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MPT64分泌为结核杆菌生长指示的适宜检测时点研究

许婉华;黄业伦;刘燕文;胡丽环;罗少珍;孟繁荣;刘志辉

关键词:结核杆菌, MPT64, 分离培养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特异分泌蛋白MPT64指示结核杆菌生长的适宜检测时间,为创建新型、实用的结核杆菌分离培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第7、14、21、28、35、42天(即1~6周末)对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样本实验瓶进行MPT64检测,以出现阳性检测结果或第42天为检测终点,以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适宜的检测时间.结果:在1 265例临床样本分枝杆菌分离培养中,依据后续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应用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法,178例样本分离到结核杆菌,其中168例MPT64检测阳性:168例MPT64检测阳性样本中,在第1、2、3、4、5、6周呈现MPT64检测阳性的样本数分别为29、75、47、9、6和2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占MPT64检测阳性的17.26%、61.90%、89.88%、95.23%、98.81%和100%.结论:应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特异分泌蛋白MPT64指示结核杆菌生长,在2、4周末可分别检测到60%与95%以上的MPT64阳性样本,可以分别视为快速检测和培养终点检测的适宜时点,但更望能有连续监测方法的问世.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染色体产前诊断1108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胎儿染色体的产前诊断进行临床分析,观察胎儿染色体的异常情况,并对产前各诊断指彳正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就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 108例孕妇进行回顾分析,为患者进行羊膜腔的穿刺手术或脐带血管的穿刺手术,抽取胎儿的羊水或脐带血,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40例染色体出现异常,占总受检人数的3.6%,其中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18例,占45.0%,染色体三体为主要异常核型有16例.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22例,占55.O%.在208例高龄(≥35岁)孕妇中,10例出现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4.8%.在900例35岁以下的孕妇中,8例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检出率为0.9%.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培养胎儿的羊水细胞、脐血细胞以及分析胎儿染色体的核型,能更为准确地检测出染色体的异常情况,提高其检出率,降低染色体病胎儿的出生率,对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有重要作用.

    作者:潘倩莹;孙筱放;孔舒;郑育红;黎青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血浆B型尿钠肽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以本院9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血浆BNP水平,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分析BNP水平变化与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的关系,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与BNP水平正常的患者相比,BNP升高的患者发生休克、低氧血症等不良临床事件及死亡的比例明显升高.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BNP水平<226.5 ng/L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血浆BNP水平>226.5 ng/L的患者(P=0.000).结论: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能在患者入院早期阶段较准确地预测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以及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决策.

    作者:何旭娟;李增攀;方建江;刘雪兰;李波;夏菁;周夷霞;蒋黎;周挺;徐少博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致耐受树突状细胞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研究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诱导的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1DC)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疗效.方法:用地塞米松及lα-25-(OH)2D3诱导TolDC,光镜观察形态特点,流式检测细胞膜CD80、CD86水平.将To1DC腹腔注射给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观察症状并检测小鼠的血小板水平及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结果:地塞米松及lα-25-(OH)2D3诱导的树突状细胞毛刺少、突起短,CD80、CD86水平低,符合To1DC的特点.To1DC治疗组小鼠血小板水平较模型组高(P<0.05),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诱导的To1DC能避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血小板下降,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减少,为其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黄睿;宋朝阳;王娅;武玉慧;张梅霞;郭坤元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分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亚型分布与特点.方法:患者来自江西铜鼓、奉新、袁州三县区,HPV检测与分型方法为GP-PCR和基于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结果:53例活检标本检出单一型HPV感染亚型3种共30例,其中11型15例(50.0%),6型13例(43.3%),16型2例(6.7%);总检出率56.6%(30/53),低危型(6/11型)28例占93.3%.结论:当地CA患者为HPV单一型别感染,HPV 11、6型为优势亚型.

    作者:王海清;杨云;张飞凤;徐延香;周剑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培养MSCs,将自体骨髓MSCs与APBSCs共移植治疗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联合移植组),并与同期进行的12例未联合MSCs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进行造血恢复及并发症比较.结果:MSCs输注无明显不良反应;联合移植组的患者造血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平均9.52 d,血小板≥20×109/L时间平均9.05 d,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较对照组低(P<0.05);口腔溃疡和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MSCs与APBSCs联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移植后造血重建快,并发症少.

    作者:王景昌;白海;魏敦宏;李鸣;温玉;黄克斌;王存邦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的影响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12.5 mg/d)后作为治疗组,选30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均抽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10和IFN-γ水平.结果:血清IL-10水平:观察组(235.13±71.36)pg/mL显著高于治疗组(149.61±58.26)pg/mL和对照组(92.54±66.72)pg/mL(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FN-γ水平:观察组(183.32±108.56)pg/mL明显低于治疗组(282.57±81.75)pg/mL和对照组(307.26±112.62)pg/mL(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降低子宫腺肌病患者IL-10,升高IFN-γ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子宫腺肌病机制之一.

