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英;姚安延
目的:现察中西结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80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急性黄疸型痊愈38例,急性无黄疸型痊愈18例,慢性迁延型3例、显效2例、无效1例,慢性活动型显效3例、好转5张,无效2例.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明显优于纯西药治疗.
作者:谭辉忠;陈玉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本文对如何向纵深推进高校激励机制作了概要性的论证.总的是,高校激励机制从建立到运作始终是一个整体,在推进过程中要防止片面于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点,要全面地一环扣一环,稳扎稳打地推进.
作者:张蓉;李文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济学的真正基础.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多方观点,本文从狭义劳动价值论的角度对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概述,指出了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及价值表现,交换过程等,并根据劳动价值论中的相关论点,即从使用价值角度,价值量的规定以及商品流通角度探讨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启示意义.
作者:李秀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普遍受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作者:李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阐述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及含义,论述了实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如何构建高校后勤的信息化平台,以更方便快捷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方案及构想,同时借助该网络平台实现高校后勤的科学管理与合理的资源配置.
作者:刘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与临床类型.方法:对我院1998-01-01至2007-12-31因心包积液住院患者共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心包积液居首位(36.8%),肿瘤性心包积液(31.0%)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且有心包积液量大、增长迅速、愈后差等特点.结论:关注心包积液病因及临床分型,对治疗心包积液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叶世权;郭文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对ABO血型检测中正反定型不符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取献血者留样标本分别做正反定型试验.结果:13例中疏忽所致1例、冷凝集和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各4例,其余4例经输血研究所确证1例为RBC表面抗原较弱,3例为A2B、A2B、A2.结论:对血型亚型标本应进一步确认分型,并对确证的亚型血源进行科学管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作者:王棚;张宁宁;何芳;范文成;冯霞;吉武荣;王素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后及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血清IL-2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2±3.2)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8±11.5)ng/ml,P<0.01,缓解期增至(20.9±5.4)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8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85±503)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9±71)ng/ml,P<0.01,缓解期降至(212±115)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哮喘发作期TNF-α水平(207.34±31.2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63.48±32.17)mg/ml,(P<0.01)],哮喘缓解期TNF-α水平(201.65±33.08)ng/ml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TNF-α水平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IL-2、IL-8和TNF-α水平变化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益指标.
作者:邓正华;周明术;李光荣;彭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ALP试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时,试剂放置在仪器冰箱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所检测值成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是试剂暴露在空气中无色的磷酸对硝基苯酚分解产生黄色的对硝基苯酚所致试剂空白吸光度逐渐增大所致.由于生化试剂较贵,而实际上试剂还在有效期内,大枇试剂丢弃造成严重浪费.为避免浪费,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探讨继续使用这些试剂的可能性及其对结果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对试剂和仪器原理进行分析,进行精确度、准确度、线性试验和对比试验.提出在适当范围内可以用蒸馏水稀释此试剂,从而避免因空白吸光度过高仪器情况,并提出佳稀释比例.结论:经佳比例稀释后的试剂精密度、线性良好,与符合要求的新试剂结果一致,完全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作者:刘奠忠;刘远程;魏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B2洛本清喷淋和灭菌片泡手对手指消毒.结果:灭菌片(含氯消毒剂)泡手全部合格,B2洛本清喷淋有3份不合格.结论:B2落本清消毒,必须注意操作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胥莉;牟莉莉;南丽霞;唐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下人流的优越性.方法:收集2008年4月1日至7月31日我院无痛人流手术3652例作治疗组;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随机抽取2005年无痛人流36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如子宫穿孔、漏吸及空吸等;术后近期并发症如:吸宫不全、感染、颈管或宫腔粘连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未产生术中并发症,而术后近期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介导下无痛人流术,不仅手术快、出血少,而且可以杜绝术中并发症,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
作者:蒋芝蓉;蔡金尾;廖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在输血时去除白细胞可有效减低免疫抑制效应以及病毒传播的危险,同时对治疗心外科病人因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和器官再灌注损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和神经性疾病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宇;吴永达;王素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评价2000年至2007年我科参加全国临床化学室间质评(EQA)结果.方法:采用变异指数得分(Variance index score,VIS)的评价方法,统计分析2000年至2007年21个检测项目临床化学室间质评资料.结果:本室测定的21个室间质评项目的总平均VIS为79分,正式记分项目(K、Na、CI、Ca、Pi、BG、Urea、UA、Crea、TP、Alb、TC、TG、ALT、AST)的平均VIS为78分,调查评价项目(HDL-C、Tbil、ALP、AMY、CK、LDH)的平均VIS为83分.结论:我科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成绩稳步提高.
作者:李光富;郭渝;陈江;于晓;逯心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1984-2007年收治的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13例临床资料.结果:13例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本组病人全部治愈.结论:肝包虫囊肿破入胆总管的诊断在当今先进影像学设备的支持下不太困难,及时的手术介入及手术要点的掌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金正华;黄喜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现今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自然分娩生产,然而,分娩时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常常使产妇无法忍受,严重可出现休克.理想的分娩镇痛应有效减轻疼痛,让产妇能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分娩的过程,而对胎儿和分娩进程影响小.本文就分娩镇痛的相关方法和辅助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芯颖;刘凯;余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输卵管卵巢囊肿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方法:用静脉联合滴注抗生素一周,同时服用中药桂枝茯苓胶囊.结果:3个月总疗效为74.00%,其余病例进行6个月继续治疗.结论:桂枝茯芩胶囊合并抗生素治疗输卵管卵巢囊肿疗效较好,用法简便,值得基层医生借鉴使用.
作者:王虹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ELISA检测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0例健康献血员、263例健康体检自然人群和21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检测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3%、4.2%和38.1%.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未检出有5例,在0.05ng/ml-0.1ng/ml有7例,0.1ng/ml~0.5ng/ml有6例,0.5ng/ml~10ng/ml有2例.结论:隐匿性HBV感染在不同人群中广泛存在.血清HBsAg阴性的机制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以及HBV基因突变.
作者:陈川;杨朝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护理工作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其核心是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而急诊科是救治生命的前沿阵地,要做好急诊护理工作,应从加强专业训练、强化法律意识、提倡礼仪服务、注重心理护理这几个方面着手.
作者:杨中英;姚安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催经止孕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852例观察对象根据其停经天数、尿妊娠试验及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观察Ⅰ组143例,观察Ⅱ组309例,对照组40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流产剂量,观察分析三组对象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和催经止孕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催经止孕治疗切实可行,安全有效.
作者:陈小梅;林丽;张丛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无偿献血的实验室检测环节多,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差错.
作者:张宁宁;王棚;冯霞;范文成;吉武荣;陈素琼;朱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