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王新;方楚权;彭虎子;熊卜贵;徐彦钦;成钊敏
患者女,24岁,孕27周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双顶径70 mm,脑中线居中,脊柱排列整齐,股骨径53 mm,胎心搏动规则,134次/min,胎儿左侧上肢桡骨、尺骨较右侧上肢桡骨、尺骨短(图1、2),另见同侧手掌缺失伴手指畸形,胎盘附着于前壁,Ⅰ级,羊水大深度62 mm.超声提示:(1)单胎妊娠,头位.(2)胎儿左上肢桡骨发育不良伴手畸形.引产后证实.
作者:陈琍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异丙酚采取3.0~8.0 mg/(kg·h)速度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劈胸骨后、暴露和固定左前降支后、暴露和固定右冠状动脉、暴露和固定左旋支后、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Ⅰ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Ⅱ组波动小,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总量较Ⅱ组少(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安全应用于OPCABG,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文立明;陈功;翁浩;张小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低氧不同时间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caspase-3表达.采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低氧对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低氧12、24、48 h后,A549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显示低氧12、24、48 h后,G1/G0期的A549细胞增多,相应的S期细胞减少,同时A549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bcl-2表达减少,而caspase-3表达增加.RT-PCR检测HIF-1αmRNA的结果显示12、24、48 h低氧组HIF-1α mRNA水平均较相应的常氧组增加(P<0.05).结论:低氧环境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G0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是由于低氧环境影响HIF-1α mRNA水平及通过调节bcl-2和caspase-3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
作者:张莉;李清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肱骨中下1/3骨折并桡神经损伤治疗经验.方法:此类病人分别采取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占所统计病例的77%,非手术治疗占23%.而需二次手术或中转为手术治疗的病人分别占手术治疗病例的10%和非手术治疗病例的33%.结果:本组病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不论是伤后即行内固定手术还是中转手术,手术治疗病人占该组的85%.结论:对于肱骨中下1/3骨折并桡神经损伤的病例,应该首选手术治疗,而且在时间上宜早不宜迟.
作者:叶应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影响开胸术后病人舒适度的相关因素,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根据李艳丽的<浅谈舒适护理>的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恐惧、焦虑、术后气管插管、体位不适、缺乏休息、疼痛、各种引流管及咳嗽均可影响开胸术后病人的舒适度.结论:通过对开胸术后的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几方面的舒适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各种不适,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以脑挫裂伤为主的颅脑损伤病人145例,其中33例进行早期预见性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汉民;黄国河;王文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肺癌是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病变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多数病例在确诊时已属晚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很多,经血管途径介入治疗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为肺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黄子诚;陈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总结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10年手术治疗的13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三角区、体部9例,枕角2例,颞角2例,肿瘤大径4.1~8.0 cm.结果:本组10例经顶枕入路,2例经颞中回入路,1例经胼胝体后部入路,均获肿瘤全切,无死亡及其他主要并发症.结论:侧脑室脑膜瘤早期临床无特异症状,肿瘤大小、位置、供血影响手术入路的选择.选择合适入路、应用显微技术、保护瘤周重要结构是全切肿瘤的关键.
作者:俞文华;车志豪;许培源;朱强;张祖勇;陈锋;杜权;江林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寻找能够抑制因EDTA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凝集的理想方法,以准确计数此类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方法:(1)观察不同抗凝剂及时间对患者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影响;(2)分别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中加入磷酸吡哆醛、Tris、庆大霉素、氨茶碱、丁胺卡那霉素等,抽血后放置不同时间段作血小板计数,同时观察血片上有无血小板聚集现象.结果:(1)对照组的EDTA-K2、草酸-氟化钠抗凝血在4 h内血小板计数结果稳定、准确,观察血片无血小板聚集现象,其他抗凝剂则成下降趋势或不稳定.而患者4 h内血小板计数则成倍下降,观察血片上有血小板聚集现象.(2)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内加入5 mg/mL丁胺卡那霉素,能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4 h内准确、稳定、可靠,观察血片上无血小板聚集现象.结论:在2 mg/mL EDTA-K2抗凝血内加入5 mg/mL丁胺卡那霉素,可使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准确、可靠.
作者:巫小莉;周小棉;邓稳德;李结秋;邓伟雄;罗文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25~27℃)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效果.方法:69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在术中先用微量晶体停跳液使心脏迅速停跳,然后予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心肌始终红润、安静、松弛,主动脉开放后61例心脏立即自动复跳(88%),术后仅11例应用正性肌力药物3~5 d,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效果可靠.
