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CA循环法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孙树英

关键词:输液, PDCA循环,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加强门急诊患者输液的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调查统计PDCA循环法施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法施行后,门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护士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以有效提高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质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4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误诊原因及误诊防范.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误诊病例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异位妊娠6例,卵巢肿瘤3例,胎盘残留3例,不全流产2例.终确诊为绒癌8例.侵蚀性葡萄胎3例,异位绒癌2例,异住侵蚀性葡萄胎1例.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很重要.对于难以诊断的患者可以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以明确诊断.

    作者:岑慧;柯珮琪;费慧;舒珊荣;沈宏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在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杂合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在急危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行HRRT治疗的117例急危重患者,观察其行HRRT治疗后的病情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经HRRT治疗后患者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22例患者中16例患者尿量逐渐增多,肾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117例患者经HRRT治疗,10例患者死亡,治愈好转率为91.5%,病死率为8.5%.结论:HRRT可能是治疗急危重患者的一种有效措施,且因HRRT不需要专门的CRRT机.不必专人床旁护理,无需人工配置换液,减少了污染,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且治疗效果显著.在HRRT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作为整个治疗的直接操作者,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做好血管通路的护理.防止血液透析通路凝血,保障血液透析机的正常运转是顺利完成HRRT治疗的关键.

    作者:朱晓华;莫继安;胡艳芳;陈艳霞;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严重烧伤患者血清sP、sE-选择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旱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选择素)、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 P-selectin,s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定量检测32例严重烧伤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的水平.结果: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均有表达,严重烧伤早期患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严重烧伤后早期患者血清中sP-选择素、sE-选择素升高,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全身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关,血小板可能在烧伤后机体凝血功能异常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唐喜军;陈松;郑水华;田文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研究及临床治疗对策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茵的易感因素、临床分布、耐药情况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茵下呼吸道感染惠者的临床资料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全部为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为常见.86.7%(26/30)的患者曾使用过广谱抗生素,56.7%(17/30)的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药敏试验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茵高度耐药,仅复方磺胺甲噁唑及米诺环素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0%、100%,临床经验性治疗多数效果不佳.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茵下呼吸道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茵之一,常发生于住院周期长、免疫功能低下、有慢性基础疾病、接受激素及长期广谱抗茵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颇为困难,临床经验性用药可首先考虑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或米诺环素.亦可选用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

    作者:林海;渠宁;赵仁国;叶瑞海;张鸣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脾酪氨酸激酶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脾酪氨酸激酶(Syk)与袁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胃癌惠者及20例癌旁组织中Svk与EGFR蛋白表达;分析在不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远处转移等胃癌组织中syk及EC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Syk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X2=24.69,P<0.01);EGFR蛋白在胃癌的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X2=12.06,P<0.01),Syk及EGFR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类、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结论:Syk和EGFR均参与了胃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作者:廖玲;刘泓基;彭艳;薄晓通;王宏伟;吉艳荣;葛文泓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布加综合征MRI肝脏容积加速采集序列特征分析

    布加综合征(BCS)是因肝静脉流出道阻塞所导致窦后性门脉高压的一组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阻塞的部位可在肝静脉或肝静脉开口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1-3].肝脏容积加速采集(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是一种快速三维容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信噪比高等特点,本文分析11例BCS患者的MRI资料,研究LAVA技术的表现及特征.

    作者:吴文娟;王成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微小RNA功能失调与胃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前列.临床上因为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导致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极为困难.近来研究发现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微小RNA(mieroRNA,miRNA)在胃癌等肿瘤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综述miRNA的生物学性状与功能,miRNA功能失调与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miRNA失调与胃癌的恶性表型之间的关系.

    作者:周兴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放射性肺损伤的检测与防治进展

    放疗已在胸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放射性肺损伤日益受到关注.肺是辐射中度敏感器官,放射治疗可使邻近肿瘤的肺组织因受到的剂量超过其引发生物效应的阈值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故肺损伤已经成为制约胸部肿瘤放疗剂量的重要因素.使放疗效果大大降低[1].由于严重的放射性肺损伤往往不可逆转,其发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2],因此,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严重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成为肺癌治疗研究的焦点.

    作者:蓝柳;杨春旭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及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他汀类和冠脉介入术等治疗冠心病.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痛,在此基础上,吡格列酮组(48例)接受吡格列酮(15 mg/d),对照组(50例)不接受吡格列酮.随访12个月,用EHSA法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并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个月后PAI-1和P-选择素均有显著性下降[(7.9±1.4 vs 4.2±0.5)ng/mL,(16.6±6.8 vs 12.4±3.6)ng/mL].吡格列酮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2.0%和10.4%.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22.0%和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活性和P-选择素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粱茜;杨希立;梅百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W(FⅦ)缺陷症患者进行表型与基因型分析,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对其FⅦ促凝活性(FⅦ:C)、FⅦ抗原(FⅦ:舨)等进行表型诊断;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患者FⅦ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启动子区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反向测序证实所发现的突变.结果:患者的PT、FⅦ:C和FⅦ:Ag明显异常,分别为26.5 s、6.0%和2.1%.患者FⅦ基因外显子la存在27delCT杂合突变,引起读码框移位,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产生截短蛋白.结论:27delCT突变是影响该患者表型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鹏飞;金艳慧;郑芳秀;王明山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评估研究

    目的:对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风险以及营养不足的情况进行评估和研究,为开展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用NRS 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体质指数和血清白蛋白判断营养不足状况.结果:NRS 2002的适用率为100%,营养风险(NRS≥3分)的发生率为71.43%,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3.19%:存在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83.33%,而其营养不足的发生率19.44%:留置胃管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85.71%.而其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42.86%.结论: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以血清白蛋白水平作为评价患者营养状况有其局限性,应以血清前白蛋白的连续监测作为临床营养不足和营养治疗的动态监测指标.

