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杰;王志运;尹庆水;夏远军
目的:探讨Kai-1、Fit-4(fms样酪氨酸激酶4)和Tiam-1(T淋巴瘤侵袭转移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寻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表达情况,比较它们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对52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评估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阳性率分别为61%、49%和84%,表达率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Kai-1、Fit-4和Tiam-1表达呈正相关性;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0%、66%和94%,特异度分别为67%、67%和25%,准确度分别为78%、67%和49%;Kai-1在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术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Kai-1、Flt-4和Tiam-1表达异常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Kai-1和Flt-4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作者:韦荣干;黄振录;周祥祯;丁志敏;莫祥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N)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判断早期肾脏损伤和终止妊娠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建卡孕妇200例,分为正常妊娠组60例、妊娠高血压组90例和子痫前期组50例,同时选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检测研究对象的CysC、血肌酐(SCr)和尿蛋白等指标的值,分析CysC与SCr和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及与终止妊娠之间的关系.结果:妊娠高血压组和子痫前期组的CysC均高于妊娠正常组和正常对照组,子痫前期组的CysC又高于妊娠高血压组;CysC与SCr和尿蛋白均呈正相关;CysC≥2.5 mg/L和尿蛋白阳性呈(+++)的孕妇,应尽快终止妊娠.结论:CysC是一项敏感且可靠的评价PIN早期肾脏损伤的指标,临床可结合CysC和尿蛋白的结果,采取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罗红权;陈新敏;薛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应用ESIN治疗35例儿童桡骨颈骨折.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以及器械护士与手术者的熟练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结果:35例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和固定,手术操作过程顺畅,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应用ES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可靠且并发症少,是值得提倡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韩红娜;李曼;刘艳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粘合式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6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根据吻合方式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粘合式吻合技术进行胰肠吻合,另一组用传统套入式胰肠吻合,分别对术中吻合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粘合式胰肠吻合在术中吻合时间比套入式吻合明显缩短,术后无胰瘘发生.而传统套入式胰肠吻合发生2例胰瘘.其余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粘合式胰肠吻合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实用的方法.
作者:陈建雄;霍枫;程黎阳;詹世林;蒲森水;汪邵平;李鹏;陆树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术后乳房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总结12例乳腺肿瘤术后假体植入和自体组织移植即刻乳房再造的经验,介绍乳房再造的安全性以及病例选择和手术方法.结果:12例再造手术均取得成功,应用假体植入即刻乳房再造8例,背阔肌肌皮瓣(或扩大背阔肌肌皮瓣)即刻乳房再造4例(其中联合假体植入1例).病理结果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局灶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乳腺癌9例.术后辅助化疗7例,放疗2例,内分泌治疗5例.随访时间1~18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再造乳房效果满意.结论:乳腺肿瘤术后即刻乳房再造能兼顾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安全可行.
作者:韩学东;甄林林;施建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胰腺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其病理类型复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位于胰腺体尾部的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而胰腺囊性肿瘤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多可手术切除.胰腺体尾部肿瘤以胰体尾切除为标准术式,其中又分为保留脾脏与联合脾脏切除的术式.近年,随着损伤控制外科的发展,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大限度地保留器官的功能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胰腺体尾部切除对胰腺内分泌、外分泌功能影响较大,特别是合并慢性胰腺炎的患者,术后易出现糖尿病及营养不良.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是否均需切除胰腺体尾部,近年备受争议,也是国内外胰腺会议讨论的热点.
作者:甄作均;王峰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累及腹膜后者临床虽不少见,但因其表现无特异性,病情复杂,易引起误诊,影响治疗及预后.2001年5月至2008年4月本院收治波及腹膜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5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琛;肖接承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损伤程度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白细胞介素18(IL-18)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老年ACS患者、加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P)及25例正常老年人血清hs-CRP、MCP-1及IL-18水平、血浆TAT含量.采用Gensini评分方法评价ACS、SAP患者冠脉病变损伤程度.结果:老年ACS组血清(浆)hs-CRP、MCP-1、TAT、IL-18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正常老年人(P<0.01);老年ACS组与SAP组Gensin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浆)hs-CRP、MCP-1、TAT、IL-18与Gensini评分之间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01、0.192、0.140、0.154,均P>0.05),hs-CRP、MCP-1、IL-18与TAT之间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31、0.453、0.436,均P<0.05).结论:促炎症细胞因子在老年ACS粥样斑块的易损性方面发挥了作用,易损斑块容易导致凝血系统的激活;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不能作为判断老年冠心痛病情危险性的指标.
