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华;李红;徐蓉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I b2-Ⅱ b)中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46例经阴道镜确诊的I b2~Ⅱ b期的宫颈癌患者进行1-2个疗程的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化疗后3-4周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选择40例术前未行介入化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化疗副反应、术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临床价值.结果:46例中35例完成1个疗程,11例完成2个疗程.46例中介入化疗后肿瘤病灶明显缩小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4例,近期总有效率89.13%.5例介入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29例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介入化疗组较对照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宫旁切缘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可以明显缩小病灶,降低临床分期,抑制淋巴结及宫旁转移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玉;王才智;张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足踝部是人体的负重部位,特别是足跟部,创伤后骨、肌腱组织外露,修复时不但要有与其相似的组织结构,而且要有感觉,局部耐磨,满足负重作用.而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知名血管神经等优点,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之一[1].近年来,我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效果满意.
作者:周爱霞;邓利辉;曾跃林;谭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分离株的溶血性,及其与宿主机体免疫力(用CD4细胞计数表示)的关系.方法:40株白色念珠菌和加株光滑念珠菌按单一感染或是否与光滑(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及CD4细胞计数的高低进行分组,采用羊血培养基法检测其溶血活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0株白色念珠菌和40株光滑念珠菌溶血活性均为阳性(100%),且光滑念珠菌的溶血性高于白色念珠菌.结论:溶血性是念珠菌的重要毒力因子,HIV感染者口腔光滑念珠菌溶血性高于白色念珠菌.
作者:罗刚;徐平平;董俊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总结胆囊管嵌顿结石的腹腔镜手术处理方法与技巧.方法:对我院129例胆囊管嵌顿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B超、CT、MRCP等术前检查,诊断为胆囊管嵌顿结石的58例,术前未清楚地诊断出结石嵌顿于胆囊管,而于术中发现的7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未发现结石遗留及胆道损伤.结论:术前B超、CT、MRCP等辅助检查及术中结合胆囊张力等情况仔细探查,诊断出胆囊管嵌顿结石,以及术中的正确操作,是防止结石遗留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余武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全血电阻法血小板聚集试验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访14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6个月,使用电阻法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结果:健康志愿者电阻法检测结果的分布范围为ADP 6~13 Ω;AA 5~14 Ω;胶原10~18 Ω.10例患者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2 h后,以ADP为诱导剂,电阻法测定其中8例结果为O Ω,其他2例分别为3和7 Ω:光学法测定结果分布为31%~74%之间.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预后良好的121位ACS患者,治疗1周后的电阻法测定结果分布为,ADP1~10.9 Ω;AA O Ω;胶原5~18.8 Ω.治疗6个月后电阻法测定结果的分布为,ADP 0~7 Ω;AA O Ω;胶原3~16 Ω.接受双抗血小板治疗,以ADP为诱导剂的检测结果与PLT、Fbg、T-chol和LDL水平具有相关性;与hsCRP、身高、体重没有相关性.以胶原为诱导剂的检测结果与PLT具有相关性,与Fbg、LDL、hsCRP、身高、体重没有相关性.以AA为诱导剂的检测结果与上述所有参数没有相关性.结论:全血电阻法血小板聚集试验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用于评价血小板对药物反应性的试验.
作者:乔蕊;李蕾;张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并负压引流在四肢软组织损伤创面治疗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76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换药处理创面,研究组应用持续冲洗并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创面.比较两组的创面局部状况(疼痛、肿胀、感觉、气味),创面清洁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总结护理措施.结果:同常规换药组相比,经持续冲洗并负压封闭引流,3 d后创面局部疼痛、肿胀、感觉、气味等状况明显改善,创面清洁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持续冲洗并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疗效明显,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维持有效冲洗和持续负压引流的观察和护理、引流管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守春;黎艳;肖榕婵;姚杏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行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组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延长(P<0.05),E/A下降(P<0.05),E峰减速时间延长(P<0.05);两组受检者左室内径(LVSD、LVDD)、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等指标无显著意义.结论:COPD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有关.
作者:林敏;魏立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检测哮喘患儿血清VEGF与TGF-β1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哮喘及肺炎患儿,分为哮喘组(30例)及肺炎组(30例),并选取同时期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哮喘患儿运用布地奈德治疗7 d,检测各组血清VEGF及TGF-β1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VEGF水平(374.7±208.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肺炎组,经过布地奈德治疗,VEGF水平出现明显下降241.7 ±107.6,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哮喘组血清TGF-β1水平(5 510.7± 1 906.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肺炎组,经过布地奈德治疗,VEGF水平出现明显下降(3 998.5 ±107.6),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哮喘患儿VEGF与TGF-β1水平存在直线相关,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患儿血清VEGF及TGF-β1水平明显增高,两者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血清VEGF及TGF-β1表达有抑制作用.
作者:邓娜;赵旸;董继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结直肠癌(CRC)从病因学角度可分为散发性CR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及炎症性肠病(IBD)相关CRC,其中散发性CRC占绝大部分,IBD相关CRC约占1%~2%[1].
