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透析液流量配合药物治疗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崔莉;钟小芬;李亦瑾;尹良红

关键词:肾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液流量
摘要: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透析液流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下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500、600、700和800 mL/min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均治疗9周.每组治疗开始采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配合口服骨化三醇片、餐中口服钙尔奇片和血透后静推促红素,在治疗第9周的后一次透析采血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及透后Bun、Scr,分别计算KT/V值.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多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SNK检验,分析不同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1)透析液流量500、600 mL/min,Hb和Ca提高,其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透析液流量由500 mL/min增至600 mL/min不能提高KT/V值,即不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2)500、600、700、800mL/min 4组之间则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Hb和Ca均提高,800mL/min组要优于其他三组.配合药物治疗,随着透析液流量的增加,能提高透析充分性.结论: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再配合药物治疗,能较好地提高透析充分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运动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正常人及3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记录心尖部四腔、两腔、左室长轴以及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各节段的纵向(LS)、径向(RS)及圆周(CS)应变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各节段LS、RS、CS均减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中,前间隔及前壁应变值减小尤为明显.下壁心肌梗死组中,下壁及后壁应变值减少尤为明显.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为今后应用于临床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马兰;吴卫华;陆静;魏松霞;黄艳;谢晓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1176例公务员血尿酸水平及其与正常高值血压的关系

    目的:调查分析公务员的血尿酸水平,并研究尿酸与正常高值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0-1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 176名公务员,根据性别、年龄、血尿酸、血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平均尿酸水平为(357±49)μmol/L,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为20.66%.男性中尿酸水平和HUA发生率20~29岁、30~39岁、40~49岁、50~60岁组分别为:(359±44)μmol/L(13.04%)、(372±59)p,mol/L(22.88%)、(384±67)izmol/L(26.89%)、(397±73)μmol/L(29.41%),平均为(381±65)μmoUL(24.24%);女性分别为:(275±39)p,mol/L(7.89%)、(304.4-46)μmol/L(12.73%)、(331±58)μmol/L(17.19%),(346±62)μmol/L(22.81%),平均为(308±43)μmol/L(15.53%).(2)HUA组正常高值血压的发生率为36.21%,正常尿酸组正常高值血压的发生率为27.65%.(3)理想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的尿酸水平和HUA的发生率分别(297±62)μmol/L(16.84%)、(331±67)μmol/L(23.70%)、(367 4-65)μmol/L(31.9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酸水平逐渐增加,HUA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各个年龄阶段男性的尿酸水平、HUA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尿酸水平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升高,两者相互影响.

    作者:刘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心理门诊来访者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心理门诊采访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并接受MMPI测试的995例来访者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I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人格特征以Pt、Hs、Pd、Sc的T分尤为突出.结论:心理门诊来访者的人格特征与正常人心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偏离,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并以神经症性症状为主,其人格特征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黄晓清;何夏君;刘武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脾酪氨酸激酶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脾酪氨酸激酶(Syk)与袁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胃癌惠者及20例癌旁组织中Svk与EGFR蛋白表达;分析在不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远处转移等胃癌组织中syk及EC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Syk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X2=24.69,P<0.01);EGFR蛋白在胃癌的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X2=12.06,P<0.01),Syk及EGFR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类、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结论:Syk和EGFR均参与了胃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作者:廖玲;刘泓基;彭艳;薄晓通;王宏伟;吉艳荣;葛文泓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外源性移植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移植到脊髓损伤大鼠体内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以及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作40只T10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移植组(Y组)、康复训练组(K组)和康复训练联合细胞移植组(L组)、对照组(C组),在脊髓损伤后第7天将培养并标记好的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到Y、L组中.分别在脊髓损伤后1、3、7 d及2、3、4、5、6周对所有动物进行BBB评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细胞在脊髓内的迁移、分化的情况.结果:BBB评分显示.细胞移植2周后,L组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L组动物的神经干细胞存活率较Y组好.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更高.结论:康复训练能够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脊髓中的存活并能促进其分化.有益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周治来;陈银海;闵少雄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大剂量60Co放疗后内耳形态学改变及Caspase3的表达

