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型脑挫裂伤早期预见性手术探讨

陈汉民;黄国河;王文鑫

关键词:脑挫裂伤, 颅脑损伤病人, 现报告如下, 手术治疗
摘要: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以脑挫裂伤为主的颅脑损伤病人145例,其中33例进行早期预见性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辅助下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

    目的:总结应用Nuss术式治疗漏斗胸的近期疗效及经验.方法:运用Nuss手术方法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16例漏斗胸患者进行矫治,年龄5~24岁,包括12例胸部凹陷基本对称的漏斗胸患者及4例不对称患者,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患者.结果:1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一般置入1枚支撑架即可撑起凹陷的胸廓,1例严重广泛凹陷的漏斗胸患者置入2枚支撑架后亦取得满意的外观;对于非对称性的漏斗胸患者通过调整支撑点重点的位置及牢靠的双侧固定片固定,亦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采用单腔管气管插管麻醉人工气胸或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方式均提供了满意的手术视野.结论: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安全,便捷,手术创伤小,效果令人满意,尤其适用于广泛对称性漏斗胸合并扁平胸患者;对于成年患者以及曾经接受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后复发患者亦同样适用,对不对称的漏斗胸和非常严重的漏斗胸患者,通过手术方式的适当改进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刚;唐继鸣;周海榆;贲晓松;肖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尿道前列腺型息肉1例

    患者男,55岁,主因尿频伴排尿困难10余年,加重3个月入院治疗,肛门指诊:前列腺Ⅱ度肿大,质软,表面光滑,未触及硬结,中央沟变浅.B超:前列腺体积增大,大小约4.3 cm×3.0 cm×3.4 cm,其内可见斑片状强回声.膀胱镜检查示:尿道膜部括约肌外侧可见绒毛状肿物,大小约1.5 cm,在肿物上取活检.

    作者:鲁传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瘢痕子宫早孕无痛人工流产安全性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早孕无痛人工流产的安全性及佳手术时机.方法:分析对比96例瘢痕子宫(观察组)、128例正常子宫(对照组)早孕无痛人工流产者的术中情况和近期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流产效果、宫颈口松弛程度、手术时间及人工流产综合征等近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孕周大于8周者,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囊位置接近子宫瘢痕者、距离剖宫产时间短于1年者,术中出血发生率高.结论:瘢痕子宫早孕停经时间小于8周、孕囊着床位置正常、距离剖宫产时间大于1年者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是安全的.

    作者:黄志华;包玉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加压螺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腕舟状骨骨折不愈

    我科自2001-2004年对腕舟状骨骨折不愈的患者,采用骨端植骨加压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何健飞;姜世平;江德高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

    目的:对我院儿科近来收治的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进行分析,为诊治该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3例中<1岁占25.2%,1~3岁占21.4%,>3岁占53.4%,以>3岁患儿居多;其中呼吸道感染占85.4%,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本组15例患儿伴轻度贫血,9例患儿血小板数下降,3例全血细胞减少.结论: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临床意义主要提示感染,而病程多为良性经过;对反复出现或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儿,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少见疾病.

    作者:宋培红;芦惠;黄先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华南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高转移性为其生物特征之一.从原位增殖性的肿瘤发展为侵袭转移癌的演进过程中,肿瘤细胞必须具备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玉莹;黎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25~27℃)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效果.方法:69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在术中先用微量晶体停跳液使心脏迅速停跳,然后予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心肌始终红润、安静、松弛,主动脉开放后61例心脏立即自动复跳(88%),术后仅11例应用正性肌力药物3~5 d,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微量晶体停跳液与亚低温血持续灌注保护心肌效果可靠.

    作者:沈芝红;邓杰;张斌杰;张永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ABCB4基因外显子23突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ABCB4基因外显子23点突变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扩增ABCB4基因外显子23,PCR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以检测突变情况.结果:3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血样标本,均扩增出ABCB4基因的外显子23,未发现外显子23的缺失.随机挑选20例标本测定外显子23的DNA序列,未发现点突变.结论:ABCB4基因外显子23与中国皖南地区的ICP发生无关或关联很小,皖南地区ICP患者中可能存在其他的ABCB4基因突变热点.ABCB4基因点突变与ICP发病的相关性仍应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及其他突变热点的筛查.

