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胎儿桡骨发育不良伴手畸形1例

陈琍娟

关键词:超声检查, 断胎儿, 骨发育不良, 上肢, 桡骨, 胎心搏动, 手指畸形, 单胎妊娠, 尺骨, 双顶径, 手畸形, 大深度, 羊水, 胎盘, 手掌, 排列, 脊柱, 患者, 规则, 股骨
摘要:患者女,24岁,孕27周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双顶径70 mm,脑中线居中,脊柱排列整齐,股骨径53 mm,胎心搏动规则,134次/min,胎儿左侧上肢桡骨、尺骨较右侧上肢桡骨、尺骨短(图1、2),另见同侧手掌缺失伴手指畸形,胎盘附着于前壁,Ⅰ级,羊水大深度62 mm.超声提示:(1)单胎妊娠,头位.(2)胎儿左上肢桡骨发育不良伴手畸形.引产后证实.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腰联合麻醉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硬-腰联合麻醉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择期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硬膜外两点组(Ⅰ组),硬-腰联合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镇痛起效时间、高阻滞平面、不良反应、术中辅助用药、局麻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高阻滞平面、术后并发症两组均相似.而硬-腰联合麻醉较两点硬膜外麻醉起效更快(P<0.01),术中辅助用药及局麻药用量较少(P<0.01),麻醉镇痛满意.结论:硬-腰联合麻醉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安全,效果好,而且可靠.

    作者:王治中;吴新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病椎切除并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植骨并邻近椎体固定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147例胸腰椎疾病患者(其中包括54例肿瘤、56例结核、29例爆裂性骨折及8例慢性化脓性脊柱炎)的外科疗效.其中有57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27.1~65.4°,平均(38.5±10.7)°.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变椎体大部或完整切除,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替代,邻近椎节辅以前路椎体钉板(棒)系统或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椎节的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随访12~46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肿瘤、结核及化脓性脊柱炎病人术后局部均无复发,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73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畸形者术后矫正角度(31.6±8.3)°,后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3.8)°.结论:胸腰椎病椎切除、人工椎体植骨替代并内固定,能彻底减压、缓解疼痛,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恢复脊柱序列.

    作者:唐焕章;徐皓;符臣学;张朝春;林松庆;陈宗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刀及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体会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1],好发于经常作前臂旋转、伸屈肘关节劳动或运动的人,多发于中青年人.笔者采用小针刀疗法为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宗建;陈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EDTA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的研究

    目的:寻找能够抑制因EDTA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凝集的理想方法,以准确计数此类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方法:(1)观察不同抗凝剂及时间对患者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影响;(2)分别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中加入磷酸吡哆醛、Tris、庆大霉素、氨茶碱、丁胺卡那霉素等,抽血后放置不同时间段作血小板计数,同时观察血片上有无血小板聚集现象.结果:(1)对照组的EDTA-K2、草酸-氟化钠抗凝血在4 h内血小板计数结果稳定、准确,观察血片无血小板聚集现象,其他抗凝剂则成下降趋势或不稳定.而患者4 h内血小板计数则成倍下降,观察血片上有血小板聚集现象.(2)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内加入5 mg/mL丁胺卡那霉素,能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4 h内准确、稳定、可靠,观察血片上无血小板聚集现象.结论: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内加入5 mg/mL丁胺卡那霉素,可使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准确、可靠.

    作者:巫小莉;周小棉;邓稳德;李结秋;邓伟雄;罗文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胎儿桡骨发育不良伴手畸形1例

    患者女,24岁,孕27周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双顶径70 mm,脑中线居中,脊柱排列整齐,股骨径53 mm,胎心搏动规则,134次/min,胎儿左侧上肢桡骨、尺骨较右侧上肢桡骨、尺骨短(图1、2),另见同侧手掌缺失伴手指畸形,胎盘附着于前壁,Ⅰ级,羊水大深度62 mm.超声提示:(1)单胎妊娠,头位.(2)胎儿左上肢桡骨发育不良伴手畸形.引产后证实.

