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蓉;杨庆强;徐林霞;周业江
目的:探讨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6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1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 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59.4 ± 13.4,61.2 ± 13.5,P = 0.000).两组治疗前后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1 450.13 ± 1 369.84,779.33 ± 656.57,P = 0.001;39.69 ± 9.71,32.79 ± 6.74,P = 0.000).治疗前后二者定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陈辉;周道远;覃丹平;刘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筛查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 患者的GABRG2基因,并探讨GEFS+与GABRG2基因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患者及110例正常对照组血样,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GABRG2基因的10个编码外显子及与mRNA 剪接有关的内含子进行筛查,对发现异常洗脱峰者进行测序.结果:未发现GABRG2基因突变,但发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位点:Exon2-89 T>A (rs2284782).这个SNP 位点在两组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ABRG2基因突变可能不是GEFS +患者主要的致病原因,SNP(rs2284782)在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中分布无明显差异.
作者:秦兵;刘超;朱其详;于美娟;石奕武;廖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2010年血铅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进行总结,了解目前云南省血铅检测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对各家参评实验室一次性寄放10个批号样本,其中5个批号进行准确度评价,另5个批号进行精密度评价,实验室检测数据通过网络或纸张回报,检验中心对所有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参加血铅室间质评的有12家实验室,有3家实验室成绩合格,实验室间CV小30.3%,大74.1%.精密度评价有5家实验室符合要求,RSD小为1.8%,大为50.6%.结论:本次室间质评反映出云南省临床血铅检测质量不容乐观,规范操作、提高检测人员水平和加强监管是提高检测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苏敏;赵崇吉;孙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9例急性铊中毒病例的分析,评价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铊中毒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0-12月住院的9例急性铊中毒患者(年龄小者2岁,平均25.5岁).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的不同血液净化方式,观察其对血铊、尿铊下降幅度的影响.结果: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中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可显著降低血铊及尿铊浓度,降低血铊及尿铊浓度速度快,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其他副作用.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对降低铊中毒患者血铊及尿铊浓度迅速且效果显著,配合基础治疗安全有效,此方法可成为铊中毒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刘真真;赵显国;张宏涛;王欣芳;王凯;张倍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和护理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8例,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40例,开腹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从术中和术后脏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近期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多方面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A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腹腔镜组在术后疼痛程度、切口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P < 0.05);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出血、医源性损伤和吻合口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05);但腹腔镜术中和术后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且与术前心肺基础疾病严重度显著相关,而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结论: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具有相对优势,但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宜慎重,与麻醉师协同进行个体化评价十分必要;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及时发现处理合并症和并发症,是老年直肠癌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显蓉;杨庆强;徐林霞;周业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女,34岁,因恶心呕吐2 d+,昏迷5 h+就诊.患者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及中毒等病史.患者发病前乘坐火车2 d未进食.体查:体温36.9℃,呼吸19次/min,脉搏64次/min,血压110/60 mmHg.贫血貌,浅昏迷,头发、眉毛及阴毛稀少,双瞳正圆等大,直径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发绀.
