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莹;张力华
患者男,20岁.双眼视物模糊不清半个月,于2008年7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面色苍白,双睑、颜面浮肿,尿频尿急伴尿液混浊3个月,尿蛋白+,血钠148.0 mmol/L,血钾2.7 mmol/L.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1.
作者:孙则红;王志学;王虹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相关因素.方法:以40例确诊为SLE并发ANFH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住院性别、年龄、民族、居住环境等相匹配40例无ANFH的SLE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相关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的异同点.结果:病例组40例,平均年龄(26.95 ± 6.16)岁,并发ANFH病程1 ~ 126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雷诺现象、口腔溃疡、血管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糖皮质激素起始量、第一年1 ~ 2个月、3 ~ 6个月、7 ~ 12个月3个阶段糖皮质激素日平均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病年龄是保护因素(OR = 0.907,P = 0.034,95%CI 0.829 ~ 0.903),仅前12个月激素累积量为独立危险因素(OR = 2.069,P = 0.006,95%CI 1.230 ~ 3.481).结论:SLE并发ANFH与年龄、雷诺现象、皮肤血管炎、口腔溃疡、抗心磷脂抗体、大剂量MP冲击、第一年口服激素治疗方案有关,仅前12个月激素累积量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兆云;赵铖;米存东;陈战瑞;雷玲;唐美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中对比剂肾病(CIN)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的患者468例,按年龄70岁分为两组,< 70岁283例,≥70岁185例;按CIN诊断标准分为CIN组及非CIN组,< 70岁组中CIN 42例,非CIN 241例;≥70岁组中CIN 57例,非CIN 128例.分析CIN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大部分基线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70岁组组内比较颈动脉硬化(71.43% vs 51.04%)、颈动脉中内膜增厚(78.57% vs 51.04%)有明显差异(P < 0.05),而≥70岁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在< 70岁CIN患者中颈动脉硬化、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比率明显升高,与CIN的发生相关.
作者:刘俊;梁亚非;张怀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以糖代谢为主的一系列代谢紊乱,还包括长期高血糖所引起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等).
作者:刘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农药中毒较常见的是经皮肤的生产性中毒和经消化道的自服中毒,经静脉或皮肤的注射中毒则罕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诊治的10例注射农药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皮珍平;张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早期胃癌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抗细胞角蛋白抗体CK20的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探讨HMGB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62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总共有淋巴结1 334个,11例患者62个淋巴结发现CK抗体阳性细胞,总淋巴结微转移率4.64(62/1 334).HMGB1在45.1% 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 < 0.05),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微转移组中HMGB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胃癌组织HMGB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和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HMGB1检测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伟玲;张常华;何裕隆;吴晖;宋武;杨东杰;蔡世荣;彭建军;詹文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随着高空作业的增加,因坠落伤导致桡骨小头骨折的病例也随之增加.笔者采用微型螺钉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1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灏;叶志扬;刘好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以糖代谢为主的一系列代谢紊乱,还包括长期高血糖所引起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等).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它参与成人新生血管的形成.糖尿病血管病变与糖尿病患者EPCs的数量减少、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在糖尿病中,高糖是影响 EPCs数量和功能的重要因素,它对EPCs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作者:焦新旭;冯世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超快通道组50例患儿入室后均吸入七氟醚诱导,静注舒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插管,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传统组50例予静注异丙酚、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插管,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芬太尼维持麻醉.两组机械通气均采用PCV模式,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CVP、术后拔管时间、C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病例血流动力学稳定.与传统组比较,超快通道组术后拔管时间(36.3 ± 8.5)min (P < 0.01),重插管率0%,CICU停留时间(5.3 ± 3.2)h (P < 0.01)、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 < 0.01).结论:心脏超快通道麻醉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麻醉方法.
作者:彭亮明;宋兴荣;黄国栋;刘辉;王怀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小鼠卵子上未知蛋白表达的方法,为实验室开展卵子上未知蛋白表达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参考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未知蛋白的常用方法,优化实验步骤中各个环节,通过系统性的回顾和分析本实验室近一年来几个阶段对小鼠卵子sPLA2 GIID 型蛋白表达的探索,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小鼠卵子上未知蛋白表达的新方法;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证明小鼠卵子上有很丰富的sPLA2 GIID型蛋白的表达;免疫印迹法证实小鼠卵子存在特异的分子质量为16 000蛋白条带.结论: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宜于实验室推广.
