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阁;吕建新;陈文颖;石其贤;倪崖
人体内药物的处置是通过吸收、转运、生物转化以及排泄四个步骤来完成,其中药物的吸收和转运由药物转运蛋白完成,而药物的生物转化则需要药物代谢酶的参与.
作者:郑志伟;劳海燕;余细勇;钟诗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Bcl-2、Bax在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n = 6)、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均n = 24).采用盲肠穿孔结扎术建立脓毒症模型.建模后3、6、12、24 h 测定血Cr、BUN,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表达.结果:脓毒症组Cr、BUN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6 h组Bax表达明显增加(0.485 ± 0.011 vs 0.351 ± 0.020;P < 0.01),随病程延长,Bcl-2表达有所增加(P > 0.05),Bcl-2/Bax比值降低(0.725 ± 0.035 vs 0.991 ± 0.060;P < 0.01),随病程延长而下降.结论:脓毒症后Bax表达增强、抑制Bcl-2的表达,引起细胞凋亡及肾脏损伤.
作者:王茹;张俊录;李月红;张志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患者男,38岁,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为了解临床分期遂行PET-CT检查,结果为ⅡA期.骨髓涂片显示全身骨髓代谢异常活跃,符合MM表现.在免疫固定电泳中检出γ区M成分IgA-λ,除IgA外,其余免疫球白浓度低于参考范围,尿本周氏蛋白阴性.
作者:吴涛;姜瑞民;杜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超快通道组50例患儿入室后均吸入七氟醚诱导,静注舒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插管,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传统组50例予静注异丙酚、芬太尼、爱可松完成气管插管,术中持续泵注异丙酚、芬太尼维持麻醉.两组机械通气均采用PCV模式,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CVP、术后拔管时间、C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病例血流动力学稳定.与传统组比较,超快通道组术后拔管时间(36.3 ± 8.5)min (P < 0.01),重插管率0%,CICU停留时间(5.3 ± 3.2)h (P < 0.01)、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 < 0.01).结论:心脏超快通道麻醉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麻醉方法.
作者:彭亮明;宋兴荣;黄国栋;刘辉;王怀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农药中毒较常见的是经皮肤的生产性中毒和经消化道的自服中毒,经静脉或皮肤的注射中毒则罕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诊治的10例注射农药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皮珍平;张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明显的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甚至世界范围大流行,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20%,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1].
作者:李彦媚;叶铁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克隆人维生素D受体(VDR)全长,构建VDR野生型及FokⅠ突变型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提取总RNA,RT-PCR方法扩增将产物用EcoRⅠ和Hind Ⅲ进行双酶切后与pcDNA3.1(-) B-myc/his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载体;对野生型VDR基因行定点诱变,构建突变型FokⅠ VDR质粒.结果:重组质粒被酶切为两条带,一条为1 300 bp(代表人VDR),一条为5 500 bp(空载体);片段大小与理论值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序列完全相同.结论:成功克隆了人VDR基因全长并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和突变型FokⅠVDR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yc/his hVDR,为进一步研究VDR基因变异与相关肿瘤易感性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李宝群;梅爱敏;左彥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琢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EH患者82例,其中合并 IGT者42例,糖耐量正常(NGT)者40例;同时随机挑选血压正常健康人(NT) 40例为NT组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IL-6含量.结果:EH组血浆TNF-α、IL-6、ET明显高于NT 组[TNF-α,EH组(27.80 ± 4.73)ng/mL,NT组(23.83 ± 2.28)ng/mL,P < 0.05; IL-6,EH组(90.62 ± 18.09)ng/mL,NT组(76.76 ± 12.81) ng/mL,P < 0.05; ET,EH组(39.46 ± 10.77) ng/mL,NT组(30.92 ± 4.0) ng/mL,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H合并IGT与TNF-α、IL-6、FPG、2hPG 呈正相关 (β为1.247、1.180、0.516、0.140,均P < 0.05).结论:EH合并IGT患者血浆TNF-α、IL-6、ET增高,提示EH合并IGT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进一步增加及ET水平进一步升高.
作者:单红英;田雨荣;郭秋君;姜晓冬;裴文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桂枝茯苓液外用加电脑中频治疗仪与单纯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腹内型肥胖的疗效差异.方法:44例治疗组患者在腹部外用桂枝茯苓液同时加电脑中频治疗,44例对照组单纯用电脑中频对腹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腰围缩小总有效率77.2%,对照组有效率5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治疗组体重减轻总有效率56.8%,对照组有效率22.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 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空腹胰岛素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桂枝茯苓液外用加电脑中频治疗仪的减肥疗效优于对照组,对于不适宜运动或不愿意运动的腹内型肥胖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减肥疗法.
作者:熊小玫;余丽娥;林秋群;官惠文;赵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是早应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为数十万患者摘掉了眼镜,但手术的可预测性和术后稳定性较差,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屈光欠矫或回退,我院于2005年开始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患者男,43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进行性加重,无法站立,起病以来无明显发热畏寒,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能自解.年幼时确诊地中海贫血,曾口服药物治疗,稳定后无继续服药.
