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

宋培红;芦惠;黄先玫

关键词:粒细胞缺乏, 感染, 儿童
摘要:目的:对我院儿科近来收治的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进行分析,为诊治该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3例中<1岁占25.2%,1~3岁占21.4%,>3岁占53.4%,以>3岁患儿居多;其中呼吸道感染占85.4%,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本组15例患儿伴轻度贫血,9例患儿血小板数下降,3例全血细胞减少.结论: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临床意义主要提示感染,而病程多为良性经过;对反复出现或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儿,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少见疾病.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到2006年4月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1例,LC+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CBDE)19例,LC+EST+LCBDE 78例,并对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总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等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镜联合治疗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微创手术成功率,但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论:三镜联合运用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较好选择.

    作者:黄小兵;梁平;李靖;丁生财;高明发;王细文;左国华;韩克强;郑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32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行手术治疗,除1例肝转移灶未处理,均完全切除原发肿瘤.病理检查32例中,低度恶性13例,恶性19例;CD117阳性30例(94%),CD34阳性28例(88%).结论: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好发于中老年,以消化道出血、贫血、腹部肿块(肠道)为主要临床表现.确诊主要靠标本病理学检查.完整的病灶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转移的晚期病人,可以应用伊马替尼治疗.

    作者:王建国;王家米;张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并硬脊膜骨化1例

    患者女,70岁,退休工人,因腰背痛、腹部束带感、双下肢行走无力伴小便控制困难3年,于2005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前4年曾外伤致T12椎体骨折,并后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无糖尿病史.查体:下胸段棘旁压痛,T10节段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Ⅳ级,肌张力增高,双膝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征阴性.CT扫描示T8/9~T10/11椎板腹侧板块状骨化压迫脊髓.

    作者:王仁;李玉虹;侯铁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抗生素致药物热18例

    药物热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常难以鉴别,药物热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是唯一或主要的症状.抗生素是导致药物热常见的药物.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和临床的广泛应用,药物热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为了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断的由抗生素致药物热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药物与发热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国庆;谢仲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后颅窝减压合并枕大池重建术治疗Arnold-Chiari畸形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Ⅰ型)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枕后正中直切口,后颅窝小骨窗减压、硬脑膜修补合并枕大池重建术,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结果:11例患者感觉障碍均得到改善,其中7例(64%)症状改善明显,4例(36%)病情缓解.6例(55%)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经4个月~4年的随访,空洞明显缩小.结论:后颅窝小骨窗减压、硬脑膜修补合并枕大池重建术,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治疗Arnold-Chiari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先松;金保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评价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PPH组、外剥内扎术(MMH)组、改良痔环形切除术组,观测术后各组系列评价指标的情况.结果:PPH较MMH组及改良痔环形切除术在症状改善的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指数、肛门失禁、住院时间上有优势,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术后复发、肛门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痔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作者:彭吉祥;王纯忠;林展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胸腔镜辅助下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

    目的:总结应用Nuss术式治疗漏斗胸的近期疗效及经验.方法:运用Nuss手术方法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16例漏斗胸患者进行矫治,年龄5~24岁,包括12例胸部凹陷基本对称的漏斗胸患者及4例不对称患者,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患者.结果:1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一般置入1枚支撑架即可撑起凹陷的胸廓,1例严重广泛凹陷的漏斗胸患者置入2枚支撑架后亦取得满意的外观;对于非对称性的漏斗胸患者通过调整支撑点重点的位置及牢靠的双侧固定片固定,亦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采用单腔管气管插管麻醉人工气胸或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方式均提供了满意的手术视野.结论: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安全,便捷,手术创伤小,效果令人满意,尤其适用于广泛对称性漏斗胸合并扁平胸患者;对于成年患者以及曾经接受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后复发患者亦同样适用,对不对称的漏斗胸和非常严重的漏斗胸患者,通过手术方式的适当改进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刚;唐继鸣;周海榆;贲晓松;肖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EDTA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的研究

    目的:寻找能够抑制因EDTA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凝集的理想方法,以准确计数此类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方法:(1)观察不同抗凝剂及时间对患者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影响;(2)分别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中加入磷酸吡哆醛、Tris、庆大霉素、氨茶碱、丁胺卡那霉素等,抽血后放置不同时间段作血小板计数,同时观察血片上有无血小板聚集现象.结果:(1)对照组的EDTA-K2、草酸-氟化钠抗凝血在4 h内血小板计数结果稳定、准确,观察血片无血小板聚集现象,其他抗凝剂则成下降趋势或不稳定.而患者4 h内血小板计数则成倍下降,观察血片上有血小板聚集现象.(2)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内加入5 mg/mL丁胺卡那霉素,能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4 h内准确、稳定、可靠,观察血片上无血小板聚集现象.结论: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内加入5 mg/mL丁胺卡那霉素,可使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准确、可靠.

