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辅助下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

陈刚;唐继鸣;周海榆;贲晓松;肖朴

关键词:漏斗胸, 矫治术, 微创手术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Nuss术式治疗漏斗胸的近期疗效及经验.方法:运用Nuss手术方法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16例漏斗胸患者进行矫治,年龄5~24岁,包括12例胸部凹陷基本对称的漏斗胸患者及4例不对称患者,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患者.结果:1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一般置入1枚支撑架即可撑起凹陷的胸廓,1例严重广泛凹陷的漏斗胸患者置入2枚支撑架后亦取得满意的外观;对于非对称性的漏斗胸患者通过调整支撑点重点的位置及牢靠的双侧固定片固定,亦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采用单腔管气管插管麻醉人工气胸或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方式均提供了满意的手术视野.结论: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安全,便捷,手术创伤小,效果令人满意,尤其适用于广泛对称性漏斗胸合并扁平胸患者;对于成年患者以及曾经接受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后复发患者亦同样适用,对不对称的漏斗胸和非常严重的漏斗胸患者,通过手术方式的适当改进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h(D)血型不合的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Rh(D)血型不合[Rh(D)blood type incompatibility]的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3年6月至今的5例Rh(D)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患者资料,分析总结Rh(D)阴性患者接受Rh(D)阳性供体后,近期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副反应以及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结果:5例患者均接受了同型Rh(D)阳性供体,4例患者术中输注了Rh(D)阳性浓缩红细胞,1例未输血,术中、术后均没有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和排斥反应,4例患者至今存活.结论:通过对Rh(D)相关抗体术前术后的严格检测,以及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Rh(D)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段斌炜;叶启发;孙亚冬;佘兴国;任祖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尿道前列腺型息肉1例

    患者男,55岁,主因尿频伴排尿困难10余年,加重3个月入院治疗,肛门指诊:前列腺Ⅱ度肿大,质软,表面光滑,未触及硬结,中央沟变浅.B超:前列腺体积增大,大小约4.3 cm×3.0 cm×3.4 cm,其内可见斑片状强回声.膀胱镜检查示:尿道膜部括约肌外侧可见绒毛状肿物,大小约1.5 cm,在肿物上取活检.

    作者:鲁传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科患者应激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脑科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出血、麻醉,加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清胃泌素含量增加,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屏障防御机能降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加之自身一些活性物质大量释放,导致机体内环境的紊乱,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胃肠黏膜的血管收缩,局部血流量锐减,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胃黏膜屏障作用受到损害,发生胃黏膜的糜烂、溃疡及出血;加之术后激素的应用,使胃肠黏膜出血的机会增加,严重影响有效的循环血量及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使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进一步加剧颅内高压.本文总结48例脑科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李少芳;钟华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戊酸钠与托吡酯合用对幼鼠肝损伤病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与托吡酯(TPM)合用时对幼鼠肝脏组织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3组实验组,分别每日1次经口灌胃给予VPA 300mg/kg、TPM 40 mg/kg和VPA 300 mg/kg+TPM 40 mg/kg.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经皮下注射1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溶液5 mL/kg,每周2次.连续用药3个月后,应用光镜进行肝脏病理学研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结果:(1)病理组织学检查,光镜下阳性对照组可见广泛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弥漫性点状坏死灶;TPM组可见中央静脉周围少数肝细胞浊肿变性;VPA组可见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VPA+TPM组可见部分肝细胞浊肿变性和脂肪变性,视野内还可见少数肝细胞点状坏死,枯否细胞轻度增生.(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两单用药组和VPA+TPM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肝匀浆中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变化,但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升高;VPA组和VPA+TPM药组谷胱甘肽(GSH)含量明显降低,肝GST活性均明显升高,但两组间GSH含量和GST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剂量范围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VPA可引起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轻微病理改变,VPA与TPM合用引起肝脏病理的改变较单用药时加重.

    作者:黄静;任榕娜;陈新民;叶礼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用于人工流产术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病人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全凭静脉麻醉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ASA Ⅰ级行择期人工流产术病人,随机分成P、F、L 3组,每组30例.P组直接连接靶控输注泵,F组芬太尼0.1 mg加入20 mL丙泊酚中靶控输注,L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后丙泊酚靶控输注.消毒铺单时以1%丙泊酚、血药浓度为3~5 μg/mL开始全凭静脉麻醉,逐渐增至5~7 μg/mL,当睫毛反射消失时减至3~5 μg/mL,术毕停药.结果:P组与F组诱导后3 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BP)、HR明显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自主性肢体活动P组显著多于F、L组(P<0.05);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P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全凭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具有丙泊酚用量小,麻醉效果好,呼吸、循环抑制轻之优点.

    作者:李增运;张鸿飞;杨立显;邓渊韬;史志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腰5椎体滑脱合并腰4/5椎间盘脱出游离椎管内1例

    椎体滑脱合并椎间盘游离椎管内在临床中实属罕见,我院2006年3月收治了1例腰5椎体滑脱合并腰4/5椎间盘脱出游离椎管内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谢清华;张在恒;高梁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瘢痕子宫早孕无痛人工流产安全性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早孕无痛人工流产的安全性及佳手术时机.方法:分析对比96例瘢痕子宫(观察组)、128例正常子宫(对照组)早孕无痛人工流产者的术中情况和近期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流产效果、宫颈口松弛程度、手术时间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等近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孕周大于8周者,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囊位置接近子宫瘢痕者、距离剖宫产时间短于1年者,术中出血发生率高.结论:瘢痕子宫早孕停经时间小于8周、孕囊着床位置正常、距离剖宫产时间大于1年者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是安全的.

