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
目的:探讨他汀预处理对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手术患者3 893例,根据是否接受他汀预处理分为他汀预处理组(n=3 361)和非他汀预处理组(n=532),比较两组一般的临床特征和人口学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他汀预处理对PCI患者的随访期间的MACCE的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他汀预处理不能降低随访期间病死率和总MACCE事件(1.7%vs.1.3%;12.9%vs8.9%,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等临床基线数据后,COX回归分析显示:他汀预处理组与非他汀预处理组比较,PCI患者随访期间死亡风险RR值为1.168(95%CI 0.33~4.136,P=0.810).结论:他汀预处理不能够降低随访期间总心脑血管事件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的风险,随访期间死亡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素为年龄、射血分数<50%、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女性、血肌苷水平.
作者:张铭;李志忠;那润萍;张京梅;王苏;陶英;陈顺华;刘小慧;马长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病例相对增多,该病治疗棘手,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大出血,是异位妊娠中的严重类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20例的病例资料,来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方法及有效性.
作者:刘秋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46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管饲和(或)完全静脉营养.观察组24例在常规处理、时症支持治疗、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体质量变化、迭全量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低血糖、吸入性肺炎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结果:在低血糖及吸入性肺炎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及呼吸暂停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来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有效促进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胃肠发育及功能成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霆芳;曹桂霞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临床上,手术时间较短的下腹部手术(如剖腹产)和骨科下肢手术(如取内固定)均可在单次腰麻下进行.用常规22G腰穿针做腰麻,常发生术后头痛等并发症.如果采用腰硬联合穿刺技术,易发生术后腰痛等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用25G腰穿针行腰麻,省略皮肤局麻及硬麻穿刺针做引导,通过50例临床应用,证实此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郑铁成;高立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一种新型手术疗法--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中的应用.方法:行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的CHPS患儿20例,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正常组婴幼儿及CHPS组患儿术前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现察CHPS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变化趋势.结果:正常纽婴幼儿与CHPS纽患儿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HPS组患儿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很好地观察正常婴幼儿及CHPS患儿术前、术后肌层及黏膜层血流状况,对于诊断CHPS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马晓梅;柳建华;王岩;马穗红;曾功君;罗环千;寇燕妮;许安丽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舒必利组,每组38例,治疗12周,采用PANSS、TE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齐拉西酮组SDSS各条目均明显改善,且在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内外活动、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责任心和计划性等方面的改善明显好于舒必利组(P<0.05~0.01).齐拉西酮组GQOLI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均明显优于舒必利组(均P<0.01).齐拉西酮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舒必利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优于舒必利.
作者:段武钢;孙全新;罗建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进行性的骨质破坏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约9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损害[1].与其他实体瘤骨转移所致的骨质破坏不同,60%的MM患者在确诊时就伴有明显的骨痛,并逐渐发展为病理性骨折[2].
作者:高维;李惠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观念的改变,未婚先孕及已婚非意愿性妊娠现象增多,药物流产因其自身痛苦小、成功率高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 .对于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影响因素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2]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行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菊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6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22例CD4+T淋巴细胞>200/mm3,单纯肺结核16例(72.7%),肺外结核及肺结核并肺外结核占6例(27.3%),多数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典型;101例CD4+T淋巴细胞0~100/mm3,单纯肺结核66例(45.2%),肺外结核及肺结核并肺外结核80例(54.8%),多数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不典型;有78人有结核诊断直接依据,其中10例大便涂片找到抗酸杆菌.结论: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肺外结核发病率显著增加,CD4+T淋巴细胞<100/mm3时肺结核患者X线表现不典型,大便可作为晚期艾滋病患者筛查结核的样本来源.
作者:谢志满;苏汉珍;黄绍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患者女,20岁.因高处坠落致全身多处外伤伴下肢功能障碍3 h入院.查体:腰椎各棘突及间隙压痛,以腰1、5周围明显,双下肢肌张力较低,各肌肌力普遍0级,双侧皮肤感觉自大腿中段以远消失,痛温觉消失,鞍区感觉消失,跟膝腱反射消失,病理征均阴性.
