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运用

杨明军;刘远宏

关键词:骨外固定架, 骨折不愈合, 截骨延长
摘要:目的 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我院在2001年7月~2004年4月间对8例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患者进行更换固定方式,采用外支架进行外固定,对不愈合端进行加压,近端进行截骨.结果 术后随访所有8例患者均骨性愈合,随访时间为2年,术后骨性愈合时间为12~20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6月,均未进行再次手术,各例患者均未进行骨移植.结论 对下肢负重骨不愈合,采用外支架进行固定是较为积极的有效的固定方式.
健康必读·新医学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12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体会.方法 自1999年10月~2005年3月,利用ESWL共治疗了12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其中男833例,女417例,年龄13~79岁.结果 结石粉碎率98%,排石率95%,失败率5%,并对治疗失败的61例患者原因进行了分析.结论 ESWL对泌尿系结石治疗效果良好,需注意适应证及禁忌证.

    作者:郭举红;朱芝润;付移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32例老年肺结核的首诊误诊分析

    了解和掌握老年肺结核的不同临床表现,有利于临床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艳平;贾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异位妊娠术中自体血回输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异位妊娠术中自体血回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异位妊娠86例,总出血量126005ml,总回输血量82158ml.破裂时间:43例≤12小时,34例13~24小时,9例25~48小时,破裂时间≤24小时回输血量较多.8例出现血红蛋白尿,36例术后不同程度发热.术前术后血液比较,白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血小板无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位妊娠自体血回输是可行而安全的.

    作者:阮珍;廖小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正确掌握中药的煎药方法,提高临床药效

    中药汤剂历史悠久,煎药方法正确与否与药物有效的成分的溶出、药效的发挥、疗效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使药物能够充分发挥其疗效,现就如何选择和掌握煎药的用具、水量、火候、时间和方法谈几点看法:

    作者:肖调湘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临床护士长做好科室经济管理的体会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对医疗事业的冲击,把医疗服务行业推进市场竞争的激流中.作为一名合格的科护士长不仅要重视病房管理,还要重视科室的经济管理,才能适应激烈的医疗市场经济对医疗事业的冲击.现将临床护士长如何作好科室经济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樊桂荣;刘彩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血压病的现代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张雨池;芮慧全;毛文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西结合治疗肝吸虫病的临床体会

    肝吸虫属蠕虫病,是因为摄入含活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虾,致华支睾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等处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在嫩江,松花江流域时有发生,尤其1998年洪水后,造成大面积污染,患病人数明显上升,我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治疗数百例病人,疗效满意.

    作者:赵春风;齐守成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

    对17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并探讨该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

    作者:向云;喻一东;刘振宇;杜全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正红花油外用治疗冻疮320例疗效观察

    我科从1989年以来,采用正红花油治疗冻疮,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病例320例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程志和;庆运轩;崔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的影响.结果 早期康复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夏宝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葛桂汤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6例

    2001~2004年,笔者应用自拟葛桂汤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6例,获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徐同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60例分析

    就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进行阐述,并应用琥乙红霉素的优点对比.

    作者:何代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7%~11%,包括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实验证明在正常情况下桡骨远端将承受约80%的轴心载荷,三角软骨及尺骨小头承受约20%载荷.骨折畸形愈合会导致载荷偏移.

    作者:陈春;高荣;刘志敏;张新果;盛加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应用机械通气配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配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2003年5月~2004年5月我院收治的13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潮气量(VT)7~9ml/kg,呼吸频率8~12次/min,吸呼比1:2.5,吸气压≤25cmH2O,PEEP0~5cmH2O,同时配合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改善尽早拔管撤机.结果 1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24h内症状征开始改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机械通气配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掌握好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及炎症,尽早创造拔管和撤机的时机,是治疗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荻;李文峰;李子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浅谈呼吸机参数设置错误对病人的影响

    呼吸机作为临床常规救治设备,在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病人的救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是用机械的方法建立一个大气与肺泡压差,达到肺的通气目的.呼吸机经呼吸道开口以气体直接加压,肺泡内形成负压,气体进入肺部,形成吸气状态;释去压力后,肺泡压高于大气压,肺泡气体排出体外,形成呼气状态,从而达到控制或辅助呼吸衰竭病人进行呼吸的目的.

    作者:杨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PPH结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治疗重度痔病的满意方法 ,采用PPH结合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27例患者.结果 表明:使用该方法 治疗重度痔病有效率100.0%.且有疼痛轻,康复快,无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等优势.

    作者:李国强;何道钰;杜永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老年慢性前列腺增生48例

    前列腺增生症亦称前列腺良性肥大,是一种多见于老年男性的疾病.笔者运用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连峰;张晓利;郭秀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骨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运用

    目的 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我院在2001年7月~2004年4月间对8例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患者进行更换固定方式,采用外支架进行外固定,对不愈合端进行加压,近端进行截骨.结果 术后随访所有8例患者均骨性愈合,随访时间为2年,术后骨性愈合时间为12~20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6月,均未进行再次手术,各例患者均未进行骨移植.结论 对下肢负重骨不愈合,采用外支架进行固定是较为积极的有效的固定方式.

    作者:杨明军;刘远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庆大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产后尿潴留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寻求解除各种原因导致产后尿潴留、泌尿系感染等更好的方法 ,消除产妇的痛苦,进一步证实及时治疗产后尿潴留的重要性.方法 将116例产后尿潴留产妇随机分成60例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膀胱灌注治疗组和56例生理盐水膀胱灌注对照组,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44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50%.结论 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膀胱灌注治疗产后尿潴留无副作用,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东宇;李建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阿托品在抢救有机磷中毒中的应用体会

    阿托品是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重要药物,早期迅速阿托品化是抢救有机磷中毒成败的关键,但由于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病情复杂,各项阿托品化指标变异性大,使有时阿托品化判断困难,盲目大剂量使用或突然减量,都可以增加死亡率.现结合我科自1999~2005年有机磷中毒病例分析,参考有关文献,浅谈阿托品在抢救有机磷中毒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健康必读·新医学导刊杂志

健康必读·新医学导刊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