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民;曾高峰
目的:获得结核分枝杆菌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方法:通过基因工程重组技术将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esat6的编码基因与穿梭质粒载体pYUB295重组,通过电穿孔技术导入卡介苗中,应用PCR扩增、PAGE电泳鉴定重组卡介苗.结果:通过PCR扩增获得300 bp左右的esat6基因,与穿梭质粒载体pYUB295重组后,通过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测序鉴定表明成功地构建了esat6基因pYUB295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通过电穿孔导入卡介苗,重组卡介苗在抗性培养基上生长良好.pYUB295-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基因组DNA的PCR扩增以及培养上清液的PAGE电泳表明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构建正确,esat6蛋白在卡介苗中分泌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
作者:张灵霞;吴雪琼;董恩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糖尿病、脑血栓、神经系统损害性疾病的增多,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已引起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该病的研究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谭莹;吴清和;高启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于氯胺酮静脉麻醉中对小儿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影响.方法:45例ASA Ⅰ级择期行斜视矫正患儿,随机均分3组(F0、F1、F2),在咪达唑仑0.1 mg/kg、氯胺酮2 mg/kg静脉注射后,分别单次静脉滴入0 μg/kg、1 μg/kg、2 μg/kg芬太尼,记录各组咪达唑仑使用时(T0)、氯胺酮静脉使用后3 min(T1)、芬太尼使用后5 min(T2)、使用后10 min(T3)的心率、氧饱和度(SpO2),记录并计算眼心反射发生率.结果:与T0相比,F1、F2组T3的心率减慢,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T1相比,F1、F2组T3的SpO2降低(P<0.05),但SpO2仍在95%以上.各组间眼心反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于氯胺酮静脉麻醉中行小儿斜视手术时,患儿的心率及SpO2有下降,适量复合芬太尼对眼心反射的发生不一定有影响.
作者:李功胜;孔高茵;刘景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对46例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hs-CRP水平,并选择同期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史的非脑血管病就诊者24例作对照组.结果:(1)4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PSD发生率为45.7%,其中轻中度抑郁为32.6%,重度为13.0%.(2)卒中后抑郁组及无抑郁组皆较对照组hs-CRP含量增高,对照组合量处于较低水平,且抑郁组明显高于无抑郁组(P<0.01);其中轻中度抑郁组hs-CRP已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度抑郁组则明显高于无抑郁组及轻中度抑郁组(分别P<0.01,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急性脑卒中及并发抑郁障碍关系密切,对早期预测脑卒中后是否并发PSD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黄侃;陈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新近推广的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与双缩脲比色法的相关性和偏倚,旨在评价其测定大鼠尿蛋白的可靠性,以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大鼠尿蛋白测定方法.方法:收集15例正常对照大鼠以及35例不同时间点嘌呤霉素肾病大鼠24 h尿液标本,采用双缩脲比色法和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进行尿总蛋白定量,结果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Passing-Bablok回归和Cusum方法检测回归偏倚,偏倚分析采用Bland-Altman法.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测定值与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值显著相关(r=0.994 2,P<0.0001).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显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测定值与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值的回归方程为Y=1.0922X-0.377 1(Y表示双缩脲比色法,X表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线性回归的Cusum检验证实线性回归偏倚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偏倚分析结果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与双缩脲比色法测定值的平均偏倚为-0.1.结论: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标本用量少、样品不需要预处理并适用于自动化分析的特点,推荐该法应用于尿量有限的大鼠尿液总蛋白的测定.
作者:苗静;王学晶;徐国宾;范青锋;丁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腔镜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将46例女性单侧甲状腺肿块依据患者意愿分成腔镜手术组及传统手术组,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手术后1个月内的心理状况,并分析手术并发症对术后心理状况的影响.结果:腔镜组患者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4个因子评分明显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腔镜组术后颈部不适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出现颈部不适或吞咽不适的患者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甲状腺手术,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传统甲状腺手术.
作者:易占波;丁国平;陈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讨论脊枉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并胸廓成型治疗先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术前各项健康指导的锻炼与准备.在术中及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8年3月收治了15例先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前通过心理指导、术中唤醒指导、卧位的指导、牵引的指导、呼吸功能指导以及肢体训练.结果:术前各项健康指导功能锻炼的准备,为术中的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机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有效的作用.结论:15例患者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能积极配合术前的功能锻炼、术中术后的功能检查和应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正兰;李志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mRNA在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适量肺炎链球茵反复经气管穿刺注射感染大鼠,制作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大鼠肺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肺炎链球菌组(P<0.01).同时,肺炎链球菌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随着细菌感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大鼠长期反复细菌感染可诱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机制可能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文文;赖国祥;李子龙;柯龙凤;张亚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三腔二囊管历来都是用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中,而用在下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中国内外报道较少.我们在临床上把三腔二囊管应用在经肛门镜直肠肿块活检后出血压迫止血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建峰;须新涛;耿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987年法国医生Philippe Mouret完成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手术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发展.腹腔镜技术运用于直肠恶性肿瘤的治疗,只有10余年的历史.由于手术器械的更新和手术技术的提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在肿瘤的根治性、手术时间以及近期疗效等方面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肠道功能恢复快、能较早进食和恢复活动、不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下面就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相关问题做一总结.
