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弥散加权成像特点

杨晓凯;林一均;叶华;王耀光

关键词:脑梗塞,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摘要:目的:研究内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入住我院的中风患者,经头颅MRI检查(常规MRI+DWI)证实为皮层下梗死的患者,根据内侧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模版分类为融合型内侧分水岭梗死(CIWI)和部分型内侧分水岭梗死(PIWI),并对脑血管痛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8例患者符合内侧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CIWI 5例,PIWI13例.7例有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其中PIWI 5例,CIWI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I吸烟4例,CIWI吸烟3例.结论:内侧分水岭区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心脏病发病率高.CIWI表现为侧脑室旁内分水岭区大块融合的病灶,而PIWI表现为侧脑室旁内分水岭区小块不连续病灶,多发PIWI可表现呈串珠样.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型钠尿肽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择114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以及术后1年内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分为ISR组和非ISR组,分别在PCI术前、出院前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测定血浆BNP水平,两组患者分别比较相应时间点的BNP水平.结果:ISR组和非ISR组PCI术前、出院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78±12.3)pg/mL vs(33.9±13.0)pg/mL,(235±22.7)pg/mL vs(30.1±16.6)pg/mL,(299±26.1)pg/mL vs(27.8±10.5)pg/mL,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浆BN P水平与ISR显著相关(DR=1.780,95%CI为1.002~3.090).结论:血浆BNP可作为ISR的有用预测指标.

    作者:肖春晖;张邢炜;陈玉林;励伟芬;薛树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肺结核合并肺吸虫病42例分析

    目的:探讨肺吸虫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提高对肺吸虫病并发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吸虫病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吸虫病并发肺结核均为青年和成年人,男性(57.1%)多于女性,大多数是在疲区居住的农民(69.0%);临床表现呈复杂性、多样性,误漏诊13例(31.0%);全部病例在流行区均有食半生石蟹或饮溪流生水史,肺结核和肺吸虫病均通过痛原学检查确诊.结论:肺吸虫病并发肺结核时,两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影像学有时也难分辨,必须结合病史及病原学检查确诊.

    作者:朱育银;叶春娟;方晴;张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Neuregulin-1在神经元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星型胶质细胞产生于胚胎发育早期,2006年波士顿儿童医院神经生物学计划研究人员发表文章说,发现一种影响神经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分子途径.

    作者:冯灵美;蔡季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牛磺酸以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依赖方式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牛磺酸时在体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大鼠心肌组织中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体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再通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右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检测心功能参数,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p38及其磷酸化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后,p38磷酸化表达明显增加(P<0.05),应用不同剂量牛磺酸后,p38磷酸化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并不影响总p38蛋白的表达(P>0.05),并且缺血心肌的梗死面积随着牛磺酸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P<0.05).结论:牛磺酸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保护心脏功能,这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作者:叶云;李筱俊;李子广;余美玲;祝晓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腔镜免气腹脐孔直接穿刺法2154例临床观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腹腔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腹腔镜手术时需要在腹腔建立手术空间,利用气腹机将医用二氧化碳充入腹中,形成气腹,扩大腹腔镜的视野和手术操作空间.

    作者:严晨蕴;张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胃癌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胃癌中TSP-1、HIF-1α的表达情况,探讨TSP-1与HIF-1α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中TSP-1的表达(68.5%)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1313%)(P<0.01);TSP-1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率(74.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0%)(P<0.01);HIF-1α的表达与胃癌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TSP-1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2,P<0.01).结论:TSP-1和HIF-1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魏房;孙威;王强;刘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联合应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和蒲参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

    作者:田嘉欣;刘贵海;杜洪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蜂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滑膜浸液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蜂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滑膜浸液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探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机制.方法:应用Freund氏完全佐剂造模,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施以蜂针治疗设为蜂针组,注射氢化可的松的激素组作为阳性对照,不做治疗AA大鼠为模型组,观察蜂针对AA大鼠血清及滑膜浸液TNF水平的变化.结果:蜂针组AA大鼠血清和滑膜浸液的TNF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0 1、P<0.000 2).结论:蜂针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NF过度分泌有关.

    作者:邝慧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右股骨单发巨大浆细胞骨髓瘤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7岁.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静息时疼痛减轻,近半月疼痛加重,自觉右下肢无力,行走困难.临床检查:右髋部压痛,粗隆轻叩痛阳性.X线平片见:右股骨粗隆间可见骨密度减低区,大小约6.9 cm×5.3 cm,边缘模糊,外缘骨皮质不连续,小粗隆游离.

