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神经源性炎症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邹威凤;汤彦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 哮喘, 气道神经源性炎症, 自主神经系统, growth factor, 炎症细胞, 慢性非特异性, 肾上腺素能, 能神经系统, 信号传导, 细胞因子, 神经递质, 气道炎症, 免疫系统, 临床治疗, 功能紊乱, 发病机制, 组分, 综述, 连接
摘要: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细胞组分及神经递质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随着对哮喘肺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深入研究,由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系统介导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airway neurogenic inflammation)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调控神经源性炎症关键的细胞因子,发现它可通过连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而发挥放大气道炎症的作用[1].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神经源性炎症及其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旨在为探讨哮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肺功能表现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肺功能表现,并就其异同作一比较.方法:测定6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常规肺功能,其中RA组39例,SLE组30例,并设64例非吸烟健康人作对照组,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RA组和SLE组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通气量之CO弥散量(DLco/VA)、残气容积与肺总量之比值(RV/T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皆有显著性(P<0.05),RA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大通气量(MV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RA组DLco与TLC、RV正相关(r=0.35,P<0.05和r=0.43,P<0.05),SLE组DLco与TLC、RV正相关(r=0.40,P<0.05和r=0.43,P<0.05).结论:结缔组织病患者肺功能损害以弥散功能为主,肺功能检测可以作为结缔组织疾病肺部受累早期的诊断标准,也可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杜宏春;钟韵;李志平;郭禹标;黄建强;彭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比较galectin-3(Ga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214例甲状腺手术标本中Gal-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Gal-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6%,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28.1%)、腺瘤(41.8%)及甲状腺炎(12.9%).结论:Gal-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特异指标.

    作者:吴文君;许岚;刘晓;朱圣炜;刘国萍;孙荣超;杨树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误诊32例分析

    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了56例50岁以上老年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病人,现对发病至接受抗结核治疗时间超过2周的32例病人误诊原因进行分如下.

    作者:韦晓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低量安全性及综合评价

    目的:评价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可行性,建立本实验室安全有效支气管激发规程以及临床与肺功能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提高实验诊断的安全性、准确性.方法:对照组来自本院医学院校和护校学生30例,平均年龄18.8岁.气道高反应性(BHR)组来自呼吸病房和专科门诊疑有哮喘未确诊者,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共202例,平均年龄38.62岁.仪器为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药物气溶胶支气管激发试验装置.测定参数为呼吸总阻抗、中心阻力、周边阻力、用力肺活量一秒量,药物为磷酸组织胺,规程为2浓度6步法.结果:疑似BHR受试者共855例次,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426例次(占49.8%),激发阴性429例次(50.2%),对照组激发阳性2例(占7%);BHR组的FEV1较基础值下降20%时的组织胺累积浓度为0.465 mg/mL(PC-20FEV1),PC-20FEV1与呼吸总阻抗、周边阻力曲线交叉点分别为PC+180Zrs、PC+200Rp;BHR组呼吸阻抗剂量-反应曲线斜率及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55例受试者当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2例试验结果隔周进行重复试验符合率94%(30/32),7例与日本chest气道过敏仪对照符合率100%,8例规范药物治疗1年先后停药后复查均阳性.结论:小剂量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规程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经济成本低,采用肺功能多项指标和临床综合评估可以提高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试验过程中肺部呼吸音的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安全性,重视病史可以辅助病因诊断.

    作者:赵明华;凌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骨损伤生物学治疗新途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on protein-1,MCP-1)可趋化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调节骨形成或骨吸收,招募它的主要细胞因子MCP-1在调节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CP-1有望成为治疗骨损伤的一种值得探索的生物学治疗新途径.本文综述了MCP-1在骨感染、骨发育、骨重建时的诱导,应用于骨损伤时可增加单核细胞招募数量及其治疗骨损伤的可能性.

    作者:杨国义;徐皓;陈宗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气道内超声扫描评估支气管和肺内占位性病变对支气管壁的侵犯深度

    目的:评估气道内超声扫描对支气管和肺内占位性病变侵犯支气管壁的准确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定群研究.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纤维支气管镜室检查的连续性患者中,经CT或纤支镜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获得知情同意后入选,共49例,男29例,女20例.普通纤支镜检查完成后,即进行经气管-支气管腔内超声(EBUS)扫描.15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以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EBUS对病变侵犯管壁深度判断的准确性.结果:49例患者中,5例超声下未发现病灶,44例超声下可见病灶的患者中,37例见病灶不同程度侵犯管壁,30例恶性肿瘤中29例均发现有管壁侵犯,占97%,9例良性病变中3例提示管壁侵犯.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中,14例术前EBUS诊断肿瘤侵犯管壁,13例肿瘤侵犯软骨,1例未显示软骨组织,术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14例患者肿瘤均侵犯支气管壁,准确度100%,12例患者肿瘤侵犯软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100%、33.3%,加上未见软骨病例,则准确度为87.5%.未行手术治疗病例中,良性病变共13例,其中5例考虑管壁未受侵犯,8例考虑管壁侵犯(均为周围型病变);恶性病变17例,16例均考虑侵犯管壁,其中中央型11例,周围型6例.结论:气道内超声扫描对于支气管和肺内占位性病变对管壁的侵犯深度准确度较高,但对肺周围型病变,判断是否侵犯软骨可能出现假阳性.

