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鹏;黄强;邵峰;刘臣海;谢放
患者男,12岁.因右眼眼红、眼球渐进性突出2年余于2010年3月1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情况:右眼颞侧球结膜充血明显,眼球稍突出,眼球运动无受限.眼眶CT平扫提示右眼眶颞侧肿物.诊断:右眼眶内肿物.予全麻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灰褐色不规则组织一枚,2 cm×2 cm×2 cm大小,界尚清,有包膜,肿块切面实性;镜下检查:肿瘤大部分为梭形细胞,少量多核或者单核巨细胞弥漫束状,车幅状排列,可见黑色素沉着,局部浸润横纹肌束间,核分裂难见,呈低度分化状态.
作者:吴伟;梁丽芳;徐微;魏二霞;徐小平;陆晓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结肠液囊管能否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技术对结肠穿孔进行有效的一期修复,尤其是能否在结肠穿孔48~72 h以上,腹腔严重感染的环境下有效修复结肠穿孔.方法:将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与对照组,每组15头,处理组采用结肠液囊管在电视腹腔镜下对结肠穿孔进行一期修补,对照组以传统一期穿孔缝合近段结肠造瘘,二期结肠回纳手术.修补后第7、14、21天检测穿孔愈合情况:比较穿孔部位的爆破压(BP)、愈合部位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D)及羟脯氨酸含量(HC).结果:处理组15例均顺利完成,无动物死亡,穿孔部位愈合良好,无肠管狭窄及坏死发生.术后第7、14、21天BP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14天处理组HC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第21天两组无显著差异(P=0.139):术后第7天MD处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结肠液囊管技术一期修复结肠穿孔是安全、可靠且有效.
作者:王纯忠;黄宗海;沈三弟;史福军;陈飞;李建国;张全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FHIT和survivin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23例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FHIT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并研究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FHIT蛋白表达在胆管癌组织中低于癌旁正常胆管组织(P=0.000):survivin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胆管组织(P=0.000).FHIT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survivin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M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此外,研究发现在胆管癌组织中FHIT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3,r=-0.38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FHIT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组的总体生存时间长于阴性表达患者组(P=0.000);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短于阴性表达患者组(P=0.000).结论:FHIT蛋白的低表达和survivin蛋白的高表达对胆管癌的发生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许鹏;黄强;邵峰;刘臣海;谢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研究P16、P53、Ki67、P63在宫颈上皮内肿瘤(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P53、Ki67及P63在255例CIN和63例对照组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检测HPV-DNA.结果:各组CIN的HR-HPV、P16、P53、Ki67和P63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INⅡ~Ⅲ的HPV、P16,P53、P63阳性率与CIN 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CIN分级增加,HR-HPV阳性率、P16、P53、Ki67和P63的表达程度呈增高趋势.CINⅡ~Ⅲ的HR-HPV阳性率与LR-HP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R-HPV组P16、Ki67、P63以强表达为主,P53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表达;LR-HPV组P16、Ki67、P63弱表达为主.P53绝大多数不表达.结论:HR-HPV、P16,P53,Ki67、P63可能对促进CIN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它们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
作者:齐朝阳;陈艳;曾鸿;高宇琳;郭红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SP)与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心室电、机械同步化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15例,均因心动过缓在入院后行临时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24~48 h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永久起搏.分别在两次术后观察心室起搏状态下心电图QRS时限,左右心室延迟时间(IVMD),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间的收缩延迟时间(SPWMD),QRS波起点距左心室12节段收缩速度峰值的时间标准差(Ts12SD).通过上述指标来评估RVSP与RVAP对心室电机械同步性影响的差异.结果:与RVAP相比较,RVSP组心电图QRs时限更短(P=0.007),心室收缩同步化指标IVMD,SPWMD,Ts12SD明显优于RVAP(P=0.000 9,P=0.000 5,P=0.000 4).结论:RVsP较RVAP更有利于保证心室电、机械同步化.
