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参素对实验性兔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宋慧文;王琳

关键词:苦参碱, 细胞间黏附分子,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实验性兔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肺静脉源性房颤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进行防治,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水平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苦参素防治组血清CRP、HA、LN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明显降低,心肌组织ICAM-1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苦参素可降低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水平,减轻心脏炎症活动度.可能与其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CU危重病患者低钠血症391例病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患者低钠血症的病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10年间上海长征医院ICu收治的391例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低钠血症的病因及救治体会.结果:391例低纳血症患者发病率为5.5%(391/7 055),其中摄入不足性低钠血症(包括排出过多未能及时补足)213例,占54.48%,急性高位脊髓损伤伴低钠血症57例,占14.58%,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42例,占10.74%,心肺复苏后综合征伴低钠血症31例,占7.93%.其他依次为肝硬化腹水(24例,6.14%),恶性肿瘤性(11例,2.81%),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2.30%),肾病综合征(3例,0.77%)和垂体后叶素性低钠血症(1例,0.26%).死亡19例,病死率为4.86%,其中摄入不足性低钠血症12例,急性脊髓高住损伤5例,心衰伴低钠血症1例,肿瘤性低钠血症1例.结论:低钠血症是ICU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摄入不足、急性脊髓高位损伤、心力衰竭和心肺复苏后综合征,重视预防、积极救活可降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危重病患者病死率.

    作者:何超;李文放;林兆奋;杨兴易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真皮多能干细胞对皮肤创面神经修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真皮多能干细胞对皮肤创面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真皮多能干细胞,以血浆为法载体构建移植物;60只裸鼠背部制作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组(A组)、单纯血浆支架组(B组)和空白组(C组),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后第1、2、4、8周取材,免疫荧光检测表皮下及真皮层PGP9.5的表达,以此反映皮肤神经再生情况.结果:A组、B组、C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6±1.5)d、(19±2.0)d、(20±1.5)d;A组愈合时间早于B、C组(P<0.05).A组创面愈合后第1、2周表皮下及真皮层PGP9.5荧光密度高于B、C组(P<0.01);B组第2周真皮层和第4周表皮下PGP9.5荧光密度高于C组(P<0.05).结论: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复合血浆移植后,在加快皮肤创面愈合的同时可促进神经修复.

    作者:柯昌能;郭小宝;唐世杰;易先锋;朱镇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间期(QTc) 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测量心电图中QT间期,并计算QTc,按QTc分为两组:QTc>440 ms组36例和QTc≤440 ms组20例,观察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5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组36例患者中有30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QTc≤440 ms组20例患者有11例并发了室性心律失常,X<'2>=5.263,P=0.022,两组相应的LVEF分别为(31.17±4.607)%、(35.80±8.250)%(P=0.029).分析QTc与LVEF的相关性,r=-0.320,P=0.016.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c>440 ms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心功能显著降低,QTc与LVEF呈负相关,随着QTc的延长,LVEF逐渐降低,心功能减低.QTc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心功能变化的一个指标.

    作者:王蕾;唐其柱;周恒;田青;甘文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应用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采用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衰超声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客观和量化的指标.方法:前瞻性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心衰组),正常者24例(时照组),所有入选者进行心衰超声指数的评分,并将该评分与同期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进行比较,同时评价其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1)心衰超声指数值在心衰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当心衰超声指数值大于≥3时,其诊断慢性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91.4%、96.8%及80.0%.(2)相关性分析表明心衰超声指数值与Log NT-ProBN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6,P<0.01).(3)NYHA Ⅰ、Ⅱ、Ⅲ、Ⅳ级患者的心衰超声指数值分别为1.80±0.80、3.66±1.49、4.96±2.09和6.07±1.78,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心衰超声指数来诊断慢性心衰及客观评价其严重程度是可行的,心衰超声指数作为综合评价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个新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敏;杨俊华;周炳元;王如兴;羊镇宇;吴小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高压氧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Ⅲ)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入院时均检测血浆ET-1、血红细胞压积(HC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LVEF).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疗程相同.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压力0.2 Mpa(2ATA)氧疗,1次/天,每周6次,共治疗4周.治疗后再次检查上述指标.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T-1、HCT值和心率显著下降(P<0.05),LVEF值显著升高(P<0.05),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肌氧耗.对心力衰竭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黄鹤飞;赵冰冰;刘春霞;俞海风;陈爱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鼻腔黏膜应用含肾上腺素的丁卡因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明确在行鼻内镜(ESS)手术时,全身麻醉状态下应用含有1:10000肾上腺素的丁卡因行鼻黏膜表面麻醉时是否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择期行ESS患者3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后组1用含有1:10000肾上腺素的1%丁卡因纱条填塞法行鼻黏膜表面麻醉,组2同法用不含肾上腺素的1%丁卡因行鼻黏膜表面麻醉.纱条填塞后的10 min内,每隔1 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两组在表面麻醉前后的SBP、DBP、MAP均无显著改变(P>0.05).组1在表面麻醉后的1~3 min内HR出现一过性增快(P<0.05),随后恢复至填塞前水平;而组2未出现上述HR变化.结论:在适当的全麻深度下,采用含有肾上腺素的丁卡因行鼻黏膜表面麻醉时不会出现显著的低血压,可安全应用于健康成年人.

