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产儿早期微量滴服喂养观察

徐利萍

关键词:早产儿, 微量, 治疗时间, 早期喂养, 喂养不耐受, 治疗过程, 医学进步, 医疗技术, 静脉营养, 存活率, 脏器, 发育
摘要:随着医学进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上升,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到治疗.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成功治疗过程牵涉面广.特别是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耐受,依赖静脉营养,治疗时间长,故如何成功开始早期喂养是成功治疗早产儿的关键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胃镜检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行胃镜检查治疗的患儿60例,分为异丙酚诱导下胃镜操作组(A组)和常规胃镜操作组(B组),观察两组患儿置镜反应,操作前及操作后1、5、10、15 min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上消化道蠕动程度、胃镜操作时间,并记录异丙酚诱导后患儿入睡时间、睁眼时间、应答坐起时间.结果:A组惠儿置镜反应小,胃镜操作时间短,异丙酚诱导后1 min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5、10、15 min无明显差异,平均用药后60 s即可进行胃镜操作,停止用药后(3.0±0.9)min即苏醒,平均用药(3.5±1.8)mg/(kg·h).结论:异丙酚作全身麻醉,具有作用快、时效短、苏醒快、干扰小、副作用小的特点,适合手小儿胃镜操作的需要,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许增华;李香莲;谢维炎;刘艳;王卫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力月西)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的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方法:150例局部麻醉病人分为A、B、C 3组,分别在局部麻醉后,使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A组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0.75μg/kg,B组咪达唑仑0.06 mg/kg+芬太尼0.75μg/kg,C组咪达唑仑0.06 mg/kg+芬太尼1.0μg/kg)至OAA/S镇静深度Ⅱ、Ⅲ、Ⅳ级,观察用药前后病人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对病人术中烦躁的发生率及术中事件的遗忘率进行评估,并统计各组病人咪达唑仑平均用量.结果:A组病人完全遗忘率为50%,B组为88%,C组为96%.C组SpO2在用药后3、5 min有明显下降,共有11例降至93%以下,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用于局部麻醉镇静的深度以OAA/SⅡ级为宜.

    作者:彭涛;肖昭扬;左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6例SH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以下15种抗体免疫表型的标记,TTF-1、EMA、AE1/AE3、SP-B、Vimetin、CD31、Ⅷ因子、S-100、CgA、Syn、Calretinin、MC及ER、PR、P53.结果:肿瘤组织形态多样,主要由实性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四种组织形态构成,瘤细胞主要由立方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共同表达TTF-1和EMA,AE1/AE3、SP-B仅在立方细胞中表达;ER、PR多在多角形细胞中表达,P53在两种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SHL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SHL的组织形态特征,结合TTF-1、SP-B、EMA、AEl/AE3等免疫表型的标记,有助于SH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东;商建峰;王伟;肖磊;张慧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RECK基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相关性在早孕滋养细胞侵袭调控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RECK基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相关性在早孕滋养细胞浸润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明胶酶谱法检测52例正常妊娠(早孕组27例、足月妊娠组25例)胎盘组织中RECK表达定位、蛋白含量及MMP-2的活化比例.结果:免疫组化提示早孕、足月妊娠均有RECK蛋白表达,其主要表达在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的胞膜和胞质.RECK表达随孕周增加而增强,早孕组RECK表达明显低于足月妊娠组(P<0.05),且在具有侵袭力的早孕锚定绒毛的细胞柱上RECK表达呈弱阳性;Western blot检测亦显示早期妊娠RECK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足月妊娠(P<0.05));明胶酶谱示MMP-2的活化比例则相反,早孕组MMP-2活化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妊娠组(P<0.05).结论:MMP-2活性的表达变化与滋养细胞浸润活性呈正相关,而肿瘤抑制基因RECK的表达变化与之呈负相关,MMP-2与RECK基因相互作用在滋养细胞浸润活性调控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郭君红;邹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规则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8例体会

    鼻中隔矫正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式,但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病例的特殊性,以及手术方法存在的视野狭小、清晰度较差的缺点,在对高位、后段、嵴突及不规则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手术时,常常遇到不少困难.

