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强;徐宁;易四维;黄丽英;何文军;吴子安
目前,Masson三色染色法仍是胶原纤维、肌纤维染色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同时显示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组织形态通过着染蓝褐色的细胞核有很好的辨认性.Masson三色法在许多疾病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研究工作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意识到传统的Masson三色染色法[1]操作较繁琐,时间长,试剂作用时间和着色效果受室温影响较大.
作者:林云恩;许惠娟;何萍;余妙丽;何新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我院于2009年7月24日收治11例急性维生素D中毒患者,经及时确诊,采取有效措施,均脱离危险,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昭穗;夏挺;许树根;黄昭喧;梁萌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及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186例冠心病患者,光学法检测分别由二磷酸腺苷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AR或ASR组及阿司匹林敏感(AS)组.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因素与AR或ASR的相关性.结果:AR+ASR组与AS组中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8/58和39/128,糖尿病患者例数分别为23/58和26/1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3.01 4±0.72)mmol/L和(2.7±0.65)mmol/L,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AR+ASR组与AS组中高血压病怠者例数分别为23/58和34/128,吸烟患者例数分别为17/58和25/1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DL-C血症及糖尿病是AR或ASR的易患因素.结论:AR或ASR在女性冠心病患者及合并糖尿病或高LDL-C的冠心病患者中易于发生,其中高LDL-C血症及糖尿病与AR或ASR相关性强.
作者:吴建华;朱健华;潘闽;石桂良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体外长期培养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制备原代和第7代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总蛋白样品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采用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获得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分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选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半定量RT-PCR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mRNA水平进行确证.结果:获得了蛋白质分离效果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选取的2个在第7代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的蛋白质分别为PA-FABP(psoriasis-associated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5)和Galectin-7,半定量RT-PCR确证第7代角质形成细胞中PA-FABP和Galectin-7的基因转录水平较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相应的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体外长期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可能影响一些与细胞的脂肪酸代谢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作者:吴晓萍;曾耀英;聂燕芳;刘钧澄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60例用思密达口服,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5%、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654-2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洋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结肠肿瘤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前移,部分表现为与急性阑尾炎相似的临床表现,使一部分结肠肿瘤常初诊为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初诊为急性阑尾炎后经手术确诊为结肠肿瘤结肠肿瘤患者共3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代明盛;沈华强;郑小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胰头癌是一种极难治疗的恶性肿瘤,目前外科治疗仍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创伤大,病死率高,而远期效果又很差等.目前,能够手术者也仪占全部胰腺癌患者的30%~40%,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18.6%.手术病死率也有3%~5%,术后并发症率高达25%~40%[1-2],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胰腺癌切除指征尚缺乏合理把握.相当多的临床医师主要还是以手术探查来评价胰腺癌的可切除性,很多病例在术中发现肿瘤固定包绕主要血管或淋巴结融合肿大,甚至已有肝脏转移等情况而放弃手术.
作者:侯宝华;区金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患者女,32岁,因反复咽痛发热10年于1997年6月24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胃病史.查体:T 36.6℃,P72次/min,R 20次/min,BP 12/9 kPa (1 mmHg=0.13 3kPa),一般情况良好,双侧扁桃体慢性充血,Ⅲ度肿大,隐窝口扩大,挤压有白色干酪样分泌物,咽后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人院后行血常规、血凝四项及微生物学、心电图、X线胸部摄片等常规术前检查,均未见异常,于1997年6月28日上午9时在局麻下行扁桃体剥离术,手术操作规范,腺体切除彻底,手术过程顺利,出血不多(约70 mL),历时40 min,术毕回病房休息.
作者:王高;蒙玉号;涂云;蔡金祝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鼻咽癌是我国头颈部的常见肿瘤,尤其好发于南方各地区.其病因涉及病毒感染、遗传、饮食、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鼻咽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活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本文就近些年来研究热点的基因p53、p16、bcl-2、cox-2在鼻咽癌中表达及其在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以下简要综述.
