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林艳;黄金;叶曼
目的:探讨亚硝酸钠对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和亚硝酸钠组.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于复苏后24 h取样,应用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的一氧化氮含量,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法(TUNEL)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和亚硝酸钠组心肌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及凋亡细胞表达显著升高;与复苏组比较,亚硝酸钠组心肌组织匀浆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升高;与复苏组比较,亚硝酸钠组心肌的细胞凋亡表达显著降低.结论:一氧化氮可作为心肺复苏后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指标,亚硝酸钠能增加心肺复苏后心肌一氧化氮含量,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对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谢赟;王弋;许国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比较3种用药途径对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1996-2010年期间收住巨块型宫颈癌Ⅰb2~Ⅱb期患者1 175例,术前均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后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及不良反应、并发症、术中出血以及手术切除率.结果:腹壁下动脉插管灌注组行手术256例,介入组352例,静脉化疗组287例;腹壁下动脉组及介入组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出血量均优于静脉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前化疗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不良反应,以静脉化疗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可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降低费用.
作者:毛雪梅;周丽红;金卓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蛋氨酸合成酶(MS) A2756G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分析75例AD患者(AD组)及71例健康老人(对照组)的MTHFR C677T、MS A2756G基因多态性及测定血浆Hcy、叶酸和VitB12水平.结果:(1)两组MTHFR C677T、MS A2756G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携带MTHFR T等位基因者血浆Hcv水平升高(P<0.05);两组血浆Hcy水平与MS基因A2756G基因型不相关(P>0.05) 结论:MTHFR基因C677T及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AD发生不相关,AD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主要与体内叶酸、VitB12不足有关
作者:邓小莹;王延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真空小梁成形术(PN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设计.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共58例(105眼).入选患者治疗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压(Goldman眼压计)、房角镜、视野检查.患者单眼或双眼进行PNT 1000型治疗仪(Ophthalmic International公司生产)治疗.观察首次治疗后1h、1d、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压、视力、眼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种类.首次治疗后1周重复治疗1次.结果:58例(105眼)患者治疗前眼压为(23.7±4.2)mmHg、视力(LogMAR)为0.21±0.12、眼局部平均应用降眼压药物种类(2.23±0.72)种.治疗后1h、1d、1周、2周、1个月、3个月各时间点眼压分别为(23.0±3.6)、(19.8±5.1)、(18.2±4.0)、(19.0±5.1)、(19.3±3.8)、(19.9±3.8) mmHg;眼压下降幅度分别为0.70、3.90、5.50、4.70、4.40、3.80mmHg,除治疗后1h外,其余各时间点较治疗前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d、1周视力为0.08±0.06、0.09±0.05;较治疗前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眼局部平均应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为(1.32±0.68)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PNT术可有效地降低POAG和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减少眼局部平均应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使视力短暂改善.
作者:刘晶;王冰松;肖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我科对肛门瘙痒患者采用复方亚甲蓝肛周皮层注射术,对伴有内外痔、肛瘘等肛肠疾病患者,一并采取手术治疗,术后配合中药坐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门诊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肛门瘙痒患者共127例,其中男81例,女46例,年龄18 ~ 75岁,平均43.7岁;病程2个月至10年以上.一并行外痔高容电频电刀切除27例,内痔硬化剂注射术33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1例,并行肛瘘挂切手术15例,肛裂后位括约肌切开术9例.
作者:张雁;张弦;承凤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虽然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运用不同方法治疗HCC,但疗效及预后均不甚理想.HCC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探究HCC发生的机理对诊治HCC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把HCC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了微小RNA (microRNA,miRNA)上.通过研究miRNA在HCC发生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使我们能更多的了解miRNA与HCC的关系,并有望阐明HCC的发生机制,使miRNA在HC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与HCC关系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杨超;吴传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对女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宫颈分泌物解脲脲原体的分离率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准确诊断与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试验盒对303例女性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计数,同时做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03例宫颈分泌物标本中有90例为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解脲脲原体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别为强力霉素98.9%、美满霉素96.7%、交沙霉素94.4%、克拉霉素90.0%、阿奇霉素87.8%、罗红霉素75.6%、司帕沙星50.0%、左氧氟沙星31.1%、氧氟沙星26.7%.结论: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阳性以单纯Uu感染为主,用药选择敏感性较高的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高.临床治疗应支原体计数与药敏结果相结合,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药物进行积极治疗,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提高治愈率,控制耐药株的增加.
