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芬太尼不同靶浓度对异丙酚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纪宏新;张兴安;徐波;安裕文

关键词:麻醉和镇痛, 二异丙酚, 药物释放系统, 血流动力学过程
摘要: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不同靶浓度对异丙酚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适宜的瑞芬太尼靶浓度.方法:将60例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n=20),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 ng/mL(R2组)、4 ng/mL(R4组)和6 ng/mL(R6组)达到与效应室浓度平衡后TCI异丙酚,每次增加0.50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后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瑞芬太尼达血浆一效应室平衡时(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意识消失时(T3)、气管插管前即刻(T4)、气管插管后1 min(T5)、3 min(T6)、5 min(T7)时SBP、DBP、HR.结果:与T0比较.R2组HR、SBP、DBP在T2-T4降低,T5升高,R4、R6组HR在T1-T4、T7降低,SBP、DBP在T2-T7降低(P<0.05或P<0.01);与R2组比较,R4、R6组HR在T1-T2、T5-T7降低(P<0.05),SBP、DBP在T5-T7降低(P<0.01).R6组心动过缓和胸壁肌僵的发生率多于R2、R4组.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浓度4 ng/mL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能较好消除气管插管反应,不良反应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DAM33基因在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ADAM33(a disintegrin and a metalloproteinase 33)mRNA在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中的表达.方法:2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纽(慢性哮喘组)分别于第1、14天小鼠腹腔注射1 mL致敏液,从第21天开始雾化吸入2.5%的卵蛋白(OVA)溶液,每次30 min,每周3次,连续8周.(2)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进行致敏和激发.在末次激发24 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做细胞分类计数.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ADAM33、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mRNA表达量.取左肺组织分别行苏木紫-伊红(HE)染色和Masson's Trichrome染色,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组BALF中嗜酸粒细胞[(6.3±1.3)×105/mL]及百分比[(18.1±3.0)%)]、肺组织中ADAM33、IL-4和IL-13等mRNA表达量[分别为(1.41±0.93)×10-2(5.72±3.89)×10-2、(9.45±5.91)×10-2)]与B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而且Masson's Trichrome染色示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增加、α-SMA免疫组化示气道平滑肌层明显增厚.结论:ADAM33 mRNA在小剂量OVA反复激发复制的慢性哮喘小鼠模型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气道重塑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揭志军;金关玲;蔡映云;袁正宏;胡芸文;徐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研究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的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抽提SLE患者和正常人DNA,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SLE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活动组及SLE稳定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8),而SLE活动组与稳定组之间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2);SLE患者DNA甲基化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

    作者:张敏;汪国生;陈伟;汪云敏;李向培;阚明;何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雄激素生理替代治疗右心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构建右心功能衰竭(RHF)大鼠模型基础上,采用雄激素生理替代疗法改善心功能,并探讨雄激素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D雄鼠随机分3组.RHF组,野百合碱一次性腹腔注射6周建成RHF大鼠模型:睾酮替代治疗组(TT组),大鼠野百合碱注射后3 d始睾酮生理性替代;正常对照组(CON组),等量盐水替代.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包括体重、活动等:各组大鼠每2周化学发光法测外周血睾酮水平、放射免疫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于第6周存活大鼠行右心系统血流动力学测定,取心、肺、肝组织行常规病理.结果:RHF组各项指标示大鼠RHF模型造模成功,且血睾酮下降、TNF-α增加明显;TT组大鼠心功能改善明显,但不能完全逆转,较RHF组大鼠血睾酮水平升高、TNF-α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雄激素生理替代能够改善RHF大鼠的心功能,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等的释放起作用.雄激素生理替代可以作为RHF治疗的新辅助手段之一.

    作者:李宗斌;江时森;王菊香;程训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J波与心脏事件的关系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J波与恶性心脏事件的关系,探讨伴J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方法:将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是否存在J波分为J渡组和非J波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J渡组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J波组(P<0.05).结论:心电图J波可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右的重要指标.

    作者:魏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贝那普利预防甘露醇所致急性肾损害的疗效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预防甘露醇所致急性肾损害的疗效.方法:以8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40例,在应用甘露醇同时予硝苯地平控制血压;研究组(Ⅱ组)40例,在应用甘露醇同时予贝那普利控制血压.两组降压药物均持续用药,分别观察使用甘露醇7 d、停用甘露醇时及停用甘露醇2周后两组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治疗7 d时及停用甘露醇2周后Ⅱ组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明显低于Ⅰ组(P<0.05);停用甘露醇时,Ⅱ组的尿β2-MG、尿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对甘露醇所致急性肾损害有预防或减轻作用.

