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衰老的研究进展

罗爱月;杨书红;王世宣

关键词:卵巢衰老, 体内代谢产物, 卵泡数目, 生理功能, 自然衰老, 性腺器官, 相互作用, 生殖器官, 生物过程, 生理过程, 女性, 年龄增长, 卵巢早衰, 卵巢功能, 绝经, 环境改变, 周期性, 性激素, 生理性, 多因素
摘要:女性从胎儿到老年是渐进的生理过程,卵巢作为性腺器官,行使着周期性排卵与分泌性激素的重要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亦开始萎缩、衰老,并影响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卵巢衰老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逐渐累积的复杂的生物过程.随着年龄渐长,卵泡不断消耗,卵泡数目下降是卵巢衰老的主因;而机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卵巢微环境改变,剩余卵泡质量的降低亦与衰老息息相关.卵巢衰老以绝经为标志,40岁以前绝经称为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即病理性卵巢衰老.本文将就生理性卵巢衰老即正常女性的卵巢自然衰老的研究做一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巨脑回畸形伴胼胝体发育不全致惊厥1例

    患儿女,3个月,因反复抽搐1d而入院.患儿系C1P1母孕41+4周剖宫产,否认窒息史,出生体重3 200 g,生后一般情况良好.入院前1 d出现抽搐,表现为面部发绀、双眼凝视、双手握拳、四肢强直,每次持续约数十秒至1 min,可自然缓解,类似发作11次,发作后入睡,发作间歇神志清,反应尚可.母孕产史无异常,父母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T37.1℃.P126次/min,R26次/min,神志清,反应可,头围42 cm,前囟1.9 cm×1.9 cm,无紧张或膨隆,无骨缝分离,无特殊面容,无皮疹及色素沉着,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7.87×109/L,N 28.2%,L 60.8%,Hb108 g/L,PLT 337×109/L,肝肾功能正常,血电介质、血糖正常,头颅CT示双侧额颞部脑回巨大、脑沟减少,双侧侧脑室略扩大、分离.脑电图示左右中央可见极高波幅6.2~8.3 Hz纺锤样节律、左右大致对称.

    作者:马永寿;金建弼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校正血钙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Durine-Salmon分期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钙校正前后对Durine-Salmon(DS)分期的影响,以及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4年6月至2010年7月确诊的63例MM患者初次入院时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根据MM的Durine-Salmon(DS)分期系统分别以校正前、后血钙值为基础比较DS分期,以及血清钙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血钙校正前后对D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校正前对BUN的影响在低钙组和高钙组间差异显著,对Scr的影响在高钙-低钙组以及高钙-正常组间存在明显区别(P<0.05);血钙校正后对血BUN、Scr的影响在高钙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血钙对MM患者DS分期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与反映肾功能损伤的Scr、BUN有重要关系,从而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亚琼;张磊;刘树业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帕罗西汀与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20~40 mg/d)和坦度螺酮(30~60 mg/d)口服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抗抑郁药副反应评定量表(SER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坦度螺酮两组治疗后HAMA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末帕罗西汀组HAMA减分率高于坦度螺酮组(P<0.05),第2、4、6周末,两组间HAMA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坦度螺酮组不良反应少于帕罗西汀组.结论:帕罗西汀和坦度螺酮均能有效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两者疗效相当;帕罗西汀起效快,坦度螺酮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李含秋;郑洪波;王西林;殷青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横切口剖宫产腹直肌前鞘横、纵切开在胎头高浮娩头困难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由60年代的11.2%~21.4%上升至90年代的30%~40%,有的医院甚至高达60%~70%[1].其中多为择期手术,而择期剖宫产中胎头高浮发生率较高,是剖宫产取头困难的常见因素,据统计约占32.5%[2].我院采取腹壁横切口腹直肌筋膜纵切的剖宫产术式在胎头高浮娩头困难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汤海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脂蛋白(a)和同型半胱氨酸在诊断及鉴别脑卒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血浆中脂蛋白(a)[LP(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评价LP(a)和Hcy对脑卒中的诊断及鉴别作用.方法:对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浆中LP(a)和Hcy的测定,并用ROC曲线评价LP(a)和Hcy对脑卒中的诊断作用及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患者血浆中LP(a)和Hcy浓度明显升高且出血性脑卒中高于缺血性脑卒中,LP(a)和Hcy诊断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是0.854和0.893,LP(a)和Hcy鉴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是0.271和0.400.结论:脑卒中患者LP(a)和Hcy水平均明显升高,两者是诊断脑卒中的良好指标,但对鉴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不大.