    作者:巫小莉;周小棉;邓稳德;李结秋;邓伟雄;罗文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早期肾癌保肾手术安全范围的研究

    目的:探讨直径≤4 cm肾癌保肾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方法:直径≤4 cm肾癌根治术标本41例,标本分层切开,观察肾内原发癌及癌旁病变累及范围,并对肾癌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分析肿瘤向周边浸润及周围组织癌变趋向的规律.结果:41例肾癌中,17%(7/41)存在1种以上假包膜外癌灶.距原发癌越远,癌旁组织Ki-67和PCNA阳性的比例越低.结论:直径≤4 cm肾癌保肾手术安全切缘须包括假包膜外1 cm以内的正常肾实质.同时对癌旁组织Ki-67和PCNA阳性表达者应扩大切除范围,达到切缘阴性,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孟平;王禾;孟庆超;张更;于磊;王映梅;马福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影响开胸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了解影响开胸术后病人舒适度的相关因素,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根据李艳丽的<浅谈舒适护理>的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恐惧、焦虑、术后气管插管、体位不适、缺乏休息、疼痛、各种引流管及咳嗽均可影响开胸术后病人的舒适度.结论:通过对开胸术后的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几方面的舒适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各种不适,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Ⅱ~Ⅲ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R组和PF组,每组30例.P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 μg/(kg·min)维持;PF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 μg/kg维持.分别记录两组术前、诱导后、插管时、头架固定时、切皮、切开硬脑膜、关闭硬脑膜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值.手术结束后观察并记录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插管时,PF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PR组(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PR组明显短于P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与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高,能更好地调控麻醉深度,适合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作者:陈敏;黎笔熙;陈利民;甘国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分子亚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1979年Wang首次成功地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和提纯出分子量为35 000的糖蛋白并命名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PSA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的肿瘤标记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PSA还存在多种分子亚型,而且这些分子亚型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更为敏感和特异,从而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的鉴别以及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吴文冰;兰小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DHS治疗的5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除围手术期死亡2例外,其余5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优24例,良22例,中8例,差3例,优良率81%.结论:70~90岁老年人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极高危人群;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DHS是一种比较快捷、安全、有效和容易掌握的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袁正兵;高梁斌;李健;谢清华;付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72例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4例,高位肾盂输尿管连接4例,迷走血管压迫8例,纤维索条压迫6例.共行手术78例次,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60例次,纤维条索松解4例,异位血管切断肾盂复位3例,输尿管镜内切开5例次,肾切除6例.结果:66例随访3~36个月,痊愈63例,治愈率95%.3例发生再狭窄,二次行肾盂成形术2例,输尿管镜内切开1例,均痊愈.结论: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首选术式.

    作者:关礼贤;徐勋;张湛英;周昭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刀及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体会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1],好发于经常作前臂旋转、伸屈肘关节劳动或运动的人,多发于中青年人.笔者采用小针刀疗法为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宗建;陈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173例睡眠打鼾患者经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出116例OSAS组和57例单纯鼾症对照组,比较轻、中、重等不同程度OSAS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AHI)、小于90%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睡眠时间(min)占总睡眠时间(min)之比值(R)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重度OSAS组行nCPAP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结果: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OSAS患者的AHI、R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增多,OSAS重度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CPAP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周后差异达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随着OSAS患者的病情加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多,nCPAP治疗能有效降低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何顺平;吴伟玲;丘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游离睾丸鞘膜片修复尿道长段狭窄8例

    本院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游离睾丸鞘膜片修复男性尿道狭窄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剑勇;刘宗元;李韧;施正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Rh(D)血型不合的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Rh(D)血型不合[Rh(D)blood type incompatibility]的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3年6月至今的5例Rh(D)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患者资料,分析总结Rh(D)阴性患者接受Rh(D)阳性供体后,近期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副反应以及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结果:5例患者均接受了同型Rh(D)阳性供体,4例患者术中输注了Rh(D)阳性浓缩红细胞,1例未输血,术中、术后均没有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和排斥反应,4例患者至今存活.结论:通过对Rh(D)相关抗体术前术后的严格检测,以及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Rh(D)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段斌炜;叶启发;孙亚冬;佘兴国;任祖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82例

    目的:探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采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各式肺叶切除术82例.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延长成标准后外侧切口病例,均口长度12~14 cm,切口暴露范围达16 cm×12 cm,进胸时间4~7 min,关胸时间15~18 min,开胸过程失血量均小于20 mL,术后疼痛Ⅰ级45例,Ⅱ级34例,Ⅲ级3例,术后住院时间10~31 d,平均12 d.结论:采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不切除肋骨,保留胸肌,切口距肺门近,暴露满意,深部操作方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伟军;付文辉;眭康;韩威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冠心病监护病房精神障碍患者3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999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共收治患者2 625例,其中发生精神障碍31例,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吕明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