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意义

黄丽娜;冯娟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甲状腺激素, 脑出血, 脑梗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89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检测3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血清FT3 降低(P < 0.01),TSH 升高(P < 0.05),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与对照组及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血清FT3 降低、TSH 升高(P < 0.01),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与急性期比较,恢复期血清FT3 升高、TSH 降低(P < 0.05),FT4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与基本痊愈组及显著进步组比较,进步组FT3 降低(P < 0.05),FT4 及TSH 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无变化组、恶化组及死亡组FT3 降低、TSH 升高(P < 0.01),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FT3 下降,TSH 升高,其中FT3 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测定血清FT3 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生化指标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 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 例IgA 肾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VD3)组、厄贝沙坦(ARB)组和联合治疗(ARB+VD3)组,观察8 周.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结果:治疗后ARB 组尿蛋白较基线下降(P < 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较基线明显下降(P < 0.01),较之ARB 组及VD3 组其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高钙血症.结论: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可以有效降低IgA 肾病患者尿蛋白,疗效优于单独用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曾春;叶琨;龚智峰;伍秋霞;曾金盛;唐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数字化载银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人工骨的制备及细胞毒实验

    目的:探讨数字化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CHA/PLA)抗菌人工骨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理化、结构性能与细胞毒性.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粉末浸泡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通过溶液离子交换法,制备出不同含银量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再将不同的载银CHA 粉末与聚乳酸(PLA)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的数字化载银抗菌人工骨支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数字化载银CHA/PLA 抗菌人工骨进行理化、结构及Ag+含量分析,采用MTT 法检测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不同含银量的数字化载银CHA/PLA 抗菌人工骨与末载银CHA 人工骨的理化、结构基本相似,仍保留天然微孔及晶体结构.MTT 法测定浸泡10-2、10-3、10-4、10-5 mol/L AgNO3的载银CHA/PLA 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分别为3、1、0、0 级.结论:采用CHA 粉末浸泡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再与PLA 混合,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可成功地制备出含银量不同的数字化载银CHA/PLA 抗菌人工骨材料,且少量载银量对细胞无毒性.

    作者:朱辉;尹庆水;张余;林山;夏远军;周烨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PI3K抑制剂LY294002对胶质瘤U87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人胶质瘤细胞株U87 细胞为研究对象,MTT 法观察LY294002 对U87 细胞的增殖抑制;克隆形成法分析细胞放射敏感性,计算放射增敏比(SER);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结果:LY294002 对U87 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较低浓度时(25 滋mol/L)可降低U87 细胞照射后的克隆形成率,其SER 为1.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LY294002 联合放射组的周期分布及凋亡率与LY294002 组,单纯放射组比较均有差异(P < 0.05),表现为G0/G1期细胞增加,S 期细胞减少,凋亡率增加.结论:LY294002 可增强U87 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抑制PI3K/Akt 信号转导通路可提高胶质瘤的放射治疗效果.

    作者:彭玲珍;曾治民;何静;廖琴;刘安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应用泰科解剖补片免钉合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应用泰科解剖补片免钉合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9 年10 月至2010 年10 月我院采用泰科解剖补片行免钉合(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共53 例,以传统TAPP 术治疗者52 作为对照组,从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神经痛、手术区积液、复发再发、手术材料费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手术.手术时间为40 ~ 120 min,平均为80 min,住院时间为3 ~ 5 d,平均4 d,手术并发症4 例,均为手术区血清肿,经对症治疗均在1 周内消失,随访6 ~ 18 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应用泰科解剖补片免钉合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解剖清晰、疗效确切、复发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适应证广、设备要求低、易学习掌握、更安全实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崔英军;周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四手操作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患者100 例共100 颗智齿,采用四手操作法,护士行术前护理准备、术中技术配合、术后护理指导等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效果评价.结果: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采用四手操作技术护理配合后,医生更能集中精力专心进行手术,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100 例患者的智齿都成功拔除,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医生及98 例患者对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感到十分满意,2 例患者对术中护士用器械牵引口腔软组织造成口角疼痛感到不满.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应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护士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对整个拔牙流程了如指掌,与医生配合默契才能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曾素琴;钟晓汀;刘齐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量泵应用于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随着临床各种新型静脉麻醉药物的运用, 全凭静脉麻醉以其完全无污染, 可控性强的优点在各个医院广泛开展,在我科也得到运用,成为全身麻醉的主要麻醉方法.而作为全凭静脉麻醉不可缺少的组份, 微量泵被广泛运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惠;韩国红;何安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气胸的超声诊断评价

