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谢清华;张在恒;袁正兵;谭平先;颜登鲁
目的:探讨影响盆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各项技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盆腔动脉DSA,重点探讨体位设计、各项造影技术参数的选择应用.结果:32例患者,子宫肌瘤13例、恶性肿瘤7例、肿瘤出血3例、产后大出血5例、不明原因出血4例,共行DSA 175例次,157例次清晰显示病变,18例次造影失败.31例患者成功进行介入治疗,1例产后大出血栓塞不全.结论:盆腔动脉DSA技术因素的正确运用有助于病变的显示、诊断与介入治疗.
作者:周素军;乐涛;徐国斌;龙清云;胡金香;刘骏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死亡病因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7-2006年救治的13例死亡的新生儿先天性膈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肺发育不良和肺动脉高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死率高,加强产前诊断及出生前、术前设法促进肺发育是关键.
作者:唐沂;宋金枝;潘小梅;黄进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为μ受体激动药,其N-酰基端含酯键可被组织和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进行不饱和代谢,不受血浆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及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的影响,在血管外分布广泛,稳态时分布容积远小于其他阿片类药,持续输注后半衰期(context sensitive half time)不受输注时间长短的影响,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作用持续时间短和可控性好等特点,是理想的静脉麻醉靶控输注药物.但临床研究发现瑞芬太尼有呼吸抑制、肌肉僵硬、血压过低、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1],并具有潜在的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给药速度和方法对其麻醉效能及副作用有明显影响,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兴安;赵高峰;屠伟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亚硝酸盐检测对前列腺增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0月1日我院住院确诊为前列腺增生且未经任何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患者178例,对其尿亚硝酸盐进行定性测定,同时将他们根据前列腺重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有无膀胱结石、有无急性尿潴留、尿培养结果及是否需要手术进行分组,将分组后结果经SPSS 13.0软件行x2检验分析.结果:在残余尿量、有无膀胱结石、有无急性尿潴留、尿培养结果及是否需要手术分组中,两组之间尿亚硝酸盐检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其P值分别为0.002、<0.000 1、0.009、<0.000 1、<0.000 1.而根据IPSS评分得出结果IPSS≥20组与IPSS≤7及8≤IPSS≤19两组间尿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0 1,而IPSS≤7及8≤IPSS≤19两组间尿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63).根据前列腺重量分组之间的尿亚硝酸盐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48).结论:尿亚硝酸盐检测简单、实用,但由于条件限制,其阳性检出率不高.尽管如此,一旦尿亚硝酸盐检测阳性,仍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治有一定的意义,值得重视.
作者:沈文;张卫云;胡卫列;王元利;邓志雄;张利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东菱迪芙合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发病时间<3 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东菱迪芙合用奥扎格雷钠组(治疗组)及单用奥扎格雷钠组(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8例(60.9%),总有效率82.6%,其疗效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程颜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结果:在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中,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型增厚4例,局限型增厚2例.增厚的囊壁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小结节影4例,伴胆囊内结石5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增厚的胆囊壁轻度强化,门脉期至平衡期强化逐渐明显,囊壁结节强化不明显,出现较高密度的连续性黏膜线2例.胆囊周围浸润3例,肝侵犯1例,3例胆管扩张,肝门肿大淋巴结1例.误诊为胆囊癌4例,-般慢性胆囊炎伴结石1例.结论:通过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T资料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
作者:张玉明;郑双丽;姚渭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确定门诊上消化道镜检查后2周内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易患人群.方法:以1年间门诊序贯性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电话问卷调查的方式,患者被问及的问题包括镜检后2周内并发的症状、是否急诊/门诊或住院.复习内镜检查的结果及提示.结果:404例患者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后的2周内被取得联系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常见的并发症是口腔咽喉问题(占10.9%)和腹部不适(占5.9%),需要急诊/门诊处理(Ⅰ级)6例(占1.5%);需住院治疗(Ⅱ级)5例(占1.2%);无一例死亡.结论:常见的并发症是口腔咽喉不适及腹部不适;女性患者和既往合并腹部不适的年轻人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后更易发生这些并发症.
作者:王晶璠;杨玲;唐合兰;金晓维;韩全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对30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难治性MM的缓解率和生存率.方法:30例患者均在第1阶段采用改良M2治疗2个疗程无效,第2阶段以反应停联合VTD方案化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评估后者对难治性MM的疗效.用统计软件STATA 5.0作配对卡方检验.结果:本组病例中,缓解10例,部份缓解9例,进步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结论:反应停联合VTD方案治疗能明显提高难治性MM的缓解率和有效率.
作者:李琳洁;赵敏雷;裘红英;刘伟红;杨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预防性光凝视网膜裂孔的目的是封闭裂孔周围的视网膜,形成脉络膜视网膜瘢痕,预防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形成视网膜脱离.我院对88例视网膜裂孔进行了氩激光预防性光凝,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运平;赵伟;孙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长跑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为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肾脏病理报道如下.
作者:毕可波;邓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闭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44例新生儿肠闭锁的临床资料,十二指肠闭锁3例,空肠闭锁16例,回肠闭锁25例.病理类型,隔膜型5例,盲端型37例,多节段型2例.结果:存活38例,术后存活率86.4%.术后随访1~10年,疗效满意.术后死亡3例.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手段,手术方式应根据闭锁部位及类型选择.本病的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前B超检查对于预后有益.
