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醋酸钙联合生理钙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观察

陶一鸣;梁馨苓;王文健;刘双信;夏运风;李志莲;史伟

关键词:高磷血症, 醋酸钙, 生理钙透析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醋酸钙联合生理钙透析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60例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透治疗伴有高磷血症的患者分为试验组(醋酸钙)和对照组(碳酸钙)各30例,分别接受8周治疗.治疗4周和8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第4周和第8周,与试验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磷及钙磷乘积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血钙、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时的校正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及全段甲状旁腺素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醋酸钙联合生理钙透析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高磷血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灭菌木制模具在腹膜代阴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灭菌木制模具对提高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成功率和成形效果的价值.方法:自制木制阴道模具大、中、小三种型号,可据人工阴道的长短及宽窄不同而作出适宜选择.阴道成形术后第3天,将木制模具高压蒸汽灭菌后套上避孕套,外涂润滑油将模具上入阴道内,每24小时取出并更换消毒模具,并随阴道的加长更换逐渐加长加粗的模型.结果:6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发生粘连、挛缩,人工阴道深度6~9 cm,宽容2~3指.阴道壁呈粉红色,柔软有弹性,外观与正常阴道相似.木制模具使用方便,模具取放患者易掌握,使阴道扩张、成形效果良好.结论:木制模具因取材容易,经济,材质轻便,制作简单,并可以根据人工阴道的长短、宽窄随时调整模具的尺寸.方便临床使用.特别适合患者出院后的使用,减少了人工阴道成形术的并发症,极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成形效果.

    作者:余桂莲;陈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三种脱敏药物治疗根面平整后牙本质过敏的疗效

    目的:比较三种脱敏药物Gluma脱敏剂、口腔脱敏糊剂、奥威尔牙齿脱敏剂治疗根面平整后牙本质敏感的疗效.方法:选择经根面平整术后牙本质过敏的患者60例患牙326颗分别用Gluma脱敏剂、口腔脱敏糊剂、奥威尔牙齿脱敏剂进行处理.观察即刻疗效,1个月及2个月的效果.结果:三种脱敏剂的即刻有效率分别是:93%、65%、68%;1个月后观察为89%、88%、89%,2个月时观察为62%、87%、88%.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脱敏剂中即刻脱敏效果Gluma脱敏剂较高,但2个月后口腔脱敏糊剂,奥威尔牙齿脱敏剂组疗效较高,Cluma脱敏剂组疗效下降,提示口腔脱敏糊剂,奥威尔牙齿脱敏剂是一种较适合的牙本质脱敏荆.

    作者:倪杰;束为;徐艳;陈武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胆总管探查不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52例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是临床的经典术式,但近年来有临床工作者采用胆总管探查不置T管引流、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有较好效果的报道.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间对胆总管结石和可疑胆总管结石,并排除胆道恶性肿瘤及肝内胆管结石的52例患者,行探查一期缝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路祖科;林彬;许龙迪;王铁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硬支气管镜检查在儿童迁延性肺炎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硬支气管镜检查在儿童迁延性肺炎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住院的48例儿童迁延性肺炎并接受硬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硬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内分泌物堵塞,予吸出分泌物并用生理盐水罐洗,13例患者经硬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并取出外源性异物,全部经纤支镜取出.2例患者经硬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纤维素性支气管炎,1例患者经硬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支气管内干酪样物,考虑支气管内膜结核.结论:迁延性肺炎患者,病因复杂.容易被误诊和漏诊,硬支气管镜检查是明确迁延性肺炎病因的重要手段,可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同时硬支气管镜检查对迁延性肺炎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作者:龙松良;赵斯君;贺定华;李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两种镍铬合金替代烤瓷冠对牙周组织影响的对比分析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PFM)是口腔修复科常用的修复体之一,以镍铬合金为基底的烤瓷全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牙龈红肿、龈缘黑线等牙周损伤现象,临床进而采用全瓷、贵金属烤瓷冠予以替代,但高昂的价格阻止了其普及.我们以常用的低成本钛合金烤瓷冠、镍铬合金镀金烤瓷冠修复牙体缺损,通过检测基牙龈沟液(GCF)量及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GCF-AST)、碱性磷酸酶(GCF-ALP)活性水平来比较这两种全冠修复方法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指导临床修复.

