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式及疗效分析

张毅;向剑平;程钢;刘小林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前置, 神经电生理刺激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尺神经前置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依据及疗效.方法:54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中进行肘部尺神经电生理刺激测量,根据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尺神经损伤分度并分别对应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皮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肌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3种不同手术方式,37例术后获6个月~3年随访.其中行皮下前置24例.肌下前置5例,筋膜下前置8例.结果:随访37例肘管综合征病例,34例明显改善,运动感觉均获恢复,2例感觉有恢复,运动无恢复,l例Ⅲ度损伤者无恢复.二期手术行人工神经移植.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3.7%.结论:术中尺神经电生理定量分析可作为尺神经前置术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结合显微外膜及束膜松解疗效较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应用泰科解剖补片免钉合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应用泰科解剖补片免钉合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9 年10 月至2010 年10 月我院采用泰科解剖补片行免钉合(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共53 例,以传统TAPP 术治疗者52 作为对照组,从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神经痛、手术区积液、复发再发、手术材料费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手术.手术时间为40 ~ 120 min,平均为80 min,住院时间为3 ~ 5 d,平均4 d,手术并发症4 例,均为手术区血清肿,经对症治疗均在1 周内消失,随访6 ~ 18 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应用泰科解剖补片免钉合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解剖清晰、疗效确切、复发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适应证广、设备要求低、易学习掌握、更安全实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作者:崔英军;周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的护理.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 例,采用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评估心功能,定时冲洗桡动脉并记录心排量、每博量、心指数、每博指数和每博变异度.结果:20 例患者均成功应用,为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数.结论: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可很好地评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心功能.

    作者:辛莲;徐锡春;顾正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泰绫可吸收止血绫在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中的应用

    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s 综合征)是腮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发病率较高.对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比较公认的是迷走再生学说[1].目前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笔者根据迷走再生学说, 术后在残留的腮腺组织和皮下组织之间覆盖泰绫可吸收止血绫, 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明;李鹏;刘靖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随访中进行健康指导的作用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随访中进行健康指导的作用.方法:通过电话随访,对100 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观察患者在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物理治疗以及张口训练方面等保守治疗后的效果.结果:通过患者首次治疗教育和随访中的健康指导,100 例患者中,疗效好50 例,占被随访人数的50.0%;症状好转29 例,占被随访人数的29.0%;总有效率为79.0%.结论:患者治疗效果与患者对就诊医嘱执行依从性有直接关系,就诊后及时和定期的随访,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奚玫;徐平平;曾桂琼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89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检测3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血清FT3 降低(P < 0.01),TSH 升高(P < 0.05),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与对照组及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血清FT3 降低、TSH 升高(P < 0.01),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与急性期比较,恢复期血清FT3 升高、TSH 降低(P < 0.05),FT4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与基本痊愈组及显著进步组比较,进步组FT3 降低(P < 0.05),FT4 及TSH 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无变化组、恶化组及死亡组FT3 降低、TSH 升高(P < 0.01),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FT3 下降,TSH 升高,其中FT3 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测定血清FT3 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生化指标之一.

    作者:黄丽娜;冯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疾病.该病能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随着病情延长,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可导致不同脏器的功能不可逆障碍和衰竭,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病情及相关并发症的关键[2-3].

    作者:竺澎波;高鸣;关平;陈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与HBeAg及ALT联合检测的意义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血清DNA(HBV DNA)载量水平与e 抗原(HBeAg)及ALT 的关系,探讨HBV DNA 载量水平与HBeAg 及ALT 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70 例入院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和50 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ALT、HBeAg 和HBV DNA.采用速率法检测ALT,HBeAg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结果:病例组血清HBV DNA含量高于103 copy/mL 者50 例,HBeAg 阳性47 例,且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 = 0.710,P < 0.001).70 例病例组中有50 例ALT 异常,且其异常率随HBV DNA 含量升高而增加.ALT 水平和HBV DNA 含量相关性差(r = 0.253,P < 0.05);而ALT 异常率与HBV DNA 载量呈正相关(r = 0.877,P < 0.05).结论:HBV DNA 载量与HBeAg 同时检测可提高临床对乙型肝炎感染的诊断.HBV DNA 是反映病毒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LT 的结果可帮助临床了解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和肝脏的炎症活动性.

    作者:黄清蘅;陈文思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检测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脐血乙肝标志物阳性的意义.方法:对168 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进行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 检测.结果:168 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中,HBeAg 阳性组共46 例,其脐血HBsAg 阳性13 例(28.3%),高于HBeAg 阴性组(5.70%,P = 0.000).HBeAg 阳性组其脐血HBeAg 阳性22 例(47.8%),高于HBeAg 阴性组(0.8%,P = 0.000).HBeAg 阳性组其脐血HBV DNA 阳性12 例(26.1%),高于HBeAg 阴性组(0%,P = 0.000).HBV DNA 阳性组中,其脐血HBsAg 阳性15 例(16%),高于HBV DNA 阴性组(4.1%,P = 0.013).HBV DNA 阳性组中脐血HBeAg 阳性24 例(25.5%),高于HBV DNA 阴性组(0%,P = 0.000).HBV DNA 阳性组中脐血HBV DNA 阳性12 例(12.8%),高于HBV DNA 阴性组(0%,P = 0.001).脐血HBeAg 阳性者24 例,其HBV DNA阳性11 例(45.8%),单纯HBsAg 阳性者7 例,脐血HBV DNA 阳性者0 例.结论:宫内感染与孕妇的乙肝感染状态有关,孕妇HBeAg、HBV DNA 阳性是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脐血HBV DNA 阳性是诊断宫内感染的直接指标,而单独HBsAg 阳性不一定是宫内感染.

