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军;金立军;刘雪银;杨沙宁;周荣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PN)和整合素ανβ3在人子宫内膜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研究组)及3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各时期子宫内膜组织中OPN和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结果:OPN在增殖晚期开始表达,整合素ανβ3则在分泌中期开始出现并表现为强表达,两者在分泌中、晚期的表达水平均较其余各期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在研究组种植窗期内膜的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结论:OPN和整合素ανβ3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协调表达且呈现明显周期依赖性,参与子宫内膜客受性的建立;两者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种植窗期内膜中的表达明显减弱.可能是引起种植失败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海燕;倪吴花;余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索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的佳剂量.方法:120例人工流产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组),布托啡诺5μg/kg组(B5组),布托啡诺10μg/kg组(B10组),布托啡诺15 μg/kg组(B15组),每组30例.B组各组术前3 min静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4组均以芬太尼0.5μg/kg+阿托品5μg/kg+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术中出现体动时静注异丙酚直至体动消失.记录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及异丙酚追加量、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10组围术期呼吸循环较N、B5、B15组稳定;N组、B5组术中体动及异丙酚追加量、术后疼痛评分均大于B10、B15组;B5、B10组较N组、B15组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结论:布托啡诺10μg/kg超前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镇痛效果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剂量.
作者:蔡诚毅;马武华;王勇;陈爱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因子-1(TIMP-1)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CHD-VSD)并发肺动脉高压(PH)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9例CHD.VSD病例,按照Heath-Edwards PH分级法分组(PH 0、Ⅰ、Ⅱ、Ⅲ组),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测定肺组织MMP-1、TIMP-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MMP-1蛋白和mRNA PH Ⅰ、Ⅱ、Ⅲ组明显高于PHO组,PHⅢ组明显高于PHI、Ⅱ组(P<0.05或P<0.01);TIMP-1蛋白和mRNA PH Ⅱ、Ⅲ组高于PHO组(P<0.05或P<0.01);TIMP-1/MMP-1 PH Ⅰ、Ⅱ、Ⅲ组均明显高于PHO组(均P<0.05);MMP-1与TIMP-1蛋白明显正相关(r=0.572,P<0.01),MMP-1 mRNA与TIMP-1 mRNA明显正相关(r=0.892.P<0.01).MMP-1、TIMP-1、MMP-1 mRNA、TIMP-1 mRNA、TIMP-1/MMP-1与Heath-Edwards病理分级明显正相关(r=0.835,P<0.01;r=0.562,P<0.01;r=0.872,P<0.01;r=0.843,P<0.01;r=0.424,P<0.05).结论:MMP-1、TIMP-1表达增高和MMP-1、TIMP-1比例失衡与CHD-VSD并发PH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可能是PH患者肺血管重构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赵文;覃家锦;冼磊;冯旭;苏乃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中毒Wernicke脑病的低场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7例经临床证实的非酒精性中毒Wemicke脑病的低场M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显示双侧丘脑、第三、四脑室及导水管周围广泛对称性异常信号;3例显示乳头体异常信号;2例显示视交叉异常信号.上述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T2FLAIR、DWI序列呈高信号.结论:非酒精性中毒Wemieke脑病具有典型的低场MRI表现,MRI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是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查广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之一,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导致的高度紧张应激是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明确神经中枢对心血管活动调节的机制,对高血压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季淑梅;刘鹏;李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肠型白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根据临床表现提供恰当、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陈伟玲;李纬明;单彩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麻疹病毒感染妊娠结局及对孕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妊娠期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了解孕期麻疹病毒感染的预后.结果:26例妊娠期麻疹患者中,早期妊娠4例,中期妊娠18例,晚期妊娠4例;其中发生自然流产5例,死胎1例,早产2例,新生儿麻疹l例;孕妇并发肝损害15例,支气管肺炎12例,心肌炎2例.结论:妊娠期感染麻疹病毒对母儿危害大,易发生流产、死胎、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麻疹等,孕妇病情严重、并发症多.要重视人口密集地区和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人群的管理,降低孕期麻疹病毒的感染率.
