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术后疑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陈文颖;朱小兰

关键词:外科伤口感染, 心脏直视手术, 临床疑诊感染, 相关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 年9 月至2010 年5 月期间使用头孢呋辛作为手术预防用药的心脏成人病区行开胸心脏手术术后疑诊感染患者402 例(疑诊感染组),选择同期非感染患者974 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年龄、术前左室舒张末径、术前白蛋白、术前血肌酐、术前血糖、术前住院天数、体外循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输红细胞量、手术输血浆量、术后第2 天血糖、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时间、是否透析、是否双肺有渗出、是否有胸腔积液、术后第1、2、3 天白细胞存在统计学差异,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年龄、体外循环、术前血肌酐、术前空腹血糖、术后第1 天白细胞、术后第3 天白细胞、手术类型、ICU 时间、术前住院天数为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疑诊感染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提示对于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并对感染危险因素分层,另外应该寻找特异性更强的指标来提高感染诊断准确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检测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脐血乙肝标志物阳性的意义.方法:对168 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进行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 检测.结果:168 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中,HBeAg 阳性组共46 例,其脐血HBsAg 阳性13 例(28.3%),高于HBeAg 阴性组(5.70%,P = 0.000).HBeAg 阳性组其脐血HBeAg 阳性22 例(47.8%),高于HBeAg 阴性组(0.8%,P = 0.000).HBeAg 阳性组其脐血HBV DNA 阳性12 例(26.1%),高于HBeAg 阴性组(0%,P = 0.000).HBV DNA 阳性组中,其脐血HBsAg 阳性15 例(16%),高于HBV DNA 阴性组(4.1%,P = 0.013).HBV DNA 阳性组中脐血HBeAg 阳性24 例(25.5%),高于HBV DNA 阴性组(0%,P = 0.000).HBV DNA 阳性组中脐血HBV DNA 阳性12 例(12.8%),高于HBV DNA 阴性组(0%,P = 0.001).脐血HBeAg 阳性者24 例,其HBV DNA阳性11 例(45.8%),单纯HBsAg 阳性者7 例,脐血HBV DNA 阳性者0 例.结论:宫内感染与孕妇的乙肝感染状态有关,孕妇HBeAg、HBV DNA 阳性是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脐血HBV DNA 阳性是诊断宫内感染的直接指标,而单独HBsAg 阳性不一定是宫内感染.

    作者:刘玉昆;黄晓霞;王蕴慧;刘梅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数字化载银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人工骨的制备及细胞毒实验

    目的:探讨数字化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CHA/PLA)抗菌人工骨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理化、结构性能与细胞毒性.方法:将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粉末浸泡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通过溶液离子交换法,制备出不同含银量的载银羟基磷灰石,再将不同的载银CHA 粉末与聚乳酸(PLA)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制备出具有特殊形状的数字化载银抗菌人工骨支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数字化载银CHA/PLA 抗菌人工骨进行理化、结构及Ag+含量分析,采用MTT 法检测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不同含银量的数字化载银CHA/PLA 抗菌人工骨与末载银CHA 人工骨的理化、结构基本相似,仍保留天然微孔及晶体结构.MTT 法测定浸泡10-2、10-3、10-4、10-5 mol/L AgNO3的载银CHA/PLA 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分别为3、1、0、0 级.结论:采用CHA 粉末浸泡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再与PLA 混合,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可成功地制备出含银量不同的数字化载银CHA/PLA 抗菌人工骨材料,且少量载银量对细胞无毒性.