    作者:刘玉昆;黄晓霞;王蕴慧;刘梅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

    患者男,35 岁,因头昏、头痛15 d于2011 年1 月29 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 步入病房, 神清合作, 双瞳等大等圆, 光敏, 左上肢肌力Ⅳ级, 余无特殊.CT 提示:右额颞顶枕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脑室受压, 中线明显左移.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急诊在局麻下行钻孔引流术, 切开硬膜时见暗红色血液喷出, 在释放硬膜下积血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头痛, 立即停止释放积血, 并向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约30 mL,患者头痛缓解.

    作者:黄志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大鼠NF-κB、NOS及VEGF的影响

    目的:探讨织核因子-κB(NF-κB)、NOS 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尿毒清颗粒对其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SD 糖尿病大鼠,分为3 组: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未干预组(D 组)、尿毒清颗粒治疗组[Q 组,2.6 g/(kg·d)灌胃],第4、8 周末检测血、尿肌酐、尿白蛋白,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肾组NF-κB、诱导型NOS(iNOS)、内皮型NOS(eNOS)、VEGF;Real time-PCR 检测肾皮质iNOS、eNOS mRNA.结果:尿毒清颗粒可以提高糖尿病大鼠Ccr(P < 0.01),降低UAER(P < 0.01),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减少NF-κB、iNOS、eNOS 和VEGF 表达.结论:NF-κB、iNOS、eNOS、VEGF 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尿毒清颗粒抑制其表达,一定程度上对内皮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陈姝君;刘奇;陈海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INSR基因mRNA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INSR 基因外显子mRNA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有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ence,IR)把35 例PCOS 患者分为IR 组17 例和NIR 组18 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月经周期、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取子宫内膜组织用荧光定量RT-PCR 检测INSR mRNA 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月经周期和身高无统计学差异(P > 0.05).IR 组体重、腰围、臀围、BMI 和WHR 显著高于NIR 组.NIR 组INSR mRNA 的表达值是0.158 ± 0.190,低于IR 组的表达值0.113 ± 0.1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446).结论:PCOS 患者子宫内膜有INSR mRNA 表达,是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IR 有降低PCOS 子宫内膜INSR mRNA 表达的趋势.

    作者:林芸;梁洁玲;刘彩霞;闻安民;张仁礼;陈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医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效果

    医院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是指通过核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对中层干部任期内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判断与评价中层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责任、廉洁从政的审计制度.

    作者:朱恺;张武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FPSA/TPSA与PSAD在PSA灰区患者中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比较FPSA/TPSA、PSAD 在PSA 灰区中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TPSA 在4 ~ 10 ng/mL 之间的415 例患者,测定其血清TPSA、FPSA,经直肠B 超测定前列腺体积,所有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53 例前列腺癌(PCa)及362 例前列腺增生(BPH).计算FPSA/TPSA、PSAD,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FPSA/TPSA、PSAD 在灰区诊断PCa 的价值.结果:PCa 组的FPSA /TPSA 较BPH 组降低(P < 0.001),PCa 组的PSAD 较BPH 组升高(P < 0.001).TPSA、FPSA/TPSA、PSAD 在ROC 曲线下的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PSAD > FPSA/TPSA > TPSA.当FPSA/TPSA 和PSAD 临界值分别为0.16 和0.15 时,诊断PCa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1.1%和60.2%,66.0%和87.0%.结论:FPSA/TPSA、PSAD的测定能显著提高灰区PCa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PSAD 诊断价值高于FPSA/TPSA.

    作者:牛越;徐勇;张志宏;李双辉;冯国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气胸的超声诊断评价

    气胸在临床上较常见, 在诊断方面主要依赖X 线胸片和CT[1].日常工作中, 临床医生对超声在气胸诊断方面的价值了解不多,相关研究也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气胸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

    作者:林宏云;李润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脉冲射频结合小针刀治疗老年腰椎侧弯合并根性疼痛

    目的:评价脊神经根脉冲射频结合小针刀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老年腰椎侧弯合并根性疼痛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腰椎侧弯合并根性症状患者40 例,男11 例,女29 例,年龄62 ~ 78 岁,随机分成两组:脉冲射频治疗组(A 组)和脉冲射频复合针刀治疗组(B 组),每组20 例.观察治疗前(T1)和治疗后1(T2)、2(T3)、3(T4)、4(T5)、8(T6)、12 周(T7)各时点患侧下肢VAS 疼痛评分;观察治疗后4(F1)、8(F2)、12 周(F3)各时点患侧下肢症状改善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侧下肢VAS 疼痛评分,A 组T3、T4、T5、T6、T7各时点明显低于T1(P﹤0.05);B 组T2、T3、T4、T5、T6、T7各时点明显低于T1(P﹤0.05);B 组T2、T3、T4、T5、T6、T7各时点明显低于A 组各对应时点(P﹤0.05).两组患侧下肢症状改善程度评分,B 组F1、F2、F3各时点明显高于A 组各对应时点(P﹤0.05).结论:脊神经根脉冲射频结合小针刀软组织松解治疗老年腰椎侧弯合并根性疼痛较单纯脉冲射频效果好.

