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辉;嵇桂娟;朱述阳;段存玲;闫明华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患者40 例,随机均分成R 组(0.5%罗哌卡因25 mL) 和RD 组( 0.5%罗哌卡因+ 12.5 滋g 右旋美托咪定),均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比较麻醉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注药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RD 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和运动阻滞完善时间显著短于R 组,麻醉效果评价也显著优于R 组(P < 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时,能缩短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和运动阻滞完善时间,改善麻醉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金玉;唐江华;李广明;刘海林;张志捷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稳定、重复性好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鼠模型.方法:健康雄性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 只,经标准饲料适应性喂养2 周后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VitD3 70 万IU 灌胃3 d,继续高脂饲料喂养6 周;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 d,继续标准饲料喂养6 周.实验前后测定尾动脉收缩压、血脂和血钙水平,同时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两组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血脂、血钙水平显著升高,光镜和电镜下血管壁均可见泡沫样细胞和钙盐沉积等动脉硬化病变.对照组未见变化.结论:以大剂量VitD3灌胃,结合高脂饲料喂养SHR 是一种简单快速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作者:袁丽粉;杜勤;陆平;盛净;蔡文玮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9 年1 月至2010 年9 月期间我院住院符合肺结核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标准的临床病例34 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 例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病例中并存基础病变占30 例(88.2%).确诊病例3 例(8.8%),临床诊断病例31 例(91.2%).念珠菌属占26 例(76.5%),霉菌属7 例(20.6%),隐球菌属1 例(2.9%).结核病灶广泛、排菌、空洞形成、肺结构改变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基础、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结论:伴多种慢性基础病变的严重肺结核患者易发侵袭性真菌感染.
作者:覃红娟;邝浩斌;李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Aurora-A 和survivin 的表达,探讨Aurora-A 和survivin 在甲状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42 例甲状腺癌,23 例甲状腺瘤和12 例癌旁正常甲状腺中Aurora-A 和survivin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urora-A 和survivin 在癌旁正常甲状腺中未见表达,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6.7%和78.6%,在甲状腺瘤中表达率为17.4%和39.1%,Aurora-A 和survivin在甲状腺癌与甲状腺瘤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 = 14.984,P = 0.001;χ2 = 11.049,P = 0.004);甲状腺癌中Aurora-A 和survivin 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 = 0.499,P = 0.001).结论:Aurora-A 和survivin 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癌发生密切相关.Aurora-A 可能通过扩增中心体,survivin 可能通过抑制癌细胞凋亡共同参与细胞癌变,survivin 直接激活Aurora-A 激酶活性尚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杨勇;杨宏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带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部轮辐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以来我科收治儿童足部轮辐伤14 例,年龄4 ~ 13 岁,平均9 岁.其中,自行车伤7 例,摩托车伤5例,汽车伤2 例.损伤部位足背6 例,足跟5 例,足踝3 例.合并骨折4,无骨折10 例.切取同侧小腿带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结果:14 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完全消灭.其中10 例随访1 年,皮瓣外观满意,足踝功能良好.结论:带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部轮辐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尤涛;刘序强;王福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2009 年9 月至2010 年5 月期间使用头孢呋辛作为手术预防用药的心脏成人病区行开胸心脏手术术后疑诊感染患者402 例(疑诊感染组),选择同期非感染患者974 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年龄、术前左室舒张末径、术前白蛋白、术前血肌酐、术前血糖、术前住院天数、体外循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输红细胞量、手术输血浆量、术后第2 天血糖、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时间、是否透析、是否双肺有渗出、是否有胸腔积液、术后第1、2、3 天白细胞存在统计学差异,是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年龄、体外循环、术前血肌酐、术前空腹血糖、术后第1 天白细胞、术后第3 天白细胞、手术类型、ICU 时间、术前住院天数为术后临床疑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疑诊感染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提示对于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进行更全面的评估与监测,并对感染危险因素分层,另外应该寻找特异性更强的指标来提高感染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文颖;朱小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2例RA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治疗组患者予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2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和hs-CRP 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SR、RF 和hs-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或P < 0.01).结论:依那西普能够降低RA 患者血清hs-CRP 的水平.
作者:吴斌;朱宁;成祥林;毛静;张晓莲;薛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6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8 例)和治疗组(58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结果:(1)治疗4 周后,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 = 5.609,P = 0.018).(2)治疗4 周后,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7.669,P = 0.000;t = 3.095,P = 0.002).结论: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良好.