作者:庄晓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对我科4例奥沙利铂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患者分别在第8、9、10个周期奥沙利铂静滴时出现发热,高体温达40.2℃.3例患者出现皮肤红斑,伴有明显瘙痒.1例在第6次奥沙利铂静滴10min出现手足肿胀、面部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紫绀等中-重度过敏表现.结论:对于轻度过敏的患者.常规减少输液滴速,予抗组胺剂、类固醇激素等进行药物预处理,一般可以有效预防.然而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往往不能够耐受继续治疗,一部分患者可以进行系统脱敏后再次尝试应用.
作者:陈志刚;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65例房颤患者,按能否自行复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及非阵发性房颤组,其中非阵发性房颤组又分别按左心房内径(LAD,≤35 mm,>35 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5%,≥45%)分成亚组,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阵发性房颤组和非阵发性房颤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2)非阵发性房颤组中LAD>35 mm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LAD≤35 mm者(P<0.01);(3)非阵发性房颤组LVEF<45%亚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LVEF≥45%亚组(P<0.05);(4)房颤患者LAD与hs-CRP浓度成正相关(r=0.61,P<0.05),LVEF与hs-CRP浓度成负相关(r=-0.53,P<0.05).结论:证实hs-CRP与房颤有关,提示炎症通过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甘文云;唐其柱;王蕾;田青;周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经腹腔镜行腹腔内多种病变手术,由于其术野清晰、解剖层次清楚、手术操作方便、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994年8月至2007年10月,我们共行腹腔镜手术1 530例,其中123例发生术后迟发性低氧血症,发生率为8.0%.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荣;王树林;李静;金兆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自2002年来,我们采用肛窦切开同时切开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及单纯肛窦切开治疗肛窦炎58例.现将疗效观察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王金华;张玲;张家光;常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90锶敷贴改良法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评价该法与传统方法之间的差异.方法:将248例血管瘤患者用90锶敷贴改良法治疗作为改良法治疗组,118例接受一次性大剂量法者为一次性大剂量治疗组,132例接受小剂量分次法者为小剂量分次治疗组,对比3组之间的疗效、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改良法治疗组与一次性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分次治疗组疗效相当,副作用少且方便.结论:90锶敷贴改良法在临床上治疗血管瘤取得满意的效果,深受患者及家长欢迎,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江河;唐真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用血清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水平,比较不同冠心病类型及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血清HSP90的水平差异.方法:选择冠脉造影确诊并分层的冠心病患者65例[稳定性心绞痛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2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27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其中冠脉1支病变组20例,冠脉2支病变组23例,冠脉多支病变组22例;以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血清HSP90水平.结果:Acs组血清HsP9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显著增高(P<0.05),冠脉造影2支及多支病变组血清HsP90水平较1支病变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清HSP90水平在各种冠心病类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且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朱惠民;曾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短程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风湿免疫专科5例SLE死亡患者的资料,分别记录性别、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脑电图、头颅MRI、并发症、免疫抑制治疗、死亡原因等,并结合近期文献进行总结.结果:5例死亡SLE患者中,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30.5岁,平均病程2.22年.其中,4例死亡与SLE神经精神损害有关,涉及结核感染、出血、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尿毒症各1例.结论:短程发病SLE死亡原因主要为神经精神损害,同时感染(特别是结核感染)和肾损害也是重要因素,而疾病后遗症和治疗副反应也不容忽视.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维持长期临床缓解.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沈思钰;张永文;董晓蕾;赵凌杰;蔡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于2004-2007年对13例肝癌并肺转移患者经右胸单切口通过膈肌切除肝内转移灶,治疗效果良好,该手术径路值得探讨,现总结如下.
作者:阳燕春;欧阳彦成;马天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抗体对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家兔双眼制作小梁切除术模型.随机选取家免一眼作为抗体组,分别于手术完成当时和术后第5天予以结膜下注射CTGF抗体.另一眼作为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予以结膜下注射PBS.术后1、3、5、7、10、14 d分别观察滤过泡形态.结果:术后1、3、5 d两组滤过泡均弥散隆起.术后7、10和14 d对照组滤过泡逐渐扁平、局限、瘢痕形成,而抗体组滤过泡维持较好、瘢痕形成时间较晚.结论:CTGF抗体结膜下注射可抑制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纤维化,CTGF抗体可能成为一种提高滤过手术成功率的新药物.
作者:王建明;惠娜;范雅稚;孙乃学;熊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小鼠前列腺癌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蛋白94氨基酸(PSP94)检测系统.方法:建立小鼠血清PSP94竞争ELISA方法.并检测基因敲入小鼠前列腺癌模型小鼠的血清PSP94变化.结果:建立竞争ELISA方法,并以1 ng/mL的灵敏度定量检测血清PSP94水平.野生型小鼠PSP94血清平均水平为49.8 ng/mL,对于20周龄、40周龄和>40周龄的前列腺癌小鼠模型分别为150.9、835.5和774.8 ng/mL.结论:首个小鼠类前列腺癌血清学标志物的建立将会极大地方便对人类前列腺癌的基础及临床前期研究.
作者:武国军;朱李兵;李晓武;袁建林;王禾;刘贺亮;于磊;张更;秦卫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