作者:邓文婷;王双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应用ESIN治疗35例儿童桡骨颈骨折.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以及器械护士与手术者的熟练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结果:35例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和固定,手术操作过程顺畅,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应用ESIN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可靠且并发症少,是值得提倡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韩红娜;李曼;刘艳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及其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时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心肌缺血情况、胆固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治疗,临床疗效优于仅联用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三强;潘苗;刘建庄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确定MRSA的van基因的表达与对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趋势的相关性.方法:分析MRSA菌株耐药谱确定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趋势,通过PCR筛选出现耐药趋势的MRSA菌株中va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MRSA菌株对糖肽类抗生素药敏结果中位数和频数分布趋势都显示向耐药方向的偏态分布,而van基因在85株MRSA中没有阳性表达菌株.结论:MRSA菌株对糖肽类抗生素出现明显的向耐药方向发展的趋势,而van基因的表达与这种耐药趋势不呈现明显的相关性,证明对于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还会更加复杂,尤其是hVISA的出现对MRSA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罗强;徐宁;易四维;黄丽英;何文军;吴子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胰腺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其病理类型复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高.位于胰腺体尾部的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而胰腺囊性肿瘤与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多可手术切除.胰腺体尾部肿瘤以胰体尾切除为标准术式,其中又分为保留脾脏与联合脾脏切除的术式.近年,随着损伤控制外科的发展,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大限度地保留器官的功能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胰腺体尾部切除对胰腺内分泌、外分泌功能影响较大,特别是合并慢性胰腺炎的患者,术后易出现糖尿病及营养不良.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是否均需切除胰腺体尾部,近年备受争议,也是国内外胰腺会议讨论的热点.
作者:甄作均;王峰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表面活性蛋白D(suffactant protein D,SP-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5组,分别给与0、0.1…1、5、10μg/mL LPS刺激8 h.免疫印迹和RT-PCR观察SP-D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ELISA和RT-PCR观察TNF-α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1、5、10μg/mL LPS刺激8 h可引起HK-2细胞SP-D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1、5、10μg/mL LPS刺激8 h可引起HK-2细胞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SP-D与TNF-α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LPS刺激下TNF-α表达增加与SP-D的表达降低有关.SP-D可能在肾脏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胡凤琪;丁国华;梁伟;刘娇;任志龙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患者男,27岁,95 kg.因反复咽痛3年余,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于局麻下行双扁桃体切除术.既往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史.人院后各项术前辅助检查正常,术前1 d 1%地卡因咽部喷雾试敏无异常.患者半坐位,因术前晚即禁食水,常规行术中心电血氧监测及复方乳酸钠维持输液治疗.
作者:段汉忠;李楠;李树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且置管时间长.我科于2009年12月22日给一患者置入PICC管后,12月31日床边B超显示有血栓形成.经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得到较满意效果.
作者:李俊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对比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使用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椎动脉(VA)颅外段狭窄的检测结果,讨论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在VA颅外段病变检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与DSA检查对VA颅外段狭窄的诊断一致性.结果:超声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与DSA对于VA颅外段狭窄的检测一致性较好(Kappa=0.79>0.75).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方法,其对VA颅外段狭窄病变的诊断结果与DSA一致性较好,因此可以作为VA病变的筛查及介入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金志斌;杨咏波;杨建;陈进;吴敏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CA19-9、CA125、cEA联合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3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联合检测CA19-9、CA125、CEA 4种肿瘤标记物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应用免疫放射测定法检测CA19-9、CA125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CEA浓度.结果:(1)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血清CA19.9、CA125、cE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2)CA19-9、CA125、CEA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0.845、0.841.根据ROC曲线分析,CA19-9、CA125和CEA的临床诊断临界点分剐为21.82、25.36、3.15 U/mL.(3)单项检测时,CA19-9、CA125和CEA的灵敏度分别为76.47%、67.65%及61.76%,其中以CA19-9的灵敏度高.联合检测以CA19.9+CA125+CEA灵敏度高.结论:检测CA19-9、CA125、CEA对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有重要意义.CA19-9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效率优于其他两种肿瘤标记物.综合评价3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及经济学要求,佳联合组合为CA19-9+CA125+CEA.
作者:覃怀成;陈希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4例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4例患者中内瘘急性闭塞16例,慢性狭窄18例.低血压是导致内瘘闭塞主要原因,穿刺不当造成的血管损伤及感染极易引起内瘘狭窄.结论: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是内瘘血栓形成和内瘘狭窄,正确评估患者的干体重,预防与及时纠正低血压,提高穿刺技术,切实做好内瘘的护理,是延长内瘘寿命,保证血液透析能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作者:杜春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变化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接受PCI治疗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平均年龄(57.5±9.70)岁;女20例,平均年龄(63.45±6.74)岁.入选患者均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符合2007年12月ACC/AHA发布的PCI治疗指南中规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治疗指征.所有患者PCI治疗前1 d静脉取血查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术后6 h复查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对比术前、术后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变化.结果:58例接受PCI治疗患者,术后血钾、钠离子浓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术后发生低钾血症.所有患者术后无低钠血症发生.术前血钾3.5~4.0 mmol/L者23例,术后12例发生低钾血症;血钾≥4.0 mmol/L者35例.术后2例发生低钾血症;比较两组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低钾血症发生率为24.1%,估测总体低钾血症发病率的95%可信区间为13.12%~35.16%.结论:PCI治疗后电解质紊乱并不少见,术后应常规进行血电解质检测.
作者:张云强;宋昱;齐向前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