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胸膜疾病患者胸腔镜下的表型特征分析

黄国华;刘爱华;程远雄;苏瑾;罗雅玲;蔡绍曦

关键词:胸膜疾病, 胸腔镜, 诊断
摘要:目的:观察恶性胸膜疾病患者胸腔镜下的表现,提高对其特点的认识,并评价胸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内科电子胸腔镜确诊的恶性胸膜疾病患者胸膜病变的镜下形态和分布特点.结果:恶性胸膜疾病患者胸腔镜下主要有四种形态:多发结节(26例,68.42%);单发结节(2 例,5.26%);胸膜橘皮样改变(5例,13.16%);脏层、壁层胸膜直接粘附(2例,5.26%);胸膜表面完全正常(3例,7.89%).病理结果:肺癌胸膜转移32例(84.21%),恶性间皮瘤3 例(7.89%),乳腺癌胸膜转移1例(2.63%),肾癌胸膜转移1例(2.63%),甲状腺癌胸膜转移1例(2.63%).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弯曲电子胸腔镜检查安全,在恶性胸膜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肾损伤病情危重积分的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以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在短时间内持续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其诊断标准目前仍有争议,较有影响力的诊断标准有RIFLE标准和AKIN标准.国外研究报道[2-3],5%的住院患者发生AKI,在危重患者AKI的发病率>15%,且AKI患者的病死率为25%.因此,AKI是患者院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AKI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临床上建议早期诊断,及时评估病情以改善预后.目前,临床医生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自身经验评估病情,这势必对年轻医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且主观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下,病请评分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及时、有效地评估病情.

    作者:胡鹏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染色体46,XY性分化异常伴发无性细胞瘤1例

    患者女,25岁,因月经一直未潮,婚后未避孕未孕2.5年来诊,患者自青春期未有经潮至今,既往B超示子宫及右侧卵巢均小,血LH 36.62 IU/L,FSH 100.47 IU/L,E2 25.01 pg/mL,诊为卵巢功能早衰(POF),间断行人工周期,仍未能行潮;患者于2002年在当地医院诊为左侧卵巢无性细胞瘤,行左侧卵巢切除术,术后予化疗;2008年结婚,夫妇同居,阴道干涩,性交困难,未避孕未孕2年,男方未行任何相关检查,就诊于我院.妇科检查示外阴发育欠佳,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无肥大,发育欠佳,宫体平位.质中、萎小、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异常: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2.52 cm×1.15 cm×1.26 cm,反射均质,内膜0.25 cm,右侧探及0.81 cm×0.82 cm似卵巢样回声,左侧卵巢未探及.

    作者:董晓蕾;连方;马凤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FHIT和svivin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FHIT和survivin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23例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FHIT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并研究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FHIT蛋白表达在胆管癌组织中低于癌旁正常胆管组织(P=0.000):survivin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胆管组织(P=0.000).FHIT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survivin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M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此外,研究发现在胆管癌组织中FHIT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3,r=-0.38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FHIT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组的总体生存时间长于阴性表达患者组(P=0.000);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短于阴性表达患者组(P=0.000).结论:FHIT蛋白的低表达和survivin蛋白的高表达对胆管癌的发生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许鹏;黄强;邵峰;刘臣海;谢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眼眶内色素性隆突性纤维肉瘤1例

    患者男,12岁.因右眼眼红、眼球渐进性突出2年余于2010年3月1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情况:右眼颞侧球结膜充血明显,眼球稍突出,眼球运动无受限.眼眶CT平扫提示右眼眶颞侧肿物.诊断:右眼眶内肿物.予全麻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灰褐色不规则组织一枚,2 cm×2 cm×2 cm大小,界尚清,有包膜,肿块切面实性;镜下检查:肿瘤大部分为梭形细胞,少量多核或者单核巨细胞弥漫束状,车幅状排列,可见黑色素沉着,局部浸润横纹肌束间,核分裂难见,呈低度分化状态.

