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萍兰;李萍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对机械通气伴有腹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行机械通气伴有腹胀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胃肠减压治疗;治疗组口服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对照组口服吗丁啉治疗,48 h后观察疗效.就两组患者疗效:腹内压、腹围和胃肠道症状及机械通气方面的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80%vs.50.0%,P<0.01).结论: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患者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庞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荟萃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发表的FTS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疗效的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篇文献纳入分析,共纳入患者925例,试验组481例,对照组444例.FTS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权均数差为-2.50(95%CI:-4.13,-0.87),P<0.000 1;减少术后并发症,相对危险度(RR)为0.61(95%CI:0.47,0.78),P<0.000 1;能缩短肠蠕动恢复时间(P<0.01);但在30 d内再次入院率无统计学意义,RR为1.33(95%CI:0.78,2.25),P=0.29.结论:FTS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李显蓉;盛云建;杨庆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MDC1、53BP1和BRCA1三种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LSCC和25例瘤周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DC1、53BP1和BRCA1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MDC1、53BP1和BRC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50.8%、56.9%,与瘤周组织比较,MDC1表达升高,53BP1和BRCA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肿瘤分布部位无关,MDC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53BP1、BRCA1的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BRCA1与肿瘤分级程度相关.结论:MDC1、53BP1、BRCA1在LSCC中均有表达,并与肿瘤T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三种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娜;李平;喻姗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消瘦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对除血糖之外TG、HDL、BMI及早餐后30minINS、C肽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8例年龄48~63岁、诊断糖尿病在1.5~6年、体质指数在16.1~18.0kg/m2、口服降糖药物亦能较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先检测其GHb、TG、HDL、BMI及早餐后30minINS、C肽,然后改为预混胰岛素(甘舒霖30R针)早、晚餐前皮下注射降糖,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使用胰岛素治疗前后GHB、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TG减低,餐后30 min INS、C肽及BM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消瘦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予以胰岛素治疗可获得血脂、胰岛功能、体重等独立于血糖之外的多重收益,可考虑早期采用.
作者:程子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急性腰腹部疼痛中常见病、多发病,正常输尿管位于腹膜后,而中下段(盆腔段)输尿管结石由于结石小、位置深、肠气干扰重,是腹部超声显示的弱点,我们从2002年自今.尝试应用经阴道或直肠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赢得了临床的好评,现报道告下.
作者:杜岳武;司徒明珠;段晓南;严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预充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非紫绀型先心痛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5)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剂量20 mg/kg),对照组(n=15)在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等量的盐水.于术前、主动脉开放2、12、24、48 h五个时间采患儿动或静脉血,分别测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氧基转移酶(AST).结果:实验组血清LDH、CK在主动脉开放12、24、48 h较相同时间的对照组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实验组血清AST在主动脉开放2、12、24、48 h较相同时间的对照组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实验组血清CK-MB在主动脉开放2、12、24 h较相同时间的对照组有显著减低(P<0.05或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预充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非紫绀型先心病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杨海波;董逸飞;王云;董书强;孟毅;曹文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腹膜炎术后容易产生腹腔内感染、瘘、积液等并发症,而如果不及时引流及处理的话,会形成腹腔脓肿、不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等,甚至造成手术失败,严重者(如:出血、吻合口瘘、胰瘘等)可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所以腹膜炎术后如何选择有效理想的腹腔引流技术,保持引流通畅,降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是我们临床上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者:杨晏东;盛金鑫;陆锦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发病率约1%~5%[1],是妇产科中较难处理的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RSA病因极其复杂,其中约有50%病因不明,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免疫因素被大家所关注,免疫职能细胞亚群的格局变化、Th1/Th2细胞因子失调、胎盘血管环境变化可能是导致RSA的重要原因.现就URSA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苏琳;孙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会阴侧切产妇1 8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切口感染组及未发生切口感染组切口感染可能因素上的差异.结果:会阴侧切产妇切12感染2.70%,与无感染组的比较,感染组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阴道检查次数多、产程时间长、体质量指数高、手术者工作时间短(P<0.05),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戴颖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在新乡地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和Lin28b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14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食管正常组织中HPV亚型感染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n28b的表达.结果:114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食管正常组织中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3.2%、6.0%,Lin28b的检出率分别为66.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存在HPV16、18和52三种亚型感染.HPV感染和Lin28b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正相关;Lin28b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HPV感染食管鳞癌组织与Lin28b蛋白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许建功;王武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片对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早期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的影响.方法:选取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三七总皂甙片+氟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常规剂量组口服氟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两组患者分别于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前、使用后静脉取血以血栓弹力图检测AA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进行安全性实验室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果:观察组服药后24 h、2 d、3 d、1周、1个月较服药前ADP、AA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服药后24 h、2 d、3 d、1周、1个月较常规剂量组ADP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服药后24 h、2 d、3 d、1周、1个月较常规剂量组AA无变化,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总皂甙片+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较常规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可在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早期进一步降低ADP介导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并且两组患者安全性相似.