    作者:陈春英;朱怀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酸性蛋白的表达意义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对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的SD大鼠30只,Allen's法打击T9~T10脊髓节段,用BBB法评估后肢的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法观察GFAP的表达.结果:BBB评分和行为观察,发现大鼠脊髓损伤后有自行恢复率68%;对照组显示GFAP在脊髓各个部位均有表达;实验组脊髓损伤1 d后,损伤区域GFAP表达增加,可达损伤区附近、软脊髓膜下的白质和脊髓中央管均有GFAP的表达,脊髓损伤3~5 d后,脊髓损伤区域和邻近的周边区域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并逐渐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GFAP的表达逐渐下降,GFAP的表这于损伤2周后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可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脊髓损伤后的微环境适合胶质细胞增生,对中枢系统损伤修复产生影响.

    作者:李宽新;王维山;史晨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小RNA干扰降低COX-2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RNA干扰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COX-2蛋白表达及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已合成的小RNA干扰质粒转染MDA-MB-231细胞株,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iRNA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转染后72 h,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的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COX-2减低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比对照组细胞明显受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细胞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早期凋亡增加(P<0.05).结论:利用siRNA技术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COX-2蛋白的表达:同时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并可诱导其凋亡的发生.

    作者:徐滨;李媛媛;张宝刚;赵云;刘雨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2例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的临床特征、肿瘤细胞来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细胞来源等对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82例PG-DLBCL患者中,年龄18~80岁,中位年龄54岁,可追访72例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均分别为64.2%和59.3%.单因素预后分析发现国际预后指数(IPI)、B症状和β2-微球蛋白(β2-MG)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血清LDH水平与临床分期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G-DLBCL发病以中年男性为主.IPI、B症状及β2-MG对预测患者生存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其中初诊时血清LDH水平与临床分期是本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后化疗或术后放化疗组的疗效与化疗或放化疗组相比基本相同.

    作者:元建华;彭小东;黎军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关节镜监视下治疗内踝骨折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关节镜辅助治疗23例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的踝关节进行术后及随访时的临床评估.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7~24个月),术后骨折复位内固定良好,无骨折不愈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AOFAS评分:优16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3%.结论:利用踝关节镜监视下辅助治疗内踝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踝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谢杰;黄彰;熊高鑫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房颤复律方法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的冲动,故心室率120~180次/min,节律不规则.房颤分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痛、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高心病常见,部分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称为特发性房颤.

    作者:杨丽嵘;王晨霞;白延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透明质酸钠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对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72例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治疗5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能够减少OA患者关节液中TNF-α、hs-CRP和MMP-3的含量,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进程.

    作者:吴斌;朱宁;邓明艳;毛静;张小莲;梁彩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对活化T细胞端粒长度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T细胞端粒长度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EA、K562细胞、SEA联合K562细胞以及抗CD3单克隆抗体分别刺激脐带血单核细胞,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端粒、hTERT及IL-7R表达.结果:SEA组、K562细胞组、SEA联合K562细胞组及抗CD3单抗组活化T细胞的端粒相对长度比值为1.63±0.08、1.06±0.06、3.24±0.61、1.37±0.07:hTERT的表达差异倍数为1.88±0.07、1.95±0.05、3.93±0.23、1.30±0.06;IL-7R表达差并倍数为6.61±0.52、12.81±0.34、17.42±0.50、4.87±0.66;SEA联合K562细胞组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SEA组对端粒长度影响大于单纯K562细胞组.结论:超抗原SEA可以直接刺激T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上调表达IL-7R,联合特异性抗原K562细胞株诱导T细胞活化上调效果更明显.