    作者:吴伟;梁丽芳;徐微;魏二霞;徐小平;陆晓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外生性胃巨大间质瘤1例

    患者男,54岁,以发现上腹部包块2年入院.2年来患者自觉上腹部包块逐渐增大,期间曾到就近医院就诊,诊断为PHC.发病以来,患者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查体:上腹部膨隆,可触及一巨大质韧包块,表面凸凹不平,压痛不明显,边界清,肝区叩击痛阳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肝炎病毒阴性,肝肾功能正常,AFP等肿瘤学指标正常;腹部B超示:肝脏包膜光滑,肝左叶见15 cm×13 cm大小强回声块影,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中央部分液化,考虑肝左叶实性占位.腹部增强CT示:肝脏形态异常,表面光滑,肝叶比例失调,肝左叶及肝胃间隙可见巨大团块状低密度影,大断面约20 cm×12 cm,压迫胃体及胰腺,与胃壁分界不清,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动脉期-延迟期局部呈逐步强化,测CT值分别为30 HU、43 HU、55 HU,中心低密度未见强化,腹膜后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考虑PHC.

    作者:郭俊武;秦伟;李晓峰;党宝宝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涎腺上皮性肿瘤中CUL-1和Ki-67蛋白表达的意义

    目的:研究Cullin-1(CUL-1)和Ki-67蛋白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取的涎腺上皮性肿瘤62例(多形性腺瘤22例、腺样囊性癌24例和腺癌16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4~68岁,平均(42.5±4.7)岁.另取10例正常腮腺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UL-1和Ki-67蛋白在涎腺正常组织及良、恶性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在200倍视野下,辨别阳性细胞和阴性细胞并计数,计算出CUL-1和Ki-67蛋白在不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对各组的阳性表达率作卡方检验.结果:CUL-1蛋白的阳性细胞呈棕黄色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在3种肿瘤中均呈高表达.在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和腺癌中,CU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0%、46.63%和43.88%;在正常组织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43%.经卡方检验,CUL-1蛋白在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和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χ2=492.821、550.069、504.907,均P<0.01),而在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i-67仅表达于细胞核.在腺样囊性癌和腺癌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高达48.59%和53.88%;在多形性瘤和正常组织中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和4.32%.经卡方检验.Ki-67蛋白在腺样囊性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χ2=454.522、544.010,均P<0.01).结论:CUL-1蛋白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增高是导致涎腺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分子机制之一.Ki-67蛋白在涎腺恶性上皮肿瘤中呈高表达,可作为判断涎腺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张品南;陈琼秋;潘丹;郭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Lp-PLA2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ACI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对ACI患者进行1年随访了解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对ACI患者进行1年随访,发生脑血管事件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5,P=0.000);(2)血浆Lp-PLA2水平75%百分住数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Lp-PLA2水平用于判断ACI患者1年内发生脑血管事件有显著意义(P=0.000),选≥72.85 μg/L(75%百分位数)为诊断界值点时,特异度为0.905,阳性预测值为84.63%.结论:高水平血浆Lp-PLA2,对ACI患者1年内发生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梁江红;魏麓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超声引导下卵泡穿刺术治疗克罗米芬不敏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未成熟卵泡穿刺(IMFP)技术对克罗米芬(CC)不敏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状态、基础窦卵泡计数、卵巢体积的作用并对治疗前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情况和临床妊娠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CC耐药的PCOS患者6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少量HMG(尿促性腺素)后,在超声引导下反复进行IMFP,穿刺后检查患者的内分泌状态,基础窦卵泡计数及卵巢体积,达到有效标准后行促排卵治疗,观察OHSS发生情况及临床妊娠率.结果:对32例患者进行了78个周期的穿刺治疗,经过1~3次穿刺后,患者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转为正常,24例(75%)卵巢体积恢复正常,27例(84.4%)窦卵泡计数降到10个/每侧卵巢以下.之后在行CC或HMG促排卵后可自然同房或人工授精,末次IMFP后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组临床妊娠14例,临床妊娠率43.8%,2例发生中度OHSS,发生率为6.3%,两组临床妊娠率和OHSS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CC不敏感PCOS患者行IMFP治疗后,患者卵巢体积缩小,窦卵泡数减少,内分泌高雄状态得到改善,OHSS发生率降低及妊娠率提高.