    作者:李小葵;宋晓红;李天佐;张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内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弥散加权成像特点

    目的:研究内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入住我院的中风患者,经头颅MRI检查(常规MRI+DWI)证实为皮层下梗死的患者,根据内侧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模版分类为融合型内侧分水岭梗死(CIWI)和部分型内侧分水岭梗死(PIWI),并对脑血管痛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8例患者符合内侧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CIWI 5例,PIWI13例.7例有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其中PIWI 5例,CIWI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I吸烟4例,CIWI吸烟3例.结论:内侧分水岭区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心脏病发病率高.CIWI表现为侧脑室旁内分水岭区大块融合的病灶,而PIWI表现为侧脑室旁内分水岭区小块不连续病灶,多发PIWI可表现呈串珠样.

    作者:杨晓凯;林一均;叶华;王耀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分离培养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et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fMSCs),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如形态特征、增殖特性、细胞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以及核型分析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胎儿骨髓MSCs,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考察各代细胞形态、生长、表面标记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不同生长时期的核型分析、细胞周期检测等.结果:在扩增过程中,MSCs的增殖能力随着代数增加而降低.在扩增至第3代时,MSCs表现出较高的纯度,表达CD29、CD44、CD105、CD166,不表达CD34、CD45.10代之前核型未发生变异,仍具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其仍具有干细胞特性.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10代以前的细胞生长性状稳定,可作为组织工程等临床应用的良好对象.

    作者:许茹;夏文杰;叶欣;项鹏;付涌水;罗广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右股骨单发巨大浆细胞骨髓瘤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7岁.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静息时疼痛减轻,近半月疼痛加重,自觉右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临床检查:右髋部压痛,粗隆轻叩痛阳性.X线平片见:右股骨粗隆间可见骨密度减低区,大小约6.9 cm×5.3 cm,边缘模糊,外缘骨皮质不连续,小粗隆游离.

    作者:石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

    目的:观察产妇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残留物排除及月经恢复的情况.方法:选择180例孕7周内药物流产后B超有少量胚物残留物(直径<1.5 cm)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各90例,口服产妇安胶囊作为实验组,口服益母草液作为时照组1,另选90例药物流产后做B超子宫内未见残留物为对照组2.观察各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残留物排除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在药物流后加服产妇安胶囊,与益母草口服液及未服药的对照组比较,其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阴道时间、残留物排除情况及月经按期恢复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产妇安胶囊能减少药流后阴道出血量及缩短出血时间,有促进残留物排出及术后月经恢复的作用.

    作者:陈伟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Tyk2/Stat3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Tyk2、Stat3和VEGF-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vk2、Stat3和VEGF-C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Tvk2、stat3和vEGF-C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宫颈组织;Tvk2和VEGF-C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血管侵犯相关:Tvk2、stat3和VEGF-C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等无关;三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呈两两正相关.结论:Tyk2和Stat3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具有相互诱导和信息传递的协同作用.Tyk2和VEGF-C的阳性过表达间接反应了宫颈癌浸润能力,在肿瘤细胞的扩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宫颈癌预后指标.

