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

叶虹;杨泽福;万建平;黄景文;罗韶金;杨玲;薛世荣;蔡德鸿

关键词: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无复流,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发生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行急诊PCI的患者于冠状动脉抽血测定血浆内皮素的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比例.将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者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3 组.糖化血红蛋白介于6.5% ~ 7.3%者为L组;糖化血红蛋白介于7.4% ~ 8.3%者为M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8.4%者为H组.对各组无复流发生情况、内皮素浓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观察170例患者,34 例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发生率20%.L组与M组相比,χ2 = 3.72,P = 0.054;L组与H组相比,χ2 = 5.38,P = 0.02;M组与H组相比,χ2 = 0.096,P = 0.757.L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为(2 320.5 ± 352.7)pg/mL; M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为(1 203.7 ± 113.1)pg/mL; H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为(1 215.1 ± 237.3)pg/mL.L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F = 5.998,P = 0.003).结论: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较空腹血糖控制不佳更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其可能机制为餐后血糖控制不佳更易损伤血管内皮系统.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以糖代谢为主的一系列代谢紊乱,还包括长期高血糖所引起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等).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它参与成人新生血管的形成.糖尿病血管病变与糖尿病患者EPCs的数量减少、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在糖尿病中,高糖是影响 EPCs数量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它对EPCs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作者:焦新旭;冯世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婴儿腭裂修复术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并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应用于婴儿腭裂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拔管苏醒期的清醒躁动情况.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腭裂修复术的婴儿5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5例.两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异丙酚、罗库溴胺的基础上分别静注舒芬太尼 0.5 μg/kg(S组)和芬太尼5 μg/kg(F组).术中麻醉维持用异丙酚静脉复合七氟醚吸入.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放置开口器(t3)、手术开始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毕常规拮抗肌松药,记录拔管时间,观察并记录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插管后20 min、插管后30 min清醒程度、躁动程度.结果:S组各时间点HR、MAP较诱导前无显著差异.F组t2、t3、t4 HR、MAP较诱导前(t0)显著升高(P < 0.05),较S组同时点亦明显升高(P < 0.05).两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S组拔管期镇静评分高于F组(P < 0.05),躁动评分低于F组(P < 0.05).结论:在婴儿腭裂修复术中,舒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恢复质量.

    作者:王怀贞;彭亮明;谭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基因表达在脓毒症大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Bcl-2、Bax在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n = 6)、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均n = 24).采用盲肠穿孔结扎术建立脓毒症模型.建模后3、6、12、24 h 测定血Cr、BUN,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表达.结果:脓毒症组Cr、BUN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6 h组Bax表达明显增加(0.485 ± 0.011 vs 0.351 ± 0.020;P < 0.01),随病程延长,Bcl-2表达有所增加(P > 0.05),Bcl-2/Bax比值降低(0.725 ± 0.035 vs 0.991 ± 0.060;P < 0.01),随病程延长而下降.结论:脓毒症后Bax表达增强、抑制Bcl-2的表达,引起细胞凋亡及肾脏损伤.

    作者:王茹;张俊录;李月红;张志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颈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对73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对康复训练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ADL评分、ASIA 2000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2 ~ 385 d康复训练后颈髓损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ADL总分有显著下降(均 P < 0.05),ASIA 2000分级有改善.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颈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陈纯白;冯海莲;汤呈宣;胡顺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试验组(n = 60)和对照组(n = 60).试验组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基质安慰剂治疗,试验周期为21 d.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不同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总有效率.结果: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试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6 d (95%可信区间 11.9 ~ 13.3 d),较对照组(16.8 d,95%可信区间16.1 ~ 17.5 d)明显缩短(P < 0.01).用药6、12 d后,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3 ± 13)%、(91 ± 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 ± 11)%、(73 ± 14)%,P < 0.01];试验组总有效率(13.00%、9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53.33%,P < 0.0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邱学文;王甲汉;杨磊;任加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EGCG 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凋亡及survivin、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生存素(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鼻咽癌细胞,以不同质量浓度EGCG处理,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并计算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检测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EGCG处理后,CNE-2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CNE-2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CNE-2细胞周期阻滞于G1/G0,表现为浓度依赖性;survivin和VEGF的表达明显下调,随EGCG浓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结论:EGCG能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机制可能与EGCG下调survivn和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伍红良;凌月福;黄岚珍;栗子芳;何晓松;易世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与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我院慢性病区长期住院的22例无甲状腺疾病史的高龄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自身前后对照:高敏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血白细胞、血浆白蛋白变化情况.并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趋势.结果: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前91.9%(20/22)处于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状态.感染时100%(22/22)出现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且较感染前加重(P < 0.05).但是血清促甲状腺素始终正常.无患者出现游离T4降低.感染恢复后,FT3、FT4恢复至感染前水平较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白细胞恢复慢.结论: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普遍存在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院内感染可以使之加重,且恢复较慢.