作者:汪松;肖雪;龙仙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颈内动、静脉血药浓度平衡时不同麻醉深度丙泊酚对犬脑不同区域谷氨酸(GLU)的影响.方法:12只12 ~ 18个月健康杂种犬,体重10 ~ 12 kg,随机分为浅、深麻醉组(n = 6),分别以丙泊酚5.5 和7 mg/kg静脉注射,续以55和70 mg/(kg·h)恒速静脉输注维持50 min,取颈内动、静脉血各2 mL后处死,取背侧丘脑、上丘脑、后丘脑、下丘脑、底丘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小脑、中脑、桥脑、延髓、颈髓组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血浆丙泊酚浓度和脑组织GLU含量.结果:颈内动、静脉血浆丙泊酚浓度:浅麻醉组分别为(3.00 ± 0.31)μg/mL和(3.10 ± 0.51)μg/mL(P > 0.05);深麻醉组分别为(6.41 ± 0.05)μg/mL和(6.40 ± 0.11)μg/mL(P > 0.05).深麻醉组各区域脑组织GLU含量明显低于浅麻醉组(P < 0.01).两种麻醉深度下,下丘脑GLU变化率(88.76 ± 0.04)%,明显高于其他脑区(P < 0.05).结论:丙泊酚恒速静脉输注50 min时,两组犬脑动、静脉血药浓度均达到平衡;丙泊酚麻醉深度与GLU的变化相关,下丘脑及其GLU的变化在丙泊酚麻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高锋;林春水;古妙宁;汪燕;周枝凤;陈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方法:分别将BMSCs/GDNF、BMSCs和生理盐水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建立不同的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GDNF蛋白的表达,DAPI 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BMSCs组相比,BMSCs/GDNF组的GDNF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与BMSCs组相比,BMSCs/GDNF组的BMSCs存活率增高,神经微丝阳性细胞率上升,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结论:GDNF基因修饰有助于BM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和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
作者:周玲;邓莉;涂江义;高小青;杨朝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前馈控制方法降低骨科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总结了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骨科发生的86例护理缺陷,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导入前馈控制管理方法,提出防范措施,将护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结果:导入前馈控制后骨科护理缺陷发生率从5.21%降到1.22%,患者满意度从91%提高到96%.结论:应用前馈控制方法,贯穿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淑英;徐英华;方亚群;任艳玲;王艳艳;信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如何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 缩短住院时间, 加快床位周转,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是医疗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和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这一新理念为临床外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目前传统外科治疗的陈旧模式,在减少医疗费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在真正意义上缩短了住院时间.本文对FTS这一新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并就医院管理部门如何积极推进FTS在临床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江志伟;易学明;黎介寿;杨国斌;王与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Van Neck病是一种发生于坐骨耻骨结合处的骨骺病,于1924年由Van Neck首先确认,并提供了病理诊断,故后人以其名字命名该病[1].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国内报告病例42例[2-4],所以该病临床上并不多见,有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4],笔者曾见误诊为骨肿瘤给予手术治疗的病例,为此,有必要整理我院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并报告如下,以防止临床再次出现误诊误治现象.
作者:何登伟;俞伟杨;朱烨;朱科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是近年来国外新近出现的一种新的外科模式,它是将麻醉学、疼痛控制及外科手术方式等方面的新技术与护理新方法相结合,通过术前、术中、术后一系列综合措施的干预,从而达到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1].FTS已经在包括泌尿外科等诸多外科手术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作者:胡卫列;刘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盐酸山莨菪碱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30例门诊纤维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年龄65 ~ 83岁,分为两组.A组检查前10 min静脉小壶给予盐酸山莨菪碱10 mg,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检查开始前5 min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 ~ 3 mg和芬太尼1μg/kg.检查中有疼痛表现时,追加瑞芬太尼0.2 μg/kg.检查结束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2 ~ 0.3 mg,纳络酮0.2 mg.分别记录检查前即刻(T1),检查开始5 min(T2),检查结束(T3)时的HR、MAP、SpO2、镇静评分,大VAS评分、肠痉挛程度、入镜时间、瑞芬太尼总量及心动过缓等严重并发症.结果:两组各时点MAP、SpO2、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A组各时点HR明显高于C组;A组没有肠痉挛,C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肠痉挛;A组入镜时间(6.7 ± 1.4)min明显短于C组(11.1 ± 3.7)min;A组瑞芬太尼总量(0.2 ± 0.1)μg/kg明显少于C组(0.4 ± 0.2)μg/kg;A组VAS有减小趋势,没有出现心动过缓.C组检查中有3例出现程度较轻的心动过缓(低心率53次/min).结论:伍用山莨菪碱,能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缩短入镜时间,保持循环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