    作者:石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泌尿系统超声在小儿遗尿症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遗尿症患儿泌尿系统情况和功能性膀胱容量(FBC),探讨遗尿症的致病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0例遗尿症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及泌尿系B超检查,测量其FBC,对FBC减少率和遗尿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肾积水2例,其余肾脏扫查正常.FBC较正常同龄儿童值减少50%以上79例(24.7%),较正常同龄儿童值减少30%~50%69例(21.6%),残余尿量增加者25例(7.8%).(2)遗尿临床特点,0~3夜/周75例(23.4%),4~6夜/周152例(47.5%),7夜/周93例(29.1%).每夜尿床2次以上81例(25.3%).(3)按每周遗尿发生夜数分组,FBC减少率(较正常同龄儿童值减少30%以上)在不同遗尿程度组阃差异有显著性(X<'2>=69.05,P<0.01);按每晚发生遗尿次数分组,FBC减少率不同在遗尿程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29.26,P<0.01).FBC减少发生率在伴随隐性脊柱裂患儿中明显高于其他遗尿惠儿(X<'2>=13.87,P<0.01);FBC减少发生率在外阴炎、包茎包皮炎和泌尿系统感染惠儿中明显高于其他遗尿患儿(X<'2>=19.98,P<0.01).结论:FBC减少是造成部分患儿遗尿的主要病因之一,亦是其临床基本特征.超声检查可以安全无创地检测遗尿患儿的FBC,协助了解其膀胱功能状态,有助于临床针对性治疗.

    作者:魏青;邓会英;高岩;邓颖敏;钟桴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碱剩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碱剩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死亡组和早期存活组入院后碱剩余值的差异,及高、低碱剩余组早期死亡率的差异,并将碱剩余评估效能与其他3项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早期死亡组碱剩余值动态变化低于早期存活组(P<0.05),低碱剩余组早期死亡率高于高碱剩余组(P<0.05),碱剩余与其他3项评分系统评估预后效能有一定差异.结论:碱剩余有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

    作者:申苏建;吴金明;吴双华;金思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不育男性精浆果糖含量与精子参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精浆果糖含量与精子密度、活力及形态的关系.方法:分析260例不育男性患者(不育组)、90例正常生育后男性(生育组)的精液样本,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进行精子密度、活力参数检测,采用精子形态检测系统下人工修正方法进行精子形态分析,精浆果糖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结果:不育组精浆果糖含量显著低于生育组(P<0.01);精浆果糖含量异常组精子密度显著高于果糖含量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精子活力、精子形态与果糖含量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浆果糖与精子密度有显著负相关性(r=-0.17,P<0.01),而精子活力、精子形态与精浆果糖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浆果糖含量与精子密度关系密切,但与精子活力和形态没有显著关系.

    作者:陈秀玲;韩艳君;钱聪;常燕;荣涛;刘睿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鼻腔黏膜应用含肾上腺素的丁卡因对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明确在行鼻内镜(ESS)手术时,全身麻醉状态下应用含有1:10000肾上腺素的丁卡因行鼻黏膜表面麻醉时是否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择期行ESS患者3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两组.全身麻醉后组1用含有1:10000肾上腺素的1%丁卡因纱条填塞法行鼻黏膜表面麻醉,组2同法用不含肾上腺素的1%丁卡因行鼻黏膜表面麻醉.纱条填塞后的10 min内,每隔1 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两组在表面麻醉前后的SBP、DBP、MAP均无显著改变(P>0.05).组1在表面麻醉后的1~3 min内HR出现一过性增快(P<0.05),随后恢复至填塞前水平;而组2未出现上述HR变化.结论:在适当的全麻深度下,采用含有肾上腺素的丁卡因行鼻黏膜表面麻醉时不会出现显著的低血压,可安全应用于健康成年人.

    作者:李小葵;宋晓红;李天佐;张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口服米格来宁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44岁,因头痛自服米格来宁1片(西安博华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712038),服后约10min出现皮肤瘙痒、出汗、胸闷、头晕,继而神志不清.