    作者:朱辉;尹庆水;张余;林山;夏远军;周烨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铁蛋白检测在肺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在肺结核患者诊治全过程中,跟踪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铁蛋白(TRF)的浓度,分析它们在肺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帮助探讨结核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于诊断后3 d 内和治疗后2、6、9 个月分别测定TNF-α和TRF 浓度,与同步进行的痰标本抗酸染色涂片和结核杆菌药敏试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NF-α和TRF 浓度与痰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呈正相关; 痰菌阴转后TNF-α和TRF 水平显著下降(P < 0.01),2、6、9 个月阴转患者TNF-α浓度分别为(58.6 ± 18.4)、(51.6 ± 17.1)、(48.3 ± 17.4)ng/L;TRF 浓度分别为(52.9 ± 19.8)、(50.8 ± 19.0)、(45.7 ± 18.4)μmol/L;治疗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TNF-α和TRF 水平无显著改变(P > 0.05),2、6、9 个月时TNF-α分别为(84.6 ± 24.9)、(84.7 ± 27.3)、(86.7 ± 28.8)ng/L,TRF 分别为(68.0 ± 25.4)、(74.0 ± 25.6)、(75.9 ± 24.9)μmol/L.结论:TNF-α和TRF 的全程跟踪测定不仅对了解机体抗结核感染的状况、抗结核治疗疗效及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帮助探讨结核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作者:王建;潘洪秋;孙国华;龚玉华;孙春红;王捷婷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 low densitylipoprotein,oxLDL)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即CD11a/CD18) 和单核细胞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即CD54)阳性表达率,通过ELISA 法测定ox-LDL 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膜表面LFA-1 和ICAM-1 阳性表达率和血浆ox-LDL 水平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ox-LDL 水平明显升高(P < 0.05);在三支血管病变组LFA-1 和ICAM-1 阳性表达率和血浆ox-LDL 水平处于高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核细胞膜表面LFA-1 和ICAM-1阳性表达率和血浆ox-LDL 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单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血浆ox-LDL 水平升高,两者均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可能对临床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林忠伟;王卓;李涛;雷达;周万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抗血管形成的观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急性白血病36 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 例.每组均常规化疗,实验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 周采集外周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VEGFR、bFGF 及MVD 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8.9%(16/18)、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VEGF、VEGFR、MVD [(211.74 ± 36.72)pg /mL vs.(288.02 ± 31.77)pg /mL;[(1 359.71 ±390.24)pg/mL vs.(1 753.89 ± 337.04)pg/mL;(8.30 ± 4.57)n/HP vs.(14.78 ± 2.76)n/H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血浆[bFGF(2.09 ± 0.17)ng/mL vs.(2.11 ± 0.31)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能通过抑制血浆VEGF 及其受体表达、减少MVD而发挥抗白血病作用.

    作者:翟欣辉;魏绪仓;王一;赵园;连小赟;张玎;苗玉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恶性肿瘤手术并发症的比较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结肠恶性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探讨腹腔镜结肠恶性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期182 例腹腔镜和154 例开腹手术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肿瘤病理分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组除平均手术时间稍长于开腹组外,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1);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腹腔镜手术组为8.24%,略高于开腹手术组的7.14%(P > 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手术组为16.48%,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的31.17%(P < 0.01).其中,腹腔镜手术组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30%、2.20%和1.65%,较开腹手术组(分别为8.44%、7.14%和5.84%)明显减低(P < 0.05),其他并发症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下结肠恶性肿瘤手术不增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PI3K抑制剂LY294002对胶质瘤U87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人胶质瘤细胞株U87 细胞为研究对象,MTT 法观察LY294002 对U87 细胞的增殖抑制;克隆形成法分析细胞放射敏感性,计算放射增敏比(SER);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结果:LY294002 对U87 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较低浓度时(25 滋mol/L)可降低U87 细胞照射后的克隆形成率,其SER 为1.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LY294002 联合放射组的周期分布及凋亡率与LY294002 组,单纯放射组比较均有差异(P < 0.05),表现为G0/G1期细胞增加,S 期细胞减少,凋亡率增加.结论:LY294002 可增强U87 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抑制PI3K/Akt 信号转导通路可提高胶质瘤的放射治疗效果.

    作者:彭玲珍;曾治民;何静;廖琴;刘安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泰绫可吸收止血绫在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中的应用

    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s 综合征)是腮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发病率较高.对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比较公认的是迷走再生学说[1].目前此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笔者根据迷走再生学说, 术后在残留的腮腺组织和皮下组织之间覆盖泰绫可吸收止血绫, 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明;李鹏;刘靖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6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 例)和治疗组(58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结果:(1)治疗4 周后,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 5.609,P = 0.018).(2)治疗4 周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7.669,P = 0.000;t = 3.095,P = 0.002).结论: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良好.