作者:谭洪勇;张金国;刘向群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4例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4例患者中内瘘急性闭塞16例,慢性狭窄18例.低血压是导致内瘘闭塞主要原因,穿刺不当造成的血管损伤及感染极易引起内瘘狭窄.结论: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是内瘘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正确评估患者的干体重,预防与及时纠正低血压,提高穿刺技术,切实做好内瘘的护理,是延长内瘘寿命,保证血液透析能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作者:杜春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的干预.方法:对20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横纹肌溶解征、肝功能异常、周围神经感觉异常和精神抑郁症不良反应,积极采取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护理、特殊不良反应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结果:经适当护理干预后,20例患者均未出现生命体征不稳等严重后果.结论:严格掌握他汀类药物适应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积极进行护理干预.
作者:徐乃翠;徐晓春;俞琦;张双双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7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7.7±17.5)min,术中出血量(102.6±37.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0±4.8)h,术后住院天数(3.8 ±1.2)d,无脏器损伤及严重术后并发症,切口全部甲级愈舍,术后常规2~3个月B超复查子宫,均恢复正常大小,有月经者月经均正常.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有效的手术方法,但需要注意术前常规彩超检查,术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手术操作技巧,必要时中转开腹,防止并发症.
作者:张艳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对比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使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椎动脉(VA)颅外段狭窄的检测结果,讨论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在VA颅外段病变检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与DSA检查对VA颅外段狭窄的诊断一致性.结果: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与DSA对于VA颅外段狭窄的检测一致性较好(Kappa=0.79>0.75).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方法,其对VA颅外段狭窄病变的诊断结果与DSA一致性较好,因此可以作为VA病变的筛查及介入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金志斌;杨咏波;杨建;陈进;吴敏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7例施行肝癌根治术的病例入选本研究,根据其复发倾向分为早期复发组及非早期复发组.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GPC3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均提示GPC3高表达于早期复发组.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GPC3表达、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和ALT(P<0.05)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PC3,肿瘤直径和血管侵犯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C3其高表达有可能增加复发风险.
作者:陈斯聪;简志祥;陈伟;郑江华;陈志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单核细胞是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通过分泌数量众多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主动和协同作用的方式招募炎性细胞,同时通过MHCⅡ分子给T细胞提呈抗原,引起后者的活化和增殖[1],在抗细胞内致病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1988年首次报道在二色法流式细胞术基础上发现了一种新的CD14+CD16+单核细胞,该亚群具有更强的分泌促炎因子和抗原递呈能力,目前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已有一些报道.
作者:黄昂;张纪元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结肠肿瘤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前移,部分表现为与急性阑尾炎相似的临床表现,使一部分结肠肿瘤常初诊为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初诊为急性阑尾炎后经手术确诊为结肠肿瘤结肠肿瘤患者共3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代明盛;沈华强;郑小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TEAP)在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选取30例有胸痛或胸闷症状临床怀疑心绞痛但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者,先行TEAP,30min后静脉使用多巴胺10μg/(kg·min),当血压达到稳定后,再次行TEAP.记录先后两次负荷试验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痛标准(冠脉狭窄≥50%为阳性,诊断冠心病;<50%为阴性,诊断非冠心痛).比较两种负荷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TEAP敏感性为57.1%,特异性为77.8%;多巴胺联合TEAP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88.9%.联合负荷试验敏感性高于TEAP(P<0.05),两组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TEAP比较,多巴胺联合TEAP能提高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不降低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健豪;宋明才;梁嘉永;张稳柱;林转娣;雷汉东;苏景强;区彩文;陈国钦;赵善隽;李志家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肠癌手术后肌肉内镇痛(PCIM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及布托啡诺复合氯诺昔康组(BL组)分别接受术后持续肌肉内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2、6、10、20、28、48h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PCIMA方案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目的,3组VAS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0 h内B组的疼痛视觉评分(VAS)高于F组和BL组(P<0.05).BL组不仅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布托啡诺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肠癌手术后肌肉内镇痛,可起到应用简单,副作用少,镇痛镇静效果好的作用.
作者:洪庆雄;林明;邵兰;张广防;贾彬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且置管时间长.我科于2009年12月22日给一患者置入PICC管后,12月31日床边B超显示有血栓形成.经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得到较满意效果.
作者:李俊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等疾病,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的过度增多为临床表现[1].近来国内外的病例报道显示,在这些患者中会出现假性高血钾的情况.本文报道4例出现假性高血钾的临床病例,分析患者发生假性高血钾的情况,并结合文献讨论假性高血钾发生的原因.
作者:郭晓玲;王慈;张改玲;牛志云;蔡圣鑫;潘崚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前,Masson三色染色法仍是胶原纤维、肌纤维染色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同时显示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组织形态通过着染蓝褐色的细胞核有很好的辨认性.Masson三色法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研究工作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意识到传统的Masson三色染色法[1]操作较繁琐,时间长,试剂作用时间和着色效果受室温影响较大.
作者:林云恩;许惠娟;何萍;余妙丽;何新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