    作者:邓海鸥;林凯;黎映兰;何高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国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趋势规律的IMMI推测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MMI改良法(IMMI)对中国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及其规律的推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96-2009年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涉及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性文献所报道数据,以χ2趋势检验进行趋势检验.以IMMI对耐药数据进行推测,以误差平方和(SSE)、误差标准差(RSE)、平均绝对误差(MAD)为主要衡量指标衡量IMMI推测效果及对比MMI、IMMI推测效果.结果:年均耐药数据经χ2趋势检验P < 0.01,耐药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MMI中以H = 0.01计算所得SSE、RSE、MAD值小,对比IMMI(H = 0.01)与MMI(M = 2,K = 2/3)的SSE、RSE、MAD值,IMMI的SSE、RSE、MAD值均小于MMI.结论:IMMI(H = 0.01)推测效果优于MMI(M = 2,K = 2/3).IMMI(H = 0.01)提示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率主要受近期数据影响,远期数据对其耐药率变化的作用很小.MMI和IMMI均能较好地推测耐药性数据,尤以IMMI推测准确度高,模型参数设定对推测结果影响较大.

    作者:丁凡;李怡;栾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Shy-Drager综合征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R-R间期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Shy-Drager综合征皮肤交感反应(SSR)和R-R间期变化率(RRIV)的特点,观察其自主神经系统损害情况,为Shy-Drager综合征早期自主神经电生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测定15例正常人及12例Shy-Drager综合征患者的SSR及RRIV.结果:正常对照组全部可引出SSR,而Shy-Drager综合征患者中4例(33.3%)未引出SSR;Shy-Drager综合征患者四肢波幅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潜伏期无显著意义(P > 0.05);病程与潜伏期异常相关(P < 0.05);两组RRIV各参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SR 和RRIV能为Shy-Drager综合征自主神经病变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常虹;姚源蓉;谢炳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集束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集束化治疗对综合ICU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住ICU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配入集束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集束化治疗组入选后3 d和7 d 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 < 0.05);集束化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8 d病死率绝对值下降20%,其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轶男;周立新;温伟标;强新华;邵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Root ZX根尖定位仪在隐裂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分析Root ZX根尖定位仪在隐裂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4颗隐裂导致牙髓病变的患牙平均分两组,实验组Root ZX根尖定位仪电测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完成根备,充填,对照组用X线片法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其余治疗与实验组相同.结果:两组根管充填术后疼痛率分别为8.9%和13.0%,根管充填实验组适填率为89.1%,差填或超填率为10.9%,而对照组分别为90.1%、9.9%.以上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oot ZX根尖定位仪电测法测定隐裂牙根管工作长度准确性高,临床效果好.

    作者:廖军辉;邱敏坚;余梓东;李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观察

    目的:观察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0年我院确诊的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共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5岁,术后预后良好.术前超声检查1例未查出病变,其余5例均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5例边界均欠清,1例为毛刺状;1例有点状钙化.病理检查:4例表现为导管内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其中3例伴间质浸润;2例为浸润性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癌细胞排列成岛状、巢状,可见菊形团、纤维血管轴心及栅栏状排列;癌细胞强表达ER、PR,NSE等,不表达CK5/6.结论: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预后良好,超声表现为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实性肿块,后方回声增强;病理特征为岛状、栅栏状排列,并有纤维血管轴心及菊形团;免疫组化标记具有特征性,NSE、Syn强表达,CK5/6不表达,可辅助鉴别.

    作者:匡忠生;傅思莹;任明能;谢宇晖;朱世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相关因素.方法:以40例确诊为SLE并发ANFH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住院性别、年龄、民族、居住环境等相匹配40例无ANFH的SLE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相关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的异同点.结果:病例组40例,平均年龄(26.95 ± 6.16)岁,并发ANFH病程1 ~ 126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雷诺现象、口腔溃疡、血管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糖皮质激素起始量、第一年1 ~ 2个月、3 ~ 6个月、7 ~ 12个月3个阶段糖皮质激素日平均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病年龄是保护因素(OR = 0.907,P = 0.034,95%CI 0.829 ~ 0.903),仅前12个月激素累积量为独立危险因素(OR = 2.069,P = 0.006,95%CI 1.230 ~ 3.481).结论:SLE并发ANFH与年龄、雷诺现象、皮肤血管炎、口腔溃疡、抗心磷脂抗体、大剂量MP冲击、第一年口服激素治疗方案有关,仅前12个月激素累积量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兆云;赵铖;米存东;陈战瑞;雷玲;唐美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合并斜疝漏诊1例

    患者男,24岁,未婚未育.因阴囊右侧坠胀不适20 d入院,以站立、行走后为明显,平卧休息后缓解.查体:站立时阴囊右侧明显松弛下坠,阴囊双侧上方均可扪及蚯蚓状肿物,右侧明显.触之质软,成条索状,位于睾丸上方,无压痛.

