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章薇;叶勇;潘江;张珺;李里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下的站立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下的站立平衡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动态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系统及Te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对其静态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Berg评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双足并拢站立状态下实验组重心前后(AP)及左右(LR)偏移角度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双足前后(tandem stance,TS)站立下,试验组重心左右偏移角度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重心前后偏移角度差值未获得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Tencnobody本体感觉训练系统测得的重心移动距离与重心描绘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人体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系统辅助下的生物反馈平衡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且其训练效果优于常规训练.
作者:谢凌锋;林志峰;黄杰;夏楠;黄寒冰;王盛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车辆交通事故的增多,创伤、肿瘤以及各种血管疾病的诱导,世界上截肢人数日益增多,仅美国就有99%的截肢患者为后天截肢[1].根据中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残疾人口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其中肢体残疾人数2412万人,截肢者226万人,近几年间截肢患者人数更是远不止如此[2].目前的医疗水平尚不能使残肢再生,对截肢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只能以安装假肢为主,而假肢的结构中又以膝关节为重要,故关于假肢膝关节的研究一直是重点.
作者:曹武警;喻洪流;胡杰;王露露;张小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验证生理性骨骼肌缺血训练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FG)的表达与骨骼肌局部缺血产生的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有关,进一步探讨VEFG的上游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①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②假手术组(Sham组,n=6),步骤同I/R组,但仅穿线,不牵拉;③骨骼肌缺血+I/R组(n=6),在心肌I/R之前先实施反复骨骼肌缺血/再灌注.ELISA检测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Westem blot检测肢体肌肉处HIF-1α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心肌I/R组及骨骼肌缺血+I/R组都可促进外周血中VEGF的释放,且后者的作用更显著,骨骼肌缺血+I/R组与心肌I/R组相比对VEGF的释放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与Sham相比,骨骼肌缺血+I/R组可以上调HIF-1α的表达(P< 0.05),而I/R组相对于Sham组HIF-1α的表达无明显的变化(P>0.05),且骨骼肌缺血+I/R组与I/R组相比对HIF-1α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生理性缺血可导致局部HIF-1α的高表达,同时对应着外周VEFG的表达增高,且较单纯的心肌缺血水平更高,推测外周VEGF的高表达与缺血局部骨骼肌释放HIF-1α有关.
作者:项洁;吴鑫;陆晓;励建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功能训练仪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生存质量、疾病转归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9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康复治疗,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肺功能训练仪进行呼吸训练,每周治疗5次,每次30min,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用6min步行测试,CAT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BODE指数(body mass index,airflow obstruction,dyspnea,and exercise capacity index)评分、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流量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存质量、病情转归及肺功能进行评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和检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6min步行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流量较前有改善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流量改善值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训练仪可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生存质量、病情转归.
作者:李亮;曾明;王月丽;潘文平;高景蓬;朱美红;王中莉;顾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研究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站立姿势受到水平方向外部干扰(站立支持面向后移动)刺激时,人体运动表现及其可能的控制机制.从肌电学及运动学角度探讨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动态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更好地了解人体基本姿势控制机能.方法:使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100Hz)、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4000Hz)采集13例男性青年受试者在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受到站立支持面水平方向后移干扰刺激时,姿势控制过程中的肌电及运动学数据,对比研究下肢三关节及躯干的角度变化、Co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APAs阶段(干扰发生前100ms至发生后50ms)及CPAs阶段(干扰发生后50ms至200ms)内相应肌肉平均积分肌电值.结果:①有预判状态下,下肢三关节及躯干角度变化小于无预判时,且Co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较小,峰值时刻出现时间较早;②有预判状态下,APAs阶段,腹直肌(P=0.04)、股直肌(P=-0.04)、胫骨前肌(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大于无预判情况,CPAs阶段,竖脊肌(P=0.01)、股二头肌(P=0.04)、腓肠肌内侧头(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较小.结论:预测性姿势调节可通过相应肌群的预激活,使干扰发生后关节角度变化减小,肌肉活动强度下降,并能有效的减小身体摆动幅度,促进姿势稳定性的提高.