    作者:雷龙;周清河;倪云建;路建;姚明;肖旺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铁蛋白检测在肺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在肺结核患者诊治全过程中,跟踪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铁蛋白(TRF)的浓度,分析它们在肺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帮助探讨结核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于诊断后3 d 内和治疗后2、6、9 个月分别测定TNF-α和TRF 浓度,与同步进行的痰标本抗酸染色涂片和结核杆菌药敏试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NF-α和TRF 浓度与痰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呈正相关; 痰菌阴转后TNF-α和TRF 水平显著下降(P < 0.01),2、6、9 个月阴转患者TNF-α浓度分别为(58.6 ± 18.4)、(51.6 ± 17.1)、(48.3 ± 17.4)ng/L;TRF 浓度分别为(52.9 ± 19.8)、(50.8 ± 19.0)、(45.7 ± 18.4)μmol/L;治疗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TNF-α和TRF 水平无显著改变(P > 0.05),2、6、9 个月时TNF-α分别为(84.6 ± 24.9)、(84.7 ± 27.3)、(86.7 ± 28.8)ng/L,TRF 分别为(68.0 ± 25.4)、(74.0 ± 25.6)、(75.9 ± 24.9)μmol/L.结论:TNF-α和TRF 的全程跟踪测定不仅对了解机体抗结核感染的状况、抗结核治疗疗效及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帮助探讨结核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作者:王建;潘洪秋;孙国华;龚玉华;孙春红;王捷婷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术后疑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 年9 月至2010 年5 月期间使用头孢呋辛作为手术预防用药的心脏成人病区行开胸心脏手术术后疑诊感染患者402 例(疑诊感染组),选择同期非感染患者974 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年龄、术前左室舒张末径、术前白蛋白、术前血肌酐、术前血糖、术前住院天数、体外循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输红细胞量、手术输血浆量、术后第2 天血糖、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时间、是否透析、是否双肺有渗出、是否有胸腔积液、术后第1、2、3 天白细胞存在统计学差异,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年龄、体外循环、术前血肌酐、术前空腹血糖、术后第1 天白细胞、术后第3 天白细胞、手术类型、ICU 时间、术前住院天数为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疑诊感染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提示对于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并对感染危险因素分层,另外应该寻找特异性更强的指标来提高感染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文颖;朱小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前置术式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尺神经前置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依据及疗效.方法:54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术中进行肘部尺神经电生理刺激测量,根据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尺神经损伤分度并分别对应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皮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肌下前置术、尺神经束膜松解+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3种不同手术方式,37例术后获6个月~3年随访.其中行皮下前置24例.肌下前置5例,筋膜下前置8例.结果:随访37例肘管综合征病例,34例明显改善,运动感觉均获恢复,2例感觉有恢复,运动无恢复,l例Ⅲ度损伤者无恢复.二期手术行人工神经移植.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3.7%.结论:术中尺神经电生理定量分析可作为尺神经前置术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结合显微外膜及束膜松解疗效较好.

    作者:张毅;向剑平;程钢;刘小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结核病实验诊断现状与未来发展

    自1882 年Koch 发现结核病病原体---结核杆菌以来,结核病实验诊断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离临床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所幸的是,流行疫情的警示、临床诊疗的期盼、相关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复归,结核病的实验诊断研究重新赢来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可以预料前景说明.

    作者:刘志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创经皮内固定、内窥镜下减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Sextant)、内窥镜(METRx)辅助X-tube 通道结合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障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自2007 年5 月至2010 年5 月,选择31 例无神经系统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在C 型臂X 线机监视及引导下,采用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内窥镜辅助X-tube 通道完成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及跨伤椎的二椎体四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并经单侧或双侧伤椎椎弓根向复位的椎体内注入CPC.手术前后及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骨折椎体高度、Cobb 角以及椎管横截面积等影像学指标情况.结果:本组31 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55 min,平均出血量210 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3.5 d.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凸畸形得到明显恢复(P < 0.01);术后经过12 ~ 36 个月随访,伤椎椎体高度、Cobb 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伤椎内CPC 充填量良好,未见有CPC 椎管内和椎间孔内泄漏,无内固定置入及椎体成形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微创经皮脊柱内固定系统、内窥镜辅助X-tube 通道结合CPC 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障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腰骶肌肉剥离范围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能够有效、安全地恢复爆裂性骨折椎体的高度,复位椎管内骨块,且术中即时重建椎体强度,可满足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避免继发后凸畸形.

    作者:陆奇峰;唐根林;张文捷;郭曙光;刘红光;陈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