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edgehog 信号通路蛋白在结直肠黑变病及癌肿的检测分析

翁子毅;子树明;杨明;杜鹏;崔龙;于恩达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结肠黑变病, Shh, PTCH, Gli1
摘要: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活化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MC和CRC等组织中Hh 信号通路蛋白SHH、PTCH和GLI1的表达.结果: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HH、PTCH和GLI1蛋白不表达或轻度表达.MC中,SHH呈中到重度表达,PTCH为轻度到中度表达,而GLI1不表达或轻度表达.CRC中,SHH和PTCH多呈中到重度表达,GLI1则为轻到中度表达.不同结直肠病变的SHH(P = 0.000)、PTCH(P = 0.001)和GLI1(P = 0.026)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h信号通路在MC和CRC组织中存在相似不同程度的异常活化,提示MC可能是潜在的CRC癌前病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0-2010年住院治疗的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10 mg/d阿托伐他汀组和40 mg/d阿托伐他汀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血UA、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40 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具有降低UA作用.其降低UA的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沈莹;张力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Shy-Drager综合征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R-R间期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Shy-Drager综合征皮肤交感反应(SSR)和R-R间期变化率(RRIV)的特点,观察其自主神经系统损害情况,为Shy-Drager综合征早期自主神经电生理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测定15例正常人及12例Shy-Drager综合征患者的SSR及RRIV.结果:正常对照组全部可引出SSR,而Shy-Drager综合征患者中4例(33.3%)未引出SSR;Shy-Drager综合征患者四肢波幅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潜伏期无显著意义(P > 0.05);病程与潜伏期异常相关(P < 0.05);两组RRIV各参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SR 和RRIV能为Shy-Drager综合征自主神经病变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常虹;姚源蓉;谢炳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观察

    目的:观察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0年我院确诊的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共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5岁,术后预后良好.术前超声检查1例未查出病变,其余5例均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5例边界均欠清,1例为毛刺状;1例有点状钙化.病理检查:4例表现为导管内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其中3例伴间质浸润;2例为浸润性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癌细胞排列成岛状、巢状,可见菊形团、纤维血管轴心及栅栏状排列;癌细胞强表达ER、PR,NSE等,不表达CK5/6.结论: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预后良好,超声表现为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实性肿块,后方回声增强;病理特征为岛状、栅栏状排列,并有纤维血管轴心及菊形团;免疫组化标记具有特征性,NSE、Syn强表达,CK5/6不表达,可辅助鉴别.

    作者:匡忠生;傅思莹;任明能;谢宇晖;朱世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EGCG 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凋亡及survivin、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生存素(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鼻咽癌细胞,以不同质量浓度EGCG处理,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并计算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检测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EGCG处理后,CNE-2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CNE-2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CNE-2细胞周期阻滞于G1/G0,表现为浓度依赖性;survivin和VEGF的表达明显下调,随EGCG浓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结论:EGCG能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机制可能与EGCG下调survivn和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伍红良;凌月福;黄岚珍;栗子芳;何晓松;易世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XCR3和CCR3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3(CXCR3)、CC型趋化因子受体3(CCR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T-NHL中的表达意义,探讨T-NHL的分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T-NHL中CXCR3和CCR3的表达,利用?字2检验分析两者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CXCR3和CCR3总表达率为24.4%;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 0.05);CXCR3和CCR3总表达与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恶性程度无相关性.结论:根据肿瘤细胞是否表达CXCR3或CCR3来进一步分类T-NHL,还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作者:杜善梅;周韧;刘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分为RVA起搏(RVA组) 32例及RVS起搏(RVS组) 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术前两组QRS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QRS间期,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0.18 ± 0.03) vs (0.14 ± 0.01) s,P < 0.05];术前两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NT-proBNP水平,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较RVS组升高更显著[(286.8 ± 5.2) vs (212.1 ± 6.6)pg/Ml,P < 0.05 ]; LVEF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 = -0.712,P < 0.05),与QRS波呈正相关(r = 0.634,P < 0.05).结论: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可能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与RVA起搏比较,RVS起搏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

    作者:汤长春;向力群;胡美英;彭珍云;曾向辉;张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T 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慢性腹部癌痛的护理

    目的:总结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慢性顽固性腹部癌痛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行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治疗顽固性疼痛的晚期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术中及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支持、对症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局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和腹泻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术后1周内慢性顽固性腹部疼痛均显著减轻或消失.结论:术前心理护理以及术中、术后及时有效的支持、对症护理,对行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戚玉华;朱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小鼠隐睾模型研究进展

    隐睾症是指睾丸下降异常,使睾丸不能降至阴囊而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隐睾的发病率为1.6% ~ 9.0%,先天隐睾患儿发病率则为0.9% ~ 1.8%,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隐睾的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1].

    作者:白晨;张茨;杜贤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管狭窄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6例结核性气管狭窄患者,均实施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分别于术前和后一次术后当天测患者狭窄段气管直径、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及动脉血气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对所有患者进行8 ~ 46个月随访.结果:26例患者分别接受气管球囊扩张术1 ~ 6次,平均(2.92 ± 1.49)次.狭窄段气管直径增加(P < 0.01),FEV1升高(P < 0.01),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P < 0.01).26例接受该术的患者,除2例出现气胸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经过 8 ~ 46个月随访,结核性气管瘢痕狭窄型患者远期疗效可达86%.结论: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有利于迅速解除结核病所致的气道梗阻、改善呼吸,是一项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结核性气管狭窄的方法.