作者:刘美清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占89.99%;分离出病原菌659株,其中,G-杆菌429株,占65.10%,居前4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G+球菌113株,占17.1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117株,占17.75%.头孢哌酮/舒巴坦对G-杆菌具高度敏感性,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夫西地酸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对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较高.结论:重症监护室病原菌耐药率较高,并呈多重耐药,应强化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有效隔离措施的落实,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玉华;李金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测定非NAFLD组(A组60例)、轻度NAFLD组(B组60例)、中重度NAFLD组(C组52例)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血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作统计分析.结果:B、C组的BMI、WC、SBP、DBP、TG、LDL-C、FPG、2hPG、HOMA-IR均高于A组(P<0.05),B、C组HDL-C低于A组(P<0.01);C组BMI、WC、TG、2hPG、HOMA-IR较B组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NAFLD的病变程度与BMI(r=0.212,P< 0.05)、WC(r=0.209,P<0.05)、TG(r=0.547,P< 0.01)、2hPG(r=0.323,P< 0.01)、HOMA-IR(r=0.563,P< 0.01)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2hPG、TG和有脂肪肝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NAFLD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苏如婷;韩晓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中Th17细胞功能的变化,并观察乌司他丁对这一过程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组)、应激组(S组)、小剂量乌司他丁组(U1组)和大剂量乌司他丁组(U2组).S、U1组和U2组经过预处理后进行束缚浸水应激8h.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RORγt和分泌因子IL-17A mRNA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IL-17A蛋白水平,并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另外,取胃观察胃溃疡指数(ulcer index,UI)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N组比,S组SOD降低,MDA、UI、RORγtmRNA和IL-17A水平均升高(P<0.05);与S组比,乌司他丁用药组(U1和U2组)SOD升高,MDA、UI、IL-17A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RORγtmRNA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束缚浸水应激引起的胃黏膜损伤,乌司他丁能够减轻胃黏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了IL-17引起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作者:杨威;许德奖;赵国栋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调查饱胃(禁食时间不足)产妇行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选择现状,包括选用的麻醉方式及其理由与顾虑、反流误吸的情况、相关争议等问题,以初步了解我国饱胃急诊剖宫产麻醉方法的选择情况.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参加2011年12月于西安举行的第七届《中华麻醉学杂志》学术论坛的麻醉学者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后回收得到三甲综合医院麻醉科行政主任的答卷30份,分别来自全国16个省(直辖市).在三甲综合医院中,近1年来90%的医院饱胃急诊剖宫产手术数量多于每月5台;腰-硬联合麻是此类手术主要的麻醉方式(P<0.05);66.7%的医院在该类手术中从未发生过误吸(P<0.05);80%的医院在5年前已经选择椎管内麻醉作为此类手术的主要麻醉方式(P<0.05);由于担心产妇术中发生误吸,大部分的麻醉科主任对饱胃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仍存有较大的顾虑(P<0.05).结论:目前在三甲综合医院中,饱胃急诊剖宫产手术已经较为常见,腰-硬联合麻醉是其主要的麻醉方式;大部分麻醉科主任仍然对此类手术的麻醉有可能产生呕吐误吸抱有较大的顾虑.
作者:陈郡兴;白虹;庞婷;詹鸿;靳三庆 刊期: 2012年第21期
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各类手术.第一穿刺孔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为此我院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应用改良式Trocar直接穿刺法操作第一孔40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妇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平均年龄39.2岁;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38.9岁.既往有手术史观察组5例,占15%;对照组4例,占10%.
作者:邹民;丁思萍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应用中药三联疗法对异位症症状及后续辅助生育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5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治疗组经腹腔镜分期、治疗后使用补肾、活血、化瘀中药通过多途径治疗3个月后开始应用促排卵、人工授精技术辅助生育,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长效GnRHa治疗3个月,患者恢复月经后行同样的辅助生育措施.比较两种治疗措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指标及后续辅助生育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术中内膜异位症分期分布情况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等临床症状均消失,内膜异位症相关指标CA125水平、EMAb阳性率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经药物治疗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不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1年内3次人工授精操作累计妊娠率、排卵率、流产率等指标相似(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与GnRHa皮下注射均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及病理基础,提高后续辅助生育措施的成功率.
