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开胸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对策

朱儒红

关键词:胸廓切开术, 舒适度, 相关性
摘要:目的:了解影响开胸术后病人舒适度的相关因素,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根据李艳丽的<浅谈舒适护理>的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恐惧、焦虑、术后气管插管、体位不适、缺乏休息、疼痛、各种引流管及咳嗽均可影响开胸术后病人的舒适度.结论:通过对开胸术后的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几方面的舒适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各种不适,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9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98例NSCLC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接受艾迪加第三代含铂方案紫杉醇+顺铂(TP)或长春瑞滨+顺铂(NP)或吉西他滨+顺铂(GP)或多西紫杉醇+顺铂(DP),对照组(49例)单用第三代含铂方案(TP或NP或GP或DP).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重复3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近期客观有效率高,治疗组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8例,有效率为63.3%,对照组CR 2例,PR 27例,有效率为59.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生存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为61.2%,对照组为2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有助于NSCLC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吴凤坚;陈广幸;陈燕武;蒋剑宵;陈伙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Gustilo ⅢC型肢体离断伤伴严重多发伤7例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Gustilo ⅢC型肢体离断伤伴严重多发伤患者断肢再植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例Gustilo ⅢC型肢体离断伤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多发伤处理原则尽快稳定生命体征,与多发伤同时或随后行断肢再植术,伤口一期缝合3例,二期缝合4例,伤口24~72 h反复清创,5~7 d缝合.结果:4例肢体成活,3例肢体坏死,肢体成活率为57.1%.术后合并伤口感染4例,伤口一期缝合的3例均出现伤口感染,其中2例肢体坏死.二期缝合的4例,1例出现伤口感染,肢体成活.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指征,系统评估手术条件,尽快稳定生命体征,减少肢体缺血时间,按开放性骨折的Gustilo分型及处理原则分期清创及延迟闭合伤口,可有效减少感染血栓形成导致的手术失败.

    作者:唐国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阻塞性黄疸对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阻塞性黄疸患者在手术前后血液中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钠素等物质浓度改变的情况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观察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3、1 d,手术后1、3、7 d 5个时段内毒素、TNF-α、心钠素浓度的变化情况.并与非阻塞性黄疸的胆石症患者相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术后1 d血浆内毒素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并呈进行性下降.但术后7 d仍较对照组的浓度高(P<0.05).手术前观察组血浆心钠素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在手术后呈进行性下降,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清TNF-α浓度在术前3、1 d,术后1、3 d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阻塞性黄疸患者发病过程中内毒素血症、TNF-α浓度升高是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手术解除胆道梗阻能阻断病情进展,是治疗的根本方法.

    作者:邓交;包仕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凤尾草佐治小儿菌痢60例分析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儿科常见病,其由志贺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1],发病于夏秋季节,通常由不洁食物引起,经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及解黏液血便伴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近年来我们采用凤尾草佐治小儿菌痢,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华;杨康治;韩必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110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62例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分析比较其疗效情况.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半个月内颅高压、脑组织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12.5%、8.3%,均明显低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的32.3%、27.4%(P<0.05);预后优良率(良好+中残)60.4%高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40.3%(P<0.05),死亡率18.8%明显低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的37.1%(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可有效提高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游恒星;邱建东;杨维;陈氡;练晓文;方向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

    目的:对我院儿科近来收治的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进行分析,为诊治该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3例中<1岁占25.2%,1~3岁占21.4%,>3岁占53.4%,以>3岁患儿居多;其中呼吸道感染占85.4%,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本组15例患儿伴轻度贫血,9例患儿血小板数下降,3例全血细胞减少.结论: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临床意义主要提示感染,而病程多为良性经过;对反复出现或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儿,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少见疾病.

    作者:宋培红;芦惠;黄先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兔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兔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8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利多卡因组(L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放血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5 mg/kg,此后每隔1 h静注利多卡因1 mg/kg维持,L组与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于放血前、失血性休克2 h、再灌注2 h各从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C组在上述对应时间点测定血浆TNF-α和IL-6含量.结果:C组TNF-α和IL-6含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组与L组在休克2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与放血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呈上升趋势;与H组相比,L组休克2 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静注利多卡因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兔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莹莹;林春水;阮骆阳;古妙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22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随访矫正视力0.5以上者达59%,并发症有术中前房出血4眼,术后不同程度角膜水肿6眼.结论: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陈俊洪;庄冰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嗜铬细胞瘤93例临床诊治总结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收治的9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75例),90例患者接受尿香草扁桃酸检查,阳性者82例.B超、CT、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6%、100%.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75例,恶性18例.结论: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关键,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治疗方法.

    作者:张永海;刘国元;陈凌武;徐庆春;马汉彬;林伟强;李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房颤的高危因素围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术期心律失常与死亡高危因素的关系,进一步降低食管癌手术死亡率.方法:连续完成403例食管癌手术,术前通过胃镜、食管胃吞钡造影及CT检查而确诊,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各种心律失常103例,占25.6%,房颤35例,占8.7%.结果:围术期房颤均给予足够吸氧,合理使用镇静剂,本组绝大多数用可达龙控制房颤的发作.有2例经机械通气恢复窦性心律,另1例由于呼吸道未及时处理导致死亡.结论:老年人食管癌并发房颤几率高,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旦发生房颤要尽快去除病因,可达龙可有效控制房颤发作.