    目的:探讨一次性大剂量To放疗后内耳的损伤及Caspase3的表达.方法:白化豚鼠5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放疗组,对照组5只(10耳)为未进行放疗的正常豚鼠,放疗组50只,右耳为照射耳,于放疗后1、4、7、14、30 d处死(每个时问点10只).做耳蜗中轴切片HE染色及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每个时间点分别取2只耳蜗做基底膜的扫描电镜.结果:放疗可引起内耳损伤.放疗组不同时间点螺旋神经节细胞Caspase3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放疗后第4、7天Corti器中Caspase3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第14、30天血管纹中的Caspase3的光密度值与对照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可引起内耳的损伤,Caspase3在内耳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谢利红;唐安洲;尹时华;谭颂华;谢小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CDH13基因在食管癌细胞株EC1和EC109中的甲基化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细胞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作用对CDH13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方法:5-Aza-CdR处理前后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食管癌细胞EC1和EC109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westem blot检测CDH1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DH13基因在EC1中呈半甲基化,在EC109中呈完全甲基化.5-Aza-CdR可逆转食管癌细胞中cDH13基因甲基化,恢复其蛋白的表达.结论:cDH13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其在食管癌中失活的重要方式,应用5-Aza-CdR可逆转甲基化状态.并恢复CDH13表达.

    作者:景钊;邹长林;邓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评估研究

    目的:对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风险以及营养不足的情况进行评估和研究,为开展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用NRS 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体质指数和血清白蛋白判断营养不足状况.结果:NRS 2002的适用率为100%,营养风险(NRS≥3分)的发生率为71.43%,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3.19%:存在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83.33%,而其营养不足的发生率19.44%:留置胃管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85.71%.而其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42.86%.结论: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以血清白蛋白水平作为评价患者营养状况有其局限性,应以血清前白蛋白的连续监测作为临床营养不足和营养治疗的动态监测指标.

    作者:邱晓佳;刘刚;周杰;池响峰;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Habib4X射频止血切割器在胸膜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在胸膜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应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对16例胸膜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成功完成16例胸膜恶性肿瘤手术,其中胸腔镜手术11例.开胸手术5例.肿瘤完整切除5例,11例达到肿瘤胸腔根治.平均手术时间(60±35)min,平均出血量(135±95)mL,术后仅1名患者进入ICU,且所有患者均无术后胸腔出血、肺感染、刀口感染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6)d.结论:在胸膜恶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可使肿瘤及边缘部分组织脱水凝固坏死,闭合局部血管,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胸膜恶性肿瘤切除过程更安全、快捷.

    作者:曹守强;张凯;李吉尧;赵桂彬;刘成;韩敬泉;崔健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在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在急危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行HRRT治疗的117例急危重患者,观察其行HRRT治疗后的病情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经HRRT治疗后患者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22例患者中16例患者尿量逐渐增多,肾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117例患者经HRRT治疗,10例患者死亡,治愈好转率为91.5%,病死率为8.5%.结论:HRRT可能是治疗急危重患者的一种有效措施,且因HRRT不需要专门的CRRT机.不必专人床旁护理,无需人工配置换液,减少了污染,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且治疗效果显著.在HRRT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作为整个治疗的直接操作者,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做好血管通路的护理.防止血液透析通路凝血,保障血液透析机的正常运转是顺利完成HRRT治疗的关键.

    作者:朱晓华;莫继安;胡艳芳;陈艳霞;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主动脉夹层62例患者的血压特征及临床转归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防治及预后.方法:对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后临床特征、治疗与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165.5±38.8)mmHg vs(138.3 4-30.9)mmHg]与脉压[(69.9±24.7)mmHg vs(56.3±20.3)mmHg]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P<0.05).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较Ⅰ型患病平均年龄高[(65.2±7.7)岁 vs(53.4 ±10.6)岁,P<0.05],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收缩压较Ⅰ、Ⅱ型高[分别为(167.3±35.7)mmHg vs(141.2±32.4)mmHg,(167.3±35.7)mmHg vs(132.5±26.4)mmHg,P<0.05],舒张压较Ⅰ型高[(96.4 ±19.8)mmHg vs (83.5±20.2)mmHg,P<0.05],而住院期间死亡率较Ⅰ、Ⅱ型低(分别为5.13% vs 41.17%,5.13% vs 33.33%,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及预后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早期诊断并积极控制血压,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皇军;金立军;刘雪银;杨沙宁;周荣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单纯餐后高血糖对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纯餐后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24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血糖,依血糖情况分为血糖正常组、单纯餐后高血糖组、非单纯餐后高血糖组.在发病2周后,复查头颅CT,计算梗死灶体积,并随访3个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3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正常血糖组、单纯餐后高血糖组、非单纯餐后高血糖组的梗死灶体积分别是(4.083±2.641)cm3、(5.942±2.923)cm3、(6.052±2.583)cm3;3组间入院时及6个月后的NIHSS评分分别是:8.742±2.474、5.892±1.961;10.321 ±2.193、7.104 ±2.351:10.533 ±2.962、7.243 ±2.174.3组间比较,后2组比血糖正常组脑梗死灶大,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高,预后差(P<0.05).而单纯餐后高血糖组与非单纯性餐后高血糖组相比,梗死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餐后高血糖可加重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梗死灶大,临床预后差.