    作者:叶芸;李苏亮;刘凯歌;激扬;王建军;刘佰学;郑乃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头皮针胶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窒息时脐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用药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出生的需要脐静脉用药的新生儿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用七号头皮针管剪去针头进行脐静脉断面穿刺:对照组42例采用普通的穿刺针从华通氏胶外部进行穿刺.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为66.6%.结论:用头皮针管穿刺的方法能及时、有效地为新生儿抢救建立用药通道,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成书玲;宋梅;谭秋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胰腺炎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重症胰腺炎组(SAP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Edaravone组),术后12 h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CK-MB、CTnT、LDH1的变化及心肌组织中MDA含量与SOD、GsH-PX活性.结果:SAP组大鼠血浆CTnT、CK-MB和LDH1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而依达拉奉干预组心肌酶学检测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较SAP组低(P<0.01):与Sham组相比,SAP组大鼠心肌肝组织中MDA增加,SOD活性及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1),而依达拉奉干预可提高心肌组织中SOD与GSH-PX活性、减少MDA的生成.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重症胰腺炎诱发的心肌损伤,抗氧化损伤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卢明军;毛燕飞;张传青;陶海勇;叶青山;万燕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产科麻醉中呼吸管理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随着剖宫产技术安全性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剖宫产成了产妇们广泛选择的产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是剖宫产术中常选择的一种麻醉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作用范围广,肌松良好,对胎儿和母体的毒性作用小等优点.低血压是腰硬联合麻醉常见的副作用,有文献报道[1]剖宫产时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56.5%以上.当产妇出现低血压时,与之相伴随的是头晕,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引起胎盘灌注降低,进而引起胎儿宫内缺氧、酸中毒、神经发育受损等.本文对产妇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进行综述.并对吸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作者:田玲玲;缪缙;李雅兰;彭雪梅;席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睡眠质量,研究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和睡眠日志对138例AD患者和138例正常老人的睡眠状况及临床特征进行评估.结果:AD组PQSI各因子评分和E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睡眠障碍患病率(73.91%)显著高于对照组(2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有日落激越(28.26%)、睡眠-觉醒节律紊乱(42.03%)、日间过度思睡(EDS)(55.07%)、夜间躁动或游荡(45.65%)以及入睡困难(51.45%)、早醒(71.74%)、片断睡眠(73.19%)、不宁腿综合征(RLS)(15.22%)、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S)(11.59%)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s)(10.87%)等;而对照组的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30.43%)、早醒(44.42%)、片断睡眠(49.28%)和EDS(21.0l%).结论:AD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其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日落激越、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日间过度思睡和夜间躁动.提示掌握AD患者睡眠障碍有利于开展针对性防治.

    作者:李明秋;黄海华;江皋轩;张国胜;牟鑫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宫颈上皮内肿瘤P16、P53、Ki67、P63的表达与HPV感染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16、P53、Ki67、P63在宫颈上皮内肿瘤(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16、P53、Ki67及P63在255例CIN和63例对照组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检测HPV-DNA.结果:各组CIN的HR-HPV、P16、P53、Ki67和P63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INⅡ~Ⅲ的HPV、P16,P53、P63阳性率与CIN 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CIN分级增加,HR-HPV阳性率、P16、P53、Ki67和P63的表达程度呈增高趋势.CINⅡ~Ⅲ的HR-HPV阳性率与LR-HP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R-HPV组P16、Ki67、P63以强表达为主,P53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表达;LR-HPV组P16、Ki67、P63弱表达为主.P53绝大多数不表达.结论:HR-HPV、P16,P53,Ki67、P63可能对促进CIN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它们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

    作者:齐朝阳;陈艳;曾鸿;高宇琳;郭红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氟伏沙明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氟伏沙明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5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给予氟伏沙明治疗6周,对照组(32例)给予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氟伏沙明总有效率为83.87%,阿米替林总有效率为78.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氟伏沙明副反应轻微,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氟伏沙明治疗抑郁症效果肯定且副反应少,特别适合治疗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作者:胡雪梅;袁日强;钟远惠;刘建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47例

    肝内胆管结石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占全部胆石症的16%~18%[1].近年来,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来肝切除治疗147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总结通过术前评估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型,而后行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

    作者:乔鸥;胡平海;金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应用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QAS)评价吸烟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吸烟患者(年龄<35岁)80例作为病例组,4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QIMT和QAS技术对颈动脉进行检查,获得颈动脉的内膜一中层厚度(1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系数(β).病例组再根据IMT分组;IMT<0.9mm为病例1组,1组患者再根据吸烟量分为1a组(烟龄小于5年,且<20支/d)及1b组(烟龄>5年,且>20支/d),IMT≥0.9 mm为病例2组.结果: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的DC、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1a组>病例1b组>病例2组.病例组的B与吸烟、颈动脉IMT呈明显正相关.β与吸烟量r=0.789,P=0.00:B与颈动脉IMT r=0.715,P=0.000.结论:QIMT可较准确地测量颈动脉IMT,QIMT与QAS技术联合应用使颈动脉的解剖结构成像与功能成像有机地结合,可成为深入研究颈动脉早期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咏芳;邹春鹏;罗洪霞;张荣;黄福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血红素加氧酶-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在多种实体肿瘤中高表达,与恶性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研究HO-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76例食管癌石蜡标本制成组织芯片,以28例癌旁组织、65例正常食管组织为对照,均采用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HO-1在食管组织细胞核、细胞浆及细胞膜中均有表达,正常组织中以细胞核表达为主,食管癌组织中以细胞浆/膜表达为主.在细胞核的表达上,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细胞浆及细胞膜表达上,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在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的表达率(P<0.05),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浸润程度及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部位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O-1在食管癌的细胞浆/膜上具有较高的差异性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食管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可能与HO-1相关,HO-1有可能作为食管癌新的标志物以及评估食管癌进展的客观指标.