作者:刘芳;潘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88例发病在6h以内的高度怀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hs-cTnT,并与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诊断性能用ROC曲线及AUC表示,并根据hs-cTnT、cTnI和CK-MB的阳性率,得出对NSTEM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1)NSTEMI患者hs-cTnT、cTnI及CK-MB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 < 0.001).(2)根据ROC曲线分析,hs-cTnT、cTnI和CK-MB的AUC分别为0.908、0.851、0.789,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32 ~ 0.985、0.763 ~ 0.939、0.695 ~ 0.883.(3)hs-cTnT以14 pg/mL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96.8%.而cTnI诊断临界点为0.08 ng/mL时,灵敏度为37.0%,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77.6%.CK-MB以4 ng/mL 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25.9%,特异度为93.4%,阳性预测值为63.6%,阴性预测值为79.2%.结论:hs-cTnT对NSTEMI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cTnI和CK-MB,有利于早期筛选NSTEMI患者并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作者:崔文娟;卢成志;唐志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快速康复医学旨在帮助患者快速康复,缩短其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此理念一提出就备受关注.为使患者在心脏手术后能够快速有效康复,Krohn等[1]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曾采用一独特的麻醉和治疗方案,并受到Engelman等[2]的广泛推崇,继而产生了快速康复心脏外科(fast-track cardiac surgery,FTCS),其定义为针对心脏外科患者应用各种优化方法从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到出院的一个快速围手术期流程.
作者:王晓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人群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湖北地区冠心病病例和对照各961例,了解吸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史,及空腹血糖、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值.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饮酒史差异有显著性(P <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显著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史和性别.结论:湖北地区人群中,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史和性别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蕾茹;肖卫;金立军;汪里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男,73岁.因发热气喘1 d,于2010年5月15日21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醉酒后不慎坠入粪池,捞起后感气喘,1 h后寒战发热,伴咳嗽,偶咳血丝痰,送入当地医院,测体温38℃,15日转入我院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有吸烟史30余年,10支/d,未戒烟.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96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10/70 mmHg.神智清楚,急性面容,平车送入病房,右侧颜面青紫.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心率96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四肢皮肤见多处擦伤.
作者:高宝安;陈世雄;向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非心源性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及28 d病死率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心源性机械通气患者67例,在其上机24 h内测量NT-proBNP水平,并记录各项化验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记录机械通气7 d脱机成功的人数,随访28 d患者是否死亡,比较不同结局患者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预测患者结局的佳NT-proBNP水平.结果:机械通气7 d脱机失败组较7 d脱机成功组、28 d死亡组较存活组,其NT-proBNP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后者(3 830 ng/L比492 ng/L,4 383 ng/L比706 ng/L).NT-proBNP预测7 d脱机率和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 ± 0.058和0.790 ± 0.057,佳界值点分别为780 ng/L和2 262 ng/L,NT-proBNP 预测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7 d脱机率和28 d病死率的能力优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结论:血NT-proBNP可成为非心源性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对于此类机械通气患者应改善心功能以争取及早脱机.
作者:李晓婕;付明;黄绍华;唐志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神经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常使用烷化剂进行治疗,但传统烷化剂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1].新型烷化剂替莫唑胺(TMZ)毒副作用小,长时间用药耐受性好,已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有效药物之一[2].本综述总结TMZ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如下.
作者:李晓兴;王之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应用于胃肠手术的安全性及个体化原则.方法:将采用FTS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置的180例择期胃肠手术患者(FTS组)与采用标准方法处理的110例患者(传统组)进行非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其一般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消化道瘘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FTS组的总体并发症及一般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 < 0.05);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但FTS组的消化道瘘发生率较传统组有增高趋势(2.2% vs 0.9%,P > 0.05).结论:FTS可显著降低胃肠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如应用不当可能增加消化道瘘的发生率,因此,FTS的临床应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程黎阳;谢正勇;戴观荣;赵为国;康慧鑫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