作者:沈芝红;邓杰;张斌杰;张永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行无张力修补42例腹股沟疝,其中腹股沟斜疝30例,直疝12例,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2例.结果:42例手术患者无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经1~24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微创无张力腹膜前间隙衬入Kugel补片疝修补术是微创、无张力、全腹股沟疝修补术,且其易学习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仕学;廖少明;李伟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22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随访矫正视力0.5以上者达59%,并发症有术中前房出血4眼,术后不同程度角膜水肿6眼.结论:葡萄膜炎合并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陈俊洪;庄冰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男,78岁,右腋下肿物3年,破溃1年来我院治疗.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下肿物,大小约黄豆大,无明显症状,未行任何治疗.2005年1月患者用手搔抓患处后,肿物表面皮肤出现红肿、破溃,在当地医院病理活检诊断为皮肤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治疗.查体于右腋下见大小约3 cm×3cm肿物,肿物表面破溃.病理检查:皮肤组织一块,大小12 cm×6 cm×3.5 cm,皮肤中央见一溃疡面,大小1.5 cm × 1 cm,皮下见一灰白色肿物,肿物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灰黄色,质韧.
作者:李自强;黄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恶性肿瘤,也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57年Altemeier首先描述该症,1965年Klatskin报道13例后才被广泛重视并被命名为Klatskin瘤[1].因其部位特殊、呈浸润生长及手术切除困难等,肝门部胆管癌曾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疑难癌症.现代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如何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这一临床病变,依然是胆道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现依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我们的诊疗经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晓鸥;崔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4例,高位肾盂输尿管连接4例,迷走血管压迫8例,纤维索条压迫6例.共行手术78例次,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60例次,纤维条索松解4例,异位血管切断肾盂复位3例,输尿管镜内切开5例次,肾切除6例.结果:66例随访3~36个月,痊愈63例,治愈率95%.3例发生再狭窄,二次行肾盂成形术2例,输尿管镜内切开1例,均痊愈.结论: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首选术式.
作者:关礼贤;徐勋;张湛英;周昭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ABCB4基因外显子23点突变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扩增ABCB4基因外显子23,PCR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以检测突变情况.结果:3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血样标本,均扩增出ABCB4基因的外显子23,未发现外显子23的缺失.随机挑选20例标本测定外显子23的DNA序列,未发现点突变.结论:ABCB4基因外显子23与中国皖南地区的ICP发生无关或关联很小,皖南地区ICP患者中可能存在其他的ABCB4基因突变热点.ABCB4基因点突变与ICP发病的相关性仍应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及其他突变热点的筛查.
作者:李铁臣;宫磊;胡卫华;孔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接受DHS治疗的5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除围手术期死亡2例外,其余5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优24例,良22例,中8例,差3例,优良率81%.结论:70~90岁老年人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极高危人群;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DHS是一种比较快捷、安全、有效和容易掌握的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袁正兵;高梁斌;李健;谢清华;付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兔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8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利多卡因组(L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放血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5 mg/kg,此后每隔1 h静注利多卡因1 mg/kg维持,L组与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于放血前、失血性休克2 h、再灌注2 h各从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C组在上述对应时间点测定血浆TNF-α和IL-6含量.结果:C组TNF-α和IL-6含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组与L组在休克2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与放血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呈上升趋势;与H组相比,L组休克2 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静注利多卡因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兔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莹莹;林春水;阮骆阳;古妙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的中心静脉管道感染情况及其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科监护病区近2年来心脏手术后患者的中心静脉管道,按留置时间分类,对明确的和可疑的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患者,均留取外周血和导管标本进行培养.结果:留置时间4~7 d时,中心静脉管道感染率为1.1%,留置时间8~14 d的感染率为20.8%,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时间超过15 d的患者,导管感染率为78.9%.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时间长短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中心静脉管道的感染率显著升高;而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作者:赵荣;胡雪慧;崔勤;薛卫斌;藏妍;郑霄;苏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PPH组、外剥内扎术(MMH)组、改良痔环形切除术组,观测术后各组系列评价指标的情况.结果:PPH较MMH组及改良痔环形切除术在症状改善的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指数、肛门失禁、住院时间上有优势,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术后复发、肛门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痔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作者:彭吉祥;王纯忠;林展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