    作者:刘维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性上睑下垂23例手术治疗体会

    老年性上睑下垂为腱膜性上睑下垂的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提上睑肌腱膜有自行断裂或裂开形成裂孔的倾向,当遇老年皮肤松弛,眼睑负重增加等情况,更容易发生上睑下垂<'[1]>.此类患者提上睑肌肌力多良好,我们通过对腱膜折叠,从而恢复其与睑板之间的联系,为矫正老年性上睑下垂较好的方法.

    作者:韩莉;马玉胜;杨伟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SELDI-TOF MS室内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 MS)是快速、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像所有技术一样,质量控制是SELDI-TOF MS应用于临床的关键.本文就SELDI-TDF MS室内质量控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本院门诊患者血清,对仪器进行内标、外标校准后,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同一血清样本在不同批次的芯片进行比较.结果:质量CV值小于0.1%,而血清样本的峰值的平均CV值也都控制在30%以内,质控血清也相当稳定.结论:初步建立了SELDI-TOF MS的质控方案.

    作者:陈蓉艳;兰小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斯皮仁诺配合阴道冲洗治疗分娩期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斯皮仁诺配合阴道冲洗治疗分娩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住院分娩的孕妇.入院检查诊断为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者60例,其中30例接受治疗,用碘伏原液冲洗外阴阴道,已破膜者用无菌碘伏纱块擦洗阴道,共2~4次,产后即服斯皮仁诺每次2片,每天2次,共2 d,产后3 d禁哺乳,同期设30例产前不做外阴阴道冲洗,产后口服斯皮仁诺每次2片,每天2次,共2 d为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病例顺产者均按常规口服头孢克洛0.25 g每天2次连用3 d,剖宫产病例静脉滴注头孢拉定4 g每天1次连用5 d,两组病例产后常规外阴抹洗,产后42 d回院复查白带外观无异常,念珠菌阴性为治愈标准.结果:观察组治愈30例,治愈率为100%,无伤口感粢及产褥感染;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70%,其中会阴伤口感染3例,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斯皮仁诺配合阴道冲洗治疗分娩期念珠菌病疗效确切,同时能够预防伤口感染.

    作者:邓桂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人脱细胞羊膜移植物用于兔膀胱切除修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脱细胞羊膜(HAM)移植物用于兔膀胱重建的效果.方法:用物理和酶消化方法制备人脱细胞羊膜,将12只兔行半个膀胱切除后用人脱细胞羊膜移植物进行修补,另外6只兔行半个膀胱切除后单纯缝合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2、4、8周测定膀胱容量并取膀胱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应用人脱细胞羊膜行兔膀胱重建术后,实验组与时照组2、4、8周膀胱大容量(Volmax)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膀胱容量均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组织学观察,2周时人脱细胞羊膜即已吸收降解,膀胱移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开始形成,炎性反应明显;4、8周后膀胱的三层结构明显,炎性反应轻微,接近正常兔膀胱.而对照组仅2周时有轻微炎性反应,4、8周炎性反应消失.膀胱三层结构均正常.实验组大多数重建膀胱均有结石形成(8/11),对照组仅1例结石形成(1/6).结论:人脱细胞羊膜作为膀胱移植物进行膀胱修补吸收降解迅速,移行细胞和膀胱平滑肌细胞可在移植物支架上再生,可以用做组织工程膀胱的支架材料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振显;庞国勋;宋永周;陈康宁;蔡文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BDE-209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目的:研究BDE-209(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209)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第一极体释放率和卵母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性成熟未孕健康母鼠进行超排卵处理,取得成熟卵母细胞,将0 μg/mL作为对照组(A组),将10、20、40μg/mL作为实验组(B组、C组、D组),用不同浓度的BDE-209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各组在8 h和16h的第一极体释放率和卵母细胞存活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分别比较A、B、C、D各组8 h和16h第一极体释放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于8 h和16 h两时段分别比较其第一极体释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A、B、C、D各组8 h和16 h的卵母细胞存活率,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各组16 h组比8 h组卵母细胞存活率均有所降低(P<0.05),于8、16 h时段分别比较4组间卵母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E-209不抑制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释放率,但降低卵母细胞的存活率.

    作者:谭歆妮;王志新;陈敦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5.12特大地震后30名孕妇心理状况分析

    环境的突然变化、极度的恐惧及悲伤等均是引起心理障碍的常见因素,环境变化这种应激性刺激,常会给人群带来诸多心理反应.

    作者:梁海霞;李玉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