    作者:肖育红;周敏;齐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使用患者标本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使用患者标本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择两台不同血细胞分析仪作为研究对象,以其中一台仪器为参比仪器.另一台为实验仪器,每天选择已在参比仪器上检测的高值、中值、低值患者标本各1份在实验仪器上测定.连续30 d.比较两台仪器间检测参数WBC、RBC、HGB、MCV、PLT等结果的可比性与相对偏差,并以相对偏差不超出CLIA'88允许误差的1/4作为判断符合室内质量控制的标准.结果:两台血细胞分析仪间上述各检测参数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良好(均r>0.95),两者间各检测参数的相对偏差均不超出CLIA'88允许误差的1/4.结论: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间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基础上,可以使用适宜的患者标本对实验仪器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作者:唐劲光;林发全;郭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先天性巨脑回畸形伴胼胝体发育不全致惊厥1例

    患儿女,3个月,因反复抽搐1d而入院.患儿系C1P1母孕41+4周剖宫产,否认窒息史,出生体重3 200 g,生后一般情况良好.入院前1 d出现抽搐,表现为面部发绀、双眼凝视、双手握拳、四肢强直,每次持续约数十秒至1 min,可自然缓解,类似发作11次,发作后入睡,发作间歇神志清,反应尚可.母孕产史无异常,父母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T37.1℃.P126次/min,R26次/min,神志清,反应可,头围42 cm,前囟1.9 cm×1.9 cm,无紧张或膨隆,无骨缝分离,无特殊面容,无皮疹及色素沉着,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87×109/L,N 28.2%,L 60.8%,Hb108 g/L,PLT 337×109/L,肝肾功能正常,血电介质、血糖正常,头颅CT示双侧额颞部脑回巨大、脑沟减少,双侧侧脑室略扩大、分离.脑电图示左右中央可见极高波幅6.2~8.3 Hz纺锤样节律、左右大致对称.

    作者:马永寿;金建弼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吸烟患者(年龄<35岁)80例作为病例组,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膜一中层厚度(1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系数(β).病例组再根据IMT分组;IMT<0.9mm为病例1组,1组患者再根据吸烟量分为1a组(烟龄小于5年,且<20支/d)及1b组(烟龄>5年,且>20支/d),IMT≥0.9 mm为病例2组.结果: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的DC、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病例组的B与吸烟、颈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β与吸烟量r=0.789,P=0.00:B与颈动脉IMT r=0.715,P=0.000.结论:QIMT可较准确地测量颈动脉IMT,QIMT与QAS技术联合应用使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有机地结合,可成为深入研究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咏芳;邹春鹏;罗洪霞;张荣;黄福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G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肝癌及肝硬化惠者血清中GP73的表达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75例肝癌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的浓度,分析肝癌患者血清GP73表达与有无乙肝感染、肿块大小、门脉癌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GP73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中AFP与GP73不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P=0.667),在所有入组HCC患者中,有41.3%上述两个指标中仅有一个升高,54.7%两者皆升高,而仅有4%两个指标均不升高.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GP73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CHILD分级、肿块大小、门脉癌栓、肝内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结果提示只有肿块大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ROC分析发现GP73和AFP联合检测后敏感性提高,曲线下面积增加.结论:血清GP73有可能成为肝癌的一个血清标志物,有一定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方玫玫;陈展洪;李星;吴祥元;林曲;董敏;陈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室同步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SP)与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心室电、机械同步化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15例,均因心动过缓在入院后行临时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24~48 h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永久起搏.分别在两次术后观察心室起搏状态下心电图QRS时限,左右心室延迟时间(IVMD),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间的收缩延迟时间(SPWMD),QRS波起点距左心室12节段收缩速度峰值的时间标准差(Ts12SD).通过上述指标来评估RVSP与RVAP对心室电机械同步性影响的差异.结果:与RVAP相比较,RVSP组心电图QRs时限更短(P=0.007),心室收缩同步化指标IVMD,SPWMD,Ts12SD明显优于RVAP(P=0.000 9,P=0.000 5,P=0.000 4).结论:RVsP较RVAP更有利于保证心室电、机械同步化.