作者:蓝荣芳;徐伟;吉文庆;宋杰;余洪松;徐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窒息时脐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用药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出生的需要脐静脉用药的新生儿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用七号头皮针管剪去针头进行脐静脉断面穿刺:对照组42例采用普通的穿刺针从华通氏胶外部进行穿刺.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为66.6%.结论:用头皮针管穿刺的方法能及时、有效地为新生儿抢救建立用药通道,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成书玲;宋梅;谭秋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20~40 mg/d)和坦度螺酮(30~60 mg/d)口服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抗抑郁药副反应评定量表(SER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坦度螺酮两组治疗后HAMA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末帕罗西汀组HAMA减分率高于坦度螺酮组(P<0.05),第2、4、6周末,两组间HAMA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坦度螺酮组不良反应少于帕罗西汀组.结论:帕罗西汀和坦度螺酮均能有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两者疗效相当;帕罗西汀起效快,坦度螺酮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李含秋;郑洪波;王西林;殷青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AD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据是否有CNS损伤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AD术后CNS损伤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型AD、高血压病史、手术总时间、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术中输血量、回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后第一次血气的氧分压是术后CNS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与CPB时间是AD术后CNS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痛史与CPB时间是AD术后CNS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小芳;王东进;张杰;葛敏;邵峻;陈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通过与数字摄片比较,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TOMOS)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岛津大平板多功能数字化透视摄影系统Sonialvision Satire Ⅱ下进行腹部平片(KUB)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常规摄KUB平片及其断层融合成像;然后在透视下选择适合时机行造影摄片,同时应用TOMOS成像,并评价TOMOS前后的影像质量和泌尿系统结石检出结果.结果:40例患者经临床证实为泌尿系统结石.行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成像前常规KUB和IVU摄片共175张,影像优35张,良100张,差40张;确诊结石25例,可疑6例,漏诊9例.行断层融合技术后选取后处理图像共80张:影像优64张,良12张.差4例;确诊结石34例,可疑4例,漏诊2例.经统计学分析,行断层融合技术后成像的质量和结石检出与常规数字摄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尿路造影过程中,适时应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能够消除重叠伪影的干扰从而获得高清晰、高对比度的优质图像,提高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
作者:耿敬标;胡东;贾绪银;姜丽;朱昭环;周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渐增高.而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占GERD的50%~70%[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带来经济负担.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主诉重视不足,治疗不够规范.本研究旨在比较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H2RA)治疗老年NERD的疗效,寻找一种更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晶璠;余晓兵;盖亚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西门子双源CT因其无创、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及强大后处理优势,在心血管疾病检查中有着广泛应用[1-2].随着我院2009年西门子双源CT的应用,MSCTPA诊断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提高,为诊断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3].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肺动脉CTA扫描及高速率注射技术三者结合优化是获得高质量肺动脉CTA影像的基础.现将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0月使用肺动脉CTA扫描和高压注射器结合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进行肺动脉成像的患者资料,及笔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沈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的CT血管成像表现在临床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6例临床上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确诊为门脉高压的患者,CT检查时行薄层连续容积扫描,所获图像数据送工作站处理,主要使用以大密度投影(MIP)为主进行任意平面重组成像(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三维重建成像.结果:其中肝硬化患者12例,肝癌伴门脉高压2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例,特发性门脉高压1例;门静脉及其属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扩张,所测门脉主干平均直径为15.4 mm;侧支循环形成,16例中食管下端及贲门胃底静脉均有不同程度曲张,脾肾静脉形成自发分流2例,附脐静脉开放2例.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门脉系统的全面解剖信息,对临床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评估和随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曹继强;唐海亮;梁文;张永强;李照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胰腺炎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重症胰腺炎组(SAP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Edaravone组),术后12 h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CK-MB、CTnT、LDH1的变化及心肌组织中MDA含量与SOD、GsH-PX活性.结果:SAP组大鼠血浆CTnT、CK-MB和LDH1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而依达拉奉干预组心肌酶学检测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较SAP组低(P<0.01):与Sham组相比,SAP组大鼠心肌肝组织中MDA增加,SOD活性及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1),而依达拉奉干预可提高心肌组织中SOD与GSH-PX活性、减少MDA的生成.