    作者:张健;朱成楚;陈保富;马德华;张波;万雷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外生性胃巨大间质瘤1例

    患者男,54岁,以发现上腹部包块2年入院.2年来患者自觉上腹部包块逐渐增大,期间曾到就近医院就诊,诊断为PHC.发病以来,患者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查体:上腹部膨隆,可触及一巨大质韧包块,表面凸凹不平,压痛不明显,边界清,肝区叩击痛阳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肝炎病毒阴性,肝肾功能正常,AFP等肿瘤学指标正常;腹部B超示:肝脏包膜光滑,肝左叶见15 cm×13 cm大小强回声块影,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中央部分液化,考虑肝左叶实性占位.腹部增强CT示:肝脏形态异常,表面光滑,肝叶比例失调,肝左叶及肝胃间隙可见巨大团块状低密度影,大断面约20 cm×12 cm,压迫胃体及胰腺,与胃壁分界不清,其内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动脉期-延迟期局部呈逐步强化,测CT值分别为30 HU、43 HU、55 HU,中心低密度未见强化,腹膜后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考虑PHC.

    作者:郭俊武;秦伟;李晓峰;党宝宝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和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

    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和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在宁夏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选取顺产的产妇60例,按照分段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产妇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后与新生儿进行1 h的母婴皮肤接触,并在随后住院的3 d内每天进行母婴皮肤接触两次,每次1 h,对照组产妇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测量两组产妇产后2 h、第1天、第2天的宫底高度;用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评估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电话随访产妇产后42 d时新生儿的喂养方式.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42 d纯母乳喂养率、子宫复旧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子宫恢复.

    作者:马惠荣;李胜玲;马桂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非造血组织特别是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对脊髓损伤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具有低免疫原性、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等优点,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有效降低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1].另外,MSCs取材方便、易于体外分离、扩增,因而可望成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2008年,Osiris Therapeutics公司开发了一种干细胞产品Prochymal,现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极有可能成为FDA批准的首个干细胞治疗产品.1 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存在于人体骨髓、脂肪、牙周膜组织、新生儿脐带、胎盘、羊膜、羊水等组织中[2],可分化成成骨、软骨、脂肪及神经元细胞等多种组织,具粘附性,纺锤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

    作者:王友臣;史恩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美金刚与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盐酸美金刚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D患者64例,随机分为美金刚组32例和卡巴拉汀组32例.美金刚组服用美金刚10~20 mg/d.卡巴拉汀组服用卡巴拉汀3~9mg/d.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体衰退量表(GDS)等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2组惠者分别在基线、3、6、12、18和24个月时的认知能力、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1)与基线相比.美金刚组患者MMSE、ADAS-cog、ADL和GDS评分在3个月时有显著改善(P<0.05).卡巴拉汀组患者MMSE、ADAS-cog和ADL在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G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连续用药12个月内疗效递增,12个月时疗效佳,之后开始下降,24个月时仍优于基线水平.(2)美金刚组与卡巴拉汀组相比较,MMSE、ADAS-cog、ADL和GDS评分在3、6、12和18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个月时MMSE、ADAS-cog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和G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金刚与卡巴拉汀治疗AD的远期疗效满意,2年内两者疗效相当;24个月后美金刚改善AD患者认知能力优于卡巴拉汀.

    作者:黄海华;李明秋;江皋轩;牟鑫;陈庆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多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食管鳞癌TE-1细胞系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TE-1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CD133、P75NTR、OCT-4的表达,探讨食管鳞癌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食管鳞癌TE-1细胞系中CD44、CD133、P75NTR、OCT-4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在TE-1细胞中,CD44和CD133在所有细胞都表达且荧光定位在细胞的胞浆;P75NTR和OCT-4也在所有细胞表达,但在有些细胞荧光定位于胞核,在另外一些细胞荧光定位于胞浆.结论:在TE-1中可能存在肿瘤干细胞,但CD44、CD133、P75NTR、OCT-4不是特异的标志物.

    作者:许健;李步强;慕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复发性乳头凹陷改良矫正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矫正复发性乳头凹陷疗效可靠的术式.方法:通过时各种术式矫正乳头凹陷易复发原因的分析,设计内撑内挤法矫正乳头凹陷.结果:施术28例,随访6~24个月,隆起的乳头形态自然,乳头血运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复发,随访中12例术后生产.均哺乳正常.结论:内撑内挤法矫正乳头凹陷疗效可靠持久,乳头形态、感觉良好,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赵成利;匡斌;邝石峰;谢文斌;邓国三;黄广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