    作者:秦雅楠;王冠明;张鹏;林晨;高永鹏;田红霞;李扬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NF-κB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又称核转录因子,具有和某些基因上启动子区的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基因转录的功能.在非激活条件下,NF-κB在大多数细胞类型的细胞浆内与其抑制蛋白IκB家族紧密结合而呈无活性状态.NF-κB在激活后,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参与调控多种基因的转录.大量研究表明,它可以被多种刺激剂,如TNF-α、IL-1、蛋白激酶C激活剂、脂多糖(LPS)等激活[1-2].NF-κB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通过调控细胞激酶、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因子及早期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基因的转录而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病理生理过程[3].其持续活化可作为多种实体肿瘤的标志,现就其与泌尿系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映秋;史子敏;鲁雄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溶质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按二阶段设计,比较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两种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和溶质的清除情况.结果: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两种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种治疗均能有效清除K、BUN、PO4及β2-M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较普通血液透析较好地清除BUN、PO4及β2-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1,P=0.010),但两种治疗对白蛋白的影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具有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和较好的中小分子毒素的清除率,可以改善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作者:李锐钊;梁馨苓;陈源汉;章斌;胡鹏华;许德珍;史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含漱防治放射性口咽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时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性口咽炎反应的疗效观察及防治,并与常规使用含漱液进行比较.方法:将本科住院的7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予放疗,每组35例,治疗组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200μg+生理盐水250 mL分次舍漱后咽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00 mL+庆大霉素24万U++vitB125 000 mg+2%利多卡因20 mL分次舍漱后咽下.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严重程度、口腔黏膜炎的分度、愈合时间.结果: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液含漱组的急性放射性口咽黏膜炎出现较晚,多在放射治疗>10 Gy后出现;而对照组多出现在10 Gy时,治疗组的Ⅲ、Ⅳ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平均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液含漱可降低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发生率,并可促进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愈合,缩短总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凤琼;张莉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的活化调节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是一类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生长因子,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TGF-β以无活性pro-TGF-β形式产生,需活化才具生物学活性.其活化主要涉及两步.第一步:pro-TGF-β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形成latent TGF-β,此过程主要涉及到弗林蛋白酶(Furin)对pro-TGF-β的加工催化,以及Emilinl的负向调节.第二步:latent TGF-β在血小板反应素-1(TSP-1)等蛋白作用下裂解释放活性TGF-β二聚体,此过程受到HSP90β负向调节.进一步了解TGF-β的活化机制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及TGF-β的生物学应用.

    作者:刘怡菲;刘先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Foxp3的动态监测

    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排斥(AR)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中又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肾移植术后16例发生AR的患者及15例顺利恢复患者,无排斥反应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oxp3水平进行动态监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Foxp3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FCM)细胞内染色检测PBMC细胞内Foxp3分子,观察Foxp3翻译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Foxp3的变化规律.结果:排斥反应组术后Foxp3转录水平低于移植肾正常组,两组相比在术后多个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翻译水平术后第5、10天也低于移植肾正常组(P<0.05).ROC曲线证明术后第7天Foxp3 mRNA可较好的诊断移植肾AR反应,敏感度80.1%.特异度77.2%.结论:肾移植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Foxp3水平与AR反应相关,其变化可作为肾移植AR的诊断指标.

    作者:李川江;于立新;付绍杰;徐健;邓文锋;杜传福;王亦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首次化疗效果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首次化疗结果的因素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139例ALL患儿首次化疗的有关指标与化疗效果(完全缓解或非完全缓解)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结果提示除年龄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首次化疗CR有关,其余各项变量均与首次化疗CR无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OR=-0.636,95%CI为0.30~0.95,P=0.003)是导致儿童ALL首次化疗非完全缓解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外用血高白细胞的儿童ALL,其首次化疗完全缓解率较低,应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张耀东;熊昊;张小玲;谭利娜;胡群;刘双又;张柳清;刘爱国;孙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牙周韧带无痛局部麻醉注射技术在拔牙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牙周韧带(PDL)麻醉开展拔牙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收集拔牙病例共224例,以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PDL麻醉开展拔牙手术,了解麻醉效果,并比较上、下颌拔牙PDL麻醉效果的差异以及在炎症、非炎症状态下拔牙PDL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全部224例拔牙病例PDL麻醉总有效率达到83.48%.上颌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89.47%,下颌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82.26%,统计学x2检验(x2=1.262 7,P>0.25)显示两者PDL麻醉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炎症拔牙的PDL麻醉有效率76.92%,非炎症拔牙的PDL有效率84.91%,统计学x2检验(x2=1.084 7,P>0.25)显示两者PDL麻醉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无痛麻醉注射仪实施PDL麻醉拔牙,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具体操作时,在注射技巧方面需要加以改进提高,以克服由于病患牙病变导致的非理想性注射条件而所造成的麻醉不全.

    作者:许竞;巫燕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影像三维重建在直肠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直肠肿瘤患者进行直肠肿瘤数字解剖模型构建及三维图像构建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直肠癌和直肠息肉患者36例,行肠道准备后使用CT进行薄层扫描及数字模型构建;手术后取患者病理标本,将二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变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突起、凹陷及肠管狭窄,可用于分析肿痛与周围结构的相互有关系,重建的三维图像与直肠肿瘤大体标本一致性较高.结论:此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肿瘤的整体形态,更好地分析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利于指导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俞金龙;黄宗海;崔春晖;黄淑馨;史福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