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房颤的高危因素围术期处理

董光同;蒋成榜;付云;池闯;高元兴

关键词:食管肿瘤, 手术期间, 心房颤动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术期心律失常与死亡高危因素的关系,进一步降低食管癌手术死亡率.方法:连续完成403例食管癌手术,术前通过胃镜、食管胃吞钡造影及CT检查而确诊,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各种心律失常103例,占25.6%,房颤35例,占8.7%.结果:围术期房颤均给予足够吸氧,合理使用镇静剂,本组绝大多数用可达龙控制房颤的发作.有2例经机械通气恢复窦性心律,另1例由于呼吸道未及时处理导致死亡.结论:老年人食管癌并发房颤几率高,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旦发生房颤要尽快去除病因,可达龙可有效控制房颤发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检查在急性梗阻性自发性尿外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男性输尿管结石致急性梗阻尿外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对输尿管结石伴尿外渗病例进行分析,研究其声像图表现.结果:28例输尿管结石病例因其梗阻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程度尿外渗,经抗炎、解痉等治疗,症状缓解或治愈.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输尿管结石伴发尿液外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孙皓;王凤力;朱江;刘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压通气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严重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173例睡眠打鼾患者经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出116例OSAS组和57例单纯鼾症对照组,比较轻、中、重等不同程度OSAS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AHI)、小于90%动脉血氧饱和度的睡眠时间(min)占总睡眠时间(min)之比值(R)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重度OSAS组行nCPAP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结果: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OSAS患者的AHI、R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增多,OSAS重度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CPAP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2周后差异达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随着OSAS患者的病情加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多,nCPAP治疗能有效降低OSA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何顺平;吴伟玲;丘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慢性鼻窦炎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慢性鼻窦炎各种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目前国内外比较认可的治疗意见,采用围手术前期、经鼻内镜手术和术后系统、规范治疗慢性鼻窦炎42例.结果:随访6~12个月,42例患者均有鼻塞和流涕,其中鼻塞症状消失38例(90.5%),好转4例(9.5%);流涕消失20例(47.6%),好转14例(33.3%),无效8例(19.0%);嗅觉障碍共16例,恢复3例(18.8%),好转5例(31.2%),无效8例(50.0%);头痛(包括面部胀痛)9例,治愈5例(55.6%),好转3例(33.3%),无效1例(11.1%).结论:慢性鼻窦炎的综合治疗能够很好地缓解鼻塞症状,减轻头痛、流涕症状,对嗅觉的治疗不满意.加强慢性鼻窦炎的术前用药,提高鼻内镜手术操作技术,术后系统换药和规范用药,有利于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冯羽;陈建福;徐赛男;张瑜;方周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创无张力腹膜前间隙衬入Kugel补片在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行无张力修补42例腹股沟疝,其中腹股沟斜疝30例,直疝12例,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2例.结果:42例手术患者无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经1~24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微创无张力腹膜前间隙衬入Kugel补片疝修补术是微创、无张力、全腹股沟疝修补术,且其易学习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仕学;廖少明;李伟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胸腺肽防治体外循环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的研究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胸腺肽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4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胸腺肽组,各20例.分别在术前第3天、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及术后第1、3、7天取外周静脉血测定T细胞计数,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CD4+/CD8+T细胞比值,血清IgG、IgA、IgM浓度.结果:胸腺肽组体外循环结束后10 min淋巴细胞计数及CD3+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7天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第3、7天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3、7天CD4+/ 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体外循环后各时点IgA、IgM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胸腺肽能减轻体外循环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损害.

    作者:刘美明;吴树明;于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式硬膜外分娩镇痛探讨

    目的:探讨可行走式硬膜外分娩镇痛,0.1%罗哌卡因复合2.0 μg/mL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ASA Ⅰ~Ⅱ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为观察组;另选15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予分娩镇痛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穿刺成功平卧后注入0.8%利多卡因4 mL,5 min后经硬膜外导管给予0.1%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0 μg/mL,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其负荷量6 mL,背景输入量以6~8 mL/h的速度控制持续给药,病人自控镇痛剂量2.0 mL,锁定时间10 min.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阻滞效果,观察记录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用药后10 min 99.1%的产妇感到无痛[VAS评分为(0.6±0.8)分],仅0.9%的产妇镇痛不全.与镇痛前比较,观察组产妇用药后有5例下肢感到麻木,但下肢活动不受限制,MBS评分为1分,其余产妇用药后下肢感觉无异常,MBS评分为0分,MBS评分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活跃期时间为(98.48±52.87)min,短于对照组(135.86±71.05)min(P<0.01).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为(50.83±24.81)min,比对照组(48.46±21.82)min稍长(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生产方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0.1%的罗哌卡因加芬太尼2.0 μg/mL用于可行走式的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可以达到可行走式分娩镇痛.

    作者:陈会平;石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DHS治疗的5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除围手术期死亡2例外,其余5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优24例,良22例,中8例,差3例,优良率81%.结论:70~90岁老年人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极高危人群;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DHS是一种比较快捷、安全、有效和容易掌握的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袁正兵;高梁斌;李健;谢清华;付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肺癌血供研究与经血管途径介入治疗

    肺癌是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病变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多数病例在确诊时已属晚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很多,经血管途径介入治疗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为肺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黄子诚;陈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冠心病监护病房精神障碍患者3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999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共收治患者2 625例,其中发生精神障碍31例,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吕明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用于人工流产术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病人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全凭静脉麻醉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ASA Ⅰ级行择期人工流产术病人,随机分成P、F、L 3组,每组30例.P组直接连接靶控输注泵,F组芬太尼0.1 mg加入20 mL丙泊酚中靶控输注,L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后丙泊酚靶控输注.消毒铺单时以1%丙泊酚、血药浓度为3~5 μg/mL开始全凭静脉麻醉,逐渐增至5~7 μg/mL,当睫毛反射消失时减至3~5 μg/mL,术毕停药.结果:P组与F组诱导后3 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BP)、HR明显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自主性肢体活动P组显著多于F、L组(P<0.05);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P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全凭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具有丙泊酚用量小,麻醉效果好,呼吸、循环抑制轻之优点.