    气胸在临床上较常见, 在诊断方面主要依赖X 线胸片和CT[1].日常工作中, 临床医生对超声在气胸诊断方面的价值了解不多,相关研究也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气胸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

    作者:林宏云;李润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6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 例)和治疗组(58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结果:(1)治疗4 周后,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 5.609,P = 0.018).(2)治疗4 周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7.669,P = 0.000;t = 3.095,P = 0.002).结论: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良好.

    作者:陈琳;梁江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无创正压通气压力支持水平对呼吸音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压力支持水平对正常健康人肺部呼吸音的影响.方法:选取20 例健康成人,利用肺部振动反应成像系统(VRIxp)采集正常呼吸及配带口鼻面罩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时的呼吸音图像变化.观察不同压力支持水平(0、2、4、8 cmH2O)时大能量桢图像、平均灰度值及吸气相曲线斜率变化.结果:健康人在正常呼吸时及压力支持水平分别为2、4、8 cmH2O(PS-2,PS-4、PS-8)时大呼吸音能量图面积分别为:(7.97 ± 0.31)、(8.16 ± 0.41)、(8.14 ± 0.48)和(8.39 ± 0.43)平方英寸,PS-8 与其他压力支持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吸气相曲线斜率分别为:1.26 ± 0.41、1.13 ± 0.27、1.17 ± 0.24 和1.42 ± 0.31,PS-8 与其他压力支持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平均灰度值分别为:96.96 ± 8.47、96.48 ± 13.02、94.46 ± 10.34和96.92 ± 13.65,不同压力支持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压力支持水平为8 cmH2O 时较2 和4 cmH2O 改善通气作用明显.

    作者:赵生涛;刘翱;杨伟康;樊满齐;李妍;李少莹;周玉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消化道症状的效果

    消化道症状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早发生也是明显的症状, 在非透析患者当中发病率达80%, 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研究发现,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消化道症状疗效显著,本文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张威;凌江红;童俊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腹膜后血肿2例

    病例1 患者男,70 岁,主因间歇性胸骨后闷痛2 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ST-T 改变.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次日在导管室经右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为左主干体部局限性狭窄90%.间隔2 d 后家属要求行PCI 术,并从股动脉穿刺,并于左主干开口分别植入2 枚4.0 mm × 12 mm乐普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术后右下肢制动12 h,给予强化抗栓治疗.

    作者:江明宏;黄雄;曹雪滨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的护理.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 例,采用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评估心功能,定时冲洗桡动脉并记录心排量、每博量、心指数、每博指数和每博变异度.结果:20 例患者均成功应用,为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数.结论: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可很好地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心功能.

    作者:辛莲;徐锡春;顾正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2],多累及跟距关节,治疗难度大,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行走疼痛、扁平足、跟骨横径变宽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下肢功能活动[3],目前趋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以大限度恢复足部功能.笔者自2009 年3 月至2010 年9 月采用AO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21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锦峰;陈云丰;杨发民;张闻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检测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脐血乙肝标志物阳性的意义.方法:对168 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进行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 检测.结果:168 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中,HBeAg 阳性组共46 例,其脐血HBsAg 阳性13 例(28.3%),高于HBeAg 阴性组(5.70%,P = 0.000).HBeAg 阳性组其脐血HBeAg 阳性22 例(47.8%),高于HBeAg 阴性组(0.8%,P = 0.000).HBeAg 阳性组其脐血HBV DNA 阳性12 例(26.1%),高于HBeAg 阴性组(0%,P = 0.000).HBV DNA 阳性组中,其脐血HBsAg 阳性15 例(16%),高于HBV DNA 阴性组(4.1%,P = 0.013).HBV DNA 阳性组中脐血HBeAg 阳性24 例(25.5%),高于HBV DNA 阴性组(0%,P = 0.000).HBV DNA 阳性组中脐血HBV DNA 阳性12 例(12.8%),高于HBV DNA 阴性组(0%,P = 0.001).脐血HBeAg 阳性者24 例,其HBV DNA阳性11 例(45.8%),单纯HBsAg 阳性者7 例,脐血HBV DNA 阳性者0 例.结论:宫内感染与孕妇的乙肝感染状态有关,孕妇HBeAg、HBV DNA 阳性是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脐血HBV DNA 阳性是诊断宫内感染的直接指标,而单独HBsAg 阳性不一定是宫内感染.