    作者:柴泽英;朱雪琼;任虹平;金海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髓性白血病引起ABO血型改变2例

    人类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强度在正常情况下终身保持不变,但在特定条件下却会发生抗原减弱、血型改变.如骨髓移植会因为基因型的改变而导致血型表现型的改变,而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可由于ABO抗原的减弱,出现暂时性的血型改变.现就我院两例因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引起ABO血型改变的病例作如下探讨.

    作者:吴劲;李广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超短波结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疗效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且疗程较长.我院妇科于2007-2008年在门诊采用超短波结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小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浅表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多中心自体双盲观察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多种皮肤性病浅表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自体双盲对照的方法,对60例次物理治疗患者的不同皮疹处分别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号组)和恩纳乳膏(2号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号组显效率为48.33%,总有效率为96.67%,2号组显效卒为53.33%,总有效率为98.33%,两组间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轻微,安全性高.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为表面麻醉剂.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万筱丽;冯占芹;吴铁强;王晓华;解士海;赵卫华;黄东辉;黄银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泪道阻塞行泪道冲洗和探通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1000例泪道阻塞的患儿行泪道冲洗和探通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00例惠儿采用挤压按摩泪囊法治疗无效,行泪道冲洗和探通后均治愈,经复诊患儿无流泪,无溢脓性分泌物等临床表现.结论: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泪道冲洗和探通技术,提高操作技巧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作者:刘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血清瘦素水平与代谢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其他内分泌及糖、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瘦素在青春期PCO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青春期PCOS患者56例,测定其空腹血清瘦素、血糖、血脂、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同时测定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例(WHR),并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Yr)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瘦素和胰岛素用放免法测定,性激素用发光免疫法测定.结果: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消瘦组(P=0.000 1),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与WH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空腹及口服葡萄糖粉后60、120min胰岛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OGTT各时点的血糖以及性激素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青春期PCOS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血脂水平、体内脂肪含量及分布密切相关.瘦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可能同时参与青春期PCOS的早期发病并引发脂代谢紊乱.

    作者:韩燕华;苏园园;王晶晶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LPS组)和内毒素联合血必净组(LPS+XBJ组),后两组又分别分为给药后1、2、4、12 h 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采用静脉注射LPS(5 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LPS+XBJ组予静脉注射LPS后同时腹腔注射血必净(10 mL/kg),LPS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mL/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肺湿干质量比(W/D)、血清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的变化.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干预可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升高的W/D(P<0.05)和血清肺MDA浓度(P<0.01或P<0.05).显著升高急性肺损伤大鼠降低的SOD浓度(P<0.01或P<0.05),减轻肺组织形态学损伤.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对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具有肺保护作用.

    作者:何国鑫;胡慧敏;罗文朝;卢中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可溶性E选择素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nsion molecule-l,sVCAM-1)、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 selectin,s-E选择素)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usA)测定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正常晚孕妇女(正常妊娠组)外周血中sVcAM-1、s-E选择素的浓度,并与子痫前期患者病情及新生儿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sVCAM-1浓度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轻、重度子痈前期患者外周血s-E选择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孕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升高尤为明显(P<0.01);(3)外周血svCAM-1、s-E选择素浓度与患者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1、0.374),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r=-0.414、-0.426).结论:随着子痫前期患者病情的加重,母血中svCAM-1、s-E选择素浓度均明显升高,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存在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凤英;张向丽;张桂莲;刘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松解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2008年32例因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治愈.术中平均出血量1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d,术后无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创口小、腹膜创面少、操作轻柔、腹腔干扰少,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术后腹腔内再粘连,为粘连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刘宏杰;刘振邦;曾山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不育男性精浆果糖含量与精子参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精浆果糖含量与精子密度、活力及形态的关系.方法:分析260例不育男性患者(不育组)、90例正常生育后男性(生育组)的精液样本,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进行精子密度、活力参数检测,采用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进行精子形态分析,精浆果糖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结果:不育组精浆果糖含量显著低于生育组(P<0.01);精浆果糖含量异常组精子密度显著高于果糖含量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精子活力、精子形态与果糖含量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浆果糖与精子密度有显著负相关性(r=-0.17,P<0.01),而精子活力、精子形态与精浆果糖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浆果糖含量与精子密度关系密切,但与精子活力和形态没有显著关系.

    作者:陈秀玲;韩艳君;钱聪;常燕;荣涛;刘睿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