    作者:董光同;蒋成榜;付云;池闯;高元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用于人工流产术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病人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全凭静脉麻醉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ASA Ⅰ级行择期人工流产术病人,随机分成P、F、L 3组,每组30例.P组直接连接靶控输注泵,F组芬太尼0.1 mg加入20 mL丙泊酚中靶控输注,L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后丙泊酚靶控输注.消毒铺单时以1%丙泊酚、血药浓度为3~5 μg/mL开始全凭静脉麻醉,逐渐增至5~7 μg/mL,当睫毛反射消失时减至3~5 μg/mL,术毕停药.结果:P组与F组诱导后3 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BP)、HR明显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自主性肢体活动P组显著多于F、L组(P<0.05);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P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全凭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具有丙泊酚用量小,麻醉效果好,呼吸、循环抑制轻之优点.

    作者:李增运;张鸿飞;杨立显;邓渊韬;史志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

    自1999年3月至2006年5月,我院经左胸施行全胸腹段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156例,效果满意.

    作者:聂志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侧股骨头并双侧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

    患者男,35岁,农民.因双髋部、双肩部疼痛伴活动不利2个月,右髋部加重5d收治住院.患者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行走时疼痛,曾行X线检查右膝示:右膝轻度骨质增生.

    作者:何春军;朱辉;陈浩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胎儿桡骨发育不良伴手畸形1例

    患者女,24岁,孕27周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双顶径70 mm,脑中线居中,脊柱排列整齐,股骨径53 mm,胎心搏动规则,134次/min,胎儿左侧上肢桡骨、尺骨较右侧上肢桡骨、尺骨短(图1、2),另见同侧手掌缺失伴手指畸形,胎盘附着于前壁,Ⅰ级,羊水大深度62 mm.超声提示:(1)单胎妊娠,头位.(2)胎儿左上肢桡骨发育不良伴手畸形.引产后证实.

    作者:陈琍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病椎切除并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植骨并邻近椎体固定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147例胸腰椎疾病患者(其中包括54例肿瘤、56例结核、29例爆裂性骨折及8例慢性化脓性脊柱炎)的外科疗效.其中有57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27.1~65.4°,平均(38.5±10.7)°.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变椎体大部或完整切除,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替代,邻近椎节辅以前路椎体钉板(棒)系统或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椎节的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随访12~46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肿瘤、结核及化脓性脊柱炎病人术后局部均无复发,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73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畸形者术后矫正角度(31.6±8.3)°,后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3.8)°.结论:胸腰椎病椎切除、人工椎体植骨替代并内固定,能彻底减压、缓解疼痛,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恢复脊柱序列.

    作者:唐焕章;徐皓;符臣学;张朝春;林松庆;陈宗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ABCB4基因外显子23突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ABCB4基因外显子23点突变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扩增ABCB4基因外显子23,PCR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以检测突变情况.结果:3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血样标本,均扩增出ABCB4基因的外显子23,未发现外显子23的缺失.随机挑选20例标本测定外显子23的DNA序列,未发现点突变.结论:ABCB4基因外显子23与中国皖南地区的ICP发生无关或关联很小,皖南地区ICP患者中可能存在其他的ABCB4基因突变热点.ABCB4基因点突变与ICP发病的相关性仍应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及其他突变热点的筛查.

    作者:李铁臣;宫磊;胡卫华;孔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应用进展

    羟苯磺酸钙(calcium dobesilate,商品名有导升明、多贝斯、安多明、昊畅等),于上世纪70年代投入临床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防治,1997年载入欧洲药典,1998年载入英国药典,国内于2001年6月将该药推向市场.该药主要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反应、降低血液黏稠度.随着药物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该药还能用于肾脏疾病、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血栓性疾病以及某些心脏疾病等,特别是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的广泛应用,预示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星华;段贵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反取皮肤削薄回植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目的:探讨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病因及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30例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18例采用反取皮肤削薄回植,8例采用反取皮肤削薄回植+健侧肢体皮片移植,4例行撕脱皮肤原位缝合.结果:反取皮肤削薄回植与健侧肢体皮片移植成活率90%~100%,外观良好,功能恢复满意.原位缝合,大部分皮肤坏死经反复换药,肉芽创面植皮,创面愈合.结论:早期采用撕脱皮肤反取皮肤削薄回植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效果满意.

    作者:李平安;王新;方楚权;彭虎子;熊卜贵;徐彦钦;成钊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支气管袖状切除治疗支气管肺癌

    目的:总结分析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支气管肺癌手术治疗128例,采用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结果:随访87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71/87)、54.0%(47/87)、32.2%(28/87).结论: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支气管肺癌既能全部切除肿瘤,又大限度保护了肺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远期疗效良好.

    作者:王英禹;张瑞;程庆书;王云杰;孙晓燕;刘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到2006年4月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1例,LC+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CBDE)19例,LC+EST+LCBDE 78例,并对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总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等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镜联合治疗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微创手术成功率,但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论:三镜联合运用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较好选择.

    作者:黄小兵;梁平;李靖;丁生财;高明发;王细文;左国华;韩克强;郑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