作者:张素英;陈蓉;王凤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细胞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作用对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5-Aza-CdR处理前后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食管癌细胞EC1和EC109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westem blot检测CDH1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DH13基因在EC1中呈半甲基化,在EC109中呈完全甲基化.5-Aza-CdR可逆转食管癌细胞中cDH13基因甲基化,恢复其蛋白的表达.结论:cDH13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其在食管癌中失活的重要方式,应用5-Aza-CdR可逆转甲基化状态.并恢复CDH13表达.
作者:景钊;邹长林;邓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80 mg/d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是否优于常规剂量20 mg/d.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心绞痛、再发心梗情况,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肝肾功能、心肌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荆(PAI-1)水平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结果: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mg/d)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强化组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TC、LDL-C、HDL-C、TG、hs-CRP、PAI-1及t-PA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80mg/d阿托伐他汀比常规剂量降低了复发心绞痛及再发心梗的发生率,减少急性心脏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清TC、LDL-C、TG及hs-CRP水平,同时减少血浆PAI-1含量,升高t-PA含量.
作者:罗晓丽;邓仁生;申源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透析液流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下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500、600、700和800 mL/min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均治疗9周.每组治疗开始采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配合口服骨化三醇片、餐中口服钙尔奇片和血透后静推促红素,在治疗第9周的后一次透析采血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及透后Bun、Scr,分别计算KT/V值.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多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SNK检验,分析不同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1)透析液流量500、600 mL/min,Hb和Ca提高,其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透析液流量由500 mL/min增至600 mL/min不能提高KT/V值,即不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2)500、600、700、800mL/min 4组之间则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Hb和Ca均提高,800mL/min组要优于其他三组.配合药物治疗,随着透析液流量的增加,能提高透析充分性.结论: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再配合药物治疗,能较好地提高透析充分性.
作者:崔莉;钟小芬;李亦瑾;尹良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3组,即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组,n=30)、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n=30)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n=30).行静脉全麻,必要时追加丙泊酚.对3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注药后2 min、苏醒时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问、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闻和术后腹痛情况以及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等.结果:D组、F组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组.丙泊酚总用量以及术中的体动反应也明显少于P组(P<0.05);术中麻醉效果优的百分率D组、F组明显高于P组(P<0.05),但术后镇痛效果比较D组优于F组、P组(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两种方法均安全可靠,镇痛效果满意,但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并发症少.
作者:刘荣;肖金辉;桂新星;王敏华;徐桂菊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他汀类和冠脉介入术等治疗冠心病.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痛,在此基础上,吡格列酮组(48例)接受吡格列酮(15 mg/d),对照组(50例)不接受吡格列酮.随访12个月,用EHSA法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并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个月后PAI-1和P-选择素均有显著性下降[(7.9±1.4 vs 4.2±0.5)ng/mL,(16.6±6.8 vs 12.4±3.6)ng/mL].吡格列酮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2.0%和10.4%.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22.0%和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粱茜;杨希立;梅百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对比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与对照组及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5例CRF患者,分别于血液透析前、后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另随机选取2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常规测量指标包括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及有无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PCE)等,比较CRF患者与对照组及CRF患者自身透析前、后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RF患者左心结构发生明显变化,LAD、IVSd、LVMI、LVPWd、LVDd均显著增大,且超过50%CRF患者不同程度出现心包积液.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减低.与透析前比较,透析后CRF患者LAD、LVDd减小,但Ⅳsd、LVMI、LVPWd无显著变化.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改善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提高业已受损的CRF患者左心功能并无助益.UCG作为一种简便易行、无创的影像学检查,能实时监测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明;李国英;邱少东;陈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采访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并接受MMPI测试的995例来访者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I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人格特征以Pt、Hs、Pd、Sc的T分尤为突出.