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经胆囊管胆管造影的体会

宋胜江;戴华卫;汤礼贵;曹高健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选择性, 经胆囊管, 胆管造影, 效果满意, 分析报告
摘要:自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我们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656例,其中97例行术中经胆囊管胆管造影.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嗜酸乳杆菌对人轮状病毒感染乳鼠小肠黏膜白细胞黏附分子-1、γ-干扰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感染人轮状病毒乳鼠小肠黏膜白细胞黏附分子-1(ICAM-1)、γ-干扰素(IFN-γ)变化的意义及嗜酸乳杆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选用ICR乳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轮状病毒感染组(B组)、嗜酸乳杆菌预处理组(C组)和嗜酸乳杆菌治疗组(D组),B、C、D组喂服人轮状病毒Wa株.C、D组另喂服嗜酸乳杆菌进行预处理和治疗干预,于病毒感染后第4天随机处死各组8只乳鼠,留取小肠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ICAM-1、IFN-γ的表达.结果:B组ICAM-1表达细胞数和灰度为(52.66±6.62)%和108.11±2.42,A组为(38.10±4.43)%和101.97±2.10,B组比A组显著增高(P<0.05);C组为(43.93±4.42)%和101.75±2.28,D组为(43.45±5.26)%和101.42±2.23,均较B组显著降低(均P<0.05),C组、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IFN-γ表达细胞数和灰度为(43.51±31.40)%和127.71±3.36,A组为(37.52±3.21)%和117.71±3.39,B组比A组显著增高(P<0.05);C组为(50.08±4.21)%和136.37±3.40,D组为(49.50±4.05)%和135.90±3.49,均较B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对感染人轮状病毒的乳鼠有免疫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增强IFN-γ的表达有关.

    作者:石海矾;陈益平;徐志伟;狄军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后路置入钛笼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1例

    患者女,20岁.因高处坠落致全身多处外伤伴下肢功能障碍3 h入院.查体:腰椎各棘突及间隙压痛,以腰1、5周围明显,双下肢肌张力较低,各肌肌力普遍0级,双侧皮肤感觉自大腿中段以远消失,痛温觉消失,鞍区感觉消失,跟膝腱反射消失,病理征均阴性.

    作者:董钊;张永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他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他汀预处理对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手术患者3 893例,根据是否接受他汀预处理分为他汀预处理组(n=3 361)和非他汀预处理组(n=532),比较两组一般的临床特征和人口学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他汀预处理对PCI患者的随访期间的MACCE的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他汀预处理不能降低随访期间病死率和总MACCE事件(1.7%vs.1.3%;12.9%vs8.9%,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等临床基线数据后,COX回归分析显示:他汀预处理组与非他汀预处理组比较,PCI患者随访期间死亡风险RR值为1.168(95%CI 0.33~4.136,P=0.810).结论:他汀预处理不能够降低随访期间总心脑血管事件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的风险,随访期间死亡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素为年龄、射血分数<50%、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女性、血肌苷水平.

    作者:张铭;李志忠;那润萍;张京梅;王苏;陶英;陈顺华;刘小慧;马长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1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6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22例CD4+T淋巴细胞>200/mm3,单纯肺结核16例(72.7%),肺外结核及肺结核并肺外结核占6例(27.3%),多数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典型;101例CD4+T淋巴细胞0~100/mm3,单纯肺结核66例(45.2%),肺外结核及肺结核并肺外结核80例(54.8%),多数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不典型;有78人有结核诊断直接依据,其中10例大便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结论: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肺外结核发病率显著增加,CD4+T淋巴细胞<100/mm3时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不典型,大便可作为晚期艾滋病患者筛查结核的样本来源.

    作者:谢志满;苏汉珍;黄绍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子宫腺肌病与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既往史、临床症状、妇科检查、超声声像图表现、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子宫位置差、CA199、CEA、AFP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子宫腺肌病多有宫腔操作史;痛经、性交疼痛比较多;子宫活动度差、后穹隆触痛、子宫大小呈周期性改变;CA125明显增高: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改变、肌层内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限不清;子宫肌瘤多有妇产科炎症、妇科肿瘤家族病史、口服避孕吏,贫血明显,宫体内见单发或多发的衰减区.结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通过对病史、症状、体征、B超、血清CA125检测可进行鉴别.

    作者:周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吻合器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器械吻合的价值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治疗的1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19例中男8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59岁.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3例.肿瘤下缘距肛门均≤5 cm.全部病例均行GF-Ⅰ型34号吻合器吻合.吻合口漏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作用关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燕辉;黄丽霞;姜雨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臀部巨大神经纤维瘤1例

    患者女,35岁.出生时全身多处黑色皮肤斑点,散在分布,以四肢为主,躯干数目少,双侧腋下可见少许咖啡牛奶斑,无破溃,臀部大片皮肤黑斑,表面无毛发生长.因不影响生活,一直未予以治疗.