    作者:许柳清;汤春梅;方琼;谢艺开;张言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微型螺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13例

    随着高空作业的增加,因坠落伤导致桡骨小头骨折的病例也随之增加.笔者采用微型螺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1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灏;叶志扬;刘好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在结直肠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n14在结直肠正常黏膜上皮细胞、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状况.结果:Fn14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率为56.7%,显著高于散发性腺瘤(7.1%)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率(0%),差异有显著性(P < 0.01).Fn1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与病理组织分期及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 > 0.05).结论:Fn14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邹云莲;唐慧;董虹;杨慧;郭强;严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快速腭扩展联合前牵引对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咽腔和舌位置的影响

    目的:评价快速腭扩展联合前牵引对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咽腔和舌位置的影响.方法:对17名不伴有呼吸障碍的青少年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实施快速腭扩展联合前牵引矫治.于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矫治后舌位置、上气道矢状径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反(牙合)解除,A点前移,下颌发生顺时针旋转,舌姿势处于与腭穹更加接近的位置,上气道矢状径增加.结论:上颌扩弓联合前牵引矫治可以在短期内增加上气道矢状径及改善舌位置,矫治结果有利于口颌形态及功能的改善.

    作者:田倩倩;邱严力;王凤岗;赵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我院诊治的59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9例患者中,单侧发病9例,双侧发病50例;病灶呈单发或少许散在分布的10例,多发分布的32例,弥漫广泛分布的16例.其中以胸膜下或者肺野后部为主的19例,病灶常多种影像改变并存.结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表现多样,以斑片状实变影以及磨玻璃样影为主,可伴有间质改变、胸腔积液,以胸膜下或者肺野后部好发,具有一定的特点.影像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甲型H1N1流感的肺部改变,并对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雀芦;都继成;李甫春;陈宇;敖利;胡文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与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我院慢性病区长期住院的22例无甲状腺疾病史的高龄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自身前后对照:高敏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血白细胞、血浆白蛋白变化情况.并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甲状腺功能的变化趋势.结果: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前91.9%(20/22)处于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状态.感染时100%(22/22)出现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且较感染前加重(P < 0.05).但是血清促甲状腺素始终正常.无患者出现游离T4降低.感染恢复后,FT3、FT4恢复至感染前水平较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白细胞恢复慢.结论:高龄老年长期住院患者普遍存在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院内感染可以使之加重,且恢复较慢.

    作者:邓海鸥;林凯;黎映兰;何高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注射农药中毒10例临床分析

    农药中毒较常见的是经皮肤的生产性中毒和经消化道的自服中毒,经静脉或皮肤的注射中毒则罕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诊治的10例注射农药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皮珍平;张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体外冲击波对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bFGF、CT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酶法消化获得正常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培养并传代,用0.5 × 105 Pa、1.5 × 105 Pa、2.5 × 105 Pa三种强度能量ESW干预.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bFGF、CTGF变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FGF、CTGF mRNA表达.结果:ELISA检测B组bFGF OD值为12.920 ± 1.8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 B组CTGF OD值为2.451 ± 0.24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T-PCR法检测B组bFGF密度值为0.637 ± 0.05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B组CTGF密度值为0.586 ± 0.045,与空白对照组和2.5 × 105 P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通过ESW适当能量的干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数量较大的软骨细胞;ESW作为机械应力在一定能量强度和频次的情况下可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适当能量的ESW促进软骨细胞促增殖因子bFGF、CTGF表达.

    作者:王明波;邢更彦;李志国;刘运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患儿接种流感疫苗的有关问题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明显的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甚至世界范围大流行,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20%,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1].

    作者:李彦媚;叶铁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人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30例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梗死的原因.方法:对30例误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人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头颅CT及MRI检查发现不同程度梗死灶,19例未见梗死灶.入院急查血糖均偏低,为1.7 ~ 2.3 mmol/L.给予静推50%葡萄糖治疗,30例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无死亡.结论:低血糖昏迷以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头颅CT检查无出血灶时容易误诊为急性脑梗死,对突然昏迷、偏瘫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急测血糖,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作者:周业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治疗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白蛋白净化系统(CAPS)治疗中、晚期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重型肝炎患者共58例次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CAPS治疗,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观察CAPS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及电解质、补体、凝血功能的变化、两组总存活率.结果:CAPS组单次治疗后血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汁酸、血尿素氮、肌酐、血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1);治疗后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CAPS组总存活率57.1%,较对照组总存活率26.3%明显提高.结论:CAPS是一种治疗中、晚期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人工肝支持方法,内科治疗联合CAPS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作者:吴素红;张桦;崔惠敏;叶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富血小板血浆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体外形成血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 细胞系,二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将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含5%、10%、2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条件培养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XTT)法测定HUVECs 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体外成管实验检测细胞形成血管的能力.结果:富血小板血浆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形态饱满、密度增大;XTT 比色法显示各浓度实验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 < 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S 期细胞明显增多(P < 0.01);体外成管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能形成完整的管状结构,小管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对照组小管形成结构不完整、面积小于实验组(P < 0.05).结论:PRP 能在体外明显促进HUVECs 的增殖及形成毛细血管腔,在组织再生或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促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作者:张云松;何井华;戴丽冰;黎庆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