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吴杭源;尤德宏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扶正化瘀胶囊, 细胞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基础护肝治疗,观察组26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疗程24周.观察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肝功能及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NK、CTL)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在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ALT改善优于对照组(J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HBV DN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CD4、CD4/CD8、NK、CTL升高.cD8下降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CD4/cD8、NK、CT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使用患者标本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使用患者标本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择两台不同血细胞分析仪作为研究对象,以其中一台仪器为参比仪器.另一台为实验仪器,每天选择已在参比仪器上检测的高值、中值、低值患者标本各1份在实验仪器上测定.连续30 d.比较两台仪器间检测参数WBC、RBC、HGB、MCV、PLT等结果的可比性与相对偏差,并以相对偏差不超出CLIA'88允许误差的1/4作为判断符合室内质量控制的标准.结果:两台血细胞分析仪间上述各检测参数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良好(均r>0.95),两者间各检测参数的相对偏差均不超出CLIA'88允许误差的1/4.结论: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间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基础上,可以使用适宜的患者标本对实验仪器进行室内质量控制.

    作者:唐劲光;林发全;郭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脂蛋白(a)和同型半胱氨酸在诊断及鉴别脑卒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血浆中脂蛋白(a)[LP(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评价LP(a)和Hcy对脑卒中的诊断及鉴别作用.方法:对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浆中LP(a)和Hcy的测定,并用ROC曲线评价LP(a)和Hcy对脑卒中的诊断作用及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患者血浆中LP(a)和Hcy浓度明显升高且出血性脑卒中高于缺血性脑卒中,LP(a)和Hcy诊断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是0.854和0.893,LP(a)和Hcy鉴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是0.271和0.400.结论:脑卒中患者LP(a)和Hcy水平均明显升高,两者是诊断脑卒中的良好指标,但对鉴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不大.

    作者:叶芸;李苏亮;刘凯歌;激扬;王建军;刘佰学;郑乃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染色体46,XY性分化异常伴发无性细胞瘤1例

    患者女,25岁,因月经一直未潮,婚后未避孕未孕2.5年来诊,患者自青春期未有经潮至今,既往B超示子宫及右侧卵巢均小,血LH 36.62 IU/L,FSH 100.47 IU/L,E2 25.01 pg/mL,诊为卵巢功能早衰(POF),间断行人工周期,仍未能行潮;患者于2002年在当地医院诊为左侧卵巢无性细胞瘤,行左侧卵巢切除术,术后予化疗;2008年结婚,夫妇同居,阴道干涩,性交困难,未避孕未孕2年,男方未行任何相关检查,就诊于我院.妇科检查示外阴发育欠佳,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无肥大,发育欠佳,宫体平位.质中、萎小、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异常: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2.52 cm×1.15 cm×1.26 cm,反射均质,内膜0.25 cm,右侧探及0.81 cm×0.82 cm似卵巢样回声,左侧卵巢未探及.

    作者:董晓蕾;连方;马凤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逆行射精患者尿液内精子用于人工授精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逆行射精患者尿液内的精子用于人工授精的可行性.方法:碱化患者尿液,应用两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尿液内的精子,在配偶排卵期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5例逆行射精患者,在经过共18次处理尿液内精子及对配偶实施人工授精术后,有3例成功妊娠并有2例已足月分娩.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逆行射精患者尿液内的精子,方法简单、快捷有效,用于人工授精具有可行性.

    作者:马征兵;李智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干眼症患者泪液中EGF放射免疫分析的价值

    干眼症是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我们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干眼症患者和健康人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分析探讨在对干眼症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干眼症患者30例(60眼),均为我院眼科门诊确诊,且排除其它眼疾的患者,男10例,女20例,年龄18~83岁,平均55.19岁.健康对照组15例(30眼),男7例,女8例,年龄20~76岁,平均50.16岁.均排除眼部疾患.

    作者:杨春;张延军;孙士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后晚期耳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后耳损伤听力学的改变.探讨其病变部位及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方法:采用调强放疗模式对早期鼻咽癌患者(T1-2N0-1M0)行根治性放疗Dt(66~70 Gy/6~7 w).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个月、6个月、1年及2年后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并对包括就诊时年龄、患者性别、TNM分期、内耳剂量以及同步化疗在内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6个月后听阈升高>15 dB者占61.8%(47/76),2年后达76.3%(58/76).放疗后所有患者ABR检查与放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发生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DPOAE幅值较放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确诊时年龄以及同步顺铂化疗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晚期耳听力损伤发生率高,主要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耳损伤主要部位在内耳耳蜗,而听神经传导通路功能变化不明显;确诊时患者年龄以及放疗过程中合并同步化疗可能影响放疗晚期SNHL的发生.