    作者:蓝荣芳;徐伟;吉文庆;宋杰;余洪松;徐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的CT血管成像表现在临床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6例临床上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确诊为门脉高压的患者,CT检查时行薄层连续容积扫描,所获图像数据送工作站处理,主要使用以大密度投影(MIP)为主进行任意平面重组成像(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三维重建成像.结果:其中肝硬化患者12例,肝癌伴门脉高压2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例,特发性门脉高压1例;门静脉及其属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扩张,所测门脉主干平均直径为15.4 mm;侧支循环形成,16例中食管下端及贲门胃底静脉均有不同程度曲张,脾肾静脉形成自发分流2例,附脐静脉开放2例.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门脉系统的全面解剖信息,对临床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评估和随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曹继强;唐海亮;梁文;张永强;李照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抗苗勒管激素对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有效性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激素水平间的相关关系,并分析用术前血清AMH水平对腹腔镜卵巢打孔术后卵巢排卵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检测54例行腹腔镜卵巢打孔术(LOD)的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术前血清基础AMH水平,术后用阴道B超和尿LH峰监测卵巢卵泡发育及排卵反应情况.结果:血清基础AMH水平与LH(γ=0.984,P<0.001)、LH/FSH(γ=0.899,P<0.001)、T(γ=0.837,P<0.001)水平及卵泡数目(FN)(γ=0.761,P<0.001)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AMH对术后卵巢高和低反应性均为中等诊断价值,其AUC分别是0.792和0.846(95%CI:0.673~0.911和0.696~0.996;P=0.000和P=0.002).以血清AMH7-4ng/mL和4.3ng/mL分别为预测卵巢高和低反应性佳诊断界值,灵敏度分别为73.1%和87.5%.特异度分别为71.4%和6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9%和7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6%和84.2%.结论:PCOS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增高可能是PCOS卵泡发育异常和性激素合成失调的原因之一,测定术前血清基础AMH水平可以预测LOD术后卵巢高和低排卵反应性,并可以作为评估LOD手术有效性的一个有价值预测指标.

    作者:孙静;张淑芝;庄严;孟军;胡舒勤;齐国华;熊晓英;武艳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多平面联合上气道手术治疗中重度OSAHS48例

    目的:了解多平面联合上气道手术对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OSAHS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和Ewporth嗜睡量表(Ewporth sleepiness scale)、鼾声视觉模拟评分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术后进行随访2年.结果:患者术后PSG监测各项指标及ESS、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多平面联合上气道手术可以有效改善OSAHS的主观和客观症状.

    作者:盛晓丽;张思毅;葛平江;陈少华;罗小宁;黄宏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无法手术的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接受以下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d1;卡培他滨2 000 mg/m2,d1~14,每21天为1个周期(XELOX方案).多接受6个周期的化疗.结果:16例患者中CR 0例,PR 2例(12.5%),SD 5例(31.2%).PD 9例(56.2%),临床获益率43.7%,中位TTP 2.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主要毒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外周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多为1~2度,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XELOX方案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有一定近期疗效,耐受性好.

    作者:魏丽;董敏;吴祥元;林曲;李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乐清东部地区十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目的:分析乐清东部地区十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9年的孕产妇病历资料,统计10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剖宫产指征的构成及变化、围产期妇婴发病率的变化.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由2000年的31.30%上升到2009年的56.80%.各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的增长明显和影响大,由2000年的14.99%上升到2009年的29.33%.胎儿因素总体变化不大,但是其中的巨大儿所占比例由11.1%上升到17.8%.母亲及头盆因素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围产期妇婴发病率由5.95%上升到9.37%.结论:近10年本院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同时伴随着围产期妇婴发病率也明显升高.社会因素在剖宫产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作者:刘辛妍;孟凡玉;谢胜云;骆珍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老年非糜烂性食管炎92例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渐增高.而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占GERD的50%~70%[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带来经济负担.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主诉重视不足,治疗不够规范.本研究旨在比较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H2RA)治疗老年NERD的疗效,寻找一种更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晶璠;余晓兵;盖亚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脂蛋白(a)和同型半胱氨酸在诊断及鉴别脑卒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血浆中脂蛋白(a)[LP(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评价LP(a)和Hcy对脑卒中的诊断及鉴别作用.方法:对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浆中LP(a)和Hcy的测定,并用ROC曲线评价LP(a)和Hcy对脑卒中的诊断作用及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患者血浆中LP(a)和Hcy浓度明显升高且出血性脑卒中高于缺血性脑卒中,LP(a)和Hcy诊断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是0.854和0.893,LP(a)和Hcy鉴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是0.271和0.400.结论:脑卒中患者LP(a)和Hcy水平均明显升高,两者是诊断脑卒中的良好指标,但对鉴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不大.

    作者:叶芸;李苏亮;刘凯歌;激扬;王建军;刘佰学;郑乃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