    作者:邱晓佳;刘刚;周杰;池响峰;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丙泊酚预先给药对布比卡因中枢和心脏毒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三种不同剂量丙泊酚时布比卡因中枢和心脏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4|D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以肢体Ⅱ导联监测ECG,股动脉置入24G套管针监测BP,股静脉置入24G套管针.泵注布比卡因开始前15 min,对照组静脉泵注生理盐水(C组),另外3组分别泵注丙泊酚25 mg/kg(PI组)、50 mg/kg(PⅡ组)和100 mg/kg(Pa组),4组注射容积为10 mL/kg,均在5 min内泵注完,然后所有动物泵注0.5%布比卡因2 mg/(kg·rain).记录大鼠发生抽搐、心律失常和心跳停止的时间及布比卡因用量.结果:大鼠出现抽搐、心律失常和心跳停止时,PI组、PⅡ组和Pa组的局麻药用量大于C组,PⅡ组和PⅢ组的用量也大于PIflt.(P<0.05),但PⅡ组和PⅢ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布比卡因的中枢和心脏毒性反应,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贺大银;王强;毛庆祥;熊利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协助自体肝移植5例

    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21世纪以来,供体来源越来越紧张,自体移植技术开始在全世界开展,肝移植技术中无肝期的静脉转流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机代替转流机取得成功,但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5例自体肝移植患者采用连续行血液滤过技术代替转流机,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碧琴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肺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病理特点是早期弥漫性的肺泡炎,后期大量的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进行性异常积聚并取代正常的肺组织结构[1].统计资料显示其5年生存率低于50%,10年生存率约30%,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手段.

    作者:胡丽;何振华;陈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住院确诊为HSP20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临床类型、M、B、SD、PLT、PDW、CER、PTA、PTR、INR、APTT-R、AG、TP、ALB、GGT、LDH、TG、CHOL、CREA、Ig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ALB、LDH在肾脏损害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8、P=0.007、P=0.005、P=0.04).结论:年龄、皮疹反复、消化道症状、ALB、LDH是HSP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因素的HSP患儿更应加强观察.

    作者:刘静;陆彪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脊柱外伤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条件在脊柱外伤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对34例正常脊椎(颈椎13个,腰椎21个)实施常规剂量条件扫描(140 kV/300 mAs)和低剂量条件扫描(90 kv/50 mAs、120 kv/50 mAs、140 kV/50 mAs),分析断层图像质量,筛选出合适低剂量扫描条件;然后对17例脊柱创伤患者实施常规剂量和筛选的低剂量扫描,比较分析断层和后处理VR,3D-MIP图像.结果:与常规剂量扫描获得的图像相比,140 kv/50mAs剂量扫描在骨窗时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35),在软组织窗时图像质量有差异,但达到良好和可接受水平,VR和3D-MIP图像良好率分别达76.47%,82.35%;其他几组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在各方面差异都存在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方式获得的图像以及后处理图像的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可以应用于脊柱创伤检查.

    作者:刘晓东;翟荣存;李年春;谢文霞;姚孝平;吴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超声心动图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透析前后左心结构与功能变化

    目的:对比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与对照组及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5例CRF患者,分别于血液透析前、后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另随机选取2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常规测量指标包括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EF)及有无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PCE)等,比较CRF患者与对照组及CRF患者自身透析前、后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RF患者左心结构发生明显变化,LAD、IVSd、LVMI、LVPWd、LVDd均显著增大,且超过50%CRF患者不同程度出现心包积液.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减低.与透析前比较,透析后CRF患者LAD、LVDd减小,但Ⅳsd、LVMI、LVPWd无显著变化.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改善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对提高业已受损的CRF患者左心功能并无助益.UCG作为一种简便易行、无创的影像学检查,能实时监测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明;李国英;邱少东;陈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心脏手术中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诊治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所致不良反应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 25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例资料,时因鱼精蛋白所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包括不良反应的表现和治疗转归.结果:发生鱼精蛋白不良反应37例(3.0%),无死亡病例.结论:鱼精蛋白不良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临床应当警惕,通过及时诊断、干预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徐莉;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肾囊肿壁内肾癌1例

    患者女,46岁,5年前体检B超发现左肾约2.0 cm×2.5 cm大小囊肿,无不适.2年前患者复查B超见囊肿增大至2.3 cm×3.8 cm,无不适.5个月前,患者反复出现左侧腰部胀痛,余无特殊不适,患者既往无肾脏病病史及肾脏病家族史.查体无阳性发现,B超发现左肾上极约5.3 cm×6.8 cm无回声区,内壁探及乳头状稍增强回声突起,约2.0 cm×2.0 cm大小.

    作者:张家模;张翾 刊期: 2011年第17期

  •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估

    目的:探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对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31例)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手术治疗(25例)的重度OSAS患者采用SAQLI和ESS问卷进行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患者治疗后SAQLI、ESS评分和AHI都较前改善.在sAQLI总分(不包括E组)、症状及日常生活维度,nCPAP组改善程度高于手术组(P<0.05).ncPAP组在症状、日常活动维度及总分(不包括E组)达到明显改善:手术组在症状及日常生活维度能达到有改善.结论:重度OSAS患者经nCPAP治疗对长期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优于UPPP手术治疗;在对OSAS患者评估疗效时应该从客观生理指标和主观生存质量两方面综合评价.

    作者:陈晓军;黄华兴;陈飞鹏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