作者:陈琳;梁江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脐血乙肝标志物阳性的意义.方法:对168 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的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进行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 检测.结果:168 例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中,HBeAg 阳性组共46 例,其脐血HBsAg 阳性13 例(28.3%),高于HBeAg 阴性组(5.70%,P = 0.000).HBeAg 阳性组其脐血HBeAg 阳性22 例(47.8%),高于HBeAg 阴性组(0.8%,P = 0.000).HBeAg 阳性组其脐血HBV DNA 阳性12 例(26.1%),高于HBeAg 阴性组(0%,P = 0.000).HBV DNA 阳性组中,其脐血HBsAg 阳性15 例(16%),高于HBV DNA 阴性组(4.1%,P = 0.013).HBV DNA 阳性组中脐血HBeAg 阳性24 例(25.5%),高于HBV DNA 阴性组(0%,P = 0.000).HBV DNA 阳性组中脐血HBV DNA 阳性12 例(12.8%),高于HBV DNA 阴性组(0%,P = 0.001).脐血HBeAg 阳性者24 例,其HBV DNA阳性11 例(45.8%),单纯HBsAg 阳性者7 例,脐血HBV DNA 阳性者0 例.结论:宫内感染与孕妇的乙肝感染状态有关,孕妇HBeAg、HBV DNA 阳性是乙肝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脐血HBV DNA 阳性是诊断宫内感染的直接指标,而单独HBsAg 阳性不一定是宫内感染.
作者:刘玉昆;黄晓霞;王蕴慧;刘梅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胫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因创伤机制及生理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应用传统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出现了许多难以处理的并发症.笔者自2008 年3 月至2010 年10 月, 采用微创切开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 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为众;陈鑫国;赖家瑞;杨存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 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 例IgA 肾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VD3)组、厄贝沙坦(ARB)组和联合治疗(ARB+VD3)组,观察8 周.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结果:治疗后ARB 组尿蛋白较基线下降(P < 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较基线明显下降(P < 0.01),较之ARB 组及VD3 组其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高钙血症.结论: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可以有效降低IgA 肾病患者尿蛋白,疗效优于单独用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曾春;叶琨;龚智峰;伍秋霞;曾金盛;唐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患者100 例共100 颗智齿,采用四手操作法,护士行术前护理准备、术中技术配合、术后护理指导等护理配合及术后护理效果评价.结果: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采用四手操作技术护理配合后,医生更能集中精力专心进行手术,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100 例患者的智齿都成功拔除,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医生及98 例患者对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感到十分满意,2 例患者对术中护士用器械牵引口腔软组织造成口角疼痛感到不满.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应用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护士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对整个拔牙流程了如指掌,与医生配合默契才能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曾素琴;钟晓汀;刘齐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儿童时期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 年4 月至2010 年12 月在我科确诊为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的12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观察手术效果.随访时间3 ~ 127 个月.结果: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者中8 例(66.7%)行患侧上斜肌断腱术,3 例(25%)行内直肌后退术及上斜肌断腱术,1 例(8.3%)行健侧上直肌后退及患侧上直肌断腱术.12 例患者中,所有患儿均存在代偿头位,12 例患儿(75%)术后代偿头位消失.9 例(75%)患儿内斜视通过戴镜可完全矫正,未行水平斜视矫正手术,部分患者行上斜肌减弱术后,裸眼水平斜视也获得矫正.3 例(25%)戴镜状态下,仍有部分内斜视,同时行内直肌肉减弱术后,水平斜视获得矫正.12 例(100%)患儿术后垂直斜视全部获得矫正.结论:内斜视合并下斜肌麻痹患者常以内斜视作为首发症状,下斜肌麻痹比较隐蔽,内斜视多为继发表现,大多数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患侧上斜肌断腱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项道满;郭峥;周瑾;陆晓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009 年12 月至2010 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CCU 住院诊断为STEMI 的患者162 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80 例)和对照组(82 例),阿托伐他汀组直接PCI 术前给予80 mg 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术前则不给予任何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指标:术后2 h ST 段回落(STR);校正TIMI 帧计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以及术前、术后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溶活性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纤溶活性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CK-MB 峰值低于对照组,术后1 周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结论:STEMI 患者直接PCI 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能改善术后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保护缺血心肌,其机制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相关.