    作者:李增运;张鸿飞;杨立显;邓渊韬;史志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兔骨折模型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后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将3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6个时间组,每组6只,均造成双侧桡骨骨折的模型,并于术后24 h即开始超声治疗,左前肢为治疗侧,右前肢作为对照侧.各实验兔分别于术后第1、2、3、4、5、6周拍X线片并取双侧桡骨骨缺损处骨痂,制成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表达强度.结果:X线片观察,治疗侧的愈合程度优于对照侧(P<0.01).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治疗侧骨、软骨组织内TGF-β染色达高,且持续时间较对照侧长.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通过影响骨折不同时期TGF-β的表达及含量的变化,促进骨、软骨组织的损伤修复,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潘建成;游逸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下颌骨骨折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后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据Helkimo指数改良设计的调查表,用Microsoft VC++与ACCESS建立下颌骨骨折患者数据库及应用分析程序,对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颞下颌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骨折组和对照组在主诉症状指数(Ai)、临床症状指数(Di)分布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在咬合指数(Oi)的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骨骨折患者比正常人群在一定的时期内更易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其可能与关节结构的直接、间接受损,骨折治疗后局部结构的改变,精神心理因素,治疗方法有关.

    作者:王靖虓;谷志远;王莹;方一鸣;朱行好;丁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影响开胸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了解影响开胸术后病人舒适度的相关因素,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根据李艳丽的<浅谈舒适护理>的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恐惧、焦虑、术后气管插管、体位不适、缺乏休息、疼痛、各种引流管及咳嗽均可影响开胸术后病人的舒适度.结论:通过对开胸术后的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几方面的舒适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各种不适,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病椎切除并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植骨并邻近椎体固定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147例胸腰椎疾病患者(其中包括54例肿瘤、56例结核、29例爆裂性骨折及8例慢性化脓性脊柱炎)的外科疗效.其中有57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27.1~65.4°,平均(38.5±10.7)°.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变椎体大部或完整切除,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替代,邻近椎节辅以前路椎体钉板(棒)系统或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椎节的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随访12~46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肿瘤、结核及化脓性脊柱炎病人术后局部均无复发,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73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畸形者术后矫正角度(31.6±8.3)°,后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3.8)°.结论:胸腰椎病椎切除、人工椎体植骨替代并内固定,能彻底减压、缓解疼痛,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恢复脊柱序列.

    作者:唐焕章;徐皓;符臣学;张朝春;林松庆;陈宗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57年Altemeier首先描述该症,1965年Klatskin报道13例后才被广泛重视并被命名为Klatskin瘤[1].因其部位特殊、呈浸润生长及手术切除困难等,肝门部胆管癌曾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疑难癌症.现代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如何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这一临床病变,依然是胆道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现依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我们的诊疗经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晓鸥;崔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人型结核杆菌H37Rv菌株配制成菌悬液,和小鼠巨噬细胞按1∶1比例共同作用.用荧光染色对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期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率.结果:结核杆菌强毒力株H37Rv感染组的巨噬细胞凋亡率在10~60 min内逐渐升高,至60 min时高,作用90 min后凋亡率逐渐降低.结论:人型结核杆菌H37Rv菌株在感染的早期对宿主巨噬细胞有较强的致凋亡作用,并有可能因此逃避宿主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

    作者:田碧文;孙蕾;庞雪云;马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剖宫产后子宫峡部妊娠12例临床分析

    子宫峡部妊娠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往往有胎盘或绒毛的植入,在刮宫时极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被迫行子宫切除.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剖宫产后子宫峡部妊娠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8-2005年间出现的12例剖宫产后子宫峡部妊娠患者的诊治,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施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82例

    目的:探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采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各式肺叶切除术82例.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延长成标准后外侧切口病例,均口长度12~14 cm,切口暴露范围达16 cm×12 cm,进胸时间4~7 min,关胸时间15~18 min,开胸过程失血量均小于20 mL,术后疼痛Ⅰ级45例,Ⅱ级34例,Ⅲ级3例,术后住院时间10~31 d,平均12 d.结论:采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不切除肋骨,保留胸肌,切口距肺门近,暴露满意,深部操作方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伟军;付文辉;眭康;韩威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尿道前列腺型息肉1例

    患者男,55岁,主因尿频伴排尿困难10余年,加重3个月入院治疗,肛门指诊:前列腺Ⅱ度肿大,质软,表面光滑,未触及硬结,中央沟变浅.B超:前列腺体积增大,大小约4.3 cm×3.0 cm×3.4 cm,其内可见斑片状强回声.膀胱镜检查示:尿道膜部括约肌外侧可见绒毛状肿物,大小约1.5 cm,在肿物上取活检.

    作者:鲁传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评价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例,术后随访3~18个月,按Jakim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优4例,良3例,占86%(7/8),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可以用于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特别是严重的关节内粉碎骨折.

    作者:赵晓芳;孟增东;邹天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