作者:温子星;徐欣;潘景文;危小焰;伍勰;梁雷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偏瘫后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HSP)是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早年报道发病率不一,范围为5%-84%[1-2].近年报道HSP患者占到脑卒中幸存者总数的22%-23%,其住院康复期间的发病率为54%-55%[3].Bender等[4]报道,HSP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12周内,起病第10周时发生率高.而这个时间段,正是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佳时期.目前认为,脑卒中早期即发生HSP会严重阻碍上肢功能的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预后往往不佳,同时造成住院时间延长,加重医疗总负担.John等[4]报道HSP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2d,而无HSP的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9d,数据显示HSP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因素是延长住院时间的重要原因.HSP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HSP的发生,有作者将HSP的发病机制分为神经机制和机械机制两大类[4],神经机制又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神经性因素(偏瘫、痉挛、脑卒中后中枢疼痛,中枢感觉敏化)和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性因素(周围神经病变,臂丛神经损伤,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机械性机制指肩关节半脱位,肩袖损伤,肩肱关节病,粘连性关节囊炎,肌筋膜疼痛,直接损伤.临床上,如何评估这些致病因素,是防治HSP的关键.
作者:李永祥;施爱群;王大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儿同时接受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8周.8周后,采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WeeFIM)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定.结果:8周后,两组Wee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01).治疗组的Wee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组WeeFIM评分改善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心理干预配合常规疗法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功能独立性,且疗效高于单纯常规疗法.
作者:陈丽红;杭方杰;戴德纯;唐春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低强度全身振动与阿仑膦酸钠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效果.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卵巢摘除术+注射生理盐水组(OVX+VEH组)、卵巢摘除术+全身振动组(OVX+WBV组)和卵巢摘除术+阿仑膦酸钠组(OVX+ALE).OVX+VEH组是单纯卵巢切除后给予生理盐水(1mg/kg,每周灌胃1次);OVX+WBV组是切除卵巢后给予全身振动(振动强度为0.3g,频率为45-55Hz,每次振动20min,每天1次,每周5次,休息间隔不大于2d,共12周);OVX+ALE组是切除卵巢后给予阿仑膦酸钠(1mg/kg,每周灌胃1次);定期收集标本,测定血清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CTX)水平,micro-CT检查分析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血清中OC和CTX在卵巢切除后均增加显著(P<0.001),WBV和ALE治疗组对OC影响不大,但ALE能够显著抑制血清CTX的增加.在实验12周时,与WBV治疗组比,ALE治疗组更能够显著提高胫骨近端松质骨的骨微结构参数[BV/TV(+25.3%,P=0.004),TV apparent (+60.3%,P<0.001),BV material (+28.4%,P=0.044),Tb.N(+15.6%,P=0.001),and Tb.Th (+16.9%,P=0.037)].在实验12周时,与OVX+WBV治疗组对比时,OVX+ALE治疗组能够提高胫骨的大载荷、骨的刚度参数和骨的吸收能量,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相对于低强度全身振动,阿仑膦酸钠能够更好的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和改善骨的微结构.
作者:陈国仙;林宗锦;李国山;曾清东;陈伟义;林卫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RE)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指导,运用工程学的原理、手段和方法,研究残疾人全面康复的工程技术问题,研究残疾人的能力障碍和社会的不利条件,以大限度地补偿或恢复因伤所致的肢体、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的科学[1].人口的增长和战争、交通事故、疾病、人口老龄化等,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康复医学和康复工程需求的增加[2].
作者:吴清;夏春明;郑建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Yahr分期1.5-3期),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23±10.79)岁.接受1周的住院强化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后,为患者制定家庭训练处方,指导患者应用该方法家庭训练3个月.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个月后分别进行站市位足底压力测定、Berg平衡量表、起立一行走测试、6rmin步行试验、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估以及三维步态分析,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及步态时空参数的变化.结果: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患者平衡功能、起立一行走测试、6min步行距离、UPDRSⅡ和Ⅲ及跨步长、步速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平衡能力分别提高9.21%和14.91%,跨步长分别提高13.41%和26.83%,步行速度分别提高14.86%和28.38%.此外,患者6min步行距离分别提高10.08%和25.89%,起立一行走计时时间分别减少6.63%和14.90%.训练1周后与训练3个月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视听觉综合提示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作者:徐智勤;栾烁;朱小霞;高宏宇;王伟铭;陈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烧伤的疼痛刺激、创面或全身感染和瘢痕增生等,经常出现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下降,步行能力降低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等功能问题[1],为临床康复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本研究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早期通过应用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护理干预方案,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璐;刘小芳;孙天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与关节疾病,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关节内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临床上可引起关节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由此导致残疾,影响生存质量[1].关节软骨在OA研究中受到很多的关注,因为关节软骨的损伤是导致OA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主要的病理特征.骨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力学和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成偶联失衡的结果[2].