作者:任冬冬;傅林;王怡栋;盛弘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TGF-β1/Smad4信号通路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乳腺癌临床标本及恶性程度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中TGF-β1及Smad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TGF-β1和Smad4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随着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增加而逐步下降.结论: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可能在乳腺癌演变中起抑制作用,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夏立平;张进芳;张嵩;杜庆锋;李荣;刘晓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硬膜外麻醉并发寒战的效果.方法:将52例宫外孕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26例,实验组制定详细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结果:实验组发生寒战3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
作者:冯雪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再手术后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再次经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S、C两组,手术结束后行硬膜外自拉镇痛.S组镇痛液为0.12%罗哌卡因100 mL+舒芬太尼50μg,C组为0.12%罗哌卡因100 mL+生理盐水1 mL,两组均加托烷司琼2mg.负荷量4 mL,输注速度2 mL/h,自控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12、24和48 h Bs-11及Ramsay评分,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罗哌卡因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S组术后4、8、12、24和48 h BS-11评分、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及48 h内罗哌卡因用量均少于C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0.12%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再次经硬膜外麻醉后行PCEA可增强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减少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推荐剂量为0.5μg/mL.
作者:赵泽宇;张倩;王茜;李斌;罗良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比较高龄冠心病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与非高龄患者的不同.方法:选择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820例,高龄组(年龄≥70岁)222例,对照组(年龄<70岁)598例.收集患者入院后的相关资料,危险因素分为术前变量、术中变量及术后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影响高龄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COPD(OR=7.653)、OPCAB(OR=6.785)、体外循环时间(OR=1.263).结论:对于高龄患者术前合并COPD及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是高龄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患者更易从OPCAB中获益.
作者:白一帆;徐志云;韩林;张冠鑫;李白领;李斌;朱吉;林宝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索对人PTTG1基因mRNA序列有较高干扰效率的位点,构建对PTFGl基因的表达有较高抑制效率的重组质粒.方法:筛选、合成1对互补 DNA单链,退火为双链后与双酶切后的质粒载体连接,构建了表达短发夹RNA的1种重组质粒plk0.1-puro/PTTG1.重组质粒以不同浓度转染,并于转染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以β-actin为内参,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PTTG1基因的mRNA、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6孔板中每孔转染质粒plk0.1-puro/PTTG1 1 000 ng以上、转染超过12 d时,PTTG1基因mRNA、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下降70%以上.结论:重组质粒plk0.1-puro/PTTG1,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以1 000 ng/孔转染12 d以上时,有效抑制了PTTG1人基因的表达,在关于PTTG1基因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云龙;孙新城;徐桂超;昌静峰;李玉林;王国强;刘旺根;董彩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ACS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和20 mg)治疗15 d后血脂、hs-CRP及肌酸激酶(CPK)等的变化.方法:对住院确诊为ACS的15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对照组(50例),不接受任何调脂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接受10mg(50例)和20mg(50例)瑞舒伐他汀治疗15 d.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TC、LDL-C、HDL-C、hs-CRP及ALT、CPK的变化.结果:治疗15 d后进行分析,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10 mg组TC、LDL-C和hs-CR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0 mg组的TC、LDL-C、hs-CRP水平降低较10 mg组明显(P<0.05).3组治疗前后ALI、CPK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g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cS患者15 d后,可明显控制血脂及血清炎症hs-CRP,且安全性好.
作者:王磊;邱春光;卢文杰;陈晓杰;韩战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随访、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辩成形术(PBPV)后疗效不明显的患儿口服倍它乐克后的效果.方法:对2000-2010年经皮球囊扩张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下降不明显32例患儿长期服用倍它乐克并进行疗效分析、随访观察.结果:32例患儿术后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即刻压力阶差(△P)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服用倍它乐克3个月与术后3d比较,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有28例显著下降(P<0.01):术后3个月与术服用倍它乐克6个月比较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术后短期服用倍它乐克可以促进部分PBPV术后疗效不明显患儿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P)进一步下降,应作为PBPV术后疗效不明显患儿的常规治疗方案.
作者:王继荣;曹黎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ROCCK信号在流体剪切力介导的成骨细胞的细胞骨架改建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平行平板流室系统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成骨细胞加载12 dvn/cm2的流体剪切力1 h,实验组的细胞在加栽前使用ROCK的特异性抑制剂Y-27632(10 μmol/L)预处理细胞1 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比较Y-27632对流体剪切力介导的小鼠原代成骨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构的影响.结果:成骨细胞经流体剪切力加载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聚合增强,应力纤维的排列趋向一致;事先使用Y-27632预处理细胞并进行加载处理,可抑制流体剪切力所致的成骨细胞内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聚合和重建.结论:RhoA-ROCK信号通路调控着流体剪切力介导的成骨细胞细胞骨架改建.
作者:贺佩兰;莫静;黄晓青;王劲;梁军;吕槐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治疗后的效果,指导临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小骨窗手术139例,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手术157例,按照颅内血肿清除率、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评定手术效果,按照日常生活能力表(ADL)分级评定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血肿残留、术后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和预后分级有统计学差异,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组各项指标优于单纯小骨窗手术组.结论:显微外科联合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视野,并且提高病变的放大视觉效果,能够直视下清除血肿,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了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滕灵方;邵波;何文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对损伤性肾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的损伤性肾出血患者的造影结果、栓塞方式、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36例患者经肾动脉造影均明确出血部位,本组治疗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栓塞成功35例(成功率97.2%),术后第1~4天肉眼血尿消失,平均随访21.6个月,未见肾出血复发,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肾动脉造影是诊断损伤性肾出血的可靠方法,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定中;曹苏娟;李庆;王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常见病.据我国14个省市的流行病学研究新报道,成年人DM患病率为9.7%,据此推算,中国9 240万成年人有DM,成为罹患DM的世界第一大国[1].
作者:雷永华;李红;徐蓉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