作者:黄江发;许明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集束化治疗对综合ICU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住ICU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配入集束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集束化治疗组入选后3 d和7 d 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 < 0.05);集束化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8 d病死率绝对值下降20%,其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轶男;周立新;温伟标;强新华;邵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饮食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500 mg,3次/d,罗格列酮4 mg/d,晨服,如血糖控制不佳,再加用胰岛素;对照组给予磺脲类降糖药口服,如血糖控制不佳,再加用胰岛素,两组直至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理想或尚可水平,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分别检测体重、体质指数(BMI)、肝功能(AST、ALT、GGT)、OGTT(同步抽血化验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胰岛素)、血脂(TC、TG)、HbA1c、肝脏B超,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判断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TC、TG、AST、ALT、GGT、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治疗组更明显(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50%,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两组血糖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NAFLD安全有效,优于磺脲类药物.
作者:沈英娣;刘波;田海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患者男,24岁,未婚未育.因阴囊右侧坠胀不适20 d入院,以站立、行走后为明显,平卧休息后缓解.查体:站立时阴囊右侧明显松弛下坠,阴囊双侧上方均可扪及蚯蚓状肿物,右侧明显.触之质软,成条索状,位于睾丸上方,无压痛.
作者:刘创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20例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初步经验.探讨采用小切口在胸腔镜辅助下的心内手术能否为开展非常规微创切口的心内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女14例,男6例.其中3例合并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于右心房.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右侧颈内静脉引流进行体外循环.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4 ~ 5 cm),经第4肋间进入胸腔,在胸腔镜辅助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中途转正中切口开胸手术,主动脉阻断19 ~ 28(22 ± 5)min,无大出血、术后再次开胸止血、脑部栓塞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2 ~ 23(10 ± 5)个月,心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技术可行、安全,既减少了常规正中开胸的手术创伤,又没有过度延长体外循环时间造成的进一步全身器官损害,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日康复,手术切口小、美观.
作者:郭惠明;张晓慎;谢斌;曾庆诗;罗智超;庄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隐睾症是指睾丸下降异常,使睾丸不能降至阴囊而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隐睾的发病率为1.6% ~ 9.0%,先天隐睾患儿发病率则为0.9% ~ 1.8%,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隐睾的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1].
作者:白晨;张茨;杜贤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超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0年我院确诊的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共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5岁,术后预后良好.术前超声检查1例未查出病变,其余5例均为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5例边界均欠清,1例为毛刺状;1例有点状钙化.病理检查:4例表现为导管内实性神经内分泌癌,其中3例伴间质浸润;2例为浸润性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癌细胞排列成岛状、巢状,可见菊形团、纤维血管轴心及栅栏状排列;癌细胞强表达ER、PR,NSE等,不表达CK5/6.结论: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预后良好,超声表现为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实性肿块,后方回声增强;病理特征为岛状、栅栏状排列,并有纤维血管轴心及菊形团;免疫组化标记具有特征性,NSE、Syn强表达,CK5/6不表达,可辅助鉴别.
作者:匡忠生;傅思莹;任明能;谢宇晖;朱世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14(Fn1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n14在结直肠正常黏膜上皮细胞、腺瘤及腺癌中的表达状况.结果:Fn14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率为56.7%,显著高于散发性腺瘤(7.1%)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率(0%),差异有显著性(P < 0.01).Fn1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与病理组织分期及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 > 0.05).结论:Fn14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邹云莲;唐慧;董虹;杨慧;郭强;严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5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别在鼻内镜手术前后进行嗅觉功能的测试,确定其嗅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嗅觉恢复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方法:采用CCCRC嗅觉测试方法对5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前、术后第24周分别进行嗅觉功能测试,将结果按其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分型分期、过敏因素、吸烟、饮酒、中隔偏曲8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型分期和过敏两个因素对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吸烟、饮酒、中隔偏曲对嗅觉恢复的影响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患者鼻内镜术后的嗅觉恢复情况与病变严重程度和变应性鼻炎有关,为了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功能尽可能地恢复,在内镜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还需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
作者:汪静波;陈晓云;陈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芬太尼伍用布比卡因鞍麻用于吻合器痔状黏膜环切术(PPH)中布比卡因和芬太尼的小有效剂量,为临床提供佳的药物剂量组合.方法:将90例行PPH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鞍麻用药为布比卡因5 mg与芬太尼20 μg;B组布比卡因7.5 mg与芬太尼20 μg;C组布比卡因10 mg.观察3组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鞍麻给药后,C组MAP为(76.16 ± 7.52)mmHg,与麻醉前(91.06 ± 6.98)mmHg和A、B组的(89.16 ± 7.12)mmHg、(87.15 ± 6.92)mmH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C组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为(2.26 ± 0.6)5级,与A、B组的(0.86 ± 0.67)级、(1.25 ± 0.63)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A组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A、B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为(42.85 ± 11.15)min、(53.13 ± 12.11)min,与C组的(87.52 ± 12.85)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A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A组麻醉镇痛维持时间为(182.86 ± 8.13)min,与B、C两组的(279.18 ± 9.12)min、(296.89 ± 8.75)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1).C组术后尿潴留8例明显高于A、B组的1、2例(P < 0.01).结论:布比卡因7.5 mg伍用芬太尼20 μg行鞍麻用于PPH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及肌松效果佳,镇痛维持时间较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泽汉;韦克;韦忠良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