    作者:汪级木;鹿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胃癌患者,36例胃良性疾病和3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sFas、sFasL的水平,并比较胃癌组中不同TNM分期的变化.结果:胃癌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另两组,且Ⅲ、Ⅳ期水平高于Ⅰ、Ⅱ期.结论:sFas、sFasL的异常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免疫逃逸机制.

    作者:熊枝繁;石坚;廖芳;曹仕琼;李丽;吴燕茹;李正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在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把接受检查的患者分为常规检查组(A组)及咪唑安定组(B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胃镜检查,B组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前5 min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4~0.06 mg/kg).观察并比较两组在胃镜检查中的痛苦反应及血氧饱和度在胃镜检查前后的变化.结果:B组患者各项痛苦反应明显低于A组(P<0.05);检查前、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两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在清醒镇静胃镜检查术中应用咪唑安定安全可靠,并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梁云芳;黄丽华;袁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Graves眼病与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多态性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Graves眼病患者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多态性及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107例Graves病患者(其中伴突眼50例,不伴眼病57例)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多态性,分析其基因表型、基因频率与眼病的关系;并分析眼病与年龄、性别、甲状腺肿大程度、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无眼病组(GH组)与伴突眼组(GO组)相比,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低TgAb可能是Graves病患者伴发突眼的危险因素(P<0.05),而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甲状腺肿大程度以及血清TPOAb水平相比较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是Graves眼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低TgAb促进Graves眼病的发生;而Graves眼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甲状腺肿大程度以及血TPOAb水平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光明;沈飞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肉毒毒素结合作业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手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结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改善手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6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作业疗法、上田法训练及传统中医按摩;对照组采用上田法训练及传统中医按摩.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21,P<0.01),治疗组拇指腕掌外展活动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A型肉毒毒素结合作业疗法能明显提高脑性瘫痪患儿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李江;梁松;张少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脂蛋白(a)、胆红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和胆红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与冠脉病变范围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ACS患者,其中23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脂蛋白(a)和胆红素的水平.结果:ACS患者血脂蛋白(a)水平高于SAP患者(P<0.05),ACS患者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低于SAP患者(P<0.05),各组间直接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支病变血脂蛋白(a)比单支病变增高(P<0.05),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脂蛋白(a)和胆红素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血脂蛋白(a)与多支病变有关.

    作者:程卓;丁晓梅;许明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浓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43例健康人和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血糖已控制与血糖未控制两个亚组)血清CA19-9浓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糖尿病患者CA19-9浓度相关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CA19-9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但血糖控制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回归方程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浓度与空腹血糖水平呈线性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浓度较正常人群高,且与血糖水平相关.

    作者:徐婷;颜勤明;徐丽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E2对创伤弧菌感染肝病大鼠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前列腺素E2(PGE2)对创伤弧菌攻击肝病大鼠后心、肝、肺和肾等重要器官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为PGE2应用于创伤弧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10%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制备慢性肝病大鼠,肌肉注射PGE2后用创伤弧菌腹腔注射菌液0.4 mL/只,约6.0×107 cfu进行攻击,并给予氧氟沙星等药物,常规电镜取材观察心、肝、肺、肾的超微结构,同时与接受相同菌量的肝病大鼠进行比较.结果:肝病大鼠创伤弧菌攻击后表现为心、肝、肺和肾等主要器官损伤严重,尤其是心肌和肺组织,而PGE2联合保护组死亡率较未经保护肝病大鼠创伤弧菌攻击组显著降低(P<0.01),心、肝、肺和肾各器官的超微结构显著改善.结论:PGE2使肝病大鼠创伤弧菌攻击后心、肝、肺和肾各器官的损伤减轻,各组织细胞线粒体肿胀消失.