作者:陈碧晖;刘奇志;柴洪佳;侯常;谭玉彬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新多胺类似物四丁基丙二胺(tetrabutyl propanediamine,TBP)对人A549肺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能力和多胺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T法用于分析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用于分析细胞周期;QT-RT-PCR技术用于分析多胺代谢酶的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用于检测细胞内多胺含量.结果:TBP处理A549细胞后导致:(1)显著抑制人A549细胞增殖,其抑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2)G1期和G2期细胞显著减少,但S期细胞显著性增加;(3)显著诱导多胺降解代谢限速酶SSAT的表达,但对其他酶影响较小;(4)细胞内多胺含量显著性下降.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提示TBP具有抑制人A549肺癌细胞增殖的药理活性,有作为肺癌治疗药物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其机制可能与干扰DNA复制、抑制细胞周期和降低细胞内多胺水平相关.
作者:龚裴培;韩钰;张贺吉;张军;王艳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MALAT1基因(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lung 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即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基因,初是在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中通过减除杂交法筛选鉴定出的一个新的长非编码RNA,它是定位于人类11q13染色体上,长约8 700 bp的非编码RNA,缺乏有意义的开放性编码框,在体外无法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同时其在序列上存在着进化保守,种属间具有高度同源的序列,提示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过程发挥着重要功能,现将近年来对其研究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王国娟;余文燕;季青;李琦;范忠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采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高海拔地区甲流重症肺炎,评价其可行性、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收治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呼衰患者43例,均符合机械通气治疗标准.随机分组,28例给予无创-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5例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均给予抗病毒、抗炎、增强免疫、祛痰、支持等治疗,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重新插管率、死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采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28例患者中26例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成功脱机,1例因病情进展迅速死亡.15例肺部感染患者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成功脱机12例,3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死亡.结论:无创-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合理地结合,序贯地治疗甲流重症肺炎,可以显著降低VAP发生,显著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再插管率;提高危重症H1N1甲型流感肺炎患者的治愈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有效机械通气策略.
作者:马德花;侯明;鲍海咏;仲盛年;马海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以重建感觉的拇指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12例12指拇指指腹缺损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cm× 1.0cm~3.O cm×2.5 cm;采用重建感觉的拇指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供区植皮或直接“Z”字成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 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软,色泽好,无臃肿,两点辨别觉为5.0~8.0 mm.供区无明显挛缩,拇指功能根据TAM法评定,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结论:该皮瓣不损伤拇指指动脉和指神经,术后拇指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拇指末节指腹缺损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
作者:强力;顾黎明;沈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运用经阴道超声(TVS)结合腹部触诊推挤卵巢时,观察附件区有无与卵巢相对运动的异常包块回声,以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率.方法:观察126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分布,结合腹部触诊推挤卵巢,附件区有无与卵巢相对运动的异常包块回声,并与45例宫内早早孕患者(宫内早早孕组)相对照.结果:(1)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与宫内早早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组血流阻力指数(RI)与宫内早早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8.5% (99/126)异位妊娠包块回声稍高于卵巢实质回声,21.4%(27/126)异位妊娠包块回声与卵巢实质回声相近,推挤时与卵巢均有相对运动;63.4%(80/126)黄体显示环状血流,23.0%(29/126)异位妊娠包块显示环状血流,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异位妊娠包块与卵巢的关系和回声比较,可为早期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王伟群;梁伟翔;张华;袁文琳;黎月薇;李盈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索强化膝关节(0 ~ 15°)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0~ 15°)强化控制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T)、大步行速度(MWS)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能力、10m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在BBS、TUGT及MWS评分比治疗前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膝关节(0~ 15°)控制训练,可以纠正患者膝关节过伸,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效地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刘文权;徐武华;吴婉霞;曾德良;梁宇健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不良反应.方法:对512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治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测,治疗完成后继续电话随访2周~6年,平均25个月,记录其主诉,遇有不良反应的召回检查并进行处理.结果:512例中52例出现不良反应(10.16%):51例系轻微反应,其中36例系原过敏症状加剧,15例出现新的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反应.1例严重过敏反应(0.2%),表现为过敏性紫癜.4~ 13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14~28岁组和29 ~ 50岁组,但14 ~ 28岁与29 ~ 50岁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过敏原为单品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二类品种和三类或以上品种者,二类品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三类或以上品种者.第2和3周发生不良反应者占不良反应人数的73.08%.结论:粉尘螨滴剂治疗出现不良反应与年龄有关,儿童易患;与过敏原种类多寡有关,过敏原品种越多,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越高;不良反应多出现在第2、3周.
作者:刘红梅;钟凤如;熊雪蓉;叶卫东;刘兴华;刘霞;陈丽霞;邝见娉;梁美景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