    作者:陈宇;樊东力;王韶亮;雷泽源;张一鸣;令狐锐;毛彤春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BDE-209对体外培养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十溴联苯醚(BDE-209)对体外培养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1 d的S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分组,空白对照组,DMSO对照组,实验A组的BDE-209浓度为10μg/mL,实验B组的BDE-209浓度为30 μg/mL,实验C组的BDE-209浓度为50μg/mL.实验组分别对海马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染毒,染毒72 h后分别测量各组神经球直径及数目,并于染毒后24、48、72、96、120 h记录各组光吸收度A值.结果:从新生鼠海马分离培养的细胞巢蛋白阳性.染毒72 h后测量各组神经球直径及数目,发现随着染毒剂量加大,神经球明显变小,数目变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MTT结果显示随着BDE-209暴露浓度及时间增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1).结论: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的新生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能力,BDE-209可以导致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发生改变,随BDE-209暴露浓度及时间增加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作者:张春芳;陈敦金;陈艳红;苏春宏;刘先保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25G腰穿针临床应用体会

    临床上,手术时间较短的下腹部手术(如剖腹产)和骨科下肢手术(如取内固定)均可在单次腰麻下进行.用常规22G腰穿针做腰麻,常发生术后头痛等并发症.如果采用腰硬联合穿刺技术,易发生术后腰痛等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用25G腰穿针行腰麻,省略皮肤局麻及硬麻穿刺针做引导,通过50例临床应用,证实此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郑铁成;高立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子宫破裂并宫旁死胎1例

    患者女,28岁,平素体健,23岁结婚.孕5产1流4.于2005年9月平安产一男活婴,夫儿体健.末次月经2009年4月5日,停经后行B超检查确诊宫内妊娠.8月1日在外院门诊行药物流产,8月1日及2日每日各口服药物(具体药物不祥)3片,8月3日阴道上药(药物不祥)2片后,胎儿未排出,后又上药物胎儿仍未排出,予加压及清宫术,术中清除少许胎儿组织,后感腰痕,以右侧为甚.

    作者:鲍俊初;杜绪仓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情况,给胃癌手术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检测21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胃癌细胞的p53、bcl-2和CD95的平均光密度值以及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后胃癌细胞的p53、bcl-2和cD95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l-2低于化疗前,而p53和CD95高于化疗前.化疗后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术前化疗能够抑制胃癌细胞bcl-2的表达,增强p53和cD95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对于改善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蔡红星;李周儒;程言博;董国凯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胰岛素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

    创面愈合是机体自身恢复其表面连续性和完整性所进行的一系列修复活动,是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分子事件,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相关激素参与这个过程,通过刺激细胞趋化、增殖,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彤成,终收缩伤口并重建组织的完整性.目前,创面愈合,尤其是一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欧邦军;梁自乾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RGS16过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检测RGS16在大肠癌表达情况,并评估其是否涉及了大肠癌的转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检测62例大肠癌及23例相应正常组中RGS16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13.0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GS16在细胞浆表达.与正常大肠组织相比,大肠癌中的RGS16表达明显增高(P=0.000).进一步分析发现,发生远处转移原位大肠癌中的RGS16表达比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原位大肠癌高(P=0.015).结论:RSG16在大肠癌中高表达,并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转移.

    作者:张渝;刘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宫腔镜下COOK导丝疏通治疗输卵管梗阻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COOK导丝疏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3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诊断为输卵管阻塞采用宫腔镜下COOK导丝疏通治疗.结果:283例患者中发现榆卵管阻塞403条,通而不畅99条,用COOK导丝疏通后395条通畅,通而不畅61条,输卵管疏通率高达78.69%.结论:应用宫腔镜下COOK导丝疏通治疗输卵管梗阻成功率高,效果好.

    作者:李留霞;高瑞格;黄华;杨婉景;张凯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喉部分切除术后残喉内肉芽36例诊治体会

    目的:初步探讨喉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残喉内肉芽的诊治,以及分析影响残喉内肉芽生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8年间在我科施行36例喉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线结组和无线结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线结组和无线结组中残喉内肉芽变化情况不同,无线结组中残喉内肉芽常常会自行消退,线结组中残喉内肉芽随着线结的脱落或手术去除也会逐渐消退,且手术术式的不同与残喉内肉芽生长相关.结论:对喉部分切除术后残喉肉芽组织的处理应区别对待,对无线结裸露的可随访观察,一般不需手术治疗,但必须排除肿瘤复发;对有线结裸露的可先观察线结脱落与否、肉芽增生情况,必要时在喉镜下去除线结后继续进行临床观察.对术后肉芽增生致喉狭窄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以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晓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IL-17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新进展

    Th17细胞是近十年发现的一群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IL-17A、IL-17F、IL-6和TNF等细胞因子.IL-17A,又名IL-17,虽然它主要由记忆性T淋巴细胞分泌,但却在天然免疫、宿主防御和自身免疫中有特殊功能.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IL-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本文拟就近几年对IL-17与SLE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雪;吕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RNA干扰在脑胶质瘤分子靶标研究中的进展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神经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4.69%,其中恶性胶质瘤占70%[1-2] ,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是大限度地进行手术切除,并结合放、化疗和其他治疗方式.但由于胶质瘤存在恶性增殖和侵袭性强的特点,手术很难完全切除,且术后极易复发,如何控制胶质瘤的恶性增殖和侵袭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作者:徐涛;陈菊祥;卢亦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舒必利组,每组38例,治疗12周,采用PANSS、TE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齐拉西酮组SDSS各条目均明显改善,且在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内外活动、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责任心和计划性等方面的改善明显好于舒必利组(P<0.05~0.01).齐拉西酮组GQOLI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均明显优于舒必利组(均P<0.01).齐拉西酮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舒必利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优于舒必利.

    作者:段武钢;孙全新;罗建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一次性气管套管置入后呼吸困难的临床分析

    气管切开术初仅用于解除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嗣有很大的扩展,尤其是颅脑外伤出血致昏迷及肺气肿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能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从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减轻呼吸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无效死腔及呼吸次数,避免肺部感染.

    作者:张伟红;兰金山;潘秋兰;李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联合麻醉术后脑脊液外漏1例

    患者女,35岁,足月孕,要求手术产.麻醉选择一点法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阻滞,穿刺点L2-3,麻药2%盐酸利多卡因3 mL+1‰盐酸肾上腺素0.2 mL+10%葡萄糖注射液0.8 mL混合液.

    作者:王刚祥;毛责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