    作者:杜莎莎;任陈;田允鸿;谢国柱;刘英;孙权权;袁亚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广东地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及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与广东地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患者相关的环境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89例和晚发组187例,通过卡方分析、t检验及logistic回归法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对晚发组.旱发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率较前者偏低(分别为48.1%,22.5%,P=0.000),而两组比较后发现男性发病率早发组较晚发组高(分别为85.4%,73.8%.P:0.009);另外生化指标中,早发组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值较晚发组低(P=0.026),而血小板平均体积(分别为10.39±1.74,9.98±1.33,P=0.032)和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1.83±1.37,1.52±0.95,P=0.041)则显著高于晚发组.经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协同因素并筛选与冠心痛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因素后,与晚发组相比,其中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史及高甘油三酯、MPV与PCHDAMI更密切关联.结论:相对于晚发急性心肌梗死人群,男性、高血压病史、高甘油三酯及MPV水平是PCHD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及预测因素.

    作者:孙艳香;陶军;袁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蛋白激酶C13抑制剂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抑制剂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肾病组、治疗组和对照组(n=8),肾病组和治疗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阿霉素注射后第5天,治疗组予LY333531 10 mg/(kg·d)灌胃,肾病组和对照组予等量溶媒灌胃.阿霉素注射后2周处死小鼠.处死前留取尿标本检测尿蛋白和肌酐.观察肾脏病理、巨噬细胞浸润、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尿蛋白肌酐比值升高,肾脏巨噬细胞浸润、MCP-1和MIF表达增加(P<0.01);与肾病组相比,治疗组尿蛋白/肌酐比值下降,肾脏巨噬细胞浸润、MCP-1和MIF表达减少(P<0.01).结论: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MCP-1和MIF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沈颖;李嵘;张金黎;罗惠民;周艳;陈飞;谢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

    西门子双源CT因其无创、扫描速度快、范围广及强大后处理优势,在心血管疾病检查中有着广泛应用[1-2].随着我院2009年西门子双源CT的应用,MSCTPA诊断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提高,为诊断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3].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肺动脉CTA扫描及高速率注射技术三者结合优化是获得高质量肺动脉CTA影像的基础.现将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0月使用肺动脉CTA扫描和高压注射器结合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进行肺动脉成像的患者资料,及笔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沈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不同促排卵药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促排卵药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早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PCOS患者口服促排卵药治疗后受孕75例,按周期用药不同(氯米芬、他莫昔芬、来曲唑)分为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用氯米芬组25例、他莫昔芬组24例、来曲唑组26例.结果:来曲唑组、他莫昔芬组的雌、孕激素水平在排卵期及黄体期均明显低于氯米芬组,而且子宫内膜厚度在排卵期及黄体期较氯米芬组均有明显增厚,氯米芬组流产5例、他莫昔芬组1例、来曲唑组1例.结论:来曲唑与他莫昔芬促排卵及减低流产率的作用分别优于氯米芬.

    作者:黄雪坤;尚慧玲;张四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姜黄素对γδT细胞和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姜黄素对γδT细胞和神经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诱导γδT细胞和3株神经胶质瘤细胞,检测姜黄素的抑制率和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诱导前后的细胞凋亡率.结果:姜黄素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γδT细胞.姜黄素在低浓度时对γδT细胞杀伤活性影响不明显,2.5~10μm/L时,姜黄素诱导的γδT细胞杀伤活性高,浓度超过20μmol/L时杀伤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一定浓度的姜黄素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能增强γδT细胞杀伤活性,超过该浓度可明显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及增加其凋亡率,而对肿瘤细胞作用不明显.γδT细胞杀伤活性增强可能与细胞内穿孔素和颗粒酶含量相关.

    作者:滕达;王婷;刘军权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美金刚与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盐酸美金刚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D患者64例,随机分为美金刚组32例和卡巴拉汀组32例.美金刚组服用美金刚10~20 mg/d.卡巴拉汀组服用卡巴拉汀3~9mg/d.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体衰退量表(GDS)等评分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2组惠者分别在基线、3、6、12、18和24个月时的认知能力、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1)与基线相比.美金刚组患者MMSE、ADAS-cog、ADL和GDS评分在3个月时有显著改善(P<0.05).卡巴拉汀组患者MMSE、ADAS-cog和ADL在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G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连续用药12个月内疗效递增,12个月时疗效佳,之后开始下降,24个月时仍优于基线水平.(2)美金刚组与卡巴拉汀组相比较,MMSE、ADAS-cog、ADL和GDS评分在3、6、12和18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个月时MMSE、ADAS-cog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和G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金刚与卡巴拉汀治疗AD的远期疗效满意,2年内两者疗效相当;24个月后美金刚改善AD患者认知能力优于卡巴拉汀.

