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效果

石双平;王薇

关键词:骶管阻滞, 麻醉, 小儿
摘要: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 例患儿分成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组(SKF 组,n = 30 ) 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组(KM组,n = 30) ;记录手术前、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观察两组氯胺酮用量、清醒时间、精神症状和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切皮时SKF组的BP、HR,明显低于KM 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KF 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KM 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效果优于KM 组.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2例RA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治疗组患者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2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和hs-CRP 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SR、RF 和hs-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或P < 0.01).结论:依那西普能够降低RA 患者血清hs-CRP 的水平.

    作者:吴斌;朱宁;成祥林;毛静;张晓莲;薛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应用泰科解剖补片免钉合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应用泰科解剖补片免钉合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9 年10 月至2010 年10 月我院采用泰科解剖补片行免钉合(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共53 例,以传统TAPP 术治疗者52 作为对照组,从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神经痛、手术区积液、复发再发、手术材料费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手术.手术时间为40 ~ 120 min,平均为80 min,住院时间为3 ~ 5 d,平均4 d,手术并发症4 例,均为手术区血清肿,经对症治疗均在1 周内消失,随访6 ~ 18 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应用泰科解剖补片免钉合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解剖清晰、疗效确切、复发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适应证广、设备要求低、易学习掌握、更安全实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崔英军;周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阿奇霉素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瘦素和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经哮喘致敏血清刺激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并探讨阿奇霉素对哮喘的干预作用.方法: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ASMC.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采血收集致敏血清,以此血清刺激体外培养的ASMC,分为正常对照组(A 组)、哮喘组(B 组)、阿奇霉素组(C 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上清中瘦素(L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blot 法检测各组LP 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LP mRNA 表达.结果:B 组上清中LP、IL-8 及TNF-α表达较A 组增加(P < 0.05),LP 表达水平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 0.995,0.946,P < 0.05);C 组上清中LP 的表达及ASMC中LP 蛋白及mRNA 的表达较B 组明显下降(P < 0.05).结论:ASMC 在致敏状态下LP 的表达显著增强,参与哮喘发生过程;阿奇霉素可以部分抑制哮喘ASMC 分泌炎性因子,提示阿奇霉素可能对哮喘起抗炎作用,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观点.

    作者:张文辉;嵇桂娟;朱述阳;段存玲;闫明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膜透析管漏液处理方法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一种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 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 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腹膜透析通路的完好性是腹膜透析的必备条件之一, 然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透管( 包括隧道内、体外段)任何一处渗漏均可使腹膜炎的发生率成倍升高,重者可能需退出腹透治疗.

    作者:卫志锋;李多;郭丽峰;刘圣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

    胫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因创伤机制及生理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应用传统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出现了许多难以处理的并发症.笔者自2008 年3 月至2010 年10 月, 采用微创切开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 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为众;陈鑫国;赖家瑞;杨存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Aurora-A与survivin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Aurora-A 和survivin 的表达,探讨Aurora-A 和survivin 在甲状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42 例甲状腺癌,23 例甲状腺瘤和12 例癌旁正常甲状腺中Aurora-A 和survivin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urora-A 和survivin 在癌旁正常甲状腺中未见表达,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6.7%和78.6%,在甲状腺瘤中表达率为17.4%和39.1%,Aurora-A 和survivin在甲状腺癌与甲状腺瘤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 = 14.984,P = 0.001;χ2 = 11.049,P = 0.004);甲状腺癌中Aurora-A 和survivin 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 = 0.499,P = 0.001).结论:Aurora-A 和survivin 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癌发生密切相关.Aurora-A 可能通过扩增中心体,survivin 可能通过抑制癌细胞凋亡共同参与细胞癌变,survivin 直接激活Aurora-A 激酶活性尚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杨勇;杨宏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 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 例IgA 肾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VD3)组、厄贝沙坦(ARB)组和联合治疗(ARB+VD3)组,观察8 周.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结果:治疗后ARB 组尿蛋白较基线下降(P < 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较基线明显下降(P < 0.01),较之ARB 组及VD3 组其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高钙血症.结论: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可以有效降低IgA 肾病患者尿蛋白,疗效优于单独用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曾春;叶琨;龚智峰;伍秋霞;曾金盛;唐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2],多累及跟距关节,治疗难度大,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行走疼痛、扁平足、跟骨横径变宽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下肢功能活动[3],目前趋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以大限度恢复足部功能.笔者自2009 年3 月至2010 年9 月采用AO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21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锦峰;陈云丰;杨发民;张闻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细胞免疫改变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 流感患者发病期细胞免疫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 年12月至2010 年2 月于我院就诊甲型H1N1 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8 例重症甲型H1N1 流感患者(重症组)、10 例普通甲型H1N1 流感患者(普通组),另纳入10 例健康人群(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绝对计数检测,并使用SPSS13.0 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组CD8+ T 细胞、CD4- CD8- T 细胞、CD3+ T 细胞均比对照组低;CD4/CD8 比值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重症甲型H1N1 流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对H1N1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有提示意义,重视免疫系统的检查和监测有助预后预测和炎症控制.