    作者:陈琳;梁江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155 例首程放疗Ⅲ~Ⅳa 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单纯放疗组(RT 组)76 例和同期放化疗组(CCRT 组)79 例,均为二维常规根治性放疗.CCRT组分别在放疗第1 周、第4 周、放疗后1 ~ 2 周内给予顺铂30 mg /m2d1~3,5-氟尿嘧啶500 mg /m2 d1-5,静脉点滴.结果: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构成比等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3 个月,CCRT 组和RT 组鼻咽部肿瘤消退率和颈部淋巴结肿瘤消退率均分别为97.5% vs 92.1%与94.9% vs 89.5%(均P > 0.05).CCRT组和RT 组1、3 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1.6%、76.1%与87.9%、52.5%(均P < 0.05).CCRT 组和RT组1、3 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100%、84.8%与91.9%、65.4%(均P < 0.05).CCRT 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能进食、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明显增加,需静脉补液、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CCRT 组有62 例(78.5%)、RT 组有39 例(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 12.592,P < 0.001).结论:同期放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Ⅲ或Ⅳa 期)鼻咽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其毒性反应不影响放疗的顺利完成,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作者:蔡凯;韦赤勇;杨立华;董彤;刘俊波;胡联民;陈刚;陈勇文;胡奇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结核病实验诊断现状与未来发展

    自1882 年Koch 发现结核病病原体---结核杆菌以来,结核病实验诊断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离临床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所幸的是,流行疫情的警示、临床诊疗的期盼、相关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复归,结核病的实验诊断研究重新赢来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可以预料前景说明.

    作者:刘志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阿奇霉素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瘦素和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经哮喘致敏血清刺激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并探讨阿奇霉素对哮喘的干预作用.方法: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ASMC.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采血收集致敏血清,以此血清刺激体外培养的ASMC,分为正常对照组(A 组)、哮喘组(B 组)、阿奇霉素组(C 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上清中瘦素(L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blot 法检测各组LP 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LP mRNA 表达.结果:B 组上清中LP、IL-8 及TNF-α表达较A 组增加(P < 0.05),LP 表达水平与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 0.995,0.946,P < 0.05);C 组上清中LP 的表达及ASMC中LP 蛋白及mRNA 的表达较B 组明显下降(P < 0.05).结论:ASMC 在致敏状态下LP 的表达显著增强,参与哮喘发生过程;阿奇霉素可以部分抑制哮喘ASMC 分泌炎性因子,提示阿奇霉素可能对哮喘起抗炎作用,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观点.

    作者:张文辉;嵇桂娟;朱述阳;段存玲;闫明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效果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用于小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 例患儿分成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组(SKF 组,n = 30 ) 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组(KM组,n = 30) ;记录手术前、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观察两组氯胺酮用量、清醒时间、精神症状和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切皮时SKF组的BP、HR,明显低于KM 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KF 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KM 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效果优于KM 组.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石双平;王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液基细胞学检测及巴氏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潮州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巴氏涂片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潮州市5 个乡镇,招募35 ~ 59 岁的女性,同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TCT 和巴氏涂片检测,符合条件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和随访,评价TCT 和巴氏涂片检测的筛查效果.结果:3 723 例接受筛查女性中,总体而言,TCT 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巴氏涂片(Fisher′s Exact Test,P < 0.01),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 = 0.14,P < 0.001).巴氏涂片制片不满意率高于TCT(χ2 = 64.3,P < 0.001).结论:此次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相比巴氏涂片检测,TCT更为灵敏、制片效果更好,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但诊断准确性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贞;毛玲芝;李屹;谢龙旭;李智敏;洪小山;罗喜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生长激素增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寻生长激素(GH)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功能增强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分3 组:A 组为未患结核病的正常人群(30 例),B 组为未经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 例),C 组为经过GH 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 例)肌肉注射GH,剂量为8 IU/(kg·d),疗程为15 d.并观察各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的变化.结果:经过GH 治疗的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 及IgG 分别达到58.7 ± 3.5、39.5 ±4.3、38.2 ± 9.5、92.3 ± 4.2,接近正常人水平;而体内IL-4、IL-6、TNF-α水平分别为(11.2 ± 4.2)pg /mL、(50.4 ±2.4) ng/L、(70.5 ± 7.0) ng/L,较正常人明显下降;上述变化及其临床症状、血浆蛋白与未治疗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H 能够提高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功能,有助于结核患者的康复.