    作者:陈世荣;彭祥菊;李梅舒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分析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MR及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DN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均经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其中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4例患者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表现,平均病程为7年.影像上病变主要累及幕上大脑半球脑灰质,位于额叶7例,颞叶4例,顶叶2例,枕叶1例,影像上病灶形态呈三角形、椭圆形及脑回状,部分病灶内见分隔;MR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信号,无明显占位,9例病灶见多囊分隔,5例呈单囊改变,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未见明显强化或见轻度分隔样强化;CT表现为局限性低密度灶,边界尚清,病灶内未见钙化,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结论:DNT影像学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在术前一般都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作者:周建辉;章绪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区域麻醉的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是一种新型高效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受体选择性高于可乐定,可广泛作用于哺乳动物的大脑,产生镇静、镇痛和抗交感作用.右美托咪啶早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这些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镇静,有的患者行呼吸机支持治疗也需要使用镇静药物来减轻气管内插管带来的不适.随着临床使用的增多,右美托咪啶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很多研究发现,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前使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明显地降低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改善插管条件.

    作者:杜晓蓉;曾宪章;徐咏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早期妊娠反应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念吗

    目的:探讨早孕期妊娠反应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从FD的角度来认识早孕反应.方法:按照FD罗马Ⅲ标准纳入126例符合条件的早孕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分为轻、中、重度组各63、41和22例,基本症状为有早孕反应特征的恶心、呕吐、厌食、反酸和有FD特征的上腹痛、上腹烧灼、早饱、餐后饱胀.比较各组患者近3个月的症状发作程度和频率与受教育、职业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重度患者作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查.结果:中、重度患者中FD 4种基本症状发生比例高于轻度患者(P<0.05).重度患者的年龄大、妊娠次数少、妊娠和病程时间均较短,而轻、中度患者间无明显差异.3组β-HCG均在正常范围,入选患者均存在与FD发生背景相关的精神-心理-社会生物背景.结论:早孕期妊娠反应与FD的病理生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廖常奎;胡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致痫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29例影像学特征、手术疗效和中期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探索致痫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影像学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行手术切除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FCD患者29例,其中在全麻唤醒麻醉下手术12例,导航指引下手术5例,8例合并海马硬化者行前颞叶切除术.随访患者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结果:术中病理检查显示FCD患者Ⅰ a型2例,Ⅰ b型3例,Ⅱa型11例,Ⅱb型13例.术后平均随访52个月,结果显示癫痫控制情况:Eagel分级Ⅰ级72.4%(21/29),Eagel Ⅱ级20.7%(6/29),EagelⅢ级6.9%(2/29).术后偏瘫3例,在3~6个月完全恢复2例,明显改善1例;轻度运动性失语1例,6周逐渐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磁共振检查是FCD术前诊断的有效手段.脑电监测下致痫性FCD的完全切除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前提.

    作者:王伟;王伟民;张晓鹏;刘一兵;王国良;郭晓绯;曹慧霞;韩立新;王蔚;陈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VAS≥4.0),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奥施康定等药物治疗;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射频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奥施康定使用量、药物副作用、治疗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射频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2±1.7)、(6.3±1.8)、(4.1±1.4)、(3.2 ±1.5)、(3.1 ±1.2)和(2.6 ±1.1)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8.8±5.5)、(35.6±8.5)、(42.3±8.9)、(18.6 ±4.3)、(10.7 ±2.4)和(8.1 ±1.6)mg.B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1 ±1.6)、(4.5 ±1.6)、(3.0 ±1.2)、(2.1±1.1)、(1.8±0.9)和(1.5±0.9)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9.1±5.8)、(17.6 ±5.4)、(12.4 ±3.8)、(5.1 ±1.6)、(6.0 ±1.3)和(4.2±0.9)mg,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药物副作用减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术能迅速减轻疼痛,降低镇痛药使用量并减少其相关副作用.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乔东;宫庆娟;薄存菊;刘晓明;陈金生;卢振和;高崇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泮托拉唑胶囊对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胶囊对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医生选择佳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泮托拉唑胶囊和奥美拉唑片口服,分析对比两组的胃镜下黏膜损伤、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及药物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损伤及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耐受性均为良好.结论:泮托拉唑胶囊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因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所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选择PPI类胃黏膜保护剂时可首选泮托拉唑胶囊.

    作者:王晓林;熊枝繁;曹仕琼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两种癫痫发作分类体系临床价值和可信度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估和比较两种癫痫发作分类体系即发作症状学分类法(SSC)和国际癫痫发作分类法(ICES)的临床价值和可信度.方法:2名医生独立地观看106例患者发作的录像资料,采用双盲法对患者的每一次发作录像仔细进行回顾分析并分别使用上述两种分类法进行分类,数据进行百分比计算及Kappa-致性检验.结果:106例患者共计有256次发作,对2名医生诊断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SSC明显高于ICES.SSC体系中一些症状如过度运动发作、自动运动发作、愣神发作等具有更高的一致性.结论:SSC提供了一个比ICES更为容易理解的癫痫发作分类体系,提示SSC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可靠的分类方法.