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重症胰腺炎诱发的心肌损伤,抗氧化损伤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卢明军;毛燕飞;张传青;陶海勇;叶青山;万燕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了解老年瘙痒症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抗焦虑药对老年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对120例老年瘙痒症患者给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加用抗焦虑药治疗,治疗前后予SAS、SDS及瘙痒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老年瘙痒症患者SA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加用抗焦虑药物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SAS及瘙痒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瘙痒症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加用抗焦虑药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对患者瘙痒症状的减轻亦疗效显著,能更好地提高老年瘙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俭;范向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研究Cullin-1(CUL-1)和Ki-67蛋白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取的涎腺上皮性肿瘤62例(多形性腺瘤22例、腺样囊性癌24例和腺癌16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4~68岁,平均(42.5±4.7)岁.另取10例正常腮腺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UL-1和Ki-67蛋白在涎腺正常组织及良、恶性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在200倍视野下,辨别阳性细胞和阴性细胞并计数,计算出CUL-1和Ki-67蛋白在不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对各组的阳性表达率作卡方检验.结果:CUL-1蛋白的阳性细胞呈棕黄色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在3种肿瘤中均呈高表达.在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和腺癌中,CU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0%、46.63%和43.88%;在正常组织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43%.经卡方检验,CUL-1蛋白在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和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χ2=492.821、550.069、504.907,均P<0.01),而在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i-67仅表达于细胞核.在腺样囊性癌和腺癌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高达48.59%和53.88%;在多形性瘤和正常组织中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和4.32%.经卡方检验.Ki-67蛋白在腺样囊性癌和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χ2=454.522、544.010,均P<0.01).结论:CUL-1蛋白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增高是导致涎腺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分子机制之一.Ki-67蛋白在涎腺恶性上皮肿瘤中呈高表达,可作为判断涎腺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张品南;陈琼秋;潘丹;郭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本文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我科一期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36个颅内多发动脉瘤(MIA)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动脉瘤手术例数(16/172)的9.3%,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10例,年龄37~66岁,平均54岁.首发症状:突发头痛8例,头痛伴意识障碍5例,头痛伴眼睑下垂3例.按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
作者:漆建;苟章洋;唐晓平;唐文国;冯凌;王远传;罗仁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促排卵药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早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PCOS患者口服促排卵药治疗后受孕75例,按周期用药不同(氯米芬、他莫昔芬、来曲唑)分为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用氯米芬组25例、他莫昔芬组24例、来曲唑组26例.结果:来曲唑组、他莫昔芬组的雌、孕激素水平在排卵期及黄体期均明显低于氯米芬组,而且子宫内膜厚度在排卵期及黄体期较氯米芬组均有明显增厚,氯米芬组流产5例、他莫昔芬组1例、来曲唑组1例.结论:来曲唑与他莫昔芬促排卵及减低流产率的作用分别优于氯米芬.
作者:黄雪坤;尚慧玲;张四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AD的内在关系.方法:140只昆明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D模型组,每组又按取样时间不同分为0、15、30、45、60、75和90 d七个亚组,每亚组10只.采用D-半乳糖联合氯化铝构建AD小鼠模型,跳台实验观察各组小鼠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苏氨酸231位点磷酸化tau蛋白(Tau-pThr231)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水平;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中GnRH的表达.结果:AD模型组45、60、75、90 d小鼠的认知功能减退,Tau-pThr231表达增高(P<0.05),其中60、75、90 d的AD模型组小鼠GnR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90 d的AD模型组小鼠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nRH表达与AD的严重程度正相关,GnRH表达减少可能是比雌激素更早影响AD发病的因素.
作者:林茂;王春梅;万章;王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高的基因,p53家族中新成员p73的发现为癌症细胞生物学提供了新思路.p73蛋白不仅在结构上与p53相似,在功能上也极其相似.目前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被描述为是通过选择性激活p73的促恶性肿瘤细胞凋亡.本文将阐述有前景的p73肿瘤抑制蛋白的抗癌途径分子机制.
作者:潘少君;王俊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睡眠质量,研究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和睡眠日志对138例AD患者和138例正常老人的睡眠状况及临床特征进行评估.结果:AD组PQSI各因子评分和E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睡眠障碍患病率(73.91%)显著高于对照组(2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有日落激越(28.26%)、睡眠-觉醒节律紊乱(42.03%)、日间过度思睡(EDS)(55.07%)、夜间躁动或游荡(45.65%)以及入睡困难(51.45%)、早醒(71.74%)、片断睡眠(73.19%)、不宁腿综合征(RLS)(15.22%)、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S)(11.59%)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s)(10.87%)等;而对照组的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30.43%)、早醒(44.42%)、片断睡眠(49.28%)和EDS(21.0l%).结论:AD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其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日落激越、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日间过度思睡和夜间躁动.提示掌握AD患者睡眠障碍有利于开展针对性防治.
作者:李明秋;黄海华;江皋轩;张国胜;牟鑫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