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刘伟春;孙嵘;胡国萍;吴奇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低分子肝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 血白细胞计数, 动脉血氧分压
摘要:目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高凝状态患者行抗凝治疗,观察疗效,探讨机制.方法:Ⅳ级AECOPD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增高和D二聚体增高者随机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5 000 IU/d×5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浆vWF、D二聚体、血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抗凝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vWF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1)、动脉血氧分压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vWF水平、血浆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但改善程度与抗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Ⅳ级AECOPD患者伴高凝状态患者的血浆vWF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白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减少住院时间,对急性加重期的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皮质激素对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的作用利弊探讨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各病程中的作用利弊,以及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02年7月至2008年7月临床诊断78例IPF患者,对其各病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糖皮质激素治疗和IPF预后无关(P>0.05),KaPlan-Meier检验也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改变IPF的预后.

    作者:佘巍巍;曾锦荣;陈峰;林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Caspase 3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外感染肺泡上皮细胞探讨凋亡蛋白caspase 3的活性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及凋亡蛋白caspase 3对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泡上皮细胞A549,用肺炎链球菌R6体外感染A549,TUNEL法检测A549细胞凋亡,RT-PCT法检测caspase 3基因转录强度,化学荧光测定法检测caspase 3.结果:肺炎链球菌能时间依赖性地诱导A549凋亡;Caspase 3的基因翻译强度与蛋白活性随感染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而且与A549细胞凋亡变化同步.结论:Caspase 3在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贾明旺;黄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情况,给胃癌手术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检测21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胃癌细胞的p53、bcl-2和CD95的平均光密度值以及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后胃癌细胞的p53、bcl-2和cD95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l-2低于化疗前,而p53和CD95高于化疗前.化疗后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术前化疗能够抑制胃癌细胞bcl-2的表达,增强p53和cD95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对于改善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蔡红星;李周儒;程言博;董国凯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进行性的骨质破坏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约9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损害[1].与其他实体瘤骨转移所致的骨质破坏不同,60%的MM患者在确诊时就伴有明显的骨痛,并逐渐发展为病理性骨折[2].

    作者:高维;李惠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两种检测血清结合胆红素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2,4-二氯苯胺重氮法(DCA)和钒酸盐氧化法检测血清结合胆红素的结果.方法:根据NCCLS(EP6-P)评价方案,评估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偏倚.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8 5),Ⅰ、Ⅱ、Ⅲ组检测结果无差异,Ⅳ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应建立与方法学相对应的血清结合胆红素参考值范围.

    作者:刘云军;李雄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非典型川崎病48例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的探讨

    目的:对非典型川崎病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及早期诊断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非典型川崎痛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非典型川崎病中,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冠状动脉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95.8%、81.3%、100%、97.9%、93.8%、68.8%.结论:非典型川崎病容易误诊漏诊,对发热持续时间长、白细胞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提高警惕,及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及血沉、C反应蛋白,动态观察血小板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方彩文;徐小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利多卡因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肾动脉不夹闭;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4 h;利多卡因组(L组)肾动脉阻断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mg/kg,I/R组、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中观察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I/R组呈明显心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L组心肌组织损伤明显改善.I/R、L组血浆H-FABP,心肌组织NE、TNF-α较sham组升高,但是I/R组高于L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下调TINF-α表达有关.

    作者:朱小兵;石翊飒;刘桦;张喜洋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他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他汀预处理对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手术患者3 893例,根据是否接受他汀预处理分为他汀预处理组(n=3 361)和非他汀预处理组(n=532),比较两组一般的临床特征和人口学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他汀预处理对PCI患者的随访期间的MACCE的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他汀预处理不能降低随访期间病死率和总MACCE事件(1.7%vs.1.3%;12.9%vs8.9%,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等临床基线数据后,COX回归分析显示:他汀预处理组与非他汀预处理组比较,PCI患者随访期间死亡风险RR值为1.168(95%CI 0.33~4.136,P=0.810).结论:他汀预处理不能够降低随访期间总心脑血管事件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的风险,随访期间死亡事件的独立的预测因素为年龄、射血分数<50%、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女性、血肌苷水平.

