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陈琳;梁江红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 维生素B12, 甲钴胺
摘要: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6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 例)和治疗组(58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结果:(1)治疗4 周后,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 5.609,P = 0.018).(2)治疗4 周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7.669,P = 0.000;t = 3.095,P = 0.002).结论: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良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隔离术在肺挫伤合并肋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隔离技术在肺挫伤合并肋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侧肺挫伤合并多处多根肋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98 例,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D 组)和气管导管插管(E 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SpO2及Ppeak值的变化.结果:D 组SpO2较E 组维持平稳[(98.71 ± 1.76)% vs (92.50 ± 8.95)%,P < 0.01],E 组Ppeak值较D 组偏高[(26.42 ± 1.80 ) cmH2O vs(20.52 ± 6.54) cmH2O,P < 0.01].结论:肺挫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行手术时,肋骨内固定的佳时机宜在受伤72 h 后进行;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肺隔离术能有效地预防术中健侧肺通气不良和气道梗阻.

    作者:赵泽宇;王茜;顾其军;罗敏;罗良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大鼠NF-κB、NOS及VEGF的影响

    目的:探讨织核因子-κB(NF-κB)、NOS 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尿毒清颗粒对其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SD 糖尿病大鼠,分为3 组: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未干预组(D 组)、尿毒清颗粒治疗组[Q 组,2.6 g/(kg·d)灌胃],第4、8 周末检测血、尿肌酐、尿白蛋白,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肾组NF-κB、诱导型NOS(iNOS)、内皮型NOS(eNOS)、VEGF;Real time-PCR 检测肾皮质iNOS、eNOS mRNA.结果:尿毒清颗粒可以提高糖尿病大鼠Ccr(P < 0.01),降低UAER(P < 0.01),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减少NF-κB、iNOS、eNOS 和VEGF 表达.结论:NF-κB、iNOS、eNOS、VEGF 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尿毒清颗粒抑制其表达,一定程度上对内皮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陈姝君;刘奇;陈海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泛素、20S蛋白酶体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泛素(Ub)、20S 蛋白酶体(20S PSM)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0 例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Ⅰ组)、30 例COPD 缓解期患者(COPDⅡ组)及30 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Ub、20S PSM、TNF-α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COPDⅡ组比较,COPDⅠ组血清Ub、20S PSM、TNF-α均显著增加(P <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Ⅱ组血清Ub、TNF-α显著增加(P < 0.01),20S PSM 增加不显著(P > 0.05).COPD 患者血清Ub、20S PSM 水平分别与TNF-α具有相关性(r = 0.559,r = 0.859,均P < 0.01).结论:Ub、20SPSM 在COPD 患者血清中含量增加,可能与COPD 患者体内蛋白质高分解代谢相关,并且其水平增加与COPD全身炎症反应因子TNF-α激活相关.

    作者:刘待见;夏熙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直接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009 年12 月至2010 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CCU 住院诊断为STEMI 的患者162 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80 例)和对照组(82 例),阿托伐他汀组直接PCI 术前给予80 mg 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术前则不给予任何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指标:术后2 h ST 段回落(STR);校正TIMI 帧计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以及术前、术后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溶活性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纤溶活性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CK-MB 峰值低于对照组,术后1 周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结论:STEMI 患者直接PCI 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能改善术后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保护缺血心肌,其机制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相关.

    作者:雷晓明;李韶南;黄慧芳;刘震;陈平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

    患者男,35 岁,因头昏、头痛15 d于2011 年1 月29 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 步入病房, 神清合作, 双瞳等大等圆, 光敏, 左上肢肌力Ⅳ级, 余无特殊.CT 提示:右额颞顶枕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脑室受压, 中线明显左移.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急诊在局麻下行钻孔引流术, 切开硬膜时见暗红色血液喷出, 在释放硬膜下积血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头痛, 立即停止释放积血, 并向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约30 mL,患者头痛缓解.