    作者:赵一菊;陈冬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Notch信号通路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917 年,Morgan 及其同事在果蝇体内发现了一种基因, 因其功能部分缺失可导致果蝇翅缘出现缺口, 故命名该基因为Notch.随后的研究发现,Notch 在胚胎发育、T 细胞发育、维持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以及神经干细胞的发生及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Notch 信号通路在脑缺血损伤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Notch 信号通路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力峰;陈丽;彭道珍;钟茂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89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检测3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血清FT3 降低(P < 0.01),TSH 升高(P < 0.05),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与对照组及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血清FT3 降低、TSH 升高(P < 0.01),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与急性期比较,恢复期血清FT3 升高、TSH 降低(P < 0.05),FT4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与基本痊愈组及显著进步组比较,进步组FT3 降低(P < 0.05),FT4 及TSH 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无变化组、恶化组及死亡组FT3 降低、TSH 升高(P < 0.01),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FT3 下降,TSH 升高,其中FT3 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测定血清FT3 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生化指标之一.

    作者:黄丽娜;冯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泰绫可吸收止血绫在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中的应用

    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s 综合征)是腮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发病率较高.对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比较公认的是迷走再生学说[1].目前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笔者根据迷走再生学说, 术后在残留的腮腺组织和皮下组织之间覆盖泰绫可吸收止血绫, 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明;李鹏;刘靖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共情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共情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充分换位思考,耐心倾听、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开诚布公地反馈治疗信息,与患者共同应对恐惧和焦虑等共情手段,应用于167 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孤独、绝望,护理干预可减轻部分患者的焦虑和绝望情绪.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深入的情感分享,可缓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新会;王莲英;刘加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术后疑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 年9 月至2010 年5 月期间使用头孢呋辛作为手术预防用药的心脏成人病区行开胸心脏手术术后疑诊感染患者402 例(疑诊感染组),选择同期非感染患者974 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年龄、术前左室舒张末径、术前白蛋白、术前血肌酐、术前血糖、术前住院天数、体外循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输红细胞量、手术输血浆量、术后第2 天血糖、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时间、是否透析、是否双肺有渗出、是否有胸腔积液、术后第1、2、3 天白细胞存在统计学差异,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年龄、体外循环、术前血肌酐、术前空腹血糖、术后第1 天白细胞、术后第3 天白细胞、手术类型、ICU 时间、术前住院天数为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疑诊感染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提示对于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并对感染危险因素分层,另外应该寻找特异性更强的指标来提高感染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文颖;朱小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甲状腺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首次清除剩余甲状腺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甲状腺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 首次清除剩余甲状腺(以下简称清甲)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42 例甲状腺癌手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86 例和常规组56 例.实验组根据甲状腺显像结果给予不同的131I 剂量,常规组固定给予80 Mci 131I 进行清甲治疗.通过分析评价甲状腺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 清甲治疗中的价值.结果:(1) 实验组131I 清甲完全清除率为81.4%,常规组清甲完全清除率为57.1%,实验组清甲效果好于常规组(P < 0.05).而实验组所用平均131I 剂量、住院费用均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 > 0.05).(2)手术后未用甲状腺片替代治疗早期进行131I 清甲的清除率为83.3%高于晚期清除率47.8%(P < 0.01).结论:(1)甲状腺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进行131I 清甲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2)手术后越早使用131I 清甲,清甲疗效越好.

    作者:谭维琴;杨士军;崔建和;崔芹;甑林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恶性肿瘤手术并发症的比较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结肠恶性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探讨腹腔镜结肠恶性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期182 例腹腔镜和154 例开腹手术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肿瘤病理分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组除平均手术时间稍长于开腹组外,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1);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手术组为8.24%,略高于开腹手术组的7.14%(P > 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手术组为16.48%,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的31.17%(P < 0.01).其中,腹腔镜手术组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30%、2.20%和1.65%,较开腹手术组(分别为8.44%、7.14%和5.84%)明显减低(P < 0.05),其他并发症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下结肠恶性肿瘤手术不增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短期大剂量他汀强化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92 例UAP 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60 mg/d(治疗组)和常规剂量[对照组;平均剂量为(25 ± 5.5)mg/d]的阿托伐他汀钙进行为期2 周的治疗,观察UAP 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血脂、hs-CRP 水平、PLT、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指标和LDL-C、hs-CRP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除肌酐水平外,两组的其他安全性指标基本一致.结论: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UAP 患者可能是一个更有效和更安全的临床治疗选择.

    作者:胡晖;杨希立;周昭仑;许兆廷;王蔚;温旭涛;蔡炜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 例患儿分成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组(SKF 组,n = 30 ) 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组(KM组,n = 30) ;记录手术前、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观察两组氯胺酮用量、清醒时间、精神症状和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切皮时SKF组的BP、HR,明显低于KM 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KF 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KM 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效果优于KM 组.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石双平;王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结核病实验诊断现状与未来发展

    自1882 年Koch 发现结核病病原体---结核杆菌以来,结核病实验诊断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离临床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所幸的是,流行疫情的警示、临床诊疗的期盼、相关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复归,结核病的实验诊断研究重新赢来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可以预料前景说明.

    作者:刘志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式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尺神经前置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依据及疗效.方法:54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中进行肘部尺神经电生理刺激测量,根据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尺神经损伤分度并分别对应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皮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肌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3种不同手术方式,37例术后获6个月~3年随访.其中行皮下前置24例.肌下前置5例,筋膜下前置8例.结果:随访37例肘管综合征病例,34例明显改善,运动感觉均获恢复,2例感觉有恢复,运动无恢复,l例Ⅲ度损伤者无恢复.二期手术行人工神经移植.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3.7%.结论:术中尺神经电生理定量分析可作为尺神经前置术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结合显微外膜及束膜松解疗效较好.

    作者:张毅;向剑平;程钢;刘小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