结论:心理门诊来访者的人格特征与正常人心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偏离,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并以神经症性症状为主,其人格特征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黄晓清;何夏君;刘武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防治及预后.方法:对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后临床特征、治疗与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165.5±38.8)mmHg vs(138.3 4-30.9)mmHg]与脉压[(69.9±24.7)mmHg vs(56.3±20.3)mmHg]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P<0.05).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较Ⅰ型患病平均年龄高[(65.2±7.7)岁 vs(53.4 ±10.6)岁,P<0.05],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收缩压较Ⅰ、Ⅱ型高[分别为(167.3±35.7)mmHg vs(141.2±32.4)mmHg,(167.3±35.7)mmHg vs(132.5±26.4)mmHg,P<0.05],舒张压较Ⅰ型高[(96.4 ±19.8)mmHg vs (83.5±20.2)mmHg,P<0.05],而住院期间死亡率较Ⅰ、Ⅱ型低(分别为5.13% vs 41.17%,5.13% vs 33.33%,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及预后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早期诊断并积极控制血压,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皇军;金立军;刘雪银;杨沙宁;周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所致不良反应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 25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例资料,时因鱼精蛋白所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包括不良反应的表现和治疗转归.结果:发生鱼精蛋白不良反应37例(3.0%),无死亡病例.结论:鱼精蛋白不良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临床应当警惕,通过及时诊断、干预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徐莉;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caveolin-1在卵巢上皮性腺癌(以下简称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38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20例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组织和38例卵巢癌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分析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卵巢组织,caveolin-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00 1),且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1),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者,caveolin-l表达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aveolin-1的表达降低与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caveolin-1的表达异常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曾琼;遇桂芳;左艳;李玉英;杨静;叶延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调查分析公务员的血尿酸水平,并研究尿酸与正常高值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0-1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 176名公务员,根据性别、年龄、血尿酸、血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平均尿酸水平为(357±49)μmol/L,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为20.66%.男性中尿酸水平和HUA发生率20~29岁、30~39岁、40~49岁、50~60岁组分别为:(359±44)μmol/L(13.04%)、(372±59)p,mol/L(22.88%)、(384±67)izmol/L(26.89%)、(397±73)μmol/L(29.41%),平均为(381±65)μmoUL(24.24%);女性分别为:(275±39)p,mol/L(7.89%)、(304.4-46)μmol/L(12.73%)、(331±58)μmol/L(17.19%),(346±62)μmol/L(22.81%),平均为(308±43)μmol/L(15.53%).(2)HUA组正常高值血压的发生率为36.21%,正常尿酸组正常高值血压的发生率为27.65%.(3)理想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的尿酸水平和HUA的发生率分别(297±62)μmol/L(16.84%)、(331±67)μmol/L(23.70%)、(367 4-65)μmol/L(31.9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酸水平逐渐增加,HUA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各个年龄阶段男性的尿酸水平、HUA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尿酸水平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两者相互影响.
作者:刘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总结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混合性阴道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切除术围术期并混合性阴道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1)A组(硝呋尔太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组)共33例;(2)B组(甲硝唑+制霉菌素组):共39例.观察两组术前准备时间、疗效及术后阴道残端愈合情况.结果:A组及B组治疗围术期混合性阴道感染的治愈率均为100%,治疗时间分别为(2.51±0.49)d及(5.86±0.73)d(P<0.001),术前准备时间分别为(2.25±0.63)d及(4.93±0.46)d(P<0.001):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及94.87%(P>0.05);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分别为6.06%及7.69%(P>0.05).结论:与传统阴道用药比较,硝呋尔太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用于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混合性阴道感染的疗效肯定.术前准备时间及治疗时间缩短明显,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立仙;庞雯;王东红;张振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脾酪氨酸激酶(Syk)与袁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胃癌惠者及20例癌旁组织中Svk与EGFR蛋白表达;分析在不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远处转移等胃癌组织中syk及EC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Syk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X2=24.69,P<0.01);EGFR蛋白在胃癌的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X2=12.06,P<0.01),Syk及EGFR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类、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结论:Syk和EGFR均参与了胃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作者:廖玲;刘泓基;彭艳;薄晓通;王宏伟;吉艳荣;葛文泓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