    作者:黄志华;包玉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进展

    羟苯磺酸钙(calcium dobesilate,商品名有导升明、多贝斯、安多明、昊畅等),于上世纪70年代投入临床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防治,1997年载入欧洲药典,1998年载入英国药典,国内于2001年6月将该药推向市场.该药主要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降低血液黏稠度.随着药物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该药还能用于肾脏疾病、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血栓性疾病以及某些心脏疾病等,特别是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的广泛应用,预示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星华;段贵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并硬脊膜骨化1例

    患者女,70岁,退休工人,因腰背痛、腹部束带感、双下肢行走无力伴小便控制困难3年,于2005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前4年曾外伤致T12椎体骨折,并后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无糖尿病史.查体:下胸段棘旁压痛,T10节段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Ⅳ级,肌张力增高,双膝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征阴性.CT扫描示T8/9~T10/11椎板腹侧板块状骨化压迫脊髓.

    作者:王仁;李玉虹;侯铁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游离睾丸鞘膜片修复尿道长段狭窄8例

    本院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游离睾丸鞘膜片修复男性尿道狭窄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剑勇;刘宗元;李韧;施正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

    自1999年3月至2006年5月,我院经左胸施行全胸腹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156例,效果满意.

    作者:聂志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扩张珠逆行扩张治疗鼻泪管阻塞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用扩张珠逆行扩张,治疗鼻泪管阻塞恢复泪道排泄功能的疗效.方法:用扩张珠借助尼龙线的牵引,从鼻泪管下口逆行而上,对鼻泪管阻塞患者作逆行扩张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48眼)鼻泪管阻塞作逆行扩张治疗术后,随访6~23个月.治愈33眼(69%),好转9眼(19%),未愈6眼(12%).结论:利用扩张珠较大的直径对已狭窄、阻塞的鼻泪管行逆行扩张和疏通,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锡兴;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Gustilo ⅢC型肢体离断伤伴严重多发伤7例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Gustilo ⅢC型肢体离断伤伴严重多发伤患者断肢再植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例Gustilo ⅢC型肢体离断伤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多发伤处理原则尽快稳定生命体征,与多发伤同时或随后行断肢再植术,伤口一期缝合3例,二期缝合4例,伤口24~72 h反复清创,5~7 d缝合.结果:4例肢体成活,3例肢体坏死,肢体成活率为57.1%.术后合并伤口感染4例,伤口一期缝合的3例均出现伤口感染,其中2例肢体坏死.二期缝合的4例,1例出现伤口感染,肢体成活.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指征,系统评估手术条件,尽快稳定生命体征,减少肢体缺血时间,按开放性骨折的Gustilo分型及处理原则分期清创及延迟闭合伤口,可有效减少感染血栓形成导致的手术失败.

    作者:唐国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胸腺肽防治体外循环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的研究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胸腺肽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4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胸腺肽组,各20例.分别在术前第3天、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及术后第1、3、7天取外周静脉血测定T细胞计数,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CD4+/CD8+T细胞比值,血清IgG、IgA、IgM浓度.结果:胸腺肽组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淋巴细胞计数及CD3+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7天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第3、7天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3、7天CD4+/ 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体外循环后各时点IgA、IgM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胸腺肽能减轻体外循环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损害.

    作者:刘美明;吴树明;于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疑前列腺癌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对前列腺进行6点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本组31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所有接受穿刺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过新民;宋粤生;黄文胜;李恒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硫酸镁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35例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硫酸镁对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73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硫酸镁治疗1周.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血黏度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硫酸镁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有显著疗效.

    作者:刘振刚;马丛亮;范维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冠心病监护病房精神障碍患者3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999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共收治患者2 625例,其中发生精神障碍31例,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吕明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氧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低氧不同时间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caspase-3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低氧对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低氧12、24、48 h后,A549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显示低氧12、24、48 h后,G1/G0期的A549细胞增多,相应的S期细胞减少,同时A549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bcl-2表达减少,而caspase-3表达增加.RT-PCR检测HIF-1αmRNA的结果显示12、24、48 h低氧组HIF-1α mRNA水平均较相应的常氧组增加(P<0.05).结论:低氧环境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G0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由于低氧环境影响HIF-1α mRNA水平及通过调节bcl-2和caspase-3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

    作者:张莉;李清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

    目的:对我院儿科近来收治的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进行分析,为诊治该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3例中<1岁占25.2%,1~3岁占21.4%,>3岁占53.4%,以>3岁患儿居多;其中呼吸道感染占85.4%,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本组15例患儿伴轻度贫血,9例患儿血小板数下降,3例全血细胞减少.结论: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临床意义主要提示感染,而病程多为良性经过;对反复出现或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儿,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少见疾病.

    作者:宋培红;芦惠;黄先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9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98例NSCLC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接受艾迪加第三代含铂方案紫杉醇+顺铂(TP)或长春瑞滨+顺铂(NP)或吉西他滨+顺铂(GP)或多西紫杉醇+顺铂(DP),对照组(49例)单用第三代含铂方案(TP或NP或GP或DP).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重复3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近期客观有效率高,治疗组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8例,有效率为63.3%,对照组CR 2例,PR 27例,有效率为59.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生存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为61.2%,对照组为2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有助于NSCLC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吴凤坚;陈广幸;陈燕武;蒋剑宵;陈伙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