    作者:李铁臣;宫磊;胡卫华;孔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硬化性汗腺导管癌合并皮内痣1例

    患者男,78岁,右腋下肿物3年,破溃1年来我院治疗.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下肿物,大小约黄豆大,无明显症状,未行任何治疗.2005年1月患者用手搔抓患处后,肿物表面皮肤出现红肿、破溃,在当地医院病理活检诊断为皮肤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治疗.查体于右腋下见大小约3 cm×3cm肿物,肿物表面破溃.病理检查:皮肤组织一块,大小12 cm×6 cm×3.5 cm,皮肤中央见一溃疡面,大小1.5 cm × 1 cm,皮下见一灰白色肿物,肿物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灰黄色,质韧.

    作者:李自强;黄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皮内缝合法在妇科手术横切口中的应用

    自2005年1月我院妇科腹式横切口手术多采用皮内缝合法进行缝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蓓;于芳;林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游离睾丸鞘膜片修复尿道长段狭窄8例

    本院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游离睾丸鞘膜片修复男性尿道狭窄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剑勇;刘宗元;李韧;施正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3例主动脉缩窄的患儿,年龄10~15岁.1例行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1例行Gore-Tex补片扩大成形术;1例行缩窄段切除,Gore-Tex人造血管植入术.结果:3例患儿均一次手术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随访2年效果满意.结论:上下肢血压异常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手术方式的选择因狭窄的类型不同而各异.

    作者:荣晓松;李明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110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62例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分析比较其疗效情况.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半个月内颅高压、脑组织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12.5%、8.3%,均明显低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的32.3%、27.4%(P<0.05);预后优良率(良好+中残)60.4%高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40.3%(P<0.05),死亡率18.8%明显低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的37.1%(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可有效提高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游恒星;邱建东;杨维;陈氡;练晓文;方向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肱骨中下1/3骨折并桡神经损伤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肱骨中下1/3骨折并桡神经损伤治疗经验.方法:此类病人分别采取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占所统计病例的77%,非手术治疗占23%.而需二次手术或中转为手术治疗的病人分别占手术治疗病例的10%和非手术治疗病例的33%.结果:本组病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不论是伤后即行内固定手术还是中转手术,手术治疗病人占该组的85%.结论:对于肱骨中下1/3骨折并桡神经损伤的病例,应该首选手术治疗,而且在时间上宜早不宜迟.

    作者:叶应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兔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兔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8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利多卡因组(L组)、失血性休克组(H组)和对照组(C组).L组于放血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5 mg/kg,此后每隔1 h静注利多卡因1 mg/kg维持,L组与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于放血前、失血性休克2 h、再灌注2 h各从股静脉取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C组在上述对应时间点测定血浆TNF-α和IL-6含量.结果:C组TNF-α和IL-6含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组与L组在休克2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与放血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呈上升趋势;与H组相比,L组休克2 h、再灌注2 h TNF-α和IL-6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静注利多卡因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兔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从而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莹莹;林春水;阮骆阳;古妙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布比卡因用于高原地区老年患者腰麻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布比卡因腰麻用于高原地区老年(年龄≥60岁)及年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的患者122例,将患者分为老年组(40例)、年轻组(82例),记录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时间、麻醉平面、运动阻滞程度,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老年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高阻滞平面时间显著短于年轻组患者(P<0.05),而痛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年轻组患者(P<0.05);老年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结论:同等剂量的布比卡因用于高原老年患者麻醉显效快,持续时间长,运动阻滞时间长,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率高,对高原老年患者布比卡因腰麻应严密监测或选用副作用更小的药物.

    作者:余泽生;都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评价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例,术后随访3~18个月,按Jakim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优4例,良3例,占86%(7/8),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可以用于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特别是严重的关节内粉碎骨折.

    作者:赵晓芳;孟增东;邹天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麻醉中通过增减雷米芬太尼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异丙酚采取3.0~8.0 mg/(kg·h)速度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劈胸骨后、暴露和固定左前降支后、暴露和固定右冠状动脉、暴露和固定左旋支后、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Ⅰ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Ⅱ组波动小,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总量较Ⅱ组少(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安全应用于OPCABG,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文立明;陈功;翁浩;张小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肺癌血供研究与经血管途径介入治疗

    肺癌是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病变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多数病例在确诊时已属晚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很多,经血管途径介入治疗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为肺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黄子诚;陈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侧股骨头并双侧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

    患者男,35岁,农民.因双髋部、双肩部疼痛伴活动不利2个月,右髋部加重5d收治住院.患者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行走时疼痛,曾行X线检查右膝示:右膝轻度骨质增生.

    作者:何春军;朱辉;陈浩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