    作者:秦兵;陈勇军;段现来;廖卫平;臼井直敬;井上有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人流吸宫手术中宫腔内摄像监护与经阴道超声引导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人流吸宫手术中宫腔内摄像监护与经阴道超声引导的优劣性,验证摄像人流管的实际性能.方法:32例患者进行人流吸宫术时,每例均同步采用经摄像吸引管视频与阴道B超实时监护同时录像观察.比较两种监护方式显示宫腔内胚胎组织清除完毕的时间差异和两种监护方式判断正确的敏感度.结果:两种监护方式显示宫腔内胚胎组织清除完毕的时间和判断的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摄像吸引管在官腔内的监护更细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沛明;刘颖;罗艳华;谭淑娴;周龙书;钱德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介导性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病变组织及血清中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I组)、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UF组)、纳洛酮拮抗组(NLX组).以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再灌注120 min制作IRI模型,于再灌注末刮取大鼠肠黏膜组织测SOD和MDA,留取腔静脉血检测血清中SOD和MDA,剪取相同部位4 cm肠段检测组织含水率.结果:IRI组组织和血清MDA和组织含水率较sham组显著升高,分别增加189.8%、285%和13.5%(均P<0.01);组织和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73.5±4.3 VS 29.4±4.1,107± VS 51 ±5,均P<0.01).舒芬太尼预处理可使IRI后MDA、组织含水率升高和SOD下降明显减缓,组织和血清中MDA较IRI组分别降低40.9%与53.2%,SOD升高99.6%与68.6%(均P<0.01).但与Sham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均P<0.01).纳洛酮不能完全拮抗舒芬太尼预处理对IRI的保护效应,两组各参数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均P<0.01).组织和血清MDA和SOD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和0.807.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通过抑制大鼠IRI后脂质过氧化、保护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IRI引起的氧自由基介导性损害.纳洛酮拮抗舒芬太尼预处理并不能完全地逆转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受损肠道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朝板;屠伟峰;郄文斌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提早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可改善低反应患者的助孕效果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中低反应患者提早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对助孕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泡达14 mm(198个周期,A组)和12 mm(269个周期,B组)开始用GnRH拮抗剂的两组患者,比较其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和剂量、GnRH拮抗剂所用天数、HCG日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获卵数、着床率(IR)、临床妊娠率(PR)等.结果:B组Gn使用天数短,但Gn总量增加,早发LH峰有降低的趋势,B组IR、PR和远期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提早至卵泡达12 mm即加用GnRH拮抗剂可改善IVF-ET助孕效果.

    作者:罗克莉;郭慧;龚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二十一世纪:癫痫分类新概念——两大分类体系及其变迁

    在学术界,有关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热议的历久弥新的重要话题.分类是癫痫一切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石,围绕分类做出的任何更新都将会对基础和临床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的分类体系,还是用于癫痫术前评估的发作症状学分类(Semiological Seizure Classification,SSC)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体系都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力图能够完美而真实地反映癫痫的全貌.

    作者:秦兵;段现来;廖卫平;臼井直敬;寺田清人;井上有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变化特征、相关性及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γδT的表达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40例贲门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并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分析其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的表达状况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状况.结果:40例贲门癌组织,P53染色阳性率是75.0%,30例P53阳性贲门癌组织中,P53阳性肿瘤细胞数为99±22.CD8和γδT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明显高于P53阴性组(P<0.05);而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低于P53阴性组(P>0.05);P53阳性肿瘤细胞与CD8阳性淋巴细胞呈正相关(P<0.05).CD4、CD8、γδT阳性淋巴细胞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分化、不同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署性(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中P53蛋白可能作为肿瘤抗原引起以CD8+T淋巴细胞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P53作为贲门癌患者免疫治疗的一个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贲门癌组织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类型与贯门癌临床特征(中低分化、肿瘤中晚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作者:江亚南;范宗民;王苒;任景丽;王立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热休克蛋白70血清表达水平与广西巴马地区人群长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地区人群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血清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长寿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巴马地区人群为长寿组(126例),非巴马地区人群为对照组(160例).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一般状况,排除干扰因素,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巴马地区人群血清中HSP7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施礼威;覃健;何敏;梁桂云;黄倩倩;黄永全;农清清;张志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建立活人体官颈癌患者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女性盆腔CT薄层扫描数据,在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然后将重建模型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平台进行平滑、上色、透明化、旋转等操作,获得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成功重建出宫颈癌患者女性盆腔的三维图像,包括盆腔主要脏器、血管、宫颈癌肿块、肿瘤供血血管等,并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子宫与毗邻主要脏器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通过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重建的官颈癌女性盆腔数字化模型,能够辅助判断宫颈癌患者分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进一步的仿真手术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朱洪磊;何援利;王雪峰;彭冬先;王显龙;李克晓;李湘元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