    作者:黄海华;李明秋;江皋轩;牟鑫;陈庆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硫酸镁溶液加地塞米松湿敷预防可达龙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三类广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可用于房颤转复,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及急性心梗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的患者,但其经外周静脉输注的给药途径易引发静脉炎,出现红肿热痛(伴)或沿穿刺静脉近端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严重者出现静脉硬结无弹性伴压痛,给患者带来痛苦.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科采用硫酸镁加地塞米松湿敷预防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云云;徐晓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治疗腰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峡部裂的患者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行峡部断端间植骨内固定.结果:37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9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9.08±2.54)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05±1.73)分.CT显示所有患者术峡部裂植骨均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脱落.结论: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是一种节段性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年轻且无明显椎体滑脱和椎间盘突出的峡部裂患者.

    作者:孙海涛;关家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乐清东部地区十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目的:分析乐清东部地区十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9年的孕产妇病历资料,统计10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剖宫产指征的构成及变化、围产期妇婴发病率的变化.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由2000年的31.30%上升到2009年的56.80%.各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的增长明显和影响大,由2000年的14.99%上升到2009年的29.33%.胎儿因素总体变化不大,但是其中的巨大儿所占比例由11.1%上升到17.8%.母亲及头盆因素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围产期妇婴发病率由5.95%上升到9.37%.结论:近10年本院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同时伴随着围产期妇婴发病率也明显升高.社会因素在剖宫产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作者:刘辛妍;孟凡玉;谢胜云;骆珍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多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食管鳞癌TE-1细胞系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TE-1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CD133、P75NTR、OCT-4的表达,探讨食管鳞癌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食管鳞癌TE-1细胞系中CD44、CD133、P75NTR、OCT-4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在TE-1细胞中,CD44和CD133在所有细胞都表达且荧光定位在细胞的胞浆;P75NTR和OCT-4也在所有细胞表达,但在有些细胞荧光定位于胞核,在另外一些细胞荧光定位于胞浆.结论:在TE-1中可能存在肿瘤干细胞,但CD44、CD133、P75NTR、OCT-4不是特异的标志物.

    作者:许健;李步强;慕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睡眠质量,研究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和睡眠日志对138例AD患者和138例正常老人的睡眠状况及临床特征进行评估.结果:AD组PQSI各因子评分和E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睡眠障碍患病率(73.91%)显著高于对照组(2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有日落激越(28.26%)、睡眠-觉醒节律紊乱(42.03%)、日间过度思睡(EDS)(55.07%)、夜间躁动或游荡(45.65%)以及入睡困难(51.45%)、早醒(71.74%)、片断睡眠(73.19%)、不宁腿综合征(RLS)(15.22%)、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S)(11.59%)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0sAs)(10.87%)等;而对照组的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30.43%)、早醒(44.42%)、片断睡眠(49.28%)和EDS(21.0l%).结论:AD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其睡眠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日落激越、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日间过度思睡和夜间躁动.提示掌握AD患者睡眠障碍有利于开展针对性防治.

    作者:李明秋;黄海华;江皋轩;张国胜;牟鑫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室同步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SP)与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心室电、机械同步化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共15例,均因心动过缓在入院后行临时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24~48 h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永久起搏.分别在两次术后观察心室起搏状态下心电图QRS时限,左右心室延迟时间(IVMD),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间的收缩延迟时间(SPWMD),QRS波起点距左心室12节段收缩速度峰值的时间标准差(Ts12SD).通过上述指标来评估RVSP与RVAP对心室电机械同步性影响的差异.结果:与RVAP相比较,RVSP组心电图QRs时限更短(P=0.007),心室收缩同步化指标IVMD,SPWMD,Ts12SD明显优于RVAP(P=0.000 9,P=0.000 5,P=0.000 4).结论:RVsP较RVAP更有利于保证心室电、机械同步化.

    作者:蓝荣芳;徐伟;吉文庆;宋杰;余洪松;徐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Caveolin-1和survivin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和存活素(survivin)在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95例RCC标本和14例正常肾组织中caveolin-1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RCC中caveolin-1阳性表达率为38.9%(37/95),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69.5%(66/95).局限性肾癌中caveolin-1和survivin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s=-0.665,P<0.05),在局部进展性和转移性肾癌中两者呈正相关(rs=0.563,P<0.05).结论:Caveolin-1和survivin在RCC的发生和临床进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可望作为反映RCC发展变化有用的生物学标记,两者的联合检测对于判断RCC预后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任选义;魏金星;张雪培;李惠翔;王智勇;吕新全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G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肝癌及肝硬化惠者血清中GP73的表达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75例肝癌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的浓度,分析肝癌患者血清GP73表达与有无乙肝感染、肿块大小、门脉癌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GP73浓度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01),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中AFP与GP73不存在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P=0.667),在所有入组HCC患者中,有41.3%上述两个指标中仅有一个升高,54.7%两者皆升高,而仅有4%两个指标均不升高.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GP73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CHILD分级、肿块大小、门脉癌栓、肝内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结果提示只有肿块大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ROC分析发现GP73和AFP联合检测后敏感性提高,曲线下面积增加.结论:血清GP73有可能成为肝癌的一个血清标志物,有一定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方玫玫;陈展洪;李星;吴祥元;林曲;董敏;陈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