    作者:金泉华;张洪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组织瓣内衬壳聚糖管用于修补食管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肺组织瓣内衬壳聚糖管修补食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15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行自体肺组织瓣修补中段食管部分缺损(内衬壳聚糖管支架);对照组5只,无内衬支架.术后第2、4、8周时.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缺损修补处肺组织瓣情况,术后10周对存活兔钡餐透视观察食管通畅情况.结果:10只实验动物存活超过2周以上,肺组织瓣与食管缺损处牢固愈合,肺组织瓣表面有鳞状上皮化生.术后10周,食管钡餐检查见实验组食管钡剂通过顺利,无明显狭窄及反流,蠕动尚可,对照组轻度狭窄,无明显梗阻及反流.结论:肺组织瓣修补食管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壳聚糖管可以作为内衬支架防止狭窄.

    作者:陈刚;石文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DcR3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及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前景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以检测血清中DcR3抗原的浓度.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方法:探索建立DcR3双抗体夹心ELISA法适反应务件.结果:所建立方法线性范围广、灵敏度较高、精密度较好、回收率较高,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10%.对50例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参考值范围为1.59~60.71 ng/mL((x)±2s).原发性肝癌组同正常对照组血清DcR3抗原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法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测定血清DcR3抗原的ELISA法,它可以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提供一种新的辅助指标.

    作者:孙艳;兰小鹏;张鲁榕;赵猛;杨湘越;朱忠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治疗期间营养状况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南方医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资料完整的191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全部病例均接受根治性放疗,根据治疗期间营养状况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营养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占49.7%(95/191).单因素分析显示,对照组Ⅰ~Ⅱ期鼻咽癌患者3年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均高于营养不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Ⅲ~Ⅳ期鼻咽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著高于营养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营养状况是Ⅲ~Ⅳ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营养不良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合理的营养干预应作为鼻咽癌惠者总的治疗计划中的重要部分.

    作者:余意;陈龙华;黄瑜芳;陈冬平;邵汛帆;莫志文;史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腰围在儿童肥胖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用腰围筛选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实用价值.方法: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和体重指数(BMI)法同时筛选出超重/肥胖儿童,用腰围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同年龄同性别的P85和P95作为超重和肥胖的指标.结果:(1)各年龄组中同年龄的男生的身高、体重、BMI和腰围均高于女生(P=0.000).(2)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该人群的超重率为11.83%.肥胖率为11.26%,BMI法评价该人群的超重率为10.50%,肥胖率为5.41%,采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两种方法诊断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金标准评价该人群的超重率为10.45%.肥胖率为5.35%.(3)腰围方法与金标准相比,评价该人群的营养状况时有很好的特异度.结论:腰围方法诊断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超重和肥胖具有很高的特异度,因其在腹型肥胖诊断中的独到作用,值得在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诊断中大力推广.

    作者:孙琼;张响华;罗长青;晏新民;孙清元;王晓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促排卵联合减肥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观察促排卵联合减肥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肥胖型PCO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克罗米酚促排卵治疗,治疗组加用减肥疗法,观察其基础体温、血清孕酮及睾酮变化,了解排卵及受孕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MI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睾丸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基础体温双相反应(24例)高于对照组(16例),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15.9 nmol/L(26例)高于对照组(17例),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减肥可促进肥胖型PCOS排卵疗效,增加受孕率.

    作者:杜文君;刘郑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探讨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2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后第1、3、7、14天血清TGF-β1,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TGF-β1水平在起病后第1、3、7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至第14天则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rs=-0.10,P=0.26;rs=-0.154,P=0.082).TGF-β1可能是预后独立的保护性因素(β=-0.101,OR=0.904,P=0.002).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对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锋;梁江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与病毒载量及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关系

    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与病毒复制及肝脏损伤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选择佳的治疗时机进行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法:选择60例慢性乙肝患者(高载量组、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各20例)分别采用实时免疫荧光定量、常规生化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HBV-DNA载量、肝功能、肝酶学、凝血指标和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百分比.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各免疫活性细胞百分比及肝酶学、凝血指标因体内HBV-DNA载量不同而明显不一样.高、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CD4/CD8分别为1.12 ±0.26、1.40 ±0.29、1.76 ±0.32.NK细胞表达分别为(7.47±3.19)%、(9.72 ±2.39)%、(11.63 ±2.77)%,CD3+细胞分别为(56.12 ±5.16)%、(62.32±4.27)%、(73.11±5.86)%.CD4+细胞分别为(34.26±3.59)%、(37.05 ±4.07)%、(41.56 ±5.32)%.CD4/CD8与白蛋白/球蛋白(A/G)呈负相关(r=-0.519 3),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r=0.484 0).结论:本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高载量组CD4/CD8显著低于低载量组和阴性对照组,NK细胞低于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CD4+、CD3+细胞显著高于其他两组.CD4/CD8与A/G呈负相关,与PT呈正相关,为临床利用免疫机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作者:叶玲丽;郑加勇;方深慧;许锴;张德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人输卵管中的表达与变化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输卵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方法:收集月经规律、有正常生育史的育龄妇女输卵管组织33例,绝经期妇女输卵管组织15例.育龄妇女输卵管标本取材均包括峡部、壶腹部和伞部,按月经周期分为增生早期组6例,增生中期组5例,增生晚期组5例,分泌早期组7例,分泌中期组5例和分泌晚期组5例.绝经妇女输卵管取壶腹部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榆卵管组织中EGFR的表达,并应用Leica Q55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阳性细胞表达强弱.结果:育龄妇女输卵管3段上皮和基质中均有EGFR蛋白表达,上皮细胞阳性表达高于基质.壶腹部和伞部上皮细胞EGFR阳性表达高于峡部,且在增生早期较低,增生中晚期和分泌早中期增高,分泌晚期下降.绝经期妇女输卵管上皮EGFR表达低.结论:人输卵管组织中存在EGFR表达,且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变化,推测EGFR可能参与输卵管多种生理作用.

