法进行统计,并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疼痛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新型的疼痛管理模式可以更好的减轻PPH患者术后疼痛,适宜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魏健;张娇花;周玉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应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冷光源蓝光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蓝光灯治疗,疗程4~5d.且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小时及第96小时检测血清胆红素.观察光疗的副作用,并进行细心护理.结果:冷光源蓝光灯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光疗副作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冷光源蓝光灯治疗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且副作用少,同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清;江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建立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以期为应用BMSCs作为种子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集犬胫骨骨髓组织,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骨和成软骨诱导培养鉴定,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原代和传代的BMSCs贴壁生长,呈纺锤形、长梭形,漩涡状排列、成集落生长.细胞表面标志物CD 90、CD 29、CD44分子阳性,CD34和HLA-DR分子阴性.经成骨诱导后钙结节形成并茜素红染色阳性,诱导期间碱性磷酸酶活性持续增高.成软骨诱导后HE染色见软骨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见细胞基质异染成紫红色.结论:成功建立了犬BMSCs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有效方法,扩增的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作者:曾晶晶;周诺;黄旋平;廖凤春;陈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T1ρ和T2 Mapping定量技术检测腰椎间盘退变的价值.方法:在3.0TMRI上采集健康人T2WI、T1ρ及T2 Mapping图像,对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及髓核T1ρ值和T2值的测定,分析T1ρ值、T2值与Pfirrmann分级的关系.结果:T1ρ值及T2值与Pfirrman分级均呈显著负相关(rs=-0.538和-0.665,P=0.000);T1ρ值及T2值显著正相关(r=0.445,P=0.000).结论:T1ρ弛豫成像及T2Mapping可以定量检测椎间盘组织化学成分的改变,并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显著相关.T1ρ弛豫成像较T2 Mapping对早期退变的敏感性更高.
作者:王伟;梁文;慕革非;俞志坚;黄凡衡;陈玲;Queenie Chan;全显跃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本文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的164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164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低分子肝素组、前列地尔组,观察急性胰腺炎疗效.结果:联合组轻症、重症患者腹痛持续时间、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前列地尔组(P<0.05);治疗效果比较:轻症联合组疗效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前列地尔组(P<0.05),重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轻症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加快恢复时间,缩短病程,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新方法.
作者:林少斌;陈钦明;江岳珊;王少荣;方壮盛;巫旭珍;陈文炯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CoA合并心内畸形行一期矫治手术患儿106例,按体外循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DHCA组82例,应用DHCA;深低温低流量灌注(DHLF)组24例,应用DHLF并选择性脑灌注.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阻断时间、围术期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DHCA组新生儿比率、术前酸中毒比率高于DHLF组,停循环时间短于DHLF组.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相仿,均自动复跳,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与DHLF技术相比较,在婴儿CoA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矫治手术中应用DHCA技术可以显著缩短手术中深低温时间,确保重要脏器功能的恢复.
作者:黄国栋;陈欣欣;崔虎军;曹凡;袁惠莉;白楠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