    作者:刘创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术前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定位对大肠癌患者手术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前大肠癌有效的治疗措施仍是手术治疗,而快速准确的定位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既往采用结肠镜检和钡剂灌肠造影等方法定位由于受检查医师技术和经验的影响存在一定误差[1],近年我院应用结肠镜下金属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进行大肠癌术前的定位,获得了满意的手术定位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凌;王承辉;许捷鸿;易宏;胡华华;韦禹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带蒂大网膜移位修补膀胱阴道瘘的效果

    目的:膀胱阴道瘘是泌尿外科较难治疗的疾病,手术难度大,对术前术后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本文探讨带蒂大网膜移位修补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对20例膀胱阴道瘘患者采用移位带蒂大网膜覆盖于膀胱和阴道瘘口修补后的创口之间,并通过改进修补方法,有效地促进了瘘口愈合,提高了手术治愈率.结果:20例手术均一次成功,其中18例痊愈,拔除各种引流管,嘱患者自然排尿后阴道内无漏尿发生;2 例患者术后发生尿瘘,留置导尿管2 ~ 3周后漏尿停止.全部病例随访半个月~ 8年,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带蒂大网膜移位修补膀胱阴道瘘,手术成功率高;术前充分准备、恰当的术式选择和修补方法及术后全面的护理等,有助于减少膀胱阴道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符厚圣;周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Hedgehog 信号通路蛋白在结直肠黑变病及癌肿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活化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MC和CRC等组织中Hh 信号通路蛋白SHH、PTCH和GLI1的表达.结果: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HH、PTCH和GLI1蛋白不表达或轻度表达.MC中,SHH呈中到重度表达,PTCH为轻度到中度表达,而GLI1不表达或轻度表达.CRC中,SHH和PTCH多呈中到重度表达,GLI1则为轻到中度表达.不同结直肠病变的SHH(P = 0.000)、PTCH(P = 0.001)和GLI1(P = 0.026)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h信号通路在MC和CRC组织中存在相似不同程度的异常活化,提示MC可能是潜在的CRC癌前病变.

    作者:翁子毅;子树明;杨明;杜鹏;崔龙;于恩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对比剂肾病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中对比剂肾病(CIN)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70岁分为两组,< 70岁283例,≥70岁185例;按CIN诊断标准分为CIN组及非CIN组,< 70岁组中CIN 42例,非CIN 241例;≥70岁组中CIN 57例,非CIN 128例.分析CIN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大部分基线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70岁组组内比较颈动脉硬化(71.43% vs 51.04%)、颈动脉中内膜增厚(78.57% vs 51.04%)有明显差异(P < 0.05),而≥70岁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在< 70岁CIN患者中颈动脉硬化、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比率明显升高,与CIN的发生相关.

    作者:刘俊;梁亚非;张怀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与卵巢癌

    卵巢癌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五年生存率仅30%左右.浸润与转移,作为恶性肿瘤的本质特征,也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大特点,严重影响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作者:周冬梅;生秀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内皮素在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琢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EH患者82例,其中合并 IGT者42例,糖耐量正常(NGT)者40例;同时随机挑选血压正常健康人(NT) 40例为NT组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IL-6含量.结果:EH组血浆TNF-α、IL-6、ET明显高于NT 组[TNF-α,EH组(27.80 ± 4.73)ng/mL,NT组(23.83 ± 2.28)ng/mL,P < 0.05; IL-6,EH组(90.62 ± 18.09)ng/mL,NT组(76.76 ± 12.81) ng/mL,P < 0.05; ET,EH组(39.46 ± 10.77) ng/mL,NT组(30.92 ± 4.0) ng/mL,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H合并IGT与TNF-α、IL-6、FPG、2hPG 呈正相关 (β为1.247、1.180、0.516、0.140,均P < 0.05).结论:EH合并IGT患者血浆TNF-α、IL-6、ET增高,提示EH合并IGT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进一步增加及ET水平进一步升高.

    作者:单红英;田雨荣;郭秋君;姜晓冬;裴文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