作者:李雯燕;周谋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大多数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重点之一.身体锻炼被公认为重要的脑卒中康复手段和方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身体锻炼方式,运动强度不大,安全性较高,在康复医学中的治疗价值逐渐显现.尤其在海外,太极拳已经被用于预防老年人跌倒,脑卒中康复与帕金森病治疗等研究领域中[1-2].有研究表明,太极拳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肢体功能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3-7].但目前研究尚存在太极拳干预时机、套路各异,太极拳康复锻炼处方不统一,观察指标相对单一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脑卒中患者Brunnstrom分期特点和肢体活动状况,整合太极拳动作,形成易于为患者接受和掌握的太极拳干预内容,并将其引入到脑卒中临床康复治疗中,一方面旨在检验太极拳对住院康复治疗期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的影响效果,另一方面,探讨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易于社区家庭康复的辅助治疗手段,从而延续入院期间的康复治疗.
作者:杨慧馨;唐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肺动态过度充气(dynamic hyperinflation,DH)存在于多种气道阻塞性疾病中,尤其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表现尤为典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update 2014)明确指出在运动时出现的DH可导致呼吸困难的加重与运动能力的受限,因此对慢阻肺患者的活动功能有直接影响[1].而对于DH的治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肺康复治疗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正逐步受到重视.本综述将对DH的定义、形成机制、测量方法、对运动耐受性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肺康复治疗的有效性进行逐一介绍.
作者:曾斌;张鸣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我国家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家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试验质量,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1399例样本,其中干预组692例,对照组707例.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运动能力、ADL能力、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压疮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ADL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许彬;徐娟兰;杨阳;耿桂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穴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葡萄糖代谢水平以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12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百会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窝阴性野生小鼠为野生组.百会组电针百会穴,非穴组电针非穴,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天,共治疗4周,野生组和模型组不干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观察各组小鼠大脑18F-FDG摄取率的水平;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百会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 0.05),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非穴组小鼠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百会组小鼠18F-FDG摄取率高于野生组、模型组以及非穴组.结论:电针百会穴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小鼠脑内葡萄糖代谢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卓沛元;柳维林;吴洁;张颖铮;李珑;金昊;林如辉;黄佳;陶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作为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之一,已经广泛用于腰椎生物力学分析研究.以往的建模多集中在运动节段的模型建立,无法体现腰椎整体运动时各节段相互关系,椎间盘的建立以后期软件制作为主,本研究通过椎体骨及椎间盘不同的CT值来区分和获取腰椎全节段(含椎间盘)数据,建立L1至S1全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使得模型工况更接近客观结构.同时,利用获得的模型对仰卧位腰椎两种屈曲方式[即腰椎由L1至S1的屈曲(如仰卧起坐)、腰椎由S1至L1的屈曲(如抱膝及胸)]下椎间盘蠕变情况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苏春涛;眭承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为膝关节退行性变,膝增生性关节炎等,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临床上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因素包括年龄、损伤、过度使用、肥胖、遗传及生物力学失衡等[1].近年来,我们依据KOA发病的生物力学机制,应用调衡屈伸肌力矩法电针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智;章薇;叶勇;潘江;张珺;李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振动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Ashworth Scale,MAS)评分、简化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踝关节背屈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and passive range of motion,A-ROM和P-ROM)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踝关节背屈A-ROM与P-ROM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MAS评分显著减少(P<0.05),FMA评分、A-ROM和P-RO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配合振动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作者:龙耀斌;曹锡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率高达40%-50%,其中约15%为重度抑郁[1].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是脑功能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领域[2],具有时间灵敏度高、成本低、便于携带安置、执行任务难度低及操作简单等多项优势[3].在进行fNIRS检测时,需要执行认知激活任务,颇具代表性的认知激活任务是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它反映了复杂的认知活动,包括被试者从记忆中选择适合的语言、记住已说出的语言、对不适合的语言抑制、应对认知激活的注意力的维持等[4].本研究采用VFT作为认知激活任务,应用fNIRS检测,通过探讨PSD患者前额叶激活状态及波谱变化特点,来判断能否将fNIRS作为一种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来实现早期识别及辅助诊断PSD.
作者:杨智权;米立新;汪杰;张黎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