作者:董钊;张永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无瘤技术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近年在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1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0~160min,平均135min.术中出血量70~150 mL,平均110 mL.切除标本远端阴性切缘≥2 cm,环周经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侵犯.术后无肠漏、吻合口狭窄或大便失禁等并发症.中位随访18个月,无种植性肿瘤转移和局部复发患者.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可以达到肿瘤手术中的无瘤原则,具有美容、微创和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
作者:钟先荣;卢榜裕;梁家强;孔勇;陈坤;薛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心内科发生医院内感染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8.7%;合并其他疾病34例;心功能发级Ⅰ级12例,Ⅱ级26例,Ⅲ级31例,Ⅳ级11例;实施侵袭性诊治措施27例;预防应用抗生素25例;具有感染典型表现52例,28例院内感染症状不典型;呼吸道感染32例,泌尿道28例次,胃肠道感染8例,其他2例.结论: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症状部分不典型,通过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控制度、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健康教育、尽量避免损伤性操作、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重视保护易感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俞静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COOK导丝疏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3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诊断为输卵管阻塞采用宫腔镜下COOK导丝疏通治疗.结果:283例患者中发现榆卵管阻塞403条,通而不畅99条,用COOK导丝疏通后395条通畅,通而不畅61条,输卵管疏通率高达78.69%.结论:应用宫腔镜下COOK导丝疏通治疗输卵管梗阻成功率高,效果好.
作者:李留霞;高瑞格;黄华;杨婉景;张凯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创面愈合是机体自身恢复其表面连续性和完整性所进行的一系列修复活动,是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分子事件,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相关激素参与这个过程,通过刺激细胞趋化、增殖,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彤成,终收缩伤口并重建组织的完整性.目前,创面愈合,尤其是一些难愈性创面愈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欧邦军;梁自乾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器械吻合的价值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治疗的1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19例中男8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59岁.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3例.肿瘤下缘距肛门均≤5 cm.全部病例均行GF-Ⅰ型34号吻合器吻合.吻合口漏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作用关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燕辉;黄丽霞;姜雨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子宫腺肌病与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既往史、临床症状、妇科检查、超声声像图表现、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年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子宫位置差、CA199、CEA、AFP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子宫腺肌病多有宫腔操作史;痛经、性交疼痛比较多;子宫活动度差、后穹隆触痛、子宫大小呈周期性改变;CA125明显增高: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改变、肌层内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限不清;子宫肌瘤多有妇产科炎症、妇科肿瘤家族病史、口服避孕吏,贫血明显,宫体内见单发或多发的衰减区.结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通过对病史、症状、体征、B超、血清CA125检测可进行鉴别.
作者:周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高凝状态患者行抗凝治疗,观察疗效,探讨机制.方法:Ⅳ级AECOPD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增高和D二聚体增高者随机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5 000 IU/d×5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浆vWF、D二聚体、血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抗凝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vWF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1)、动脉血氧分压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vWF水平、血浆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但改善程度与抗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Ⅳ级AECOPD患者伴高凝状态患者的血浆vWF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白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减少住院时间,对急性加重期的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伟春;孙嵘;胡国萍;吴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脑血管狭窄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国外研究发现大约68%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狭窄,而不同种族的人群脑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也不尽相同,白种人好发颈动脉颅外段病变,亚洲人以颅内血管病变似乎更多见[1-2]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和易患因素,为临床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狭窄提供依据.
作者:孙瑄;陶庆玲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神经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4.69%,其中恶性胶质瘤占70%[1-2] ,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是大限度地进行手术切除,并结合放、化疗和其他治疗方式.但由于胶质瘤存在恶性增殖和侵袭性强的特点,手术很难完全切除,且术后极易复发,如何控制胶质瘤的恶性增殖和侵袭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作者:徐涛;陈菊祥;卢亦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2例中重度OHSS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早发组和迟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早发组患者为42例(58.3%),迟发组为30例(41.6%).迟发组胸腹水、肝肾功能不全、重度OHSS发生率和妊娠率均高于早发组(P<0.05),迟发组患者注射HCG当日的成熟卵泡数高于早发组(P<0.05),但雌二醇水平(3 673.44±472.31)pg/mL低于早发组(P<0.05).结论:早发组和迟发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掌握两种分型的发病特点,对于中重度OHSS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文静;罗喜平;蔡倩芳;廖碧翎;谭晓嫦;邓群娣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