    作者:黄艺洪;庞伟冰;骆焕洪;由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微小RNA功能失调与胃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前列.临床上因为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导致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极为困难.近来研究发现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微小RNA(mieroRNA,miRNA)在胃癌等肿瘤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综述miRNA的生物学性状与功能,miRNA功能失调与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miRNA失调与胃癌的恶性表型之间的关系.

    作者:周兴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Caveolin-1在卵巢上皮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caveolin-1在卵巢上皮性腺癌(以下简称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38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组织、20例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组织和38例卵巢癌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分析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卵巢组织,caveolin-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00 1),且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P<0.05),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降低(P<0.01),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者,caveolin-l表达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aveolin-1的表达降低与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caveolin-1的表达异常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曾琼;遇桂芳;左艳;李玉英;杨静;叶延清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协助自体肝移植5例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21世纪以来,供体来源越来越紧张,自体移植技术开始在全世界开展,肝移植技术中无肝期的静脉转流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机代替转流机取得成功,但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5例自体肝移植患者采用连续行血液滤过技术代替转流机,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碧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埋藏性视盘玻璃疣1例

    患者女,55岁,以左眼反复发生一过性视物不见半年,加重3 d于2010年8月1日收入院治疗.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眼视物不清,2 min左右缓解,无眼红眼痛,未就诊.此后半个月内反复发作2~3次,遂至我院眼科就诊.经检查发现左眼视力0.5,眼压:右眼13.4 mmHg,左眼10.5mmHg,屈光间质清晰.眼底检查:左眼视盘水肿,边界不清,略呈灰白色,有少许浅层出血.查视野:左眼生理盲点扩大,OCT检查:视乳头水肿,头颅MR:未见异常.

    作者:翟彦君;王俊恩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血压的中枢调节通路

    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之一,现代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导致的高度紧张应激是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明确神经中枢对心血管活动调节的机制,对高血压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季淑梅;刘鹏;李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沉默Medl9对人乳腺癌裸鼠成瘤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慢病毒介导的siRNA沉默Med19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成瘤的影响.探讨Med1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前期已稳定感染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ed19蛋白的沉默效果.稳定感染Med19-siRNA慢病毒栽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背侧皮下,观察裸鼠成瘤情况和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以慢病毒空载体感染组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所构建的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Med19蛋白的表达,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62%,Med19基因沉默组较空载体慢病毒感染组瘤体生长速度慢(t值分别为4.843、6.291、5-317,均p<0.01),肿瘤终体积分别为(620.08±263.07)mm3和(1 406.77±351.14)mill3,终重量分别为(0.20±0.18)g和(0.67±0.2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9、3.615,均P<0.01).结论:Med19基因沉默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裸鼠成瘤和移植瘤生长,表明 Med1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王晓艳;华东;李莉华;高琪;郭子健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其生成的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线粒体受损能够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eies,ROS)或者细胞凋亡因子的释放,可以造成细胞的损伤或者促使细胞凋亡[1-3].因此,及时清除这些受损伤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与数量对细胞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噬溶酶体途径在调控细胞内受损线粒体的降解、维持线粒体的代谢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作者:王建东;张红;刘湧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60钴放射治疗骨转移癌71例止痛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60钴远距离治疗机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止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的放疗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早起效时间为放疗第2天,患者疼痛症状就开始逐步减轻,大多数患者疼痛减轻在放疗开始的第1周后,放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或疼痛减轻的60例(约占84.5%).结论:60钴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见效快、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少,患者基本能完成治疗.

    作者:赵志会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