    作者:许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麻醉对内皮素及血栓素A2分泌的影响

    内皮素(ET),是迄今为止所知的作用强、持续久的血管收缩物质,也是强的气管平滑肌收缩物质,是评价应激强度的重要指标.血栓素A2(TXA2),具有强大的血管收缩和促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浓度的变化可影响应激反应的程度.

    作者:崔淑侠;崔永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研究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在全麻插管下行胸腔镜下肺大泡结扎术患者40例.ASA Ⅰ~Ⅲ级,分为对照组(C组,n=20)及高碳酸血症组(H组,n=20),依据Omeda麻醉气体监测仪监测的PETCO2数据,调控每分钟通气量.使C组PETCO2≤45 mmHg,H组PETCO2则维持在50~55 mmHg之间.观察记录麻醉后仰卧位双肺通气(T1)、侧卧位单肺通气后15 min(T2)、单肺通气后30 min(T3)、术后2 h(T4)、术后6 h(T5)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抽取动脉血5 mL行血气分析及TNF-α测定,观察术毕的恢复情况(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正确回答时间).结果:两组组内各时点与其相应的T1时点比较血浆TNF-α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均在T3时点达到高值,然后逐渐降低,但到T5时点仍然显著高于T1时点(P<0.05);两组组间比较,除T1时点外,其他各时点的血浆TNF-αd浓度C组均显著高于H组(P<0.05).结论:容许性高碳酸血症能抑制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浆TNF-α的产生,对肺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文捷;李玉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家系34个,51例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为研究组(FDR组),46例无糖尿病家族史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两组血清hs-CR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和血尿酸(SUA)水平.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NC组比较,FDR组的血清hs-CRP(P<0.05)、FPG(P<0.01)、FINS(P<0.01)显著增高.相关分析表明,FDR组的hs-CRP水平与FPG、兀NS和HOMA-IR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SUA、甘油三酯是影响hs-C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家系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增高的hs-CRP水平可能早期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周泽华;汪志红;张素华;龚莉琳;况小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青蒿素作用前后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青蒿素处理K562细胞24 h后,分别提取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总RNA,将两组RNA纯化为mRNA,逆转录成cDNA,用Cy3和Cv5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进行线性扩增标记,与人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青蒿素处理前后K56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总共发现差异基因238个,其中上调基因136个,下调基因102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类.结论: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并结合Panther生物学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青蒿素作用K562细胞主要是通过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细胞生长作用并不明显.

    作者:丁大鹏;马文丽;吴清华;周珏宇;危敏;郑文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Ⅲ度会阴裂伤患者行直肠阴道隔修补及会阴重建术的护理

    会阴Ⅲ度裂伤包括阴道口裂伤、会阴裂伤及肛门括约肌裂伤,严重者破裂可伸展到直肠壁.患者失去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出现肛门完全或不完全失禁,大便和气体随时排出,污染阴道和外阴,给正常生活带来难言的痛苦[1].

    作者:吕瑞芳;富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癌CT影像分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影像分型及与病理间的关系.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7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其CT影像特点时肾癌进行分型,并与病理分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透明细胞癌64例、乳头状癌6例、嫌色细胞癌5例、集合管癌2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实性者31例,呈囊肿样者5例,呈分叶状者36例,弥漫生长者5例.增强后53例肿瘤边界清楚,24例边界不清;12例可见瘤周有环状低密度影.肾癌CT影像可分4型,经典型、血管瘤样型、弥漫型、囊肿型.经典型者多呈圆或类圆形,血管瘤样型者多呈分叶状,弥漫型弥漫性向全肾生长,皮髓期可见更高密度放射状强化影,囊肿型类似肾囊肿,常有占位征象,边缘模糊并可有强化;2例集合管癌均为经典型强化;5例囊肿型均为透明细胞癌.结论:肾癌CT影像分型各具特征性表现,影像分型不能准确反映其病理分型.

    作者:段刚;彭旭红;许乙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127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在颅脑损伤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本院自1998年8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CSDH患者127例,笔者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方阿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