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军;曾高峰;袁娜
目的: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老年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41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老年肺炎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肺炎患者30例,于发病早期测量血清TREM-1的浓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结果:发病早期肺炎组TREM-1浓度高于对照组,TREM-1诊断老年肺炎特异度高.结论:TREM-1可作为老年肺炎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廖瑾莉;何筱莹;徐文辉;王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常规进行钼靶X线和起声(二维黑白超声和彩声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诊断为乳腺肿瘤52例.结果:经病理证实,3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7例为乳头状导管癌,5例为腺癌,1例为转移性肉瘤,2例为分叶状囊肉瘤,41侧淋巴结肿大,7例伴对侧淋巴结肿大.超声对乳腺肿瘤的总阳性诊断率为86.5%,钼靶X线总阳性诊断率为90.4%,两者联合总阳性诊断率为94.2%,但是钼靶X线摄影、超声或两者联合对转移性肉瘤、分叶状囊肉瘤和乳头状导管癌有较高误诊率.结论: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对乳腺肿瘤较具特征性,两者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并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对非浸润性乳腺良恶性肿瘤均有一定的假阴性率,有待于扩大样本量继续进行临床观察.
作者:王泓;王莎莎;贺冬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aliper微流芯片法测定63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同时对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仅检测.结果:63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B型和C型分别为22例和39例,C型HBV重叠HEV感染率明显高于B型(P<0.05),HbeAg(-)和HbeAg(+)分别为31例和32例,HbeAg(-)和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HEV感染率相仿(P>0.05);C型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明显高于B型(JD<0.05),血清CHE、ALB、PTA水平明显低于B型(P<0.05);B型和C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31.8%和61.5%,C型患者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型(P<0.05);在HbeAg(-)组中,B、C型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3%和26.7%,B型患者的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C型(P<0.05).结论:C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B型更易重叠HEV感染,同时,C型患者肝功能损害要明显重于B型.B型HBV易发生前C区变异,可能是B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HEV感染率低于C型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守松;陈子安;崔琢;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小鼠髓样相关蛋白8(MRP8)的真核表达栽体,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提取BALB/c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RP8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带有血凝素(HA)标记的载体pcDNA3-HA上,随后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NIH3T3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重组质粒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并且该质粒能够在NIH3T3细胞的胞浆、胞核中广泛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结论:成功构建带有HA标签的MRP8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正确定位,为进一步研究MRP8作用细胞的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作者:伍丽琼;吴翠玲;王娟;徐佳;邓鹏;姜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价值.方法:30例胶质瘤患者,低级别组11例,高级别组19例.在常规CT扫描的基础上行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灌注图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的r CBF、r CBV、r MTT、r PS均值分别为1.41±0.16、2.31±0.28、1.69±0.83、6.67±2.28;高级别胶质瘤的r CBF、r CBV、r MTT、r PS均值分别为4.96±2.17、4.69±1.65、1.29±0.55、19.19±8.65.两组r CBF、r CBV、r PS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劲柏;任伯绪;雷红卫;蔡新宇;熊浩;胡新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患者男,58岁,因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来我院检查.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查体:BP 120/80 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无十湿哕音.心率约80次/min,心律小齐.无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余无特殊体征.
作者:狄美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下下肢手术的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钠(Na+)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ASA Ⅰ~Ⅱ级老年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晶胶液组(研究组)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对照组)两组.研究组于麻醉前30 min输注高渗晶胶液4mL/kg,对照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8 mL/kg.比较两组患者循环、电解质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在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血压无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在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血压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输液4 mL/kg后研究组血Na+与输液前比较有轻微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0min后基本恢复.两组输液后即刻与术前相比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预注高渗晶胶液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发生的低血压,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无影响.
作者:陶敏;王文伟;王华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94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健康体检者94例作为健康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1.7%,健康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7.9%,病例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为65.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作者:韩虹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法莫替丁是第3代H2受体拮抗药,为非皮试药物,临床应用广泛.药理和临床研究显爪法莫替丁短期使用无明显剐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便秘、腹泻、恶心、纳差和耳鸣等,偶有白细胞减少、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1].引起过敏反应者少见,曾有文献报道法莫替丁可引起过敏反应[2-5].
作者:项琳燕;留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性水肿的疗效.方法:以52例糖尿病肾病中-重度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和黄芪静滴治疗.2周后观察水肿消退情况以及尿量、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和主要凝血指标等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2周后尿量增多、水肿明显改善(P<0.05),24 h尿蛋白明显减少,ALB增加,Scr明显下降(P<0.05).主要凝血指标除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外(P<0.05),其他指标如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亦未见明显出血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注射液可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高凝状态、调节血液流变学、促使组织间液回流,从而对糖尿病肾病性水肿具有较好的利尿消肿作用.