作者:李红阁;吕建新;陈文颖;石其贤;倪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集束化治疗对综合ICU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住ICU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配入集束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集束化治疗组入选后3 d和7 d 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 < 0.05);集束化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8 d病死率绝对值下降20%,其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轶男;周立新;温伟标;强新华;邵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检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手术前后左室功能.方法:用RT-3DE测量TOF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D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LVEDV、LVESV、LVEF的变化.结果根治术后LVEDV、LVESV、LVEF均增大,以LVEDV增大更为明显(P < 0.05).结论:RT-3DE可以准确评论TOF患者的左室功能.
作者:雷芳;林毅;陈辉;王海永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气道病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测价值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559例小气道病变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分别分析小气道病变与呼吸系统疾病及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559例小气道病变患者中共有373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阳性率为66.73%;其中儿童组占总数22.72%,激发试验阳性率为88.19%;青中年组占总数31.48%,激发试验阳性率为84.09%;老年组占总数45.80%,激发试验阳性率为44.14%.老年组与儿童组、青中年组相比较气道高反应性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 < 0.01).结论:小气道病变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小气道病变对儿童、青中年人哮喘的预测价值较高,对老年性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周明娟;许银姬;林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多数情况下可通过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得到根治或改善.高血压常见于老年患者,常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现将3例老年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姜志茹;王汐;刘莉;赵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Bcl-2、Bax在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n = 6)、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均n = 24).采用盲肠穿孔结扎术建立脓毒症模型.建模后3、6、12、24 h 测定血Cr、BUN,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表达.结果:脓毒症组Cr、BUN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6 h组Bax表达明显增加(0.485 ± 0.011 vs 0.351 ± 0.020;P < 0.01),随病程延长,Bcl-2表达有所增加(P > 0.05),Bcl-2/Bax比值降低(0.725 ± 0.035 vs 0.991 ± 0.060;P < 0.01),随病程延长而下降.结论:脓毒症后Bax表达增强、抑制Bcl-2的表达,引起细胞凋亡及肾脏损伤.
作者:王茹;张俊录;李月红;张志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酶法消化获得正常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培养并传代,用0.5 × 105 Pa、1.5 × 105 Pa、2.5 × 105 Pa三种强度能量ESW干预.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兔膝关节软骨细胞bFGF、CTGF变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FGF、CTGF mRNA表达.结果:ELISA检测B组bFGF OD值为12.920 ± 1.8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 B组CTGF OD值为2.451 ± 0.24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T-PCR法检测B组bFGF密度值为0.637 ± 0.05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B组CTGF密度值为0.586 ± 0.045,与空白对照组和2.5 × 105 P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通过ESW适当能量的干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数量较大的软骨细胞;ESW作为机械应力在一定能量强度和频次的情况下可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适当能量的ESW促进软骨细胞促增殖因子bFGF、CTGF表达.
作者:王明波;邢更彦;李志国;刘运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例1 患儿女,12岁,因发现反复乏力、纳差、厌油8个月,再发5 d于2006年7月18日第2次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在我科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无黄疸型,给予甘草酸二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查体:发育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 cm,肝区叩痛(+),余无特殊.
作者:胡章勇;黄赛;夏绍碧;石菡;范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5月间5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 ~ 50 min,平均40 min;出血10 ~ 100 mL,平均20 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周~ 3个月,腹壁瘢痕不明显.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
作者:吴宁;李强;周群;刘海亮;石党军;吴建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养阴消风散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82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内服养阴消风散,对照组内服开瑞坦、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瘙痒症状短期控制情况,对有效患者再继续2个疗程,停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总疗效及停药后复发情况.结果:短期(1疗程后)满意控制率,治疗组为40.5%,对照组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停药3个月后两组总疗效、复发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卜俊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学校恐怖症儿童的焦虑情绪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31例学校恐怖症儿童(研究组)和43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了评估.结果:研究组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1);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 (P < 0.01),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干涉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偏爱被试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与患儿的焦虑情绪呈负相关,而父母亲的严厉惩罚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则是患儿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1).结论:学校恐怖症患儿存在广泛的焦虑情绪,不良和矛盾的养育方式是患儿焦虑情绪的来源之一.
作者:查彩慧;欧婉杏;汪玲华;杨思达;李志斌;麦坚凝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