作者:沈涤华;施诚仁;余世耀;吴燕;严文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噪声性听损伤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特点.方法:对接触噪声作业的47例工人进行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和ABR测试;依PTA正常者和4、3、2 kHz处的听力受损者分为4组;对各组的ABR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随听力损失频率和程度的增加,逐渐出现低声强Ⅴ波潜伏期延长、高声强Ⅰ波的异常,继之伴Ⅲ波、Ⅴ波的异常,同时伴Ⅴ波反应阈的逐渐上升.(2)仅有4 kHz受累的轻度噪声性听力损失者,主要表现为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半数耳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结论:(1)噪声性听损伤的ABR变化反映了声损伤始于外毛细胞,逐渐累及内毛细胞、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过程.(2)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系轻度噪声性听损伤ABR的主要异常表现;对于可疑噪声性听损伤者在ABR Ⅴ波阈值正常时,还应观察其阈值处潜伏期,并结合其他听力学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合理判断.
作者:刘亚晖;柯朝阳;马玲国;郭金凤;刘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牙龈瘤牙根管充填龈瘤切除牙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前牙龈瘤,69颗牙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充填、龈瘤切除、牙再植的治疗进行临床总结、分析,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再植牙5年成功率达90%,牙龈瘤无一例复发,其中有3例7颗牙再植失败,术后牙根吸收,牙齿松动Ⅲ度,存留时间不足1年.原因为继发感染.结论:牙龈瘤牙根管充填龈瘤切除牙再植是目前临床治疗较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永池;林嘉旭;王淑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及肠瘘等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6年4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28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前确诊6例(21.4%),术中确诊20例(71.4%),漏诊2例(7.1%);治愈27例(96.4%),死亡1例(3.6%),发生并发症5例(17.9%),十二指肠瘘和腹腔脓肿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重要措施,早期手术,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和通畅的腹腔引流以及术后营养支持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学强;陈海生;李建明;严志登;万恒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患者33岁,已婚,因停经53 d、下腹剧痛5 h于2006年7月19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G4P2,末次经为2006年5月26日,量同以往,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于7月2日查尿HCG(+),2006年7月19日7时左右突然出现下腹剧痛,痛时有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伴肛门坠胀感、无阴道流血、畏寒、发热史,否认有晕厥史.遂来我院行B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胚胎存活,胚胎发育相当于孕7+周,子宫后方液实性包块并腹腔积液.门诊拟(1)腹腔内出血原因待查:卵巢黄体破裂?(2)失血性贫血;(3)早孕收住院.
作者:马春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大鼠术前给予外源性褪黑素对于术后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手术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伪手术组行类似操作,但不实施CPB.其余3组建立CPB,大流量[≥100 mL/(kg·min)]转流60 min.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于转流前在预充液中加入10、20 mg/kg的褪黑素.实验过程中记录血压和心率变化,并于转流前全身肝素化后(术前)和转流结束后(术后)进行血气分析.术后24 h取肝脏组织,测定丙二醛(MDA)、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量或活性.结果:CPB后大鼠血压和心率较术前有改变,但仍在可接受范围.血气分析结果提示,手术组术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pH值、红细胞压积降低较多,余无显著变化.手术组肝脏MDA浓度,tNOS和iNOS活性较伪手术组上升,而GSH浓度,SOD、CAT、GSSG-R、GST、GSH-Px活性的变化则相反.与此同时,在使用褪黑素的两组中,这些指标的变化被明显逆转.结论:褪黑素能有效的抑制CPB后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剂量组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黄海嵘;朱家全;尹荣;王常田;申翼;董国华;李忠东;李德闽;景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自环孢素和新型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肾移植存活率已经有了提高,但排斥反应依然是导致移植肾功能不全以至丢失的重要原因,此外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副作用,如心血管疾病、机会感染、恶性肿瘤、药物的肝肾毒性,也极大阻碍患者的长期存活.目前尚未有可靠的诊断方法能判断免疫高风险病人或及时发现排斥并加以干涉,也没有明确指标能确定患者对移植器官产生特异性耐受,指导减用甚至停用免疫抑制剂.因此准确、特异的免疫监测对于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年相关文献作一综述,讨论已经用于临床和尚处于试验阶段的一些免疫监测手段.
作者:俞波;谭建明;郭君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对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自愿使用自控镇痛泵并留置导尿管的产妇364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拔管时间、拔管后第1次排尿情况、有无膀胱刺激症状和泌尿系感染情况等.结果:两组之间在有无膀胱刺激症状、泌尿系感染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拔管后第1次排尿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为(30±6)h,建议护理人员掌握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对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护理干预,减少产妇的痛苦,降低院内泌尿系感染率.
作者:罗小霞;胡柳霞;李群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SDC)的影响.方法: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观察,服用地高辛0.25 mg/d,7 d后,SDC达稳定状态后加用雷米普利5 mg/d,于加用后12 d采血测定SDC,并与加用雷米普利之前的SDC比较.结果:加用雷米普利前后SDC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雷米普利联用地高辛不影响SDC,两者联合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官学强;李继武;倪丽;吴连拚;张素勤;杨鹏麟;唐疾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病人妇科术中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输液治疗的意义.方法:术前已诊断有高血压的中老年病人3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监测CVP,结合血压、心率、出血量和尿量,调节输液用量.结果:所有病人术中CVP值均高于正常值.结论:CVP在高血压病人术中输液治疗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琼;张永福;岑雪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