作者:陈妍;马健;杨燕;王玉甫;齐宝庆;孟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诱导作用,及苦碟子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用AngⅡ(在10-6mol/L AngⅡ的DMEM培养液中48 h)干预,分为实验对照组、AngⅡ诱导组和苦碟子注射液组(给予AngⅡ刺激前1 h先加用10%苦碟子注射液).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细胞的增殖能力两种衰老标志物为主要观察指标.其中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来反应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凹蛋白-1(Caveolin-1,Cav-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诱导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β-gal阳性染色率明显增多,细胞周期多停滞于G0/G1期,S期细胞逐渐减少,Cav-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表明AngⅡ成功诱导了HUVECs衰老,而给予苦碟子注射液干预后上述变化改善.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可以延缓AngⅡ诱导HUVECs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av-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邹美圣;刘凌;刘泽;王鲁妮;吴军;王伟;封菊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除外AML-M3)109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原始细胞百分数、细胞遗传学、首次诱导是否缓解与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log-rank检验对其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比例危险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56.88%,中位OS为9.5个月,中位RFS为5.5个月.年龄大于60岁、细胞遗传学高危组和首次诱导化疗未获得CR的患者OS及RFS较短(P<0.05),为预后不利因素,且对预后具有独立影响.结论:根据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可对其进行预后判断,从而为个体化分层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对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玉慧;涂三芳;郭坤元;李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镜下表现,提高对其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到2010年5月以胸腔积液收治入院,并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132例患者,对其内科胸腔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内科胸腔镜下主要表现为3种类型:胸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及粟粒性结节型;多发或散在的结节型;胸膜肥厚、纤维粘连或形成多个包裹性积液型.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内科胸腔镜下表现以结节为主,占91.7%,结节分布以弥漫性、壁层胸膜多见.
作者:吴欢欢;李玉苹;官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暂封材料的封闭性能直接影响牙齿根管治疗封药和窝洞永久充填的效果,Ⅱ类洞的充填物更易受到牙合力影响出现微渗漏甚至脱落,暂封难度远较Ⅰ类洞高这[1-2].作者选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两种暂封材料Caviton暂封膏和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比较两者的封闭效果.
作者:李淑婷;关则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间皮细胞数与胸膜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的间皮细胞数;根据患者胸腔超声、胸片以确定胸腔积液患者有无胸膜纤维化及胸膜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研究无胸膜纤维化组与胸膜纤维化组的间皮细胞数的差异,用相关回归分析研究胸腔积液中间皮细胞数与胸膜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胸膜纤维化组间皮细胞数明显培高,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中间皮细胞数与胸膜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胸膜积液中间皮细胞数增加,说明胸膜损伤重,发生胸膜纤维化的几率及严重程度增加:它可能成为观察胸腔积液患者预后的指标,对于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胸膜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洪峰;张云霞;黄美健;汤晓燕;任娥;梁斌;冷报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子宫角部妊娠是指孕囊着床于子宫与输卵管交界处的子宫角部.因子宫角部是子宫血管与卵巢动静脉及输卵管血管吻合处,血供丰富,一旦破裂,出血汹涌,短时间内可致患者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而子宫角部妊娠临床上极易误诊而导致严重后果.子宫角部妊娠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现就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4例子宫角部妊娠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左慧萍;杨晓红;姚恒;李静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及尿酸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的关系和它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316例,检测血脂联素水平(APN)和血尿酸(UA),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和有无复杂狭窄进行分析.结果:有复杂狭窄组APN较无复杂狭窄组降低,而UA则较无复杂狭窄组者明显增高(均有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APN和尿酸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低脂联素水平及高尿酸与冠心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形态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作者:曾国平;罗初凡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微创在胆石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广州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5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分别进行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二镜或三镜联合治疗.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91例先行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成功取石63例(69.2%),随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28例取石失败后行鼻胆管引流(ENBD)引流减压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12例放置T管引流,16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其中161例直接行腹腔镜探查(LCBD),23例放置T管引流,138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3例出现胆漏,经引流后痊愈、无胆管狭窄以及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根据具体病情,个性化地灵活地运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并在一定条件下,一期缝合胆总管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优于传统手术.
作者:黄冠群;周如建;邓勇;吴炎鹏;郑江华;简志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尽管针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但对晚期和复发的子宫内膜癌治疗仍为棘手.表皮生长凶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其在子宫内膜癌中有过表达,并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侵袭等密切相关,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肿瘤靶向治疗分子.现就国内外对EGFR及其靶向治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作者:张雷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