作者:石黎明;宁勇;郑祥雄;林庆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随着头MRI特别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的胼胝体梗死被诊断.因该部位血液供应丰富,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大多数患者恢复较好.本文搜集了自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的14例胼胝体梗死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对鼠H22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22肝癌细胞接种到40只小鼠的背部皮下,肿瘤直径约1cm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隔日尾静脉、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联合用药组,隔日尾静脉推注内皮抑素+腹腔注射阿霉素;内皮抑素组,隔日尾静脉推注内皮抑素;阿霉素组,隔日腹腔注射阿霉素.比较各组的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检测血浆VEGF浓度、肿瘤组织MVD表达,观察小鼠生存期.结果:联合用药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VEGF水平及瘤组织中MVD表达较其他各组明显减低(P<0.05),生存时间较其他各组延长(P<0.05);但内皮抑素组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皮抑素联合阿霉素抗肿瘤作用优于内皮抑素或阿霉素单药治疗,并可使小鼠生存期延长.
作者:王泽新;汪森明;胡喜钢;曹漫明;张积仁;杨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与股静脉斜刺采血法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患儿226例,采用随机分类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113例)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法,对照组(113例)患儿采用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比较并记录一次采血成功率、新手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及肥胖儿一次成功率.结果:股静脉斜刺采血法成功率为90.3%,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成功率为76.1%.结论:股静脉斜刺采血法更适合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中应用.
作者:祝崇雪;李若;金平湖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剖宫产子宫切口部妊娠(全称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e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目前对其诊断、治疗尚尤统一标准.随着剖宫产率增高此病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如果误诊,易发生大出血及子宫切除风险.
作者:唐孟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的基础上加用空心钉加强内固定治疗Evans 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号;许楚才;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清中IL-6、IL-13和ET-1的变化,比较其差异.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清IL-6和ET-1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治疗后血清IL-13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上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明显,对血清中IL-6、IL-13和ET-1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临床中对脑梗死患者应积极应用依达拉奉治疗,以更好地保护脑细胞.
作者:何国美;戴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症常见和主要的治疗方式.此类患者多为高龄,往往合并其他系统和器官疾病,手术麻醉耐受力差,麻醉后又由于术中暴露面广并需大量液体持久膀胱冲洗带走体内热量,故术中寒战发生率很高.
作者:卢仑;官正东;李雪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CpG ODN 1668对裸鼠皮下接种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与卡介苗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通过皮下接种T24细胞,建立裸鼠皮下接种人膀胱癌细胞的动物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BCG组;(3)小剂量CpG ODN 1668组;(4)中等剂量CpG ODN 1668组;(5)大剂量CpG ODN 1668组.自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天起给药,共4次(第1、8、15、22天),在肿瘤周围多点注射相应药物(早期给药);同样方式另设5组动物,自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天起(第7、14、21、28天)于肿瘤周围多点注射相应药物(延迟给药).观察肿瘤体积和裸鼠的生存率.结果:早期给药时,在CpG ODN 1668各剂量组和BCG组,肿瘤生长均被抑制,裸鼠的生存期得到延长.中等剂量和大剂量CpG ODN 1668组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BCG组.延迟给药时,CpG ODN 1668各剂量组肿瘤体积和裸鼠的生存率,与对照组和BCG组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CpGODN 1668的早期应用,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T24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其抗肿瘤效应是非T细胞依赖的.当加大使用剂量时,CpG ODN 1668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BCG.而当肿瘤负荷较大时,CpG ODN 1668和BCG的延迟使用对膀胱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作者:何威;周佩军;沈周俊;马斌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对腺病毒介导的人低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治疗兔急性后肢缺血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1)Ad-HIF-1α及腺病毒空载体(Ad-Blank)扩增、滴度测定.(2)建立兔急性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以Ad-HIF-1α2.0 ×1010PFU)、Ad-Blank(2.0×1010PFU)和NS(0.5 mL)肌注离断股动脉肌群,观察兔一般反应,术前及术后7、28 d检查心电图和血常规、肝肾功能,术后28 d处死动物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Ad-HIF-1α及Ad-Blank滴度分别达2.0×1013、1.5×1013 Pfu/mL.(2)受试期兔一般情况好;3组兔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在正常值范围,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正常;病理学检查未见癌细胞.结论:兔急性后肢缺血模型局部一次性转染2.0×1010PFU的Ad-HIF-1α,未见明显毒副反应;Ad-HIF-1α应用于兔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陈建威;李明琰;陈冬冬;裴静娴;王月刚;吴平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耳后软组织瓣修复腮腺术后凹陷畸形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36例良性腮腺肿物患者,采用改良的除皱隐蔽美容切口,切除腮腺及肿物组织后,依局部凹陷畸形程度,以耳后动脉为蒂,设计制作耳后软组织瓣.翻转180°,作为插入软组织瓣充填术区凹陷.结果:36例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12~36个月,切口在耳后发际内隐蔽,腮腺区无凹陷畸形,外形良好.转移瓣无坏死,无涎瘘、面瘫、耳垂麻木,未发现味觉出汗征象.结论:耳后美容切口联合软组织瓣应用于腮腺手术,切口隐蔽,术后局部凹陷畸形修复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特别适合年轻的患者.
作者:余海;刘德裕;李传真;黄谢山;钟伟;王佳伟;曹贤君;陈尧卉;林道志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