作者:雷晓明;李韶南;黄慧芳;刘震;陈平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155 例首程放疗Ⅲ~Ⅳa 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单纯放疗组(RT 组)76 例和同期放化疗组(CCRT 组)79 例,均为二维常规根治性放疗.CCRT组分别在放疗第1 周、第4 周、放疗后1 ~ 2 周内给予顺铂30 mg /m2d1~3,5-氟尿嘧啶500 mg /m2 d1-5,静脉点滴.结果: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构成比等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3 个月,CCRT 组和RT 组鼻咽部肿瘤消退率和颈部淋巴结肿瘤消退率均分别为97.5% vs 92.1%与94.9% vs 89.5%(均P > 0.05).CCRT组和RT 组1、3 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1.6%、76.1%与87.9%、52.5%(均P < 0.05).CCRT 组和RT组1、3 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100%、84.8%与91.9%、65.4%(均P < 0.05).CCRT 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能进食、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明显增加,需静脉补液、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CCRT 组有62 例(78.5%)、RT 组有39 例(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 12.592,P < 0.001).结论:同期放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Ⅲ或Ⅳa 期)鼻咽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其毒性反应不影响放疗的顺利完成,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作者:蔡凯;韦赤勇;杨立华;董彤;刘俊波;胡联民;陈刚;陈勇文;胡奇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气胸在临床上较常见, 在诊断方面主要依赖X 线胸片和CT[1].日常工作中, 临床医生对超声在气胸诊断方面的价值了解不多,相关研究也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气胸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1 对象与方法
作者:林宏云;李润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手术后麻醉恢复室(PACU)存在的护理风险特点及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对策.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对2010 年我院手术后入PACU 的13 094 例患者(分上下半年)进行回顾分析,上半年6 61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下半年6 482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仅行一般性临床护理,研究组针对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高,护理风险事件频次减少,护理环境改善,研究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风险管理有助于护士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慕瑶;朱琼芳;陈旭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一种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 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 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腹膜透析通路的完好性是腹膜透析的必备条件之一, 然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透管( 包括隧道内、体外段)任何一处渗漏均可使腹膜炎的发生率成倍升高,重者可能需退出腹透治疗.
作者:卫志锋;李多;郭丽峰;刘圣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明确替罗非班是否可以在药物涂层支架植入老年患者实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替代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而发挥预防支架内血栓的作用,同时不增加外科手术的出血.方法:入选入院前1 年内曾因冠心病植入药物涂层支架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而后无缺血性胸痛症状,因外科疾病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的12 例患者配对分组,手术前5 d 停用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6 例患者应用替罗非班0.1 μg/(kg·min)持续静脉微量泵泵入,对照组6 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1 mg/kg 皮下注射(每天2 次),手术结束后在重症监护室中继续术前应用方法,根据外科情况允许,停用替罗非班及低分子肝素,尽早恢复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分析围手术期两组新发心血管事件以及严重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缺血性室性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未发生大量出血而导致输血或需二次手术止血等出血事件.结论:替罗非班应用在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行非心脏手术替代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的治疗作用不亚于低分子肝素,没有严重的出血并发症,而且有半衰期短的特点,其优势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证实.
作者:夏经钢;尹春琳;曲杨;郝恒剑;徐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在肺结核患者诊治全过程中,跟踪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铁蛋白(TRF)的浓度,分析它们在肺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帮助探讨结核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于诊断后3 d 内和治疗后2、6、9 个月分别测定TNF-α和TRF 浓度,与同步进行的痰标本抗酸染色涂片和结核杆菌药敏试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NF-α和TRF 浓度与痰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呈正相关; 痰菌阴转后TNF-α和TRF 水平显著下降(P < 0.01),2、6、9 个月阴转患者TNF-α浓度分别为(58.6 ± 18.4)、(51.6 ± 17.1)、(48.3 ± 17.4)ng/L;TRF 浓度分别为(52.9 ± 19.8)、(50.8 ± 19.0)、(45.7 ± 18.4)μmol/L;治疗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TNF-α和TRF 水平无显著改变(P > 0.05),2、6、9 个月时TNF-α分别为(84.6 ± 24.9)、(84.7 ± 27.3)、(86.7 ± 28.8)ng/L,TRF 分别为(68.0 ± 25.4)、(74.0 ± 25.6)、(75.9 ± 24.9)μmol/L.结论:TNF-α和TRF 的全程跟踪测定不仅对了解机体抗结核感染的状况、抗结核治疗疗效及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帮助探讨结核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作者:王建;潘洪秋;孙国华;龚玉华;孙春红;王捷婷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