    作者:陈琍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Gustilo ⅢC型肢体离断伤伴严重多发伤7例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Gustilo ⅢC型肢体离断伤伴严重多发伤患者断肢再植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例Gustilo ⅢC型肢体离断伤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多发伤处理原则尽快稳定生命体征,与多发伤同时或随后行断肢再植术,伤口一期缝合3例,二期缝合4例,伤口24~72 h反复清创,5~7 d缝合.结果:4例肢体成活,3例肢体坏死,肢体成活率为57.1%.术后合并伤口感染4例,伤口一期缝合的3例均出现伤口感染,其中2例肢体坏死.二期缝合的4例,1例出现伤口感染,肢体成活.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指征,系统评估手术条件,尽快稳定生命体征,减少肢体缺血时间,按开放性骨折的Gustilo分型及处理原则分期清创及延迟闭合伤口,可有效减少感染血栓形成导致的手术失败.

    作者:唐国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腰5椎体滑脱合并腰4/5椎间盘脱出游离椎管内1例

    椎体滑脱合并椎间盘游离椎管内在临床中实属罕见,我院2006年3月收治了1例腰5椎体滑脱合并腰4/5椎间盘脱出游离椎管内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谢清华;张在恒;高梁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肺叶切除术82例

    目的:探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采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各式肺叶切除术82例.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延长成标准后外侧切口病例,均口长度12~14 cm,切口暴露范围达16 cm×12 cm,进胸时间4~7 min,关胸时间15~18 min,开胸过程失血量均小于20 mL,术后疼痛Ⅰ级45例,Ⅱ级34例,Ⅲ级3例,术后住院时间10~31 d,平均12 d.结论:采用侧卧位中断肋骨前外侧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不切除肋骨,保留胸肌,切口距肺门近,暴露满意,深部操作方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伟军;付文辉;眭康;韩威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22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随访矫正视力0.5以上者达59%,并发症有术中前房出血4眼,术后不同程度角膜水肿6眼.结论: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陈俊洪;庄冰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房颤的高危因素围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术期心律失常与死亡高危因素的关系,进一步降低食管癌手术死亡率.方法:连续完成403例食管癌手术,术前通过胃镜、食管胃吞钡造影及CT检查而确诊,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并发各种心律失常103例,占25.6%,房颤35例,占8.7%.结果:围术期房颤均给予足够吸氧,合理使用镇静剂,本组绝大多数用可达龙控制房颤的发作.有2例经机械通气恢复窦性心律,另1例由于呼吸道未及时处理导致死亡.结论:老年人食管癌并发房颤几率高,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旦发生房颤要尽快去除病因,可达龙可有效控制房颤发作.

    作者:董光同;蒋成榜;付云;池闯;高元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科患者应激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脑科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出血、麻醉,加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清胃泌素含量增加,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屏障防御机能降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加之自身一些活性物质大量释放,导致机体内环境的紊乱,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胃肠黏膜的血管收缩,局部血流量锐减,使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胃黏膜屏障作用受到损害,发生胃黏膜的糜烂、溃疡及出血;加之术后激素的应用,使胃肠黏膜出血的机会增加,严重影响有效的循环血量及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使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进一步加剧颅内高压.本文总结48例脑科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李少芳;钟华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到2006年4月胆囊疾病合并胆总管结石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1例,LC+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CBDE)19例,LC+EST+LCBDE 78例,并对胆总管内径、结石大小、总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等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镜联合治疗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微创手术成功率,但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论:三镜联合运用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较好选择.