    作者:黄志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2],多累及跟距关节,治疗难度大,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行走疼痛、扁平足、跟骨横径变宽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下肢功能活动[3],目前趋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以大限度恢复足部功能.笔者自2009 年3 月至2010 年9 月采用AO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21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锦峰;陈云丰;杨发民;张闻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80%是由感染引起的,其中70%为细菌感染,抗感染是AECOPD治疗的重要方面[1-4].AECOPD 的抗感染治疗仍存在争议, 其焦点在是否有感染以及抗感染的疗程,迫切需要一些标志物, 以判明感染, 指导抗感染治疗.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是细菌感染灵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PCT 在AECOPD 诊治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陈孝谦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短期大剂量他汀强化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92 例UAP 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60 mg/d(治疗组)和常规剂量[对照组;平均剂量为(25 ± 5.5)mg/d]的阿托伐他汀钙进行为期2 周的治疗,观察UAP 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血脂、hs-CRP 水平、PLT、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指标和LDL-C、hs-CRP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除肌酐水平外,两组的其他安全性指标基本一致.结论: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UAP 患者可能是一个更有效和更安全的临床治疗选择.

    作者:胡晖;杨希立;周昭仑;许兆廷;王蔚;温旭涛;蔡炜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6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 例)和治疗组(58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结果:(1)治疗4 周后,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 5.609,P = 0.018).(2)治疗4 周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7.669,P = 0.000;t = 3.095,P = 0.002).结论: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良好.

    作者:陈琳;梁江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术后疑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 年9 月至2010 年5 月期间使用头孢呋辛作为手术预防用药的心脏成人病区行开胸心脏手术术后疑诊感染患者402 例(疑诊感染组),选择同期非感染患者974 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年龄、术前左室舒张末径、术前白蛋白、术前血肌酐、术前血糖、术前住院天数、体外循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输红细胞量、手术输血浆量、术后第2 天血糖、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时间、是否透析、是否双肺有渗出、是否有胸腔积液、术后第1、2、3 天白细胞存在统计学差异,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年龄、体外循环、术前血肌酐、术前空腹血糖、术后第1 天白细胞、术后第3 天白细胞、手术类型、ICU 时间、术前住院天数为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疑诊感染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提示对于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并对感染危险因素分层,另外应该寻找特异性更强的指标来提高感染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文颖;朱小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稳定、重复性好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鼠模型.方法:健康雄性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 只,经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2 周后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VitD3 70 万IU 灌胃3 d,继续高脂饲料喂养6 周;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 d,继续标准饲料喂养6 周.实验前后测定尾动脉收缩压、血脂和血钙水平,同时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两组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血脂、血钙水平显著升高,光镜和电镜下血管壁均可见泡沫样细胞和钙盐沉积等动脉硬化病变.对照组未见变化.结论:以大剂量VitD3灌胃,结合高脂饲料喂养SHR 是一种简单快速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作者:袁丽粉;杜勤;陆平;盛净;蔡文玮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儿童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儿童时期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 年4 月至2010 年12 月在我科确诊为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的12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观察手术效果.随访时间3 ~ 127 个月.结果: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者中8 例(66.7%)行患侧上斜肌断腱术,3 例(25%)行内直肌后退术及上斜肌断腱术,1 例(8.3%)行健侧上直肌后退及患侧上直肌断腱术.12 例患者中,所有患儿均存在代偿头位,12 例患儿(75%)术后代偿头位消失.9 例(75%)患儿内斜视通过戴镜可完全矫正,未行水平斜视矫正手术,部分患者行上斜肌减弱术后,裸眼水平斜视也获得矫正.3 例(25%)戴镜状态下,仍有部分内斜视,同时行内直肌肉减弱术后,水平斜视获得矫正.12 例(100%)患儿术后垂直斜视全部获得矫正.结论: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患者常以内斜视作为首发症状,下斜肌麻痹比较隐蔽,内斜视多为继发表现,大多数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患侧上斜肌断腱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项道满;郭峥;周瑾;陆晓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155 例首程放疗Ⅲ~Ⅳa 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单纯放疗组(RT 组)76 例和同期放化疗组(CCRT 组)79 例,均为二维常规根治性放疗.CCRT组分别在放疗第1 周、第4 周、放疗后1 ~ 2 周内给予顺铂30 mg /m2d1~3,5-氟尿嘧啶500 mg /m2 d1-5,静脉点滴.结果: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构成比等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3 个月,CCRT 组和RT 组鼻咽部肿瘤消退率和颈部淋巴结肿瘤消退率均分别为97.5% vs 92.1%与94.9% vs 89.5%(均P > 0.05).CCRT组和RT 组1、3 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1.6%、76.1%与87.9%、52.5%(均P < 0.05).CCRT 组和RT组1、3 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100%、84.8%与91.9%、65.4%(均P < 0.05).CCRT 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能进食、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明显增加,需静脉补液、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CCRT 组有62 例(78.5%)、RT 组有39 例(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 12.592,P < 0.001).结论:同期放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Ⅲ或Ⅳa 期)鼻咽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其毒性反应不影响放疗的顺利完成,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作者:蔡凯;韦赤勇;杨立华;董彤;刘俊波;胡联民;陈刚;陈勇文;胡奇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脉冲射频结合小针刀治疗老年腰椎侧弯合并根性疼痛

