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颈部巨大囊性水瘤并感染1例

黄映红;翁盛贤;严小玲;张建国

关键词:婴儿, 颈部, 囊性水瘤, 淋巴组织, 现报告如下, 先天性疾病, 组织发生, 淋巴系统, 腹股沟, 诊断, 育成, 腋窝, 胸壁, 起源, 胚胎, 迷走, 感染
摘要:囊性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先天性疾病.胚胎时期颈囊发育成淋巴系统的过程中,部分淋巴组织发生迷走,并形成囊性水瘤,多发生于颈部,其次是腋窝、胸壁和腹股沟处.我科2003年6月收治1例,诊断为颈部巨大囊性水瘤并感染,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道内超声扫描评估支气管和肺内占位性病变对支气管壁的侵犯深度

    目的:评估气道内超声扫描对支气管和肺内占位性病变侵犯支气管壁的准确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定群研究.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纤维支气管镜室检查的连续性患者中,经CT或纤支镜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获得知情同意后入选,共49例,男29例,女20例.普通纤支镜检查完成后,即进行经气管-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扫描.15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以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EBUS对病变侵犯管壁深度判断的准确性.结果:49例患者中,5例超声下未发现病灶,44例超声下可见病灶的患者中,37例见病灶不同程度侵犯管壁,30例恶性肿瘤中29例均发现有管壁侵犯,占97%,9例良性病变中3例提示管壁侵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中,14例术前EBUS诊断肿瘤侵犯管壁,13例肿瘤侵犯软骨,1例未显示软骨组织,术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14例患者肿瘤均侵犯支气管壁,准确度100%,12例患者肿瘤侵犯软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100%、33.3%,加上未见软骨病例,则准确度为87.5%.未行手术治疗病例中,良性病变共13例,其中5例考虑管壁未受侵犯,8例考虑管壁侵犯(均为周围型病变);恶性病变17例,16例均考虑侵犯管壁,其中中央型11例,周围型6例.结论:气道内超声扫描对于支气管和肺内占位性病变对管壁的侵犯深度准确度较高,但对肺周围型病变,判断是否侵犯软骨可能出现假阳性.

    作者:李静;陈正贤;刘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凭静脉麻醉术后呼吸骤停1例

    患者男,70岁.因结肠癌肝转移行结肠癌根治术入院.术前患者一般情况可,既往健康.体格检查:血压150/80mmHg,心率68次/min,体重59 kg.辅助检查示ECG正常,胸片示右膈改变考虑膈下脏器病变所致,B超示肝多发实质性占位,电解质、血常规均正常.入室后予咪达唑仑4 mg、阿曲库铵40 mg、芬太尼0.2 mg、异丙酚8 mg诱导后行器官插管.术中以异丙酚300 mg/h、雷米芬太尼1mg/h、阿曲库铵40 mg/h麻醉维持.术中患者血压偏高,心率60~90次/min,予乌拉地尔25 mg静注,效果欠佳,稍后予尼卡地平5 mg静注、曲马多50 mg静注.手术时间3 h,术后血压再度升高,予乌拉地尔25 mg静注.

    作者:文立明;陈功;翁浩;张小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后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变化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影响.方法:T2DM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FFA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T2DM合并MS组较对照组FFA明显升高[(0.60±0.26)mmol/L vs (0.45±0.22)mmol/L,P<0.01],较T2DM不合并MS组FFA也升高[(0.60±0.26)mmol/L vs (0.51±0.22)mmol/L,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血浆FFA水平.结论:T2DM合并MS人群空腹循环FFA水平明显升高,FFA水平受TG、BMI等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卢玉;王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恶性胸腔积液导管引流并胸腔化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恶性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化疗的疗效.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尽胸腔积液后注入卡铂联合四环素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另一组采用引流并注入四环素的方法治疗(对照组),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3,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高、简单、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善福;张惠光;易娇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单极和双极心内电图的比较

    目的:比较心脏标测中单极和双极心内电图的异同.方法:12例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接受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和冠状静脉窦(CS)单极、双极心内电图(分别为CS1、CS2和CS12、CS223),比较振幅、时限和局部激动时间的异同.结果: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的心房A波振幅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单极电图的心室(V)波振幅高于双极电图的V波振幅(P<0.05).单极电图的A波和V波的时限均明显大于双极电图的A波时限(P<0.05).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中局部激动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脏标测中双极和单极电图的振幅和时限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的联合应用能够提供关于局部激动和远场电位的互相补充的信息.

    作者:周益锋;郭继鸿;许原;李学斌;张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涎腺恶性混合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涎腺恶性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方法:对l例涎腺恶性混合瘤进行光镜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标记.结果: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具有软骨黏液样基质的混合瘤成分和腺样囊性癌成分共存,肿瘤细胞上皮膜蛋白、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型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涎腺恶性混合瘤较少见,诊断必须结合病史及体格检查,发现涎腺肿物增大及固定应怀疑为恶性肿瘤,涎腺恶性混合瘤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

    作者:罗卫民;陈玉英;谭丽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广东不同经济地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特征的差异

    目的:探讨广东省不同地区的急性胰腺炎(AP)病因和发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梅州市人民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2 386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P占住院总数构成比、性别、分型、病因、预后、住院费用等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沿海地区AP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33%,山区地区占0.18%(P<0.05);在2 386例AP患者中,病因构成比为胆石症49.0%,酗酒10.1%,高脂血症5.2%.沿海地区胆石症比例明显高于山区地区(P<0.05),山区地区高脂血症、酒精相关AP比例高于沿海地区(P<0.05);两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比例及病死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沿海地区AP的发病率较高,病因以胆囊炎胆石症为主,山区高脂血症、酒精占病因比重高,但两组预后无显著差异.

    作者:黄耀星;贾林;杨琪玫;杨壁辉;王胜炳;王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婴儿颈部巨大囊性水瘤并感染1例

    囊性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先天性疾病.胚胎时期颈囊发育成淋巴系统的过程中,部分淋巴组织发生迷走,并形成囊性水瘤,多发生于颈部,其次是腋窝、胸壁和腹股沟处.我科2003年6月收治1例,诊断为颈部巨大囊性水瘤并感染,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映红;翁盛贤;严小玲;张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目前,呼吸机已经成为抢救危重病人重要的仪器设备之一,但随着呼吸机使用的增加,呼吸机本身引起的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

    作者:张志寰;蔡绍曦;赵海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OPD患者诱导痰的细胞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诱导痰中细胞组成的变化,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对33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A组)、27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14例健康吸烟者(C组)、14例健康不吸烟者(D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及痰诱导,痰液处理后沉渣作细胞学分析.结果:(1)A、B、C、D组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分别为(10.2±5.28)×106/mL、(44±1.63)×106/mL、(3.0±1.45)×106/mL、(1.9±1.07)×106/mL,细胞分类中A、B、C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70.9±13.6)%、(57.0±10.9)%、(52.3±11.1)%,而在D组中则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分别为(34.8±6.9)%、(25.6±8.2)%、(26.9±7.3)%;(2)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稳定期患者、健康吸烟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不吸烟健康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2)气道局部中性粒细胞增多与COPD患者气流受限存在密切的关系.

    作者:曾勉;刘凌云;张式鸿;严英硕;吴健锋;王辉;贺云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TGF-β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的顺利进行有赖于母体内环境的稳定,特别是胎盘局部的正常免疫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一种重要的Th2类细胞因子,参与Th1/Th2在妊娠期的生理性改变,如促进胚胎植入、维持母胎耐受.但在体内调节紊乱时,异常表达的TGF-β可能通过抑制滋养细胞的侵入致使螺旋动脉重铸障碍,从而参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近的研究还发现,TGF-β在肾脏局部的作用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蛋白尿产生有一定联系.

    作者:金桂芳;邹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5脱氧前列腺素J2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15脱氧前列腺素J2(15 d-PGJ2)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cy和15 d-PGJ2对大鼠VSMCs进行刺激,以3H-TdR掺入方法观察15 d-PGJ2对Hcy诱导大鼠V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以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ERK1/2蛋白表达和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15 d-PGJ2可明显抑制Hcy诱导的大鼠VSMCs增殖,但对Hcy诱导的ERK1/2磷酸化无明显作用.结论:15 d-PGJ2可能通过MAPK/ERK1/2信号途径的下游步骤抑制Hcy诱导的大鼠VSMCs增殖.

    作者:王天成;刘向炜;寇丽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掌握小儿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状况.方法:对住院化疗的99例肿瘤患儿的449例次疗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感染发生率为42.42%,疗程的感染率为11.80%;73.81%的感染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有感染者人均住院日比无感染者长11 d.结论:对粒细胞减少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及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易文华;钱蔚珍;张柔玲;林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及必要时予糖皮质激素和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后红细胞比容、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好转,治疗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为(5±2)d,住院时间为(10±2)d,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时间为(8±4)d,住院时间为(15±6)d.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使患者红细胞比容降低,降低血液黏稠度,P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降低,症状改善的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娟;吴耀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结核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目的:探讨结核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从生物、理化、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综述结核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性.结果: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防范意识.结论:合理应用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可减少结核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

    作者:沈惠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其临床应用

    早期发现、确诊并正确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糖尿病的诊断、分型、病情的进展、并发症的判断及预后都与实验室检查密切相关.检测项目的科学选择及检测结果的正确评价都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临床工作中的常用糖尿病的检测指标作一介绍.

    作者:吴永华;张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中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及电泳分型等方法对45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45例非高血压妊娠妇女(对照组)的AGT基因M235T多态、ACE基因I/D多态、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1)AGT M235T多态的TT基因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ACE基因DD、ID、Ⅱ型在两组中分布无明显差异.(3)AT1R基因A1166C AA、AC、CC型在两组中分布无明显差异.(4)子痫前期组具备TY基因型者,其合并DD基因型的95%CI为1.473~31.919,合并1166C等位基因C的95%CI为1.316~18.991.结论:AGT变异基因235T与子痫前期发生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子痫前期的易感基因.ACE基因DD型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限于携带有M235T等位基因的患者.携带有AT1R基因C等位基因和AGT基因TT型的妇女子痫前期发病危险升高.

    作者:宋成文;谢守珍;唐瑛;王晶;连俊红;杨李;陈枝岚;吴超英;王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误诊32例分析

    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了56例50岁以上老年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病人,现对发病至接受抗结核治疗时间超过2周的32例病人误诊原因进行分如下.

    作者:韦晓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我院肺炎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肺炎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05年9-11月出院的肺炎患儿病例资料111份,统计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使用频度、联合用药情况等,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我院肺炎治疗中使用频度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其中,单用占83.8%,二联用药占16.2%,首选宜选药物占77.5%.结论:我院肺炎治疗中抗菌药物大多为单用,且多选用宜选药物,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仍存在某些问题需要改进.

    作者:李荣;朱慧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住院病人梅毒感染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病人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梅毒在住院病人中的存在现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住院病人中梅毒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14例梅毒患者中有显性梅毒28例、先天梅毒5例、后天隐性梅毒163例、先天隐性梅毒1例、神经梅毒17例;住院患者中梅毒病人数逐年增多;隐性梅毒在大于60岁年龄段患病人数较其他年龄段多;隐性梅毒分布于外科、内科、皮肤科、妇科等9个科室,神经梅毒则分布于神经科、皮肤科.结论:住院病人中梅毒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隐性梅毒在住院患者中数量多、分布较广.因此,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梅毒筛查是及早发现隐性梅毒并防止其传播及减少职业性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

    作者:黎志刚;曾仁山;杨捷;吴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