    作者:黄小兵;梁平;李靖;丁生财;高明发;王细文;左国华;韩克强;郑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Ⅱ~Ⅲ级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R组和PF组,每组30例.PR组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6 μg/(kg·min)维持;PF组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80 μg(kg·min)和间断推注芬太尼2 μg/kg维持.分别记录两组术前、诱导后、插管时、头架固定时、切皮、切开硬脑膜、关闭硬脑膜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值.手术结束后观察并记录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插管时,PF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PR组(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PR组明显短于P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与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高,能更好地调控麻醉深度,适合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作者:陈敏;黎笔熙;陈利民;甘国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侧股骨头并双侧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

    患者男,35岁,农民.因双髋部、双肩部疼痛伴活动不利2个月,右髋部加重5d收治住院.患者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行走时疼痛,曾行X线检查右膝示:右膝轻度骨质增生.

    作者:何春军;朱辉;陈浩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GIK液防治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GIK液对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胰岛素抵抗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18条雄性犬,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60 min后开放,造成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进行试验.分GIK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30 min、升主动脉开放后10、30、60 min抽取血样,采集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样测定血浆葡萄糖、乳酸、胰岛素、C肽、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等,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期间血糖、乳酸、胰岛素、C肽、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等与体外循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同时,GIK组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C肽浓度以及血糖、乳酸的摄取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后,机体胰岛素抵抗同时,存在明显的心肌胰岛素抵抗;GIK液治疗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心肌对葡萄糖和乳酸的利用能力,从而有效防治心肌胰岛素抵抗.

    作者:郑奇军;孙国成;俞世强;程晓东;崔勤;金振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分子亚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1979年Wang首次成功地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和提纯出分子量为35 000的糖蛋白并命名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PSA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的肿瘤标记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PSA还存在多种分子亚型,而且这些分子亚型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更为敏感和特异,从而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的鉴别以及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吴文冰;兰小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并硬脊膜骨化1例

    患者女,70岁,退休工人,因腰背痛、腹部束带感、双下肢行走无力伴小便控制困难3年,于2005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前4年曾外伤致T12椎体骨折,并后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无糖尿病史.查体:下胸段棘旁压痛,T10节段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Ⅳ级,肌张力增高,双膝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征阴性.CT扫描示T8/9~T10/11椎板腹侧板块状骨化压迫脊髓.

    作者:王仁;李玉虹;侯铁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25~27℃)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效果.方法:69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在术中先用微量晶体停跳液使心脏迅速停跳,然后予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心肌始终红润、安静、松弛,主动脉开放后61例心脏立即自动复跳(88%),术后仅11例应用正性肌力药物3~5 d,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效果可靠.

    作者:沈芝红;邓杰;张斌杰;张永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早期肾癌保肾手术安全范围的研究

    目的:探讨直径≤4 cm肾癌保肾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方法:直径≤4 cm肾癌根治术标本41例,标本分层切开,观察肾内原发癌及癌旁病变累及范围,并对肾癌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分析肿瘤向周边浸润及周围组织癌变趋向的规律.结果:41例肾癌中,17%(7/41)存在1种以上假包膜外癌灶.距原发癌越远,癌旁组织Ki-67和PCNA阳性的比例越低.结论:直径≤4 cm肾癌保肾手术安全切缘须包括假包膜外1 cm以内的正常肾实质.同时对癌旁组织Ki-67和PCNA阳性表达者应扩大切除范围,达到切缘阴性,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孟平;王禾;孟庆超;张更;于磊;王映梅;马福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咽癌放疗前后99mTc-HL91 SPECT乏氧显像分析

    目的:通过99mTc-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99mTc-HL91)乏氧显像研究鼻咽癌放疗前后肿瘤细胞乏氧的变化.方法: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35例,放疗前1~2 d、放疗后(200 cGy/次,5次/周)1~2 d分别行99mTc-HL91 SPECT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计算肿瘤/非肿瘤部位放射性计数比值(T/N),分析放疗前后肿瘤乏氧的变化.结果:放疗前、后显像的T/N(4 h)分别为1.51±0.21、1.26±0.1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99mTc-HL91 SPECT乏氧显像能够为临床提供鼻咽癌放疗前后肿瘤组织乏氧的变化并再氧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张继武;田铁桥;刘波;朱立娟;陈松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