    作者:林绍怡;钟声;甘兵;张洪浩;邓改枝;刘惠桃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89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检测3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血清FT3 降低(P < 0.01),TSH 升高(P < 0.05),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与对照组及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血清FT3 降低、TSH 升高(P < 0.01),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与急性期比较,恢复期血清FT3 升高、TSH 降低(P < 0.05),FT4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与基本痊愈组及显著进步组比较,进步组FT3 降低(P < 0.05),FT4 及TSH 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无变化组、恶化组及死亡组FT3 降低、TSH 升高(P < 0.01),FT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FT3 下降,TSH 升高,其中FT3 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测定血清FT3 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生化指标之一.

    作者:黄丽娜;冯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FPSA/TPSA与PSAD在PSA灰区患者中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比较FPSA/TPSA、PSAD 在PSA 灰区中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TPSA 在4 ~ 10 ng/mL 之间的415 例患者,测定其血清TPSA、FPSA,经直肠B 超测定前列腺体积,所有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53 例前列腺癌(PCa)及362 例前列腺增生(BPH).计算FPSA/TPSA、PSAD,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FPSA/TPSA、PSAD 在灰区诊断PCa 的价值.结果:PCa 组的FPSA /TPSA 较BPH 组降低(P < 0.001),PCa 组的PSAD 较BPH 组升高(P < 0.001).TPSA、FPSA/TPSA、PSAD 在ROC 曲线下的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PSAD > FPSA/TPSA > TPSA.当FPSA/TPSA 和PSAD 临界值分别为0.16 和0.15 时,诊断PCa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1.1%和60.2%,66.0%和87.0%.结论:FPSA/TPSA、PSAD的测定能显著提高灰区PCa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PSAD 诊断价值高于FPSA/TPSA.

    作者:牛越;徐勇;张志宏;李双辉;冯国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膜透析管漏液处理方法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一种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 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 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腹膜透析通路的完好性是腹膜透析的必备条件之一, 然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透管( 包括隧道内、体外段)任何一处渗漏均可使腹膜炎的发生率成倍升高,重者可能需退出腹透治疗.

    作者:卫志锋;李多;郭丽峰;刘圣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肺隔离术在肺挫伤合并肋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隔离技术在肺挫伤合并肋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侧肺挫伤合并多处多根肋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98 例,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D 组)和气管导管插管(E 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SpO2及Ppeak值的变化.结果:D 组SpO2较E 组维持平稳[(98.71 ± 1.76)% vs (92.50 ± 8.95)%,P < 0.01],E 组Ppeak值较D 组偏高[(26.42 ± 1.80 ) cmH2O vs(20.52 ± 6.54) cmH2O,P < 0.01].结论:肺挫伤合并多发肋骨骨折行手术时,肋骨内固定的佳时机宜在受伤72 h 后进行;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肺隔离术能有效地预防术中健侧肺通气不良和气道梗阻.

    作者:赵泽宇;王茜;顾其军;罗敏;罗良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椎管内粒细胞肉瘤6例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合并椎管内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 例GS 患者的病例特点,并复习了相关文献.结果:6 例均为男性,中位发病年龄30岁,5 例检查了AML1/ETO 融合基因,全部阳性,2/4 例表达CD56,3/4 例Y 性染色体缺失,6 例均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3 例以GS 复发,1 例在Allo-HSCT 后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56 d;另外3 例原发病未缓解,GS 发生距诊断AML 中位时间为122 d;5 例GS 位于胸椎硬膜外,1 例位于腰椎硬膜外;3 例表现神经根痛,5 例出现截瘫;全部MRI 提示硬膜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6 例均行全身化疗同时有5 例接受鞘内注射,2 例行局部放疗,2 例行手术治疗;6 例均因疗效欠佳而放弃治疗死亡.结论:GS 多见于AML1/ETO 融合基因阳性的AML,主要表现为脊髓压迫症状,预后极差,早期放疗可能改善预后.

    作者:余国攀;孟凡义;徐丹;周红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