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徐同印
目的 总结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间12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随访2个月~5年,均无再出血,肝功能正常或好转,无肝性脑病发生,无死亡.结论 对于部分肝功较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者行急诊门奇断流+脾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止血效果确切,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发生率低.
作者:张杰峰;刘家隽;黄映明;殷子奇;张艳林;曾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现将我们近年来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程志和;庆运轩;崔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的发展,美学与护理学的结合更具有新的意义.护理美学作为研究护理与审美规律的科学已渐渐地被护理人员所接受,护士的美学意识的培养在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大意义.正确应用美学可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给患者以美的享受,在更加优美和谐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美学包括护士的心灵美、语言美、姿态美、服饰美和操作美.
作者:张玲;李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114例老年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占昏迷病人的69.23%,昏迷、吞咽功能障碍,造成气道内的引流不畅和误吸,是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基础护理,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孙艳;范宜文;汤红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呼吸机作为临床常规救治设备,在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病人的救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是用机械的方法建立一个大气与肺泡压差,达到肺的通气目的.呼吸机经呼吸道开口以气体直接加压,肺泡内形成负压,气体进入肺部,形成吸气状态;释去压力后,肺泡压高于大气压,肺泡气体排出体外,形成呼气状态,从而达到控制或辅助呼吸衰竭病人进行呼吸的目的.
作者:杨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桡骨远端骨折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7%~11%,包括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实验证明在正常情况下桡骨远端将承受约80%的轴心载荷,三角软骨及尺骨小头承受约20%载荷.骨折畸形愈合会导致载荷偏移.
作者:陈春;高荣;刘志敏;张新果;盛加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尿激酶(UK)溶解引流治疗急性及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洪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所产生的压力,临床上以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终池内脑脊液的压力为代表.正常成人的颅内压为70~200mmH2O(儿童的颅内压为50~100mmH2O),超过200mmH2O表明颅内压增高[1].颅内压力取决于脑组织的容积,脑血流量和脑脊液的循环状态,正常情况下由此三者相互调节以保持颅压的相对稳定.当颅内发生病变时,诸如外伤、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等,均可使颅压增高,颅高压是神经科常见的病症.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颅高压患者418例,现将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彭双喜;陈丽腾;许丽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以往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疤痕多,欠美观.电凝术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此方法损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具有成形效果.笔者认为此种术式大有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必要.现将我院2000年9月~2005年10月用此种术式治疗的43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病患者日益增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脑血管意外者亦同步增多,部分患者由于首发症状的不典型性,在基层医院发生误诊仍然常见,因错失佳治疗时机,而导致患者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我院1993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脑血管意外误诊者53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永华;黄军武;陈印红;寇玉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六年来对消化道溃疡并消化道出血80例,经电镜确诊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均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HP检测阳性22例,12例病人自动出院,余68例痊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消化道出血做好护理措施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素莲;方佩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是肛窦及肛门腺内的炎症性病变.它是一种主要的潜在感染性病灶,约有85%的肛门直肠病变与肛窦感染有关[1].常并发肛乳头肥大、肛周脓肿、肛瘘、肛周瘙痒等症,是肛周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故积极有效地治疗肛窦炎,对预防肛门直肠疾病有重要的意义.2000年~2003年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低位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7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我科从1989年以来,采用正红花油治疗冻疮,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病例320例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程志和;庆运轩;崔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分析妇产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在预防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对180例妇产科手术病人,年龄、健康程度、体重等无明显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0例,术前静脉应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90例为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一天的平均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低热2例(2.2%),术后切口感染0例(感染率为0);对照组术后低热19例(21.1%),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为4.4%).切口甲级愈合实验组为100%,对照组为95.6%.平均住院日实验组为(5.3±1.6)天,对照组为(10.1±1.2)天.结论 对于妇产科手术,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更有效地预防感染,降低术后发病率,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尚明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近年来,国内外异位妊娠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未婚和未育者的发病率亦明显升高,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异位妊娠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占异位妊娠的95%,因此,保留患者的输卵管,并恢复其功能,保留生殖功能,减轻异位妊娠的伤害和后遗症,其保守治疗显得更加重要.随着β-HCG检测的敏感性提高和高分辩率的B超应用,80%的异位妊娠在未破裂前得到确诊,从而为非手术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创造了有利条件.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180例,其中42例采用甲氨碟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现就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黄德琴;范福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立即产生极严重的精神打击,于是出现了强烈的应激反应,为此,需及时有效地予以治疗护理,使患者平静地渡过这一关.
作者:张爱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产后出血为产科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首要原因,如得当的及时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减少孕产妇病死率:现对我站收治的65例产后出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作者:陈桂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检查外周血的红细胞(RBC)总数、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积(HCT),其中又以HB、HCT常用.贫血的分类要借助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值等参数.直方图的分析观察、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涂片红细胞的形态大小等特征可以帮助贫血的鉴别诊断.对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必要的生化检查是必不可少的.骨髓检查需掌握临床适应症.
作者:左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1 病史摘要病员,女,30岁,因继发不孕7年,痛经3年,发现腹部包块2年于2005年5月8日入院.7年前曾因足月孕死胎引产,宫口不开在当地医院行剖腹取胎术,手术顺利,术后无发热,术后未避孕至今未孕.
作者:杨世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了观察剖宫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初乳时间及乳量的影响,选择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镇痛组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连接注入镇痛液镇痛,术后观察72h;对照组术后拨管,术后4~6h肌注盐酸哌替啶75mg,6h后重复一次,总量150mg,术后观察72h.结果 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泌乳时间比对照组早(P<0.01),乳量比对照组多(P<0.01).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能促进早泌乳,增加乳量.
作者:袁儒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