    作者:张铭;李志忠;那润萍;张京梅;王苏;陶英;陈顺华;刘小慧;马长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25G腰穿针临床应用体会

    临床上,手术时间较短的下腹部手术(如剖腹产)和骨科下肢手术(如取内固定)均可在单次腰麻下进行.用常规22G腰穿针做腰麻,常发生术后头痛等并发症.如果采用腰硬联合穿刺技术,易发生术后腰痛等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用25G腰穿针行腰麻,省略皮肤局麻及硬麻穿刺针做引导,通过50例临床应用,证实此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郑铁成;高立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舒必利组,每组38例,治疗12周,采用PANSS、TE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分别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齐拉西酮组SDSS各条目均明显改善,且在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内外活动、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责任心和计划性等方面的改善明显好于舒必利组(P<0.05~0.01).齐拉西酮组GQOLI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均明显优于舒必利组(均P<0.01).齐拉西酮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舒必利组(P<0.01).结论:齐拉西酮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且优于舒必利.

    作者:段武钢;孙全新;罗建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RGD肽修饰纯钛表面成骨细胞生物合成功能的研究

    目的:评价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修饰纯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纯钛表面接枝RGD肽,测定表面培养成骨细胞蛋白的合成、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的表达.结果:RGD肽修饰后材料表面细胞总蛋白合成、ALP活性提高,骨钙素表达提前.结论:RGD肽修饰纯钛表面对大鼠成骨细胞分化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陈奕帆;万乾炳;宋光保;刘长虹;杨晓喻;王剑;巢永烈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心内科发生医院内感染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8.7%;合并其他疾病34例;心功能发级Ⅰ级12例,Ⅱ级26例,Ⅲ级31例,Ⅳ级11例;实施侵袭性诊治措施27例;预防应用抗生素25例;具有感染典型表现52例,28例院内感染症状不典型;呼吸道感染32例,泌尿道28例次,胃肠道感染8例,其他2例.结论: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症状部分不典型,通过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控制度、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健康教育、尽量避免损伤性操作、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重视保护易感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俞静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甲状旁腺素相关肽对INS-1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对大鼠胰岛β细胞瘤株INS-1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方法:分别应用不同浓度PTHrP干预INS-1细胞,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然后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Ki67、PDX-1、Bax及Bcl-2的表达,BrdU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PTHrP具有农度依赖性的促进INS-1细胞增殖,PTHrP显著上调Ki67、PDX-1及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PTHrP干预后细胞BrdU表达增高.结论:PTHrP可以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

    作者:梁华晟;薛耀明;钟宇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HCPT治疗8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TURBT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76例患者经6个月~2年随访后12例复发,复发率为15.79%.其中9例再次行TURBT术,3例改行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HCPT具有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毛康军;何王宇;万飞熊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该基因对胃癌复发、远处转移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将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按survivin是否表达分为表达阳性与阴性两组,同时行相同的治疗(化疗与抗肿瘤).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共有78例患者纳入研究和随访观察,47例患者标本survivin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阳性率60.25%.survivin阳性组术后12~24个月复发率(51±2)%高于survivin阴性组(9±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胃癌浸润程度的加深,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升高;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患者术后复发转移较对照组早.Survivin蛋白可以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之一.

    作者:苏晋捷;曾祥福;刘晓平;冯起放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20例

    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病例相对增多,该病治疗棘手,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大出血,是异位妊娠中的严重类型.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20例的病例资料,来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方法及有效性.

    作者:刘秋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Orem自理模式训练对帕金森病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训练对帕金森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帕金森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Orem自理模式训练.治疗时间均为8周,治疗前后运用帕金森病的临床分级和改良的Webster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运用Orem自理模式训练能明显提高帕金森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静梅;张锐芝;周颐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研究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5~55岁153例女性为检测对象,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受栓者足跟部骨密度(BMD)值,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身高、体质指数.结果:绝经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未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P=0.022),且绝经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组,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185),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224),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和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关系密切,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明显降低,绝经可能是导致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作者:邢晨芳;范国裕;段言峰;李丹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46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管饲和(或)完全静脉营养.观察组24例在常规处理、时症支持治疗、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体质量变化、迭全量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低血糖、吸入性肺炎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结果:在低血糖及吸入性肺炎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及呼吸暂停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来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有效促进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胃肠发育及功能成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霆芳;曹桂霞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复发性肠套叠关系的探讨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内,以4~10个月多见.复位后部分患儿可能再次复发肠套叠.复发性肠套叠病因尚未明确,现通过对我科2005-2009年收治的14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的观察,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复发性肠套叠的关系.

    作者:汪岭;魏亚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