    作者:王静;周丽萍;应斌宇;余平安;方周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76例肝脏病理与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并运用时间免疫分辨方法检测其血清HBsAg、HBeAg滴度,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各型肝炎HBsAg、HBeAg及HBV DNA含量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各型HBeAg阳性率均低于HBVDNA阳性率,S1~S4及G1~G4的HBV DN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而S1和G1组HBeAg滴度较高,与其他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eAg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和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何艳;黎津伶;蒋永芳;龚国忠;罗开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残胃病变182例临床与内镜分析

    目的:探讨残胃相关病变的特点、主要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2004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82例残胃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内镜诊断残胃病变,毕Ⅱ氏术后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毕Ⅰ氏手术(P<0.05),伴有胆汁反流残胃患者Hp检出率低于无胆汁反流患者(P<0.05).结论:残胃病变发生率高,应掌握手术指征,注意手术方式,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应予促胃动力、吸附胆汁、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以改善残胃病变预后.

    作者:苏华;吴静;黄敏菁;樊力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静脉滴注丹参冻干粉注射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58例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丹参冻干粉注射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眩晕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丹参冻干粉注射剂静脉滴注;对照组用能量合剂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 d,随访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成治疗及随访者58例,其中治愈28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对照组完成治疗及随访者47例,其中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8例,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408 7,P<0.05).治疗组失访2例,失访率为3.3%;而对照组失访13例,失访率为21.7%,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19 0,P<0.01).结论:丹参冻干粉注射剂静脉滴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符名谮;何家雄;陈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剂量易善复治疗重型肝炎伴中重度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易善复对重型肝炎伴中重度黄疸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易善复20 mL,对照组加用思美泰1 000 mg,两组药物均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退黄效果相当,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易善复治疗重型肝炎对促进肝脏代谢、修复损伤的肝细胞、降低黄疸有明显的功效.

    作者:王卫卫;聂海波;赵亚刚;孙大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其治愈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年住院肺出血患儿17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原发病进行分析,观察其肺出血前主要临床表现及肺出血对X线改变的影响,并进行综合治疗.结果:临床缓解10例,治疗后血气明显改善,少量肺出血较易缓解.结论:减少早产儿出生率可大大降低肺出血的发生,已出生早产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提高肺出血患儿的存活率.

    作者:郭璟;郑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类癌1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近12年15例类癌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统计1994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收治的15例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12年间住院患者中类癌共15例,以消化道类癌多见.(2)10例消化道类癌包括胃类癌4例,直肠类癌4例,结肠类癌2例.(3)10例消化道类癌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确诊时间中位数为9个月,2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4)10例消化道类癌8例直径小于2 cm,4例合并良性息肉生长.(5)4例患者内镜下切除类癌,2例复发接受手术治疗,另6例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1)类癌临床诊断率很低,诊断过程长.(2)消化道类癌恶性度低,远处转移少.(3)类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李菁;朱元民;刘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早产儿早期微量滴服喂养观察

    随着医学进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上升,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到治疗.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成功治疗过程牵涉面广.特别是早产儿早期喂养不耐受,依赖静脉营养,治疗时间长,故如何成功开始早期喂养是成功治疗早产儿的关键之一.

    作者:徐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抑郁情绪、哮喘控制及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支喘)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哮喘控制测试(ACT)得分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确诊的44例支喘患者经治疗后同时填写抑郁相关心理测试(CES-D)量表、ACT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对所得数据以CES-D得分按有无抑郁情绪排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抑郁情绪的支喘患者超过20%;有、无抑郁情绪组间生存质量及其5个构成因素中的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原的反应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CT得分及构成生存质量因素中的活动受限组间比较差异虽未见显著性(P>0.05),但其得分均值与设计相符;相关分析显示,支喘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生存质量及构成生存质量5因素中的心理状况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ACT得分及构成生存质量其他3个因素则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要减轻和消除支喘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ACT得分和生存质量,一方面要有效地控制病情,另一方面要在精神心理层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采用健康教育辅导等,双管齐下方可奏效.

    作者:李志平;钟韵;郭禹标;彭丽红;黄旭斌;黄建强;谢灿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