    作者:刘玉昆;黄晓霞;王蕴慧;刘梅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疾病.该病能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随着病情延长,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可导致不同脏器的功能不可逆障碍和衰竭,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病情及相关并发症的关键[2-3].

    作者:竺澎波;高鸣;关平;陈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液基细胞学检测及巴氏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潮州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潮州市5 个乡镇,招募35 ~ 59 岁的女性,同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TCT 和巴氏涂片检测,符合条件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和随访,评价TCT 和巴氏涂片检测的筛查效果.结果:3 723 例接受筛查女性中,总体而言,TCT 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巴氏涂片(Fisher′s Exact Test,P < 0.01),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 = 0.14,P < 0.001).巴氏涂片制片不满意率高于TCT(χ2 = 64.3,P < 0.001).结论:此次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相比巴氏涂片检测,TCT更为灵敏、制片效果更好,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但诊断准确性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贞;毛玲芝;李屹;谢龙旭;李智敏;洪小山;罗喜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

    胫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因创伤机制及生理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应用传统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出现了许多难以处理的并发症.笔者自2008 年3 月至2010 年10 月, 采用微创切开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 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为众;陈鑫国;赖家瑞;杨存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抗血管形成的观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急性白血病36 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 例.每组均常规化疗,实验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 周采集外周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VEGFR、bFGF 及MVD 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8.9%(16/18)、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VEGF、VEGFR、MVD [(211.74 ± 36.72)pg /mL vs.(288.02 ± 31.77)pg /mL;[(1 359.71 ±390.24)pg/mL vs.(1 753.89 ± 337.04)pg/mL;(8.30 ± 4.57)n/HP vs.(14.78 ± 2.76)n/H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血浆[bFGF(2.09 ± 0.17)ng/mL vs.(2.11 ± 0.31)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能通过抑制血浆VEGF 及其受体表达、减少MVD而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作者:翟欣辉;魏绪仓;王一;赵园;连小赟;张玎;苗玉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体重对腺苷注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评估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患者的体重因素对腺苷实际注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24 例体重数值分布在不同区间的患者进行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将6 min 内腺苷的实际注射剂量与计算出的腺苷理论注射剂量进行比较,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体重因素对腺苷实际注射剂量存在较显著的影响,体重越大(F = 48.02,P < 0.05),腺苷输入的实际剂量与理论剂量的差值也越大(差值=-6.99 +0.12 ×体重,t = 6.93,P < 0.05),进而影响腺苷的注射速度.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认识到患者体重因素影响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腺苷的实际注射剂量,适当进行剂量调整,可以提高腺苷负荷试验的准确性,更有助于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断.

    作者:李静;何雅静;王澎;孟召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病情评估的意义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偶氮偶联法对66 例初诊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外周血中NAP 的监测,并与40 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 细胞淋巴瘤NAP 增高,T 细胞淋巴瘤NAP 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 细胞淋巴瘤相比,B 细胞淋巴瘤NAP 明显增高(P < 0.05).(2)各病理类型B 细胞淋巴瘤间NAP 差异无显著性,伴巨大包块的B 细胞淋巴瘤NAP 明显减低(P < 0.01).(3)各组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间NAP 差异无显著性.(4)骨髓侵犯组B 细胞淋巴瘤较非骨髓侵犯组B 细胞淋巴瘤NAP 明显减低(P < 0.01),骨髓侵犯组T 细胞淋巴瘤较非骨髓侵犯组T 细胞淋巴瘤NAP 明显增高(P < 0.01).(5)随疾病进展,B 细胞淋巴瘤NAP 呈下降趋势,T 细胞淋巴瘤NAP 呈上升趋势;随疾病好转,B 细胞淋巴瘤NAP 呈上升趋势,T 细胞淋巴瘤NAP 呈下降趋势.结论:NAP 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景华;周凡;刘彦琴;郭步云;白清宇;王吉刚;白颖;张晓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