    目的:评价脊神经根脉冲射频结合小针刀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老年腰椎侧弯合并根性疼痛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腰椎侧弯合并根性症状患者40 例,男11 例,女29 例,年龄62 ~ 78 岁,随机分成两组:脉冲射频治疗组(A 组)和脉冲射频复合针刀治疗组(B 组),每组20 例.观察治疗前(T1)和治疗后1(T2)、2(T3)、3(T4)、4(T5)、8(T6)、12 周(T7)各时点患侧下肢VAS 疼痛评分;观察治疗后4(F1)、8(F2)、12 周(F3)各时点患侧下肢症状改善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侧下肢VAS 疼痛评分,A 组T3、T4、T5、T6、T7各时点明显低于T1(P﹤0.05);B 组T2、T3、T4、T5、T6、T7各时点明显低于T1(P﹤0.05);B 组T2、T3、T4、T5、T6、T7各时点明显低于A 组各对应时点(P﹤0.05).两组患侧下肢症状改善程度评分,B 组F1、F2、F3各时点明显高于A 组各对应时点(P﹤0.05).结论:脊神经根脉冲射频结合小针刀软组织松解治疗老年腰椎侧弯合并根性疼痛较单纯脉冲射频效果好.

    作者:雷龙;周清河;倪云建;路建;姚明;肖旺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影响产妇心身健康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产妇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为预防产后抑郁提供依据.方法:对220 名产妇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生活事件量表(LE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分析产妇心身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常模相比EPQ 显示低E 分和高N 分(P < 0.05);SCL-90 的躯体化、忧郁、焦虑因子分及SAS 总分、SDS 总分在产后均显著高于产前(P < 0.05);SSRS 总分则显著低于产前(P < 0.01);神经质倾向、主观支持不足、产前忧郁、SDS 总分高和负性生活事件是产后心身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5).结论:产后抑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采取综合措施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张深山;叶凯文;林芬;李林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 densitylipoprotein,oxLDL)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即CD11a/CD18) 和单核细胞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即CD54)阳性表达率,通过ELISA 法测定ox-LDL 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膜表面LFA-1 和ICAM-1 阳性表达率和血浆ox-LDL 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ox-LDL 水平明显升高(P < 0.05);在三支血管病变组LFA-1 和ICAM-1 阳性表达率和血浆ox-LDL 水平处于高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核细胞膜表面LFA-1 和ICAM-1阳性表达率和血浆ox-LDL 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单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血浆ox-LDL 水平升高,两者均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可能对临床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林忠伟;王卓;李涛;雷达;周万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89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检测3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血清FT3 降低(P < 0.01),TSH 升高(P < 0.05),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与对照组及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血清FT3 降低、TSH 升高(P < 0.01),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与急性期比较,恢复期血清FT3 升高、TSH 降低(P < 0.05),FT4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与基本痊愈组及显著进步组比较,进步组FT3 降低(P < 0.05),FT4 及TSH 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无变化组、恶化组及死亡组FT3 降低、TSH 升高(P < 0.01),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FT3 下降,TSH 升高,其中FT3 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测定血清FT3 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生化指标之一.

    作者:黄丽娜;冯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中药及有效成分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视神经损伤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外伤、青光眼、炎症、缺血及肿瘤等.损伤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 cells,RGCs)继发性变性,是不可逆性视觉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损伤后短期内控制RGCs 坏死和抑制RGCs 继发性凋亡[1-2]及促进受损节细胞神经轴突的再生[3-4]成为视觉恢复的关键因素.

    作者:别曼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

    胫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因创伤机制及生理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应用传统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出现了许多难以处理的并发症.笔者自2008 年3 月至2010 年10 月, 采用微创切开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 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为众;陈鑫国;赖家瑞;杨存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的护理.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 例,采用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评估心功能,定时冲洗桡动脉并记录心排量、每博量、心指数、每博指数和每博变异度.结果:20 例患者均成功应用,为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数.结论: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可很好地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心功能.

    作者:辛莲;徐锡春;顾正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