    作者:李静;陈正贤;刘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支气管哮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主要包括VEGF-A、B、C、D、E、F,其中研究多的和通常所说的是指VEGF2A.VEGF2A是由两条相同多肽链通过二硫键构成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目前发现VEGF受体分为C-fms-样酪氨酸激酶(VEGFR-1/flt-1)、胎肝激酶-1(VEGFR-2/KDR/ilk-1)和VEGFR-3/fit-4,主要表达在内皮细胞膜表面.VEGF在肺组织中分布广泛,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嗜酸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均可分泌VEGF.VEGF与受体结合介导随后的信号转导,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如血管新生和血管渗透性升高.PDGF、TNF-α、FGF-4、bFGF、TGF-β、血管生成素-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IL-1、IL-6等可诱导VEGF的分泌.

    作者:彭红娟;蔡绍曦;赵海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单极和双极心内电图的比较

    目的:比较心脏标测中单极和双极心内电图的异同.方法:12例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接受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和冠状静脉窦(CS)单极、双极心内电图(分别为CS1、CS2和CS12、CS223),比较振幅、时限和局部激动时间的异同.结果: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的心房A波振幅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单极电图的心室(V)波振幅高于双极电图的V波振幅(P<0.05).单极电图的A波和V波的时限均明显大于双极电图的A波时限(P<0.05).单极电图和双极电图中局部激动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脏标测中双极和单极电图的振幅和时限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的联合应用能够提供关于局部激动和远场电位的互相补充的信息.

    作者:周益锋;郭继鸿;许原;李学斌;张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TGF-β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的顺利进行有赖于母体内环境的稳定,特别是胎盘局部的正常免疫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一种重要的Th2类细胞因子,参与Th1/Th2在妊娠期的生理性改变,如促进胚胎植入、维持母胎耐受.但在体内调节紊乱时,异常表达的TGF-β可能通过抑制滋养细胞的侵入致使螺旋动脉重铸障碍,从而参与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近的研究还发现,TGF-β在肾脏局部的作用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蛋白尿产生有一定联系.

    作者:金桂芳;邹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吸气肺活量对肺气肿评级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吸气肺活量对肺气肿病例重新进行评级的影响.方法:对68例初步诊断为肺气肿的病例进行吸气肺活量测定,计算其组成部分深吸气量(IC)和补呼气量(ERV)值.利用已测的功能残气量(FRC)值,计算出残总比(RV/TLC)值,重新进行肺气肿评级.结果:68例拟诊肺气肿病例,经吸气肺活量重新评级后,原重度肺气肿的有4例转为中度肺气肿;原中度肺气肿的有6例转为轻度肺气肿;原轻度肺气肿的有6例转为正常.共有16例发生级别改变,占24%.结论:使用吸气肺活量进行肺气肿评级,虽然对肺总量影响不大(P>0.05),但是由其计算出来的残气量值却明显偏低(P<0.01),从而使RV/TLC值较呼气肺活量计算出的要低,避免了RV/TLC的假性升高,能更准确地作出肺气肿的评级.究其原因,与吸气肺活量得出较低的ERV值、患者操作方便等因素有关.

    作者:严英硕;周燕斌;郭禹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剂量甲氨喋呤加AP方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喋呤加AP方案治疗骨肉瘤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心理护理、保护性隔离、基础护理、血小板减少护理、饮食等护理措施及按医嘱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抗生素、输注成份血等,治疗大剂量甲氨蝶呤+AP方案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结果:32例通过加强护理无一例患者因为骨髓抑制出现感染性发热和出血.结论:通过本护理措施及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抗生素、输注成份血等综合处理,可以大大减少Ⅳ度骨髓抑制的并发症.

    作者:史阳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嗜铬细胞瘤24例初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初诊误诊原因,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24例初诊误诊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误诊原发性高血压5例,2型糖尿病4例,冠心病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肠道肿瘤致肠梗阻各2例,急性胃肠炎、感染性休克、膀胱癌、肝癌、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石各1例.初诊误诊占同期确诊的嗜铬细胞瘤病例的43.6%.误诊时间1个月~36年.结论: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详细询问病史、重视诊断线索可降低初诊误诊率.

    作者:劳国娟;张萌;冯素玲;严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重度脓毒症患者多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重度脓毒症(severe sepsis)患者多脏器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50例重度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GSH组和对照组.GSH组加用GSH 2.4 g/d静脉滴注,其余治疗两组相同.于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测定各种血浆生化指标.结果:两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和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GSH组前3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血浆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而GSH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均P<0.05).结论:GSH对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肝、肾、心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明自强;俞林明;吕银祥;吕少明;王黎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内耳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在小鼠巨细胞病毒(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感染导致听力损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生小鼠颅内注射病毒法建立MCMV感染动物模型,测定2周龄小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采用RT-PCR检测耳蜗组织HMGB-1 mRNA表达,均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结果:ABR,病毒组(28.42±3.03)dB,对照组(15.66±0.38)dB(t=3.042,P<0.01).HMGB-1 mRNA,病毒组2.372±0.193,对照组0.754±0.322(t=7.537,P<0.01).结论:HMGB-1可能通过维持并加重内耳的迟发性炎症,成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听力损失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作者:程苾恒;闻良珍;张英;李丹;王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湛江地区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的城乡差异

    目的:分析广东省湛江地区城乡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按城乡分层,在广东省湛江地区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40岁以上居民3 051人,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并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1)2 435人完成肺功能检测,应答率79.8%,城市l 126人,农村1 309人;男939人,女1 496人;(2)COPD总患病率为6.0%(145/2 435),农村患病率为7.0%(92/1 309),显著高于城市的4.7%(53/1 126),P<0.05;男性患病率为8.9%(84/939),显著高于女性的4.1%(61/1 496),P<0.001.(3)危险因素调查发现,农村的吸烟、吸旱烟、现吸烟、有呼吸病家族史、使用柴草烹饪、有儿童时期呼吸病感染和文化程度低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P<0.05),是农村COPD患病率高于城市的重要原因.结论:COPD正成为重要的疾病负担,应多方位加强COPD的人群防治,尤其在农村.

    作者:苏伟强;周玉民;陈虹;陈秀桃;刘升明;林辉斌;莫俊德;刘宇晖;黄耀光;李帝吟;郑劲平;吕嘉春;钟南山;冉丕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水通道蛋白4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后大脑中水通道蛋白4(AQP4)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5只7日龄新生SD大鼠分为7组,包括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6组(缺氧缺血组),分别在缺氧缺血性脑病0、2、4、6、8、12 h断头取脑,做病理切片,免疫组化分析,脑组织匀浆用放免法测定细胞因子TNF-α.结果:AQP4主要表达在脉络丛、室管膜上皮、海马及水肿区,随着时间的延长,AQP4表达呈增高趋势.对应的病理改变为细胞内水肿、炎症反应.脑组织内细胞因子TNF-α在缺氧缺血性脑病2 h与对照组相比即明显增加(P<0.05).结论:AQP4和TNF-α与新生鼠缺氧缺血后的脑水肿关系密切,且二者之间可能有某种关系,抑制AQP4和TNF-α可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张费通;崔其亮;刘海燕;黎刚;谭岱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凭静脉麻醉术后呼吸骤停1例

    患者男,70岁.因结肠癌肝转移行结肠癌根治术入院.术前患者一般情况可,既往健康.体格检查:血压150/80mmHg,心率68次/min,体重59 kg.辅助检查示ECG正常,胸片示右膈改变考虑膈下脏器病变所致,B超示肝多发实质性占位,电解质、血常规均正常.入室后予咪达唑仑4 mg、阿曲库铵40 mg、芬太尼0.2 mg、异丙酚8 mg诱导后行器官插管.术中以异丙酚300 mg/h、雷米芬太尼1mg/h、阿曲库铵40 mg/h麻醉维持.术中患者血压偏高,心率60~90次/min,予乌拉地尔25 mg静注,效果欠佳,稍后予尼卡地平5 mg静注、曲马多50 mg静注.手术时间3 h,术后血压再度升高,予乌拉地尔25 mg静注.

    作者:文立明;陈功;翁浩;张小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压力选择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体会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1].我院从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对80例临床诊断为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采取空气灌肠治疗,通过分析病史,结合空气灌肠时X线透视征象,选择合适的空气压力,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剑;高卫华;何时鸣;戴丰华;潘永斌;梁永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异搏定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研究异搏定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异搏定处理组,每组30只.通过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1 h,然后再灌注.异搏定处理组腹腔注射异搏定1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分别检测1、6、12、24、48、72 h各时段大鼠视网膜内的细胞凋亡,每时段大鼠各5只.结果: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主要出现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大鼠视网膜在再灌注6 h逐渐出现细胞凋亡,12 h逐渐增加,24 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偶尔在外核层可见凋亡细胞.然后细胞凋亡逐渐减少,但是,到了术后72 h,仍然可见视网膜内有细胞凋亡,而异搏定可以减少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异搏定可以抑制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对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国栋;游志鹏;袁援生;李燕;茶雪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37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有效的内科治疗途径.方法:对643例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375例已形成包裹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取合理抗结核、积极抽胸水、必要时胸内注药、使用激素等措施.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围门诊期的前15 d是包裹形成的关键时期(P<0.005),其中351例(93.6%)包裹性胸膜炎患者达到临床痊愈.结论:除了采取综合治疗外,治疗时间宜足够长,建议